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艺参数对先驱体硅树脂高温连接陶瓷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所俊 陈朝辉 +1 位作者 韩卫敏 郑文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25,共5页
对先驱体硅树脂高温(800~1400℃)转化陶瓷接头连接石墨、陶瓷SiC及Cf/SiC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着重对硅树脂固化裂解过程、硅树脂溶液浓度及裂解温度对连接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硅树脂的交联固化主要是通过消耗Si-OH来完成,... 对先驱体硅树脂高温(800~1400℃)转化陶瓷接头连接石墨、陶瓷SiC及Cf/SiC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着重对硅树脂固化裂解过程、硅树脂溶液浓度及裂解温度对连接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硅树脂的交联固化主要是通过消耗Si-OH来完成,先驱体溶液的浓度及裂解温度根据基材的不同而有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驱体 硅树脂 连接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驱体浓度、工艺温度及惰性填料对先驱体高温连接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所俊 陈朝辉 +1 位作者 郑文伟 韩卫敏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0-45,共6页
对先驱体硅树脂高温(800~1400℃)转化陶瓷接头连接石墨、SiC陶瓷及C1/SiC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着重对硅树脂固化裂解过程、硅树脂溶液浓度、裂解温度及惰性填料对连接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硅树脂的交联固化主要是通过消... 对先驱体硅树脂高温(800~1400℃)转化陶瓷接头连接石墨、SiC陶瓷及C1/SiC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着重对硅树脂固化裂解过程、硅树脂溶液浓度、裂解温度及惰性填料对连接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硅树脂的交联固化主要是通过消耗Si-OH来完成,先驱体溶液的浓度及裂解温度根据基材的不同而有不同影响,适当加入惰性填料SiC可以提高硅树脂对C1/SiC复合材料的连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驱体 硅树脂 连接技术 惰性填料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快速公交系统运行效果评价与对策探讨——以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饶传坤 韩卫敏 《华中建筑》 2012年第2期64-67,共4页
以杭州市3条BRT线路为案例,通过现状调查、数据观测和问卷调查,对其线路建设与公交运行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认为虽然BRT是优化大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建设必须因地制宜,与城市发展特征相结合,在建设策略上充分考虑城市... 以杭州市3条BRT线路为案例,通过现状调查、数据观测和问卷调查,对其线路建设与公交运行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认为虽然BRT是优化大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建设必须因地制宜,与城市发展特征相结合,在建设策略上充分考虑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路网体系,并与其他公交工具有机结合,共同构筑高效有序的城市公交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公交 系统(BRT) 效果评价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特种车辆陆地跑车舱室内有害气体测试与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闫金海 韩卫敏 +3 位作者 考希宾 万红 孔巍 陈亚妮 《人类工效学》 2020年第3期74-75,共2页
目的某型特种车辆陆地跑车试验时,测试其舱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值,并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评价。方法在某型特种车辆开展陆地跑车试验时,将3套经过标定且合格的复合气体测试仪分别固定于车辆舱室内的驾驶员位、指挥位和侦察位,进行测... 目的某型特种车辆陆地跑车试验时,测试其舱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值,并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评价。方法在某型特种车辆开展陆地跑车试验时,将3套经过标定且合格的复合气体测试仪分别固定于车辆舱室内的驾驶员位、指挥位和侦察位,进行测试记录有害气体浓度变化的试验数据,并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计算。结果本次陆地跑车试验过程中,驾驶员位、指挥位和侦察位有害气体浓度的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MAC(最高容许浓度),均满足GJB5834-2006的要求。结论通过国家对特种车辆人机工效的不断重视以及车辆在各研制阶段技术的提升和改进,特种车辆舱室内的作业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能够满足陆上跑车时作业人员对舱室内有害气体的作业环境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职业健康 军事保障 特种车辆 陆地 跑车试验 有害气体 测试与评价 人机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口径火炮射击时舱室内一氧化碳的测试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闫金海 韩卫敏 +5 位作者 考希宾 李广歧 翟少波 夏宝清 万红 李健 《人类工效学》 2020年第6期77-79,共3页
