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联轴器刚度非线性对扭转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马建敏 韩平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8,13,共4页
柔性联轴器在旋转机械系统中,不但起传递转矩的作用,而且还有减小扭转冲击的作用。柔性联轴器的刚度、阻尼特性直接影响着旋转系统的固有特性和扭转减振的效果。因此以具有非线性刚度的柔性联轴器接结的两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 柔性联轴器在旋转机械系统中,不但起传递转矩的作用,而且还有减小扭转冲击的作用。柔性联轴器的刚度、阻尼特性直接影响着旋转系统的固有特性和扭转减振的效果。因此以具有非线性刚度的柔性联轴器接结的两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冲击力矩作用下,旋转系统非线性运动方程的建立、求解,得到了转子扭转振动响应的解析解。经过对转子角加速度随非线性刚度、阻尼、转动惯量变化规律的仿真计算,发现,在相同初始条件下, 冲击角加速度随柔性连接器硬非线性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柔性连接器软非线性刚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转子转动惯量和柔性联轴器阻尼的增大而减小。另外,非线性刚度使旋转系统的固有频率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联轴器 非线性刚度 旋转系统 扭转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结构灵敏度综合在结构动力重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美艳 韩平畴 唐国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29,4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子结构灵敏度综合进行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结构动力重分析的新方法。通过固定界面子结构模态综合技术,有效减少了自由度数目,达到了减少计算量的目的。同时,还给出了利用子结构灵敏度综合求解结构n阶特征灵敏度的一般表达式... 提出了一种利用子结构灵敏度综合进行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结构动力重分析的新方法。通过固定界面子结构模态综合技术,有效减少了自由度数目,达到了减少计算量的目的。同时,还给出了利用子结构灵敏度综合求解结构n阶特征灵敏度的一般表达式。所提出的结构动力重分析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适用于大型复杂结构的结构动力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界面模态综合 子结构灵敏度综合 结构动力重分析 Ritz基 RAYLEIGH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理逼近和灵敏度分析的结构动力重分析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美艳 韩平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52,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特征灵敏度直接法和向量值函数有理逼近的结构动力重分析方法。给出了直接法简单特征对n阶灵敏度分析的一般表达式。利用向量值函数有理逼近,减小固有振型n阶Taylor展开的截断误差。数值算例表明,对结构设计参数作大... 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特征灵敏度直接法和向量值函数有理逼近的结构动力重分析方法。给出了直接法简单特征对n阶灵敏度分析的一般表达式。利用向量值函数有理逼近,减小固有振型n阶Taylor展开的截断误差。数值算例表明,对结构设计参数作大修改时,该方法能够给出高精度的逼近结果。新方法不需要系统的全部模态,因此,适用于大型复杂结构的动力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重分析 向量值函数有理逼近 特征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动力重分析的子结构有理逼近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美艳 韩平畴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8-881,共4页
在基于子结构灵敏度综合的结构动力重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向量值函数有理逼近,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动力重分析方法。子结构方法的应用,有效减少了结构自由度数目,达到了减少计算量的目的。将向量值函数有理逼近应用于截断的Taylor级数... 在基于子结构灵敏度综合的结构动力重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向量值函数有理逼近,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动力重分析方法。子结构方法的应用,有效减少了结构自由度数目,达到了减少计算量的目的。将向量值函数有理逼近应用于截断的Taylor级数,提高了计算精度,扩大了收敛范围,适用于结构作大修改的情形。数值算例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结构参数发生大修改能够有效降低Taylor级数截断的误差,给出高精度的逼近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重分析 有理逼近 子结构模态综合 Ritz基 RAYLEIGH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Ritz基子结构灵敏度综合方法
5
作者 张美艳 韩平畴 唐国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79-1281,1326,共4页
