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额尔齐斯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对阿尔泰和东准噶尔地体拼合时限的制约
1
作者 李昂 徐严 +1 位作者 韩宝福 廖闻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2-1046,共15页
额尔齐斯杂岩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和东准噶尔地体之间,经历了强烈的变质变形作用,记录了2个地体的构造拼合事件。为约束阿尔泰和东准噶尔地体的拼合时限,通过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探讨沉积物源。从变碎屑岩样品中获得最年轻的碎屑锆石... 额尔齐斯杂岩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和东准噶尔地体之间,经历了强烈的变质变形作用,记录了2个地体的构造拼合事件。为约束阿尔泰和东准噶尔地体的拼合时限,通过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探讨沉积物源。从变碎屑岩样品中获得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354 Ma。在综合分析新的和已发表的碎屑锆石和区域构造年代学资料后,认为在额尔齐斯杂岩中,除同时以阿尔泰和东准噶尔地体为物源和以东准噶尔地体为单一物源的2类晚石炭世同碰撞沉积外,还可能包括较早以阿尔泰地体为单一物源的被动陆缘沉积,表明额尔齐斯杂岩形成时,阿尔泰和东准噶尔地体已经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杂岩 变碎屑岩 物源分析 碎屑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晚古生代陆壳垂向生长(Ⅰ)——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时限 被引量:578
2
作者 韩宝福 季建清 +2 位作者 宋彪 陈立辉 张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77-1086,共10页
准噶尔是新疆北部古生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为特征,是中亚造山带中显生宙陆壳生长作用非常显著的地区之一。根据新近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并参考已经发表的锆石U-Pb年龄,本文重新厘定了准噶尔晚... 准噶尔是新疆北部古生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为特征,是中亚造山带中显生宙陆壳生长作用非常显著的地区之一。根据新近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并参考已经发表的锆石U-Pb年龄,本文重新厘定了准噶尔晚古生代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时限。按照最新的国际地质年表中石炭纪和二叠纪划分方案(Gradstein et al.,2004),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是从早石炭世中-晚维宪期开始、于早二叠世末期结束的。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发生在330~265Ma之间,而西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时限在340~275Ma之间,持续时间分别约65Ma。但是,在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集中在330~310Ma和305~280Ma两个时段发生,而在西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高峰发生在310~295Ma之间。准噶尔晚古生代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在空间上没有受到重要地质界线(如蛇绿岩带)的分隔控制,在有的地方花岗岩还可以侵位在蛇绿岩带之中。而晚古生代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不但在准噶尔分布广泛,而且在准噶尔北邻的阿尔泰造山带和南邻的天山造山带中均有出现,具有广泛的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后碰撞深成岩浆作用 大陆地壳生长 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与陆壳纵向生长 被引量:175
3
作者 韩宝福 何国琦 +1 位作者 王式洸 洪大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6-404,共9页
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强烈。Nd、Sr和Pb同位素资料表明,在330~250Ma的后碰撞期间,有大量的幔源花岗岩类和少量的镁铁—超镁铁杂岩在上地壳侵位。与加里东、海西和喜马拉雅等造山带起源于再循环陆壳的花岗岩类不同,新疆北部后碰... 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强烈。Nd、Sr和Pb同位素资料表明,在330~250Ma的后碰撞期间,有大量的幔源花岗岩类和少量的镁铁—超镁铁杂岩在上地壳侵位。与加里东、海西和喜马拉雅等造山带起源于再循环陆壳的花岗岩类不同,新疆北部后碰撞岩浆岩一般表现出ε_(Nd)(t)值高、(^(87)Sr/^(86)Sr)值相对较低、Nd和Pb模式年龄年轻等特点。阿尔泰山和天山的一些后碰撞花岗岩类可能具有陆壳源区的特点或表现出地壳物质对幔源岩浆及其分异产物有不同程度的混染,东、西准噶尔花岗岩类很少甚至没有受到陆壳物质混染。新疆北部后碰撞花岗岩类和镁铁—超镁铁杂岩主要是幔源岩浆及其分异产物在上地壳侵位的结果。这些幔源花岗岩类代表了新生的初始地壳,其时代可代表地壳形成时代。在后碰撞阶段,新疆北部的陆壳以纵向生长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壳生长 地幔 花岗岩 新疆 岩浆活动 碰撞幔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呼伦陶勒盖地区花岗岩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韩宝福 张臣 +6 位作者 赵磊 任荣 徐钊 陈家富 张磊 周印章 宋彪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1-749,共9页