目的通过对某大口径火炮闭舱射击时舱室内一氧化碳的测试,结果参照国军标的限值要求进行分析,并探讨一氧化碳产生的原因、浓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人体的危害。方法某大口径火炮25连发和7连发闭舱射击时,运用复合气体连续自动测试记录仪分... 目的通过对某大口径火炮闭舱射击时舱室内一氧化碳的测试,结果参照国军标的限值要求进行分析,并探讨一氧化碳产生的原因、浓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人体的危害。方法某大口径火炮25连发和7连发闭舱射击时,运用复合气体连续自动测试记录仪分别对舱室内三个位置的一氧化碳进行测试分析,按照GJB5834-2006和GJB967-1990规定限值的计算方法计算其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以及1分钟接触的MAC(最高容许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某大口径火炮闭舱25连发和7连发射击时一氧化碳测试结果中,参照国军标的限值要求,舱室内车长位、炮长位和炮尾顶部位三个测试点位置的一氧化碳均出现了不符合标准限值的要求。结论通过参照GJB5834-2006和GJB967-1990规定的一氧化碳限值对比,本次所测结果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均不符合标准限值的要求。大口径火炮闭舱射击时舱室内一氧化碳浓度的测试结果影响因素主要有连发射击的数量、测试点的位置以及距离通风装置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大口径火炮 闭舱射击 舱室 测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自行火炮闭舱发射时舱室内有害气体的测试分析
6
作者 闫金海 韩卫敏 +3 位作者 李广歧 翟少波 考希宾 万红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92,共5页
目前,火炮发射过程中的有害气体含量测试越来越受到关注。针对某自行火炮闭舱射击时舱室内产生的有害气体(CO、CO_(2)、NO_(2)、NH_(3)、H_(2)S、SO_(2))进行测试和分析,为其防护措施和设计改进提供技术参数。连续记录火炮在闭舱射击时... 目前,火炮发射过程中的有害气体含量测试越来越受到关注。针对某自行火炮闭舱射击时舱室内产生的有害气体(CO、CO_(2)、NO_(2)、NH_(3)、H_(2)S、SO_(2))进行测试和分析,为其防护措施和设计改进提供技术参数。连续记录火炮在闭舱射击时舱室内3个位置的有害气体含量,并对试验记录得到的数据分别按照相关国军标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舱室内3个测试点位的部分有害气体浓度均不同程度的偏高。探讨了自行火炮闭舱发射时舱室内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产生的原因以及浓度的影响因素,根据测得的有害气体浓度计算出抽气效率至少要达到34%。该火炮在闭舱射击时需对产生的有害气体采取进一步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炮发射 自行火炮 闭舱射击 舱室 有害气体 测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特种车辆海上闭舱行驶时舱室内有害气体的测试分析
7
作者 闫金海 韩卫敏 +3 位作者 考希宾 万红 夏宝清 孔巍 《人类工效学》 2020年第2期42-45,51,共5页
目的通过对某特种车辆三次海上闭舱2 h行驶时舱室内无机类有害气体(CO、CO2、NO2、NH3、H2S、SO2)的测试,结果与国军标对比分析,判断其是否能够满足国军标的限值要求,并探讨对有害气体测试结果影响因素。方法某特种车辆2 h海上闭舱作业... 目的通过对某特种车辆三次海上闭舱2 h行驶时舱室内无机类有害气体(CO、CO2、NO2、NH3、H2S、SO2)的测试,结果与国军标对比分析,判断其是否能够满足国军标的限值要求,并探讨对有害气体测试结果影响因素。方法某特种车辆2 h海上闭舱作业过程中,运用有害气体连续自动测试记录仪分别对舱室内三个位置的有害气体进行测试分析,按照GJB5834-2006规定的有害气体限值的计算方法计算其MAC(最高容许浓度)、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以及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特种车辆的三次测试结果中,驾驶员位的CO、CO2、NO2、SO2与载员舱左前位的CO、CO2、NO2、SO2以及载员舱右后位的CO、CO2、NO2出现了不符合标准限值的要求。结论通过与GJB5834-2006规定的有害气体限值对比,本次所测结果中部分有害气体浓度不符合标准限值的要求。特种车辆海上闭舱行驶时舱室内有害气体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发动机尾气的渗漏、行驶速度、以及闭舱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工程 职业健康 军事运输 海上闭舱行驶 有害气体 两栖特种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特种车辆静水闭舱作业舱室内有害气体测试方法及效果评价
8
作者 闫金海 韩卫敏 +2 位作者 考希宾 万红 贺军 《人类工效学》 2020年第4期80-81,共2页
