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判词中的幽默
1
作者 韩望舒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1-81,共1页
古代官员多是文人出身,能诗善文,因而他们在批阅民间纠纷案牍公文。甚至在官府断案的判决书中。也常常运用诗词等文学形式.这就使得本来刻板冗繁、枯燥无味的法律文书有了独特的文学韵味。
关键词 幽默 判词 文学形式 民间纠纷 法律文书 判决书 诗词 出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开生面的绿化风俗
2
作者 韩望舒 《国土绿化》 2002年第1期45-45,共1页
植树绿化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世界各国对植树造林都很重视,除规定植树节外,还形成别开生面的植树风俗。 1.夫妻树 地中海沿岸各国喜爱种植油橄榄。几百年前,在欧洲斯拉夫人的杜布罗夫尼克共和国,有一项法律规定。
关键词 油橄榄 斯拉夫人 地中海沿岸 植树造林 人类生存 保加利亚人 法律规定 橄榄树 印度尼西亚 坦桑尼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文化溯源
3
作者 韩望舒 《绿色大世界》 1995年第5期38-38,共1页
竹,挺拔多姿。秀逸清雅,自古以来,它倍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宋代词人苏东坡曾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赞誉之词;清代书法家李鲜也咏道:"有竹人不俗,无兰室自馨。" 我国人民对竹有着特... 竹,挺拔多姿。秀逸清雅,自古以来,它倍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宋代词人苏东坡曾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赞誉之词;清代书法家李鲜也咏道:"有竹人不俗,无兰室自馨。" 我国人民对竹有着特殊感情,其养竹、用竹的历史极为悠久。早在人类蒙昧时期,《弹歌》就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证明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将竹用于书写、衣著和娱乐。早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陶器上的符号和其后的甲骨文中,已有象形的"竹"字。在无纸时代,我国先民们记事于竹简上,编缀成册,称为"竹书"或"竹简书";今天的"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简书 蒙昧时期 文化溯源 宋代词人 咏道 弹歌 李鲜 竹书 使人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夏古树多奇观
4
作者 韩望舒 《国土绿化》 2001年第4期39-39,共1页
轩辕柏 陕西黄帝陵轩内有两棵古柏,一棵“黄帝手植柏”,树高近20米,下围10米,挺拔苍劲,约有4000年历史,被专家誉为“世界柏树之父”,是中国现存古树之最。另一棵叫“挂甲柏”,相传是汉武帝挂甲之处;至今树皮还有挂甲痕迹,柏液渗出,似有... 轩辕柏 陕西黄帝陵轩内有两棵古柏,一棵“黄帝手植柏”,树高近20米,下围10米,挺拔苍劲,约有4000年历史,被专家誉为“世界柏树之父”,是中国现存古树之最。另一棵叫“挂甲柏”,相传是汉武帝挂甲之处;至今树皮还有挂甲痕迹,柏液渗出,似有断钉在内。这两棵古柏虽然年代久远,至今却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具有历史研究价值,是一种特殊的“绿色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一棵 美人松 长白松 红豆树 鄂西红豆 红豆树属 古柏 传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山代有兰痴出
5
作者 韩望舒 《花卉》 2008年第6期42-43,共2页
兰花风姿素雅,叶片刚劲,花朵似蝶舞,成了历代文人墨客题吟描绘对象。留下不少趣闻轶事。
关键词 兰花 李世民 历史文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思滋味话红豆
6
作者 韩望舒 《花卉》 2007年第10期41-41,共1页
唐人王维那首脍炙人口的《相思》诗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儿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关键词 相思豆 红豆 滋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章妙句咏菊花
7
作者 韩望舒 《花卉》 2005年第12期13-13,共1页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每到寒风渐紧,霜露日重的深秋,人们面对黄叶飘零,繁花纷谢的肃杀气象,便会想起凌霜斗寒、千姿百态的菊花和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名人爱菊趣事。
关键词 菊花 黄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