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astic properties of Cu–6wt% Ag alloy wires for pulsed magnets investigated by ultrasonic techniques
1
作者 Ziyu Li Tianyi Gu +12 位作者 Wenqi Wei Yang Yuan Zhuo Wang Kangjian Luo Yupeng Pan Jianfeng Xie Shaozhe Zhang Tao Peng Lin Liu Qi Chen Xiaotao Han Yongkang Luo Liang Li 《Chinese Physics B》 2025年第2期90-95,共6页
Conductor materials with goo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as well as high electrical and thermal conductivitie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break through the current bottle-neck limit(~ 100 T) of pulsed magnets. Here, we... Conductor materials with goo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as well as high electrical and thermal conductivitie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break through the current bottle-neck limit(~ 100 T) of pulsed magnets. Here, we perform systematic studies on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Cu–6wt% Ag alloy wire, which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material for the new-generation pulsed magnets, by employing two independent ultrasonic techniques, i.e., resonant ultrasound spectroscopy(RUS) and ultrasound pulse-echo experiments. Our RUS measurements manifest that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Cu–6wt% Ag alloy wires can be improved by an electroplastic drawing procedure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old drawing. We als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test the availability of our newly-built ultrasound pulse-echo facility at the Wuhan National High Magnetic Field Center(WHMFC, China), an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lastic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oplastically-drawn Cu–6wt% Ag alloy wire remains excellent without anomalous softening under extreme conditions,e.g., in ultra-high magnetic field up to 50 T and nitrogen or helium cryogenic liqu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field magnet Cu–Ag alloy ultrasonic techniques elastic consta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磁泳分离系统中微粒的运动特性及分离效率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韦卫中 曹全梁 +1 位作者 冯洋 韩小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3,共7页
通过磁场力诱导微/纳米微粒定向移动实现分离的磁泳分离技术在生化分离及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其在微流控系统中的应用及微尺度下的分离特性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磁泳分离系统中磁性微粒的受力和运动方程,建立梯度磁场和流场... 通过磁场力诱导微/纳米微粒定向移动实现分离的磁泳分离技术在生化分离及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其在微流控系统中的应用及微尺度下的分离特性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磁泳分离系统中磁性微粒的受力和运动方程,建立梯度磁场和流场共同作用下磁性微粒的二维动力学数值模型,对不同流速条件和管道结构下微管道内单/双磁性微粒的动力学特性和分离行为进行数值研究。研究表明:T型管道内不同流层的宽度可由入口流速比来调控,当流速比从1增加至6时,磁性微粒所在的流层宽度从100μm减小为53μm,大大降低不同微粒间的初始间距,可有效提高微粒群间的分离识别度;当不同粒子群间完全分离后,在微管道出口处引入扩张通道,可将微粒群间的分离间距从5.4μm提高至26.8μm。在此基础上,实现粒径2和3μm磁性微粒的有效分离。研究结果对于提高磁泳分离效率和优化微流控系统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泳分离 微流控 分离效率 磁性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铝合金曲面件在电磁渐进成形首次放电条件下的起皱行为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龚航 黄亮 +4 位作者 李建军 戴亚雄 曹全梁 韩小涛 李亮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4-291,261,共8页
针对大型铝合金曲面件电磁渐进成形技术,采用整体压边和分块变压边力压边的方式,研究了电磁渐进成形工艺中首次放电后板料的起皱现象和规律,揭示了压边力对电磁渐进成形首次放电过程中板料起皱和材料塑性流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 针对大型铝合金曲面件电磁渐进成形技术,采用整体压边和分块变压边力压边的方式,研究了电磁渐进成形工艺中首次放电后板料的起皱现象和规律,揭示了压边力对电磁渐进成形首次放电过程中板料起皱和材料塑性流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预测出的首次放电后易起皱区域为板料的法兰区和悬空侧壁区,与实验结果一致;整体压边方式下法兰区域和悬空侧壁区域无起皱的临界压边力分别为8.4 kN和21.6 kN;分块变压边力方式下,最靠近局部塑性变形区的压边分块上的法兰区域无起皱临界压边力为8.4 kN,最靠近悬空区的对称的两个压边分块上的悬空侧壁区域无起皱临界压边力为23.8 kN,且相比于整体压边方式的无起皱临界条件下,在分块压边方式的无起皱临界条件下板料的变形流动能力得以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铝合金曲面件 分块压边 起皱 电磁渐进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的抗蠕变机理及方法综述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利民 张广洲 +3 位作者 姚辉 邓静伟 陈威霖 韩小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373-377,共5页