针对在动力系统的设计、分析和识别过程中,由于工程实际需要或设计精度要求,经常需要用到结构的高阶特征灵敏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固定Ritz基子结构灵敏度综合求解结构n阶特征灵敏度的新方法.通过部件模态综合技术,有效减少了结构的... 针对在动力系统的设计、分析和识别过程中,由于工程实际需要或设计精度要求,经常需要用到结构的高阶特征灵敏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固定Ritz基子结构灵敏度综合求解结构n阶特征灵敏度的新方法.通过部件模态综合技术,有效减少了结构的自由度数目,达到了减少灵敏度分析计算量的目的.同时,用该方法进行灵敏度分析时,Ritz基是固定的,即不随设计参数变化.因此,Ritz基对设计参数的各阶导数均为零,使子结构灵敏度方法操作更加简单,更易于实现,亦减少了计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结构灵敏度综合 Ritz基 特征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酸内酯纳米纤维的拉伸试验及表面表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原波 王珺 +1 位作者 韩平畴 林水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6-129,共4页
文中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纳米聚己酸内酯纤维,对单根纤维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研究了单根纤维在纳米尺度的基本力学性能;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纤维表面结构特征对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拉伸载荷作用下,随着纤维直径的减小... 文中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纳米聚己酸内酯纤维,对单根纤维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研究了单根纤维在纳米尺度的基本力学性能;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纤维表面结构特征对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拉伸载荷作用下,随着纤维直径的减小,纤维的杨氏模量没有显著的变化;纤维表面特征对纤维的拉伸强度有重要影响,但对纤维的杨氏模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法 拉伸试验 表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FM的聚己酸内酯纳米纤维的弯曲力学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原波 王珺 +1 位作者 韩平畴 林水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52,共4页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纳米级聚己酸内酯纤维进行了三点弯曲实验。纳米纤维收集在经光刻处理后带有U型凹槽的硅片上,凹槽的深度为10μm,待测纳米纤维的直径范围为83nm~800nm。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探头测量纤维直径并...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纳米级聚己酸内酯纤维进行了三点弯曲实验。纳米纤维收集在经光刻处理后带有U型凹槽的硅片上,凹槽的深度为10μm,待测纳米纤维的直径范围为83nm~800nm。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探头测量纤维直径并对纤维中点施力获得纤维的力-挠度曲线,结合经典的梁弯曲理论,计算出聚己酸内酯纳米纤维的弹性模量。实验结果显示,当纤维直径减小到某一临界值时,纤维的弹性模量呈现显著增大的趋势,这说明在研究纳米尺度聚己酸内酯纤维的力学性能过程中,需要考虑其尺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酸内酯纳米纤维 纳米弯曲实验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组份端基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英文)
8
作者 薛佩瑶 张俊祥 +9 位作者 辛景明 RECH Jeromy 李腾飞 孟凯鑫 王嘉宇 马伟 尤为 MARDER Seth R. 韩平畴 占肖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5-283,共9页
我们用宽带隙聚合物FTAZ(苯并二噻吩-二氟苯并氮三唑共聚物)作为给体,窄带隙稠环电子受体FOIC(六噻吩稠环-氟代腈基茚酮类化合物)作为受体,中带隙稠环电子受体IDT-IC (引达醒-腈基茚酮类化合物)和IDT-NC (引达醒-腈基苯并茚酮类化合物)... 我们用宽带隙聚合物FTAZ(苯并二噻吩-二氟苯并氮三唑共聚物)作为给体,窄带隙稠环电子受体FOIC(六噻吩稠环-氟代腈基茚酮类化合物)作为受体,中带隙稠环电子受体IDT-IC (引达醒-腈基茚酮类化合物)和IDT-NC (引达醒-腈基苯并茚酮类化合物)分别作为第三组分,制备了三元共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了第三组分端基对器件性能的影响。IDT-IC和IDT-NC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仅端基不同;IDT-IC端基是苯环,而IDT-NC端基是萘环。与IDT-IC相比,IDT-NC吸收光谱红移40nm,LUMO能级下移0.11 eV,电子迁移率提高50%。基于FTAZ:FOIC,FTAZ:IDT-IC,FTAZ:IDT-NC二元共混体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分别为9.73%,7.48%,7.68%。FTAZ:FOIC:IDT-IC和FTAZ:FOIC:IDT-NC三元共混器件的效率分别提升到11.2%和10.4%。对于FTAZ:FOIC:IDT-IC三元共混器件,由于IDT-IC比FOIC具有更高的LUMO能级,开路电压(V_(OC))随着IDT-IC含量的增多而增加。由于IDT-IC与FOIC吸收光谱高度互补,短路电流(J_(SC))也显著提高。第三组份IDT-IC的加入改善了薄膜形貌和载流子传输,填充因子(FF)有所提高。对于FTAZ:FOIC:IDT-NC三元共混器件,由于IDT-NC比FOIC具有更高的LUMO能级,V_(OC)随着IDT-NC含量的增多而增加;但由于IDT-NC的LUMO能级比IDT-IC的LUMO能级低,其V_(OC)比FTAZ:FOIC:IDT-IC体系低。由于FOIC和IDT-NC吸收光谱高度重叠,J_(SC)降低。第三组份IDT-NC的加入改善了薄膜形貌和载流子传输,FF提高,甚至比FTAZ:FOIC:IDT-IC体系有更好的载流子传输和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环电子受体 非富勒烯受体 有机太阳能电池 端基效应 三元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