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软段结构对PU/PMMA IPN中两组分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宝铨 韩孝族 郭风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2-65,共4页
用同步法合成了4种聚氨酯/聚甲基两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PU/PMMAIPN),利用DDC、TEM和动态力学谱(DMS)等手段综合研究了IPN中两组分的相容性和相态结构,用基团贡献加和方法计算了各种PU和PMMA的... 用同步法合成了4种聚氨酯/聚甲基两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PU/PMMAIPN),利用DDC、TEM和动态力学谱(DMS)等手段综合研究了IPN中两组分的相容性和相态结构,用基团贡献加和方法计算了各种PU和PMMA的溶度参数δ,结合PU软段链结构讨论了各种IPN呈现不同相容性和相态结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 PMMA IPN 相态结构 溶度结构 溶度参数 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韧环氧-聚氨酯互穿网络形成过程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景遐斌 王英 +1 位作者 王颖 韩孝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1-84,共4页
本文用FTIR研究了增韧环氧-聚氨酯体系反应物之间的二元反应。观察到NCO和环氧基参与的固化反应是表观一级,这是由于DMP-30催化作用造成的。相关二元反应的速度常数值与不同体系固化产物的玻璃化转变行为是一致的。
关键词 环氧 聚氨酯 互穿肉络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橡胶增韧环氧树脂/咪唑体系的形态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健 韩孝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33-1337,共5页
研究了液体橡胶增韧环氧树脂/咪唑固化体系,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增韧样品微观结构的观察,确认增韧是由于发生了相分离,分散相橡胶颗粒在连续相环氧树脂中形成'海岛结构'.获得最佳增韧效果的橡胶微区尺寸为1~3 μm.当CTBN... 研究了液体橡胶增韧环氧树脂/咪唑固化体系,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增韧样品微观结构的观察,确认增韧是由于发生了相分离,分散相橡胶颗粒在连续相环氧树脂中形成'海岛结构'.获得最佳增韧效果的橡胶微区尺寸为1~3 μm.当CTBN增韧DGEBA/2,4EM-Z体系时,断裂韧性GIc提高十几倍,冲击强度提高近1倍,拉伸强度提高2~3倍.动态力学性能研究表明,CTBN增韧环氧树脂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与CTBN不完全固化或者溶于树脂相中,形成塑性玻璃化转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BN HTBN 增韧环氧树脂 形态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型非线性光学聚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春才 王化滨 +4 位作者 景遐斌 韩孝族 陈天禄 王佛松 张桂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2-26,共5页
利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缩二脲与对硝基偶氮苯甘油单醚的电场极化交联反应合成交联型聚合物非线性光学材料.采用变温红外光谱、DSC、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交联反应时间对非线性生色基团的取向及松弛的影响.
关键词 交联型 非线性光学 聚合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阳原油热处理中加入降凝剂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杜郢 刘文忠 韩孝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2-77,共6页
以双阳原油为研究对象,选用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作原料,用马来酸酐接枝改性,合成EJ-6降凝剂,采取在热处理中加入降凝剂的综合处理方法,考察了降凝剂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和降凝剂用量及热处理温度对原油结晶状态及流动性的影响。结... 以双阳原油为研究对象,选用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作原料,用马来酸酐接枝改性,合成EJ-6降凝剂,采取在热处理中加入降凝剂的综合处理方法,考察了降凝剂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和降凝剂用量及热处理温度对原油结晶状态及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中加入EJ-6降凝剂可使蜡的结晶状态发生明显变化。降凝剂用量仅100~500ppm,即可使双阳原油的凝点由原来的30~31℃降至7~9℃,原油的低温流动性大为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热处理 降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淀粉衍生物的制备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健 韩孝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49-751,共3页