本文分析了传统金属材料抗蠕变性能的不足以及研制抗蠕变性能优良的金属材料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影响蠕变的因素,得出蠕变温度和蠕变应力能够影响蠕变行为,而析出相又是影响蠕变行为的关键因素这一结论。综述了固溶强化、析出强化、弥散... 本文分析了传统金属材料抗蠕变性能的不足以及研制抗蠕变性能优良的金属材料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影响蠕变的因素,得出蠕变温度和蠕变应力能够影响蠕变行为,而析出相又是影响蠕变行为的关键因素这一结论。综述了固溶强化、析出强化、弥散强化和晶界强化等几种提高材料抗蠕变性能的方法及机理,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蠕变试验方法。最后展望了抗蠕变金属材料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 位错 析出相 抗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脉冲磁场连续微调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万昊 张绍哲 +3 位作者 刘沁莹 魏文琦 王正磊 韩小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6-111,共6页
针对现有电容器放电开环控制产生的平顶脉冲磁场稳定度难以满足核磁共振要求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平顶磁场闭环连续微调控方案。在脉冲磁体中放置一个补偿线圈,其由蓄电池供电,采用前馈控制加反馈控制的策略,利用IGBT有源区对补偿线圈的磁... 针对现有电容器放电开环控制产生的平顶脉冲磁场稳定度难以满足核磁共振要求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平顶磁场闭环连续微调控方案。在脉冲磁体中放置一个补偿线圈,其由蓄电池供电,采用前馈控制加反馈控制的策略,利用IGBT有源区对补偿线圈的磁场进行线性调控,补偿背景磁场的波动,形成高稳定度平顶磁场。为此,设计了IGBT工作于有源区的驱动电路,搭建了原型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将磁场稳定度提升至50×10^(−6),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顶脉冲磁场 核磁共振 IGBT有源区 前馈控制 PI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胞杆菌DarA蛋白的鉴定及其原核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于秀菊 孙铮 +3 位作者 韩小涛 李钰钰 于淼 董常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8-1385,共8页
目前,我国全面禁止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寻找新型的抗生素替代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分离枯草芽胞杆菌SXAU18所产具有抗菌活性的蛋白物质,并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其具有抗菌活性的重组蛋白。试验选用硫酸铵沉淀、氯仿抽提、... 目前,我国全面禁止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寻找新型的抗生素替代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分离枯草芽胞杆菌SXAU18所产具有抗菌活性的蛋白物质,并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其具有抗菌活性的重组蛋白。试验选用硫酸铵沉淀、氯仿抽提、分子截留等蛋白提取技术,对枯草芽胞杆菌SXAU18产生的抗菌蛋白进行分离纯化;通过SDS-PAGE技术和牛津杯扩散法检测分离到的蛋白物质的抑菌活性;通过质谱、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预测目的蛋白的基因序列;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和AKTA蛋白纯化系统对目的蛋白进行表达和纯化;借助牛津杯扩散法鉴定重组蛋白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SXAU18所产的抗菌物质为相对分子质量15 ku左右的蛋白质,含有共同的特定氨基酸序列—GSSIFGLAPGK,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通过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推测SXAU18所产的(主要)抑菌蛋白为DarA;经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DarA主要以可溶性上清蛋白形式存在,纯化后的DarA蛋白为单一条带,并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结果提示,分离自枯草芽胞杆菌SXAU18的抗菌蛋白DarA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活性,且可以通过体外表达获取该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驼 枯草芽胞杆菌 细菌素 分离纯化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具有抑菌活性地衣芽孢杆菌的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于秀菊 孙铮 +1 位作者 韩小涛 李钰钰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0年第9期67-69,共3页
为了开发猪用微生态制剂,本试验对前期从吕梁黑猪肠道中筛选到的1株抑菌活性较强的菌株PB-2进行活化、抑菌活性检测、菌落形态观察和16S rDNA同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到的菌株PB-2对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 为了开发猪用微生态制剂,本试验对前期从吕梁黑猪肠道中筛选到的1株抑菌活性较强的菌株PB-2进行活化、抑菌活性检测、菌落形态观察和16S rDNA同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到的菌株PB-2对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菌株鉴定表明PB-2为地衣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活性 地衣芽孢杆菌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