靠近中蒙边界的内蒙古西部呼伦陶勒盖地区的中元古界和石炭系中产出数个花岗岩体,其中以英格特-巴格毛道岩体的出露面积最大,岩性变化显著,包括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含有围岩的残留体,并被年轻的花岗岩和伟晶岩等侵入。以前... 靠近中蒙边界的内蒙古西部呼伦陶勒盖地区的中元古界和石炭系中产出数个花岗岩体,其中以英格特-巴格毛道岩体的出露面积最大,岩性变化显著,包括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含有围岩的残留体,并被年轻的花岗岩和伟晶岩等侵入。以前的资料显示该岩体是晚古生代形成的,而其他红色的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小岩体(如库楚乌拉和一连)是中生代形成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英格特-巴格毛德岩体的年龄为313±5Ma,相当于晚石炭世。原定为中生代的库楚乌拉和一连两个红色花岗岩体的年龄分别为277±2Ma和278±4Ma,相当于早二叠世,而侵入于英格特-巴格毛道岩体中的石英二长岩的年龄为130±2Ma,相当于早白垩世。晚石炭世花岗岩具有I-A型过渡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而早二叠世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属于铝质A型花岗岩。晚古生代花岗岩的共同特征是均以具正的εNd(t)值(0.90~3.43)为特征,具有新生地壳的性质,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陆壳生长的标志。而早白垩世石英二长岩的εNd(t)值为-8.71,指示岩浆起源可能以壳源物质为主,有地幔物质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锆石年代学 同位素 地壳生长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钉合岩体”与新疆北部主要缝合带的形成时限 被引量:161
5
作者 韩宝福 郭召杰 何国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33-2246,共14页
本文介绍了钉合岩体的概念,强调钉合岩体在造山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在科迪勒拉增生造山带中,钉合岩体是在增生事件之后形成的;而在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中,钉合岩体是在碰撞事件之后形成的。因此可以区分后增生和后碰撞两类... 本文介绍了钉合岩体的概念,强调钉合岩体在造山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在科迪勒拉增生造山带中,钉合岩体是在增生事件之后形成的;而在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中,钉合岩体是在碰撞事件之后形成的。因此可以区分后增生和后碰撞两类钉合岩体,它们可以为限定增生或碰撞事件的时间上限提供年代学约束。特别是在缝合带被钉合岩体侵入的情况下,缝合带的形成时限(即增生或碰撞事件的起止时间)可以根据缝合带中最年轻的蛇绿岩质岩石和最老的钉合岩体给予严格限定。应用这种方法,能够限定新疆北部的主要缝合带(如额尔齐斯-斋桑缝合带、北天山缝合带和南天山缝合带等,东准噶尔和西准噶尔的蛇绿岩带)最晚是在晚石炭世形成的。西准噶尔增生杂岩也是在在晚石炭世形成的,但当时是否存在洋壳俯冲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的资料显示,虽然新疆北部各主要缝合带的形成时限存在一定差异,但没有三叠纪形成的缝合带。特别是南天山缝合带内发育的钉合岩体不但有效地限定了缝合带的时间上限,而且还从地质上约束了受到质疑的晚二叠世放射虫化石的可靠性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中三叠纪锆石U-Pb年龄的解释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合岩体 后增生 后碰撞 缝合带 新疆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泉光头山碱性花岗岩的时代、Nd-Sr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华北早中生代壳幔相互作用的意义 被引量:84
6
作者 韩宝福 加加美宽雄 李惠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75-1388,共14页