目的根据某特种车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建立特种车辆静水闭舱作业过程中舱室内有害气体的测试方法,并进行效果评价分析。方法根据被试对象的结构布局和被测部位的重要性,分别选择车辆的驾驶员位、车长位和载员位进行布放测试设... 目的根据某特种车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建立特种车辆静水闭舱作业过程中舱室内有害气体的测试方法,并进行效果评价分析。方法根据被试对象的结构布局和被测部位的重要性,分别选择车辆的驾驶员位、车长位和载员位进行布放测试设备,利用测试设备各相应传感器进行自动连续采样、分析、记录有害气体的试验数据,并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计算。结果按照相关标准中的要求进行试验测试,本次试验,被试特种车辆在静水闭舱作业过程中,其舱室内驾驶员位、车长位和载员位有害气体浓度的MAC(最高容许浓度)、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以及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均符合GJB5834-2006标准限值的要求。结论该测试方法能够满足特种车辆静水闭舱作业过程中舱室内有害气体的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车辆 最高容许浓度 测试设备 有害气体浓度 连续采样 标准限值 测试方法 方法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特种车辆供氧产品的效果分析评价
9
作者 韩卫敏 闫金海 +1 位作者 孔庆平 李龙强 《人类工效学》 2020年第4期68-69,共2页
目的某特种车辆静水闭舱行驶试验时,对其舱室内供氧产品的效果进行测试分析评价。方法某型特种车辆开展静水闭舱行驶试验时,在行驶的120分钟时间内,先后启动5组521所自研的化学制氧产品,利用复合气体测试仪分别对车辆舱室内驾驶员位、... 目的某特种车辆静水闭舱行驶试验时,对其舱室内供氧产品的效果进行测试分析评价。方法某型特种车辆开展静水闭舱行驶试验时,在行驶的120分钟时间内,先后启动5组521所自研的化学制氧产品,利用复合气体测试仪分别对车辆舱室内驾驶员位、车长位和载员位的氧气浓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本次静水闭舱行驶试验过程中,通过供氧产品产生的氧气供给,车辆驾驶员位、车长位和载员位的氧气浓度有了显著的提高,满足试验规范要求。结论本次试验中所用的化学制氧产品供氧时间、供氧浓度和供氧效率均能满足特种车辆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车辆 车辆驾驶员 试验规范 行驶试验 氧气浓度 测试分析 化学制氧 供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氢氧化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振峰 孔庆平 +1 位作者 韩卫敏 朱耿溪 《现代盐化工》 2021年第3期29-31,共3页
主要利用浸渍法在活性炭基底复合氢氧化锂颗粒,并研究氢氧化锂负载对活性炭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一方面,利用氢氧化锂实现活性炭的活化改性,提高其物理吸附性能;另一方面,引入氢氧化锂,通过化学反应,对酸性杂质气体进行有效吸附,发挥物理... 主要利用浸渍法在活性炭基底复合氢氧化锂颗粒,并研究氢氧化锂负载对活性炭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一方面,利用氢氧化锂实现活性炭的活化改性,提高其物理吸附性能;另一方面,引入氢氧化锂,通过化学反应,对酸性杂质气体进行有效吸附,发挥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协同作用。实验数据表明,合成的活性炭-氢氧化锂复合材料对氯气、二氧化碳等酸性杂质气体的吸收效果明显提高,作为过滤材料在氧烛供氧产品中表现出优越的过滤净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碱活化 浸渍法 氧烛过滤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作业平台伸缩臂应力集中分析及局部结构改进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大涛 李中 +1 位作者 孔庆平 韩卫敏 《山西建筑》 2014年第10期245-247,共3页
针对国内某型高空作业平台样机的伸缩臂进行了建模、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应力、应变云图,找出了伸缩臂的应力集中位置及其薄弱部位并进行了改进,将改进后的模型再次分析并比较改进前后的分析结果,为高空作业平台伸缩臂的设计、制造提供了... 针对国内某型高空作业平台样机的伸缩臂进行了建模、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应力、应变云图,找出了伸缩臂的应力集中位置及其薄弱部位并进行了改进,将改进后的模型再次分析并比较改进前后的分析结果,为高空作业平台伸缩臂的设计、制造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缩臂 有限元分析 应力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甲车高原动力性能提升研究进展
12
作者 朱耿溪 李中 +1 位作者 孔庆平 韩卫敏 《内燃机》 2017年第3期57-58,共2页
探究了国外柴油机高原环境下动力性能提升策略研究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高原环境的特点,总结了国内装甲车柴油机高原动力性能提升需求及发展现状,并进一步说明了富氧进气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高原环境 动力提升 富氧进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