The hydrophobic starch derivatives were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between the dodecenyl succinic anhydrides(DDSA) and starch. The effects of starch content in water, anhydride content, pH values and temperature on the ... The hydrophobic starch derivatives were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between the dodecenyl succinic anhydrides(DDSA) and starch. The effects of starch content in water, anhydride content, pH values and temperature on the reaction efficiency were studied. Adding the anhydride to the starch slurry in pre emulsified form makes the reaction faster and more effici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酯化 疏水淀粉衍生物 长链烯基琥珀酸酐 改性 疏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腈羟增韧环氧树脂时间-温度-转变固化图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绍英 韩孝族 +1 位作者 彭新生 张庆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33-135,共3页
用扭辫分析(TBA)的方法研究了端羟基液体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丁腈羟,HTBN)增韧环氧树脂的固化行为,得到了增韧和未增韧环氧树脂的时间-温度-转变固化图(三T图,TTT图)并进行了比较。这些结果对理解增韧环氧树脂... 用扭辫分析(TBA)的方法研究了端羟基液体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丁腈羟,HTBN)增韧环氧树脂的固化行为,得到了增韧和未增韧环氧树脂的时间-温度-转变固化图(三T图,TTT图)并进行了比较。这些结果对理解增韧环氧树脂的形态和力学性能以及优化固化条件是很有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图 增韧 环氧树脂 丁腈羟 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腈羟增韧环氧树脂形态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绍英 韩孝族 张庆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541-1545,共5页
研究了丁腈羟增韧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丁腈羟的用量、丁腈羟中丙烯腈的含量、固化条件对所形成的微区尺寸都有较大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固化物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 增韧 环氧树脂 丁腈羟 HTBN 接枝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生产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杜立斌 韩孝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8-31,共4页
通过对脱色步骤和沉淀步骤的改进,找到一条玉米醇溶蛋白生产的新工艺。分别研究了脱色、提取和沉淀3个步骤中各种工艺参数对生产的影响,摸索出本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脱色:乙醇回流温度下,萃取5h;提取:温度60℃,时间2h,... 通过对脱色步骤和沉淀步骤的改进,找到一条玉米醇溶蛋白生产的新工艺。分别研究了脱色、提取和沉淀3个步骤中各种工艺参数对生产的影响,摸索出本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脱色:乙醇回流温度下,萃取5h;提取:温度60℃,时间2h,乙醇浓度70%,液固比10∶1(ml/g);沉淀:沉淀温度0℃,沉淀剂与醇溶蛋白浓缩提取液比30∶1(v/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溶蛋白 玉米蛋白粉 玉米黄色素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氧氯丙烷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IPN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宝铨 韩孝族 郭风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637-1640,共4页
改变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P(MMA-co-St)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W_(MMA)),通过一步法合成出聚环氧氯丙烷聚氨酯(PU(PECH)/P(MMA-co-St)IPN.DSC、TEM和动态粘弹谱研究... 改变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P(MMA-co-St)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W_(MMA)),通过一步法合成出聚环氧氯丙烷聚氨酯(PU(PECH)/P(MMA-co-St)IPN.DSC、TEM和动态粘弹谱研究结果表明:当P(MMA-co-St)中W_(MMA)大于0.6时,IPN仅有一个Tg;当W_(MMA)小于0.4时,IPN有2个T_g,TEM上出现相区,P(MMA-co-St)溶度参数(δ)及δ的氢键作用分量(δh)与相态、力学性能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IPN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氧氯丙烷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IPN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宝铨 韩孝族 郭凤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6-69,共4页