光头山碱性花岗岩产出在华北北部的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之中,造岩矿物组合为石英+碱性长石+纳铁闪石+霓辉石+钠铁非石±星叶石,副矿物有锆石、钛铁矿、硅钛铈铁矿等。晚期的伟晶岩囊状体由颗粒粗大的石英、碱性长石和纳铁闪石等组... 光头山碱性花岗岩产出在华北北部的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之中,造岩矿物组合为石英+碱性长石+纳铁闪石+霓辉石+钠铁非石±星叶石,副矿物有锆石、钛铁矿、硅钛铈铁矿等。晚期的伟晶岩囊状体由颗粒粗大的石英、碱性长石和纳铁闪石等组成,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T=200±16Ma,(^(87)Sr/^(86)Sr)_i=0.705±0.008,MSWD=11.2,代表冷却年龄,单颗粒锆石U-Pb谐和年龄为220±1Ma,代表岩体侵位时代。光头山碱性花岗岩以A/CNK<1和A/NK<1,Al_2O_3、MgO、CaO和Ba、Sr含量低,全碱含量、MnO和Rb、Ga等含量高,负Eu异常特别显著等为特征。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完全符合A型花岗岩的特征。光头山碱性花岗岩是华北地区早中生代后造山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光头山碱性花岗岩的ε_(Nd)(T=220Ma)平均值为-8.9,明显高于华北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的范围,而冀北地区前寒武纪高压麻粒岩地体虽具有大陆地幔的特征,但未经历过部分重熔,表明至少前寒武纪下地壳不可能是岩浆主要的或唯一的来源同样,现今华北下地壳由于时代较新,也不可能成为岩浆的源岩,对比时代相近的超镁铁岩和煌斑岩的Nd同位素特征,推测最可能的源区是1.8~1.9Ga形成的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光头山碱性花岗岩和华北北缘早中生代侵入岩带规模很大,以富集地慢来源的岩浆为主,反映了当时的岩浆活动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强度,如果130Ma前后中国东部大规模岩浆活动之时,是岩石圈减薄已经达到最大程度之际,那么,此前一定时间段内的幔源岩浆活动都有可能与岩石圈减薄从开始到鼎盛的过程有关,所以,华北北缘早中生代岩浆活动可能是华北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过程早期阶段的产物。与岩石圈减薄过程有关的早中生代岩浆活动还在中国东北地区东部和阿拉善北部形成了后造山A型花岗岩。与岩石圈减薄过程相关的早中生代侵入岩在一定范围内的带状分布,表明当时岩石圈减薄过程可能并没有涉及到整个中国东部地区只有到了侏罗纪-白垩纪,岩石圈减薄过程才在更大的区域内广泛发生。所以说,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减薄过程是在时间上从早中生代就已经开始、在空间上从华北北缘-中国东北地区东部开始向外逐渐扩展的一个深部过程。这个深部过程对应的地表表现是,先在华北北缘和中国东北东部地区形成规模很大的早中生代侵入岩带。而后,当岩石圈减薄过程扩展到整个中国东部时,岩浆活动才达到鼎盛时期,这可能就是中国东部侏罗纪-白垩纪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深部原因所在。而以富集地幔源区为主的岩浆活动还导致了华北北缘地壳垂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同位素地球化学 A型花岗岩 壳幔相互作用 中生代 华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中部古元古代高Mg低Ti-P镁铁质岩墙的富集地幔源区——锆石Hf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16
7
作者 韩宝福 张磊 +1 位作者 王亚妹 宋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7-284,共8页
华北克拉通中部是古元古代岩墙群最为发育的地区。以镁铁质成分为主的岩墙群可以分为变质的和不变质的两类。不变质岩墙群是在1780~1760Ma之间大约20Ma时间内形成的,是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最晚期铗铁质岩浆活动的产物。不变质岩墙又可... 华北克拉通中部是古元古代岩墙群最为发育的地区。以镁铁质成分为主的岩墙群可以分为变质的和不变质的两类。不变质岩墙群是在1780~1760Ma之间大约20Ma时间内形成的,是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最晚期铗铁质岩浆活动的产物。不变质岩墙又可以细分成高Mg-Ti低P、低Mg高Ti-P和高Mg低Ti-P等3组。本文报道了采自丰镇附近高Mg低Ti-P岩墙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新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769±4Ma,与其它不变质岩墙的锆石、斜锆石U-Pb年龄和^(40)At/^(39)Ar年龄的范围相同。高Mg低Ti-P岩墙的锆石ε_(Hf)(t)值的变化范围在-6.4~+0.4之间,平均值为-2.2,略高于时代相近的花岗质岩石。由于镁铁质岩浆在上升、侵位和结晶过程中几乎没有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因而锆石ε_(Hf)(t)值可以代表镁铁质岩浆的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的特征。文献资料显示,高Mg低Ti-P岩墙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的^(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40~0.7050,平均值为0.7046,ε_(Nd)(t)值为-5.6~-2.8,平均值为-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岩墙群 古元古代 华北克拉通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富集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样品Hf化学分离及MC-ICP-MS同位素分析:离子交换色谱法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韩宝福 张磊 +3 位作者 古丽冰 张文慧 谢烈文 杨岳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3-516,共4页
