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41
1
作者
韩新忠
朱利群
+2 位作者
杨敏芳
俞琦
卞新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92-2199,共8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0、1500、3000、4500、6000kg.hm-2)对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水稻分蘖数、株高、SPAD及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对照),但是未全部达到显著性差异;5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0、1500、3000、4500、6000kg.hm-2)对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水稻分蘖数、株高、SPAD及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对照),但是未全部达到显著性差异;50%秸秆还田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理论增产10.2%,实际增产9.0%;秸秆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显著;50%秸秆还田处理对微生物量碳、氮的提高作用最明显(P<0.05),分别较对照提高46.0%和90.0%;25%和50%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P<0.05);25%、50%和75%秸秆还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提高9.3%、12.1%和8.5%(P<0.05);与对照相比,50%秸秆还田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20.3%(P<0.05)。鉴于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长期效应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生理代谢影响的复杂性,合理秸秆还田量的选择还需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产量
土壤微生物量碳
氮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酶活性及产量的短期效应
被引量:
85
2
作者
胡乃娟
韩新忠
+3 位作者
杨敏芳
张政文
卞新民
朱利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1-377,共7页
【目的】秸秆还田作为一种有效的秸秆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还可以缓解农田生态压力。研究稻麦轮作系统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短期影响,可为提出适宜当地生产的秸秆还田量提供...
【目的】秸秆还田作为一种有效的秸秆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还可以缓解农田生态压力。研究稻麦轮作系统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短期影响,可为提出适宜当地生产的秸秆还田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稻麦轮作农田定位试验进行了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7个处理,以稻麦季秸秆均不还田为对照处理(CK),6个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测定了秸秆还田后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稻麦产量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试验范围内的秸秆还田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活性碳组分的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并能增加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2)土壤总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增幅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以连续两季50%秸秆还田量处理下显著较高,而水溶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在连续两季25%秸秆还田量处理下最高;3)相比秸秆不还田处理,连续两季25%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均最显著;4)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均为在连续两季25%和50%秸秆还田量处理下增产较显著,与秸秆不还田相比,水稻增产达9.0%,小麦增产达11.45%;5)土壤碳库、土壤酶活性以及水稻和小麦产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连续两季25%和50%秸秆还田量表现出显著提高土壤碳汇能力和增加作物产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稻麦轮作
土壤活性碳组分
土壤酶活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线新制的胶新铁路
3
作者
韩新忠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25,共2页
介绍胶新铁路实施“新线新制”,调整车站布局,延长机车交路,改革组织方式,合理配置人员的做法及效果。
关键词
胶新铁路
新线
车站布局
机车交路
组织方式
合理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动闭塞设备在提速区段中的应用
4
作者
韩新忠
《铁道技术监督》
2005年第2期24-26,共3页
介绍了自动闭塞的作用和分类,结合全路第五次大提速,分析三显示自动闭塞在提速区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适应提速列车需求的四显示自动闭塞技术条件和行车组织。
关键词
自动闭塞设备
提速区段
通过信号机
制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车务系统险性事故态势分析
5
作者
韩新忠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23-25,共3页
险性事故性质严重,必需严加防范。根据统计分析,险性事故主要发生在:四等站、未准备好进路接车、2点和13点、6月至9月、31岁至35岁职工、1年至3年工龄职工、车站值班员和停用基本闭塞改按电话闭塞。这些应是防范重点。
关键词
险性事故
车务系统
铁路运输
安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41
1
作者
韩新忠
朱利群
杨敏芳
俞琦
卞新民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92-2199,共8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201103001)
文摘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0、1500、3000、4500、6000kg.hm-2)对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水稻分蘖数、株高、SPAD及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对照),但是未全部达到显著性差异;50%秸秆还田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理论增产10.2%,实际增产9.0%;秸秆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显著;50%秸秆还田处理对微生物量碳、氮的提高作用最明显(P<0.05),分别较对照提高46.0%和90.0%;25%和50%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P<0.05);25%、50%和75%秸秆还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提高9.3%、12.1%和8.5%(P<0.05);与对照相比,50%秸秆还田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20.3%(P<0.05)。鉴于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长期效应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生理代谢影响的复杂性,合理秸秆还田量的选择还需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产量
土壤微生物量碳
氮
土壤酶活性
Keywords
rice
straw returning
yield
soil microbial biomass-C
N
soil enzyme activity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酶活性及产量的短期效应
被引量:
85
2
作者
胡乃娟
韩新忠
杨敏芳
张政文
卞新民
朱利群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1-377,共7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1)资助
文摘
【目的】秸秆还田作为一种有效的秸秆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还可以缓解农田生态压力。研究稻麦轮作系统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短期影响,可为提出适宜当地生产的秸秆还田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稻麦轮作农田定位试验进行了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7个处理,以稻麦季秸秆均不还田为对照处理(CK),6个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测定了秸秆还田后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稻麦产量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试验范围内的秸秆还田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活性碳组分的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并能增加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2)土壤总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增幅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以连续两季50%秸秆还田量处理下显著较高,而水溶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在连续两季25%秸秆还田量处理下最高;3)相比秸秆不还田处理,连续两季25%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均最显著;4)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均为在连续两季25%和50%秸秆还田量处理下增产较显著,与秸秆不还田相比,水稻增产达9.0%,小麦增产达11.45%;5)土壤碳库、土壤酶活性以及水稻和小麦产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连续两季25%和50%秸秆还田量表现出显著提高土壤碳汇能力和增加作物产量的优势。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稻麦轮作
土壤活性碳组分
土壤酶活性
产量
Keywords
straw return
rice-wheat rotation
soil labile carbon fraction
soil enzyme activity
crop yield
分类号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S154.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线新制的胶新铁路
3
作者
韩新忠
机构
济南铁路局
出处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25,共2页
文摘
介绍胶新铁路实施“新线新制”,调整车站布局,延长机车交路,改革组织方式,合理配置人员的做法及效果。
关键词
胶新铁路
新线
车站布局
机车交路
组织方式
合理配置
分类号
U216.4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U212.3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动闭塞设备在提速区段中的应用
4
作者
韩新忠
机构
济南铁路局总工室
出处
《铁道技术监督》
2005年第2期24-26,共3页
文摘
介绍了自动闭塞的作用和分类,结合全路第五次大提速,分析三显示自动闭塞在提速区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适应提速列车需求的四显示自动闭塞技术条件和行车组织。
关键词
自动闭塞设备
提速区段
通过信号机
制动距离
分类号
U284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车务系统险性事故态势分析
5
作者
韩新忠
机构
济南铁路分局职工学校
出处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23-25,共3页
文摘
险性事故性质严重,必需严加防范。根据统计分析,险性事故主要发生在:四等站、未准备好进路接车、2点和13点、6月至9月、31岁至35岁职工、1年至3年工龄职工、车站值班员和停用基本闭塞改按电话闭塞。这些应是防范重点。
关键词
险性事故
车务系统
铁路运输
安全技术
Keywords
dangerous accidents, regular pattern, safety, break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professional training.
分类号
U298.59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韩新忠
朱利群
杨敏芳
俞琦
卞新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酶活性及产量的短期效应
胡乃娟
韩新忠
杨敏芳
张政文
卞新民
朱利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8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线新制的胶新铁路
韩新忠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自动闭塞设备在提速区段中的应用
韩新忠
《铁道技术监督》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车务系统险性事故态势分析
韩新忠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