利用改变组成比、聚氨酯PU软段(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分子量、R值(NCO/OH)、异氰酸酯和两网络各自交联剂含量合成出5个系列的聚环氧氯丙烷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PU/PMMAIPN),利用IPN... 利用改变组成比、聚氨酯PU软段(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分子量、R值(NCO/OH)、异氰酸酯和两网络各自交联剂含量合成出5个系列的聚环氧氯丙烷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PU/PMMAIPN),利用IPN中交联、互穿、缠结程度的不同,并结合DSC、TEM、动态粘弹谱讨论了IPN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 PMMA IPN 动态粘弹谱 相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介电方法研究COPU/PMMA交联共聚物的转变与松弛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郢 刘景江 +1 位作者 刘文忠 韩孝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8-81,共4页
用TRS-10C型介电损耗仪,在不同频率,-180℃~170℃范围内测得COPU/PMMA交联共聚物的介电损耗谱。计算了各松弛过程的活化能,考察了组成和交联密度对分子运动、相容性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OPU/PMMA交联共聚物是个半相容体系,其... 用TRS-10C型介电损耗仪,在不同频率,-180℃~170℃范围内测得COPU/PMMA交联共聚物的介电损耗谱。计算了各松弛过程的活化能,考察了组成和交联密度对分子运动、相容性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OPU/PMMA交联共聚物是个半相容体系,其相容性随PMMA含量的增加和交联密度的减小而变坏。介电损耗谱上的次级松弛是COPU链段运动的贡献。界面极化区松弛谱的各点温度和频率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各点温度和其高温侧松弛曲线线性部分斜率的大小可以反映相容性的好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U PMMA 共聚物 介电法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苯二甲酸对嵌段共聚酯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雪英 李言 +3 位作者 韩孝族 刘文忠 莫志深 高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02-105,共4页
本文通过X光衍射、DSC、SAXS等方法,考察了间苯二甲酸的含量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多嵌段共聚酯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发现合成时间苯二甲酸的加入,使共聚酯的W_(α,x)T_m、I_(?)均下降,同时,力学性能也下降,但间苯二甲酸含量... 本文通过X光衍射、DSC、SAXS等方法,考察了间苯二甲酸的含量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多嵌段共聚酯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发现合成时间苯二甲酸的加入,使共聚酯的W_(α,x)T_m、I_(?)均下降,同时,力学性能也下降,但间苯二甲酸含量为10%的共聚酯的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角X射线 DSC SAXS 多嵌段共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液晶侧基的交联二阶非线性光学聚合物的合成和极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春才 景遐斌 +3 位作者 王化滨 陈天禄 韩孝族 王佛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12,共6页
对硝基氧化偶氮苯缩水甘油醚(4)经酸碱开环反应合成得对硝基氧化偶氮苯甘油单醚(5).DSC和偏光显微镜结果表明这两种低分子化合物都能形成液晶相.将(5)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缩二脲进行电场极化交联反应,合成了交联型非... 对硝基氧化偶氮苯缩水甘油醚(4)经酸碱开环反应合成得对硝基氧化偶氮苯甘油单醚(5).DSC和偏光显微镜结果表明这两种低分子化合物都能形成液晶相.将(5)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缩二脲进行电场极化交联反应,合成了交联型非线性光学聚合物,用变温FTIR和DSC研究了交联反应过程,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膜极化交联前后的取向及取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偶氮化合物 交联聚合物 液晶 光学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基AB交联聚合物的动态力学性质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文忠 林合 +1 位作者 刘景江 韩孝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0-44,共5页
用紫外光聚合方法制备出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聚己二酸己二醇酯聚氨酯(PHAPU)和甲基丙烯酸甲醇(MMA)AB交联聚合物(ABCP)。用溶胀法和橡胶平台模量法测定了它们的交联密度,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本文研究的ABCP半高宽大于60℃... 用紫外光聚合方法制备出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聚己二酸己二醇酯聚氨酯(PHAPU)和甲基丙烯酸甲醇(MMA)AB交联聚合物(ABCP)。用溶胀法和橡胶平台模量法测定了它们的交联密度,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本文研究的ABCP半高宽大于60℃,属于半相容体系。改变PHAPU和MMA的组成可以得到阻尼性能以及其他力学性能比PHAPU和PMMA更好的AB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AB交联聚合物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聚酯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英哲 刘文忠 +2 位作者 韩孝族 程娴 安郁国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81-84,共4页