介绍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岩石样品Lu-Hf的方法,是对现有方法的改进。整个流程以使用HC1为主,配合少量HF,即可达到有效地分离Hf和Lu的目的,Lu和Hf的回收率在90%以上。经MC-ICP-MS分析,每个国际岩石标样的两个平行样获得了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介绍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岩石样品Lu-Hf的方法,是对现有方法的改进。整个流程以使用HC1为主,配合少量HF,即可达到有效地分离Hf和Lu的目的,Lu和Hf的回收率在90%以上。经MC-ICP-MS分析,每个国际岩石标样的两个平行样获得了在误差范围内一致^(176)Hf/^(177)Hf比值,其中BHVO-1、BHVO-2和BCR-2的^(176)Hf/^(177)Hf比值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色谱法 HF同位素 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泉光头山碱性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 被引量:7
9
作者 韩宝福 王式洸 洪大卫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3-185,共3页
光头山碱性花岗岩体位于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平泉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7′北纬41°17′。岩体出露面积约20km^2,四周为太古代变质岩(图1)。岩石为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含椭圆状、次圆状的细粒暗色包体,还有晚... 光头山碱性花岗岩体位于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平泉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7′北纬41°17′。岩体出露面积约20km^2,四周为太古代变质岩(图1)。岩石为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含椭圆状、次圆状的细粒暗色包体,还有晚期的含碱性矿物的伟晶囊状体。主要造岩矿物有碱性长石、石英、钠铁闪石、霓辉石,副矿物主要有钠铁非石(Aenigmatite)、羟铁云母、硅铈铁矿、褐帘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体 碱性 形成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碰撞花岗岩类的多样性及其构造环境判别的复杂性 被引量:176
10
作者 韩宝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72,共9页
造山带中普遍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后碰撞花岗岩类。它们在时间上晚于碰撞事件形成,在空间上可以不受构造单元的严格控制,而是可以跨构造单元分布,有时可以侵入在蛇绿岩之中。后碰撞花岗岩类的主元素特征属于中—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 造山带中普遍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后碰撞花岗岩类。它们在时间上晚于碰撞事件形成,在空间上可以不受构造单元的严格控制,而是可以跨构造单元分布,有时可以侵入在蛇绿岩之中。后碰撞花岗岩类的主元素特征属于中—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但以钙碱性系列为主。按照MISA分类,后碰撞花岗岩类可以有I、S和A等3种类型,有的造山带以发育I型花岗岩类为主,而另一些造山带可以广泛发育S型花岗岩,而碱性A型花岗岩并不是在每个造山带都会出现。在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后碰撞花岗岩类可以落在多种构造环境的区域。因此,仅仅依靠花岗岩类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判别图解会得出似是而非的结果。文中强调时空分布特征及区域地质构造的全面分析可能是厘定后碰撞花岗岩类最重要的依据,而在区域地质研究基础上的高精度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能够建立区域构造演化的年代学框架,进而准确地限定后碰撞花岗岩类岩浆活动的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后碰撞 花岗岩类 构造环境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俄阿尔泰山中生代花岗岩与稀有金属矿床的初步对比分析 被引量:37
11
作者 韩宝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5-660,共6页
