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向项目反应理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报告结局中的应用
1
作者 解赛君 闫晶晶 +4 位作者 韩港飞 余红梅 罗艳虹 田晶 张岩波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纵向项目反应理论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报告结局生理领域中的应用,分析患者纵向随访过程中的重点警示条目。方法本研究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1月山西省2所三甲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CHF... 目的探讨纵向项目反应理论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报告结局生理领域中的应用,分析患者纵向随访过程中的重点警示条目。方法本研究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1月山西省2所三甲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CH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CHF-PROM)数据,并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之后每半年进行电话随访。构建包含协变量的纵向项目反应理论模型,估计CHF-PROM中生理领域各条目的区分度、难度、项目信息曲线及各协变量的回归系数。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区分度参数最高的是条目15(能独自上街购买物品,2.487);最小的难度阈值参数为条目13(日常活动能够自理,-0.489);条目6(脸色苍白,13.1%)和条目7(口唇发紫,13.4%)在生理领域条目里提供的信息量最大;在反映CHF患者院外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方面,女性、体力劳动者、NYHA等级高及高龄患者,其独立性维度得分变化较快;食欲睡眠维度,男性、NYHA等级高及非体力劳动者得分变化较快;躯体症状维度,女性、非体力劳动者得分变化较快;BMI小的患者整体生理领域健康水平变化趋势更快。结论总体来说CHF患者院外生理领域健康衰退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对CHF患者生理健康的干预应重点放在恶化较快的方面,及时给予患者关注,防止不良结局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报告结局 纵向项目反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环论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瑜 田晶 +3 位作者 杨弘 韩港飞 韩清华 张岩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 采用结合环论的粒子群优化算法(hybridization of ring theory-based evolutionary algorithm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RTPSO)对数据进行均衡化处理,以构建高性能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预后模型。方法 分别用SMOTE算法、RT... 目的 采用结合环论的粒子群优化算法(hybridization of ring theory-based evolutionary algorithm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RTPSO)对数据进行均衡化处理,以构建高性能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预后模型。方法 分别用SMOTE算法、RTPSO算法对数据进行均衡化处理,在均衡化数据集上构建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模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229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依据筛选出的BMI、射血分数、N端前脑钠肽等22个变量构建模型。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F-measure和AUC值评价模型性能,其中RF、SVM、logistic回归、RF-RTPSO、SVM-RTPSO、Logistic-RTPSO灵敏度的中位数分别为0.0172、0.0773、0.0776、0.7568、0.7640、0.7838;F-measure的中位数分别为0.0338、0.1143、0.1283、0.3412、0.3505、0.4545;AUC的中位数分别为0.5086、0.5264、0.5313、0.8016、0.7785、0.7985。结论 RTPSO算法可以从多数类样本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少数样本,从而达到数据均衡化,使分类模型具备更高的预测性能,指导临床医生发现高危患者,尽早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类不平衡 粒子群优化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衰患者报告结局恶化与最小显著差异之TUDD纵向分析
3
作者 赵一瑾 田晶 +6 位作者 闫晶晶 韩琳艾 冯佳雨 韩港飞 丁凤琴 韩清华 张岩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依据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估计慢性心衰患者报告结局恶化事件的预警阈值及与死亡无关的病情恶化时间,预判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关键时点,提前干预,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方法使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将患者报告结局评分从基线... 目的依据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估计慢性心衰患者报告结局恶化事件的预警阈值及与死亡无关的病情恶化时间,预判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关键时点,提前干预,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方法使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将患者报告结局评分从基线到18个月的变化按性别分组,进行Cox分析,并设置评分的降低值超过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为结局事件,观察各组患者分别出现生命质量下降的时间。本文主要关注量表的社会及治疗领域。结果共纳入173例患者,其中男性98例,女性75例。社会领域中男性病情恶化时间的中位数为18个月(P=0.043);治疗领域中,男性病情恶化时间的中位数为18个月(P<0.001),女性为12个月(95%CI:9.898~14.011,P<0.001)。对治疗领域做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利用度维度是患者生命质量下降的危险因素(HR=1.018,95%CI:1.010~1.026,P<0.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生命质量的下降存在性别差异,需更早关注女性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应鼓励患者主动向外界倾诉及寻求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患者报告结局 最小临床重要差异 确定病情恶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鞅残差的多重填补法介绍与R语言实现
4
作者 杨晓敏 韩嫱 +3 位作者 田晶 闫晶晶 韩港飞 张岩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55,共4页
目的 简要介绍基于鞅残差的多重填补法的基本原理,通过模拟研究证明其效能及实现方式,为未测量混杂因素的填补提供方法学参考与思路。方法 基于模拟研究使用基于鞅残差的多重填补法填补未测量混杂因素,包括非时依性变量和时依性变量,并... 目的 简要介绍基于鞅残差的多重填补法的基本原理,通过模拟研究证明其效能及实现方式,为未测量混杂因素的填补提供方法学参考与思路。方法 基于模拟研究使用基于鞅残差的多重填补法填补未测量混杂因素,包括非时依性变量和时依性变量,并与传统的Cox模型、基于倾向性评分校准法的填补、基于对数生存时间的填补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模拟研究显示,无论未测量混杂为非时依性变量或时依性变量,基于鞅残差的多重填补法在大多数模拟情景中都可以产生更精确的估计和更小的偏倚。结论 在生存分析中,相比于其他方法,基于鞅残差的方法在计算生存时间的较复杂分布时比较灵活,能够有效减小填补后模型分析的偏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鞅残差 未测量混杂 非时依性变量 时依性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