聚酯-聚醚多嵌段共聚物的动态力学性能谱上有两个T<sub>8</sub>,不宜做阻尼材料。本文报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端羟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共聚物(简称嵌段共聚酯),比聚醚-聚酯多嵌段共聚物有更好的相容性。... 聚酯-聚醚多嵌段共聚物的动态力学性能谱上有两个T<sub>8</sub>,不宜做阻尼材料。本文报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端羟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共聚物(简称嵌段共聚酯),比聚醚-聚酯多嵌段共聚物有更好的相容性。我们研究了PEA的分子量,间苯二甲酸的用量对嵌段共聚酯的结晶度,以及结晶度对嵌段共聚酯的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PEA 嵌段共聚物 动态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异氰酸酯固化的蓖麻油/酚氧树脂聚氨酯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世霞 韩孝族 +2 位作者 贾恒涛 王晶 金星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5-38,共4页
以BF3·OEt2为催化剂,4,4-二羟基二苯基丙烷与环氧氯丙烷反应,生成端羟基的酚氧树脂(A),A与蓖麻油(B)混合,用3种异氰酸酯(TDI、IPDI和HDI)作为固化剂,制得交联聚氨酯。研究了这3种聚氨酯的力... 以BF3·OEt2为催化剂,4,4-二羟基二苯基丙烷与环氧氯丙烷反应,生成端羟基的酚氧树脂(A),A与蓖麻油(B)混合,用3种异氰酸酯(TDI、IPDI和HDI)作为固化剂,制得交联聚氨酯。研究了这3种聚氨酯的力学性能及形态与组成和二异氰酸酯结构的关系;改变NCO/OH摩尔比及B与A的质量比,可以制得具有较好力学性能的聚氨酯材料。蓖麻油,酚氧树脂,聚氨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 酚氧树脂 聚氨酯 力学性能 异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腈羟增韧环氧树脂固化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绍英 韩孝族 +1 位作者 刘振海 张庆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2-94,共3页
丁腈羟增韧环氧树脂固化反应李绍英**韩孝族*刘振海张庆余(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丁腈羟,增韧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DSC1996-05-04收稿,1996-09-17修回**现在河北... 丁腈羟增韧环氧树脂固化反应李绍英**韩孝族*刘振海张庆余(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丁腈羟,增韧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DSC1996-05-04收稿,1996-09-17修回**现在河北轻化工学院化工设计研究所工作环氧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羟 环氧树脂 固化反应 DSC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异氰酸酯固化的蓖麻油/酚氧树脂聚氨酯的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世霞 花荣 +1 位作者 韩孝族 金星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69-170,175,共3页
4,4′-二羟基二苯基丙烷与环氧氯丙烷,在BF3OEt2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端羟基酚氧树脂,与蓖麻油混合,用3种异氰酸酯(TDI、IPDI和HDI)作固化剂,制得一系列交联聚氨酯,研究了这3种聚氨酯的动态力学性能。... 4,4′-二羟基二苯基丙烷与环氧氯丙烷,在BF3OEt2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端羟基酚氧树脂,与蓖麻油混合,用3种异氰酸酯(TDI、IPDI和HDI)作固化剂,制得一系列交联聚氨酯,研究了这3种聚氨酯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它们都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组分相容性好,改变NCO/OH摩尔比和蓖麻油/酚氧树脂的质量比,可制得一系列具有阻尼性能好的浇注型聚氨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 酚氧树脂 聚氨酯 力学性 固化 异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U/PBMA交联共聚物网中游离末端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文忠 刘景江 +1 位作者 杨惠明 韩孝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9-22,共4页
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蓖麻油游离末端含量的样品,研究了它们的力学性能、转变与松弛行为以及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全部样品在动态力学谱上只有一个T_g,呈现出一相行为;而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却是具有微相分离的两相体系。游离末端... 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蓖麻油游离末端含量的样品,研究了它们的力学性能、转变与松弛行为以及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全部样品在动态力学谱上只有一个T_g,呈现出一相行为;而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却是具有微相分离的两相体系。游离末端含量的增加使T_g移向低温,明显地增加了低温区的阻尼因子,使微相分离增大,相区大小约从3.5nm增加到20nm。次级松弛与游离末端含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 交联聚合物 COPU PB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