中国阿尔泰山和俄罗斯阿尔泰山均属于阿尔泰山脉的组成部分,地理上互相连接,地质上具有相似的古生代演化历史,同样都发育中生代花岗岩及伴生的稀有金属矿床。中国阿尔泰山和俄罗斯阿尔泰山的中生代花岗岩及其稀有金属矿床既表现出一定... 中国阿尔泰山和俄罗斯阿尔泰山均属于阿尔泰山脉的组成部分,地理上互相连接,地质上具有相似的古生代演化历史,同样都发育中生代花岗岩及伴生的稀有金属矿床。中国阿尔泰山和俄罗斯阿尔泰山的中生代花岗岩及其稀有金属矿床既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两地与稀有金属矿床有关的中生代花岗岩主要为S型花岗岩,属于非造山花岗岩类,但在俄罗斯阿尔泰山发育以岩珠和岩脉型钨-钼、锂-钽为主的稀有金属矿床,时限为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而中国阿尔泰山则发育以花岗伟晶岩脉型锂-铍-铌-钽为主的稀有金属矿床,时限从晚三叠世到晚侏罗世。这些花岗岩具有相似的Sr- Nd同位素特征,但^(87)Sr/^(86)Sr初始比值变化很大,可能是岩浆-流体作用的结果,而变化较小的ε_(Nd)(t)值与富集地幔来源的岩浆基本相当,或者可以解释为幔源岩浆与地壳物质混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山 中生代花岗岩类 非造山 稀有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北部地区中泥盆世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被引量:28
12
作者 韩宝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7-328,共12页
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之间的东准噶尔北部地区的中泥盆世火山岩,可以分成基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两类。中性火山岩的缺乏使之不能成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并明显表现出火山岩成分间断,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双峰... 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之间的东准噶尔北部地区的中泥盆世火山岩,可以分成基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两类。中性火山岩的缺乏使之不能成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并明显表现出火山岩成分间断,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形成和大陆裂谷作用或大陆拉伸作用有密切关系。在地壳减薄较强烈的地方,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直接上升到地表喷发,形成基性火山岩,但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和(或)部分辉石的分离作用;在地壳减薄较小的地方,上升的幔源岩浆在下地壳中聚集,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在地表喷发,形成酸性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双峰式 泥盆世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Ⅳ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宝福 林佑善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48-148,共1页
Ⅱ型、Ⅳ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比较韩宝福林佑善(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高压氧治疗室,上海市心血管研究所心内科200032)血小板在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应用已... Ⅱ型、Ⅳ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比较韩宝福林佑善(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高压氧治疗室,上海市心血管研究所心内科200032)血小板在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应用已引起人们注意。了解高脂血症中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血小板聚集率 二磷酸腺苷 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硅质岩中的牙形石确定蛇绿岩的时代——对哈萨克斯坦蛇绿岩考察体会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宝福 何国琦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3年第2期167-172,139,共6页
本文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13条蛇绿岩带的岩石组合、产出地质背景、规模及其延伸方向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在这些蛇绿岩带的硅质岩及碧玉岩中,现已采获较丰富的牙形石化石资料,查明蛇绿岩形成时代大部分为寒武纪—中奥陶世,个别属于... 本文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13条蛇绿岩带的岩石组合、产出地质背景、规模及其延伸方向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在这些蛇绿岩带的硅质岩及碧玉岩中,现已采获较丰富的牙形石化石资料,查明蛇绿岩形成时代大部分为寒武纪—中奥陶世,个别属于中奥陶世—晚泥盆世。上述研究方法及其成果,对我们是一个有益的启发。在我国蛇绿岩带中同样存在着硅质岩和碧玉岩,今后应重视与加强牙形石的研究工作,以便把我国蛇绿岩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牙形石 蛇绿岩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峰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宝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8-96,共9页
