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判词中的幽默
- 1
-
-
作者
韩望舒
-
出处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1-81,共1页
-
文摘
古代官员多是文人出身,能诗善文,因而他们在批阅民间纠纷案牍公文。甚至在官府断案的判决书中。也常常运用诗词等文学形式.这就使得本来刻板冗繁、枯燥无味的法律文书有了独特的文学韵味。
-
关键词
幽默
判词
文学形式
民间纠纷
法律文书
判决书
诗词
出身
-
分类号
I277.8
[文学—中国文学]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别开生面的绿化风俗
- 2
-
-
作者
韩望舒
-
出处
《国土绿化》
2002年第1期45-45,共1页
-
文摘
植树绿化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世界各国对植树造林都很重视,除规定植树节外,还形成别开生面的植树风俗。 1.夫妻树 地中海沿岸各国喜爱种植油橄榄。几百年前,在欧洲斯拉夫人的杜布罗夫尼克共和国,有一项法律规定。
-
关键词
油橄榄
斯拉夫人
地中海沿岸
植树造林
人类生存
保加利亚人
法律规定
橄榄树
印度尼西亚
坦桑尼亚
-
分类号
K891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竹文化溯源
- 3
-
-
作者
韩望舒
-
出处
《绿色大世界》
1995年第5期38-38,共1页
-
文摘
竹,挺拔多姿。秀逸清雅,自古以来,它倍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宋代词人苏东坡曾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赞誉之词;清代书法家李鲜也咏道:"有竹人不俗,无兰室自馨。" 我国人民对竹有着特殊感情,其养竹、用竹的历史极为悠久。早在人类蒙昧时期,《弹歌》就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证明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将竹用于书写、衣著和娱乐。早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陶器上的符号和其后的甲骨文中,已有象形的"竹"字。在无纸时代,我国先民们记事于竹简上,编缀成册,称为"竹书"或"竹简书";今天的"册"
-
关键词
竹简书
蒙昧时期
文化溯源
宋代词人
咏道
弹歌
李鲜
竹书
使人
中国传统文化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华夏古树多奇观
- 4
-
-
作者
韩望舒
-
出处
《国土绿化》
2001年第4期39-39,共1页
-
文摘
轩辕柏 陕西黄帝陵轩内有两棵古柏,一棵“黄帝手植柏”,树高近20米,下围10米,挺拔苍劲,约有4000年历史,被专家誉为“世界柏树之父”,是中国现存古树之最。另一棵叫“挂甲柏”,相传是汉武帝挂甲之处;至今树皮还有挂甲痕迹,柏液渗出,似有断钉在内。这两棵古柏虽然年代久远,至今却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具有历史研究价值,是一种特殊的“绿色文物”。
-
关键词
古树
一棵
美人松
长白松
红豆树
鄂西红豆
红豆树属
古柏
传说
-
分类号
S788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江山代有兰痴出
- 5
-
-
作者
韩望舒
-
机构
福建南靖
-
出处
《花卉》
2008年第6期42-43,共2页
-
文摘
兰花风姿素雅,叶片刚劲,花朵似蝶舞,成了历代文人墨客题吟描绘对象。留下不少趣闻轶事。
-
关键词
兰花
李世民
历史文化
中国
-
分类号
S682.3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
-
题名相思滋味话红豆
- 6
-
-
作者
韩望舒
-
机构
福建南靖
-
出处
《花卉》
2007年第10期41-41,共1页
-
文摘
唐人王维那首脍炙人口的《相思》诗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儿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关键词
相思豆
红豆
滋味
-
分类号
S792.9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华章妙句咏菊花
- 7
-
-
作者
韩望舒
-
机构
福建南靖
-
出处
《花卉》
2005年第12期13-13,共1页
-
文摘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每到寒风渐紧,霜露日重的深秋,人们面对黄叶飘零,繁花纷谢的肃杀气象,便会想起凌霜斗寒、千姿百态的菊花和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名人爱菊趣事。
-
关键词
菊花
黄叶
-
分类号
S682.1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