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技术的种类及在食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树萍 邢珂 +1 位作者 韩博林 关桦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5-334,共10页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技术(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是一种结合了电化学和光化学的分析方法,因其可控性强、灵敏度高和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在食品分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ECL是通过改变发射物或共反应物的浓度,使其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从...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技术(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是一种结合了电化学和光化学的分析方法,因其可控性强、灵敏度高和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在食品分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ECL是通过改变发射物或共反应物的浓度,使其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灵敏检测。首先,该文总结了经典ECL检测体系及基于新型发射物和共反应物的检测体系,并重点介绍了新型发射物中金属纳米团簇和量子点的最新进展,举例阐述其ECL传感器的结构和检测原理。其次,综述了ECL传感器在食品分析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对ECL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食品中营养成分和污染物的检测提供参考,同时也促进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助力未来食品检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 生物传感器 食品分析 发射物 共反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氧化酶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2
作者 关桦楠 韩博林 +3 位作者 瑙阿敏