赤峰地区新生代玄武岩是中新世裂隙式火山活动产生的大陆溢流玄武岩,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源区是软流圈上地幔。玄武岩是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过程联合作用的结果。先由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但岩浆在上升到大陆地壳内一定... 赤峰地区新生代玄武岩是中新世裂隙式火山活动产生的大陆溢流玄武岩,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源区是软流圈上地幔。玄武岩是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过程联合作用的结果。先由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但岩浆在上升到大陆地壳内一定深度的岩浆房时,发生部分橄榄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在部分熔融作用之后发生橄榄石分离结晶作用,可能是大陆溢流玄武岩的一种普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斑玄武岩 大陆溢流玄武岩 中新世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挤压带地层时代质疑 被引量:8
16
作者 韩宝福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1年第2期169-175,共7页
本文讨论了额尔齐斯挤压带地层的时代问题,认为除了含芦木类植物茎干和孢粉以及含匙叶的地层分别是上石炭统和下二叠统外,其余变质地层的时代不可能是晚石炭世,而可能是前寒武纪和早—中古生代。因为,在晚石炭世末期的变质作用,不能使... 本文讨论了额尔齐斯挤压带地层的时代问题,认为除了含芦木类植物茎干和孢粉以及含匙叶的地层分别是上石炭统和下二叠统外,其余变质地层的时代不可能是晚石炭世,而可能是前寒武纪和早—中古生代。因为,在晚石炭世末期的变质作用,不能使上石炭统发生角闪岩相变质,甚至产生混合岩化作用的温压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带 地层时代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泉光头山碱性花岗岩中的钠铁非石
17
作者 韩宝福 王式 +3 位作者 王佩瑛 赖勇 李小凤 洪大卫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9-164,T001,共7页
碱性花岗岩一般以含钠质镁铁硅酸盐矿物为特征,但光头山碱性花岗岩中除钠铁闪石和霓辉石外,还有钢铁非石。钠铁非石是一种三斜晶系的富钛、铁、铀的单链非辉石类硅酸盐矿物,通常和钠质辉石共生。和钠质角门石、钠质辉石一样,钠铁非... 碱性花岗岩一般以含钠质镁铁硅酸盐矿物为特征,但光头山碱性花岗岩中除钠铁闪石和霓辉石外,还有钢铁非石。钠铁非石是一种三斜晶系的富钛、铁、铀的单链非辉石类硅酸盐矿物,通常和钠质辉石共生。和钠质角门石、钠质辉石一样,钠铁非石也是一种碱性指示矿物,只是比较少见。过碱性岩浆岩中是否出现钢铁非石,主要受岩浆的温度、氧逸度和成分的控制。钠铁非石形成于过碱性岩浆演化的晚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碱性 钠铁非石 三斜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克纳瓦山晚泥盆世火山岩及其构造环境
18
作者 韩宝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93-204,共12页
新疆北部阿克纳瓦山晚泥盆世中基性火山岩以全碱含量较高为其最突出的特点。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火山岩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以碱性玄武岩组岩石为主,同时有少量橄榄玄粗岩组岩石,表现为碱... 新疆北部阿克纳瓦山晚泥盆世中基性火山岩以全碱含量较高为其最突出的特点。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火山岩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以碱性玄武岩组岩石为主,同时有少量橄榄玄粗岩组岩石,表现为碱性玄武岩演化的肯尼迪趋势。火山岩是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但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发生过橄榄石和(或)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火山岩产出的构造环境为具有陆壳基底的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不可能是洋中脊。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的产生是以阿尔曼泰—扎河坝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的次生洋盆,自晚泥盆世起向北东方向(现代方向)俯冲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晚泥盆世 构造环境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阿尔泰北部山区早泥盆世花岗岩的年龄、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33
19
作者 童英 王涛 +3 位作者 洪大卫 代雅建 韩宝福 柳晓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33-1944,共12页
对阿尔泰北部山区喀纳斯及琼库尔花岗岩体进行锆石 LA-ICPMS U—Pb 定年分别获得398±5Ma(MSWD=2.3)和399±4Ma(MSWD=1.2)的生成年龄,确定其形成于早泥盆世。结合近期研究成果,进一步表明,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主要形成于早—中... 对阿尔泰北部山区喀纳斯及琼库尔花岗岩体进行锆石 LA-ICPMS U—Pb 定年分别获得398±5Ma(MSWD=2.3)和399±4Ma(MSWD=1.2)的生成年龄,确定其形成于早泥盆世。结合近期研究成果,进一步表明,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主要形成于早—中古生代,峰期在400Ma 左右。这两个花岗岩同阿尔泰其它400Ma 左右的花岗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野外产状、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如高硅、富钾、铝,轻稀土富集,具有 Eu 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h、Ba、K),具有明显的 Nb、Ta、Sr、P、Ti 负异常,具有负的ε_(Nd)(t)值(-1.5~-0.1)和相对于区内其它花岗岩较老的 Nd 同位素模式年龄 t_(DM)(1.15~1.35Ga),表明这些花岗岩具有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特征,其物源源除了地幔物质的贡献,可能有更多地壳物质的加入。推断这些花岗岩可能是在洋壳俯冲过程中,可能是熔自深部地壳(可能是弧物质)的岩浆与来源于亏损地幔的镁铁质岩浆发生混合形成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显示喀纳斯、琼库尔岩体形成于陆弧环境,与其它同期花岗岩一起揭示了阿尔泰造山带最为强烈的一次俯冲、裂解和拼合事件。为我们已经提出的构造演化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早古生代 锆石年龄 地球化学 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时空演变、构造环境及地壳生长意义——以中国阿尔泰为例 被引量:161
20
作者 王涛 童英 +5 位作者 李舢 张建军 史兴俊 李锦轶 韩宝福 洪大卫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5-618,共24页
阿尔泰造山带横跨中、俄、哈、蒙四国边界,是中亚造山带主要组成部分,发育大量的花岗岩等侵入体。本文研究总结这些岩体的时空演变、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并探讨其增生造山和地壳生长意义。依据锆石年龄,这些岩体可大致分为早中古生代的... 阿尔泰造山带横跨中、俄、哈、蒙四国边界,是中亚造山带主要组成部分,发育大量的花岗岩等侵入体。本文研究总结这些岩体的时空演变、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并探讨其增生造山和地壳生长意义。依据锆石年龄,这些岩体可大致分为早中古生代的470~440Ma(中晚奥陶世)和425~360Ma(晚志留世—晚泥盆世)、晚古生代的355~318Ma(早石炭世)和290~270Ma(早二叠世)以及早中生代245~190Ma(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3个阶段5个期次,其中425~360Ma花岗岩可进一步细分为425~390Ma和380~360Ma两个峰期。早中古生代(470~360Ma)花岗岩体分布广泛,主要为钙碱性I型,多具不同程度变形,其中470~440Ma岩体变形极强(片麻岩体)。它们为同造山俯冲增生产物,形成于活动陆缘俯冲(470~440Ma)、继续俯冲弧后盆地伸展(420~390Ma)到聚合碰撞(380~360Ma)的过程中。早石炭世岩体发育于造山带南部,为不变形圆形状或不规则状,具典型碱性花岗岩特征,为晚(后)造山产物。早二叠世岩体主要发育于阿尔泰造山带南部,少量分布于造山带内部,多为圆形,不变形,少量变形岩体集中在额尔齐斯构造带内,成因类型以I、A型为特点,伴生有大量基性岩脉(体),显示为后造山底侵伸展环境。早中生代岩体为不变形圆形或不规则状,具有高分异I型和S型花岗岩特征,伴有稀有金属矿产,具有板内环境特点。花岗岩体同位素填图显示,阿尔泰中部块体岩体具有较低的εNd(t)值和老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1~1.3Ga),暗示存在古老地壳基底;由北向南εNd(t)值增高,模式年龄变年轻,显示陆壳向南生长,其中水平和垂向生长率分别为18%~28%和7%~8%。中生代时期阿尔泰造山带保留水平增生结构,没有发生大规模构造块体垂向叠覆。阿尔泰造山带经历了古陆缘构造演化,奥陶纪—志留纪陆缘俯冲,泥盆纪陆弧及陆缘边缘裂解、弧后盆地形成,晚泥盆世最终洋盆闭合及早石炭世各块体拼合的演化过程。该研究表明增生造山带中同样存在构造演化的阶段性;中亚增生造山作用不仅具有弧前增生,而且还存在陆缘裂解再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年代学 同位素 区域变形 构造演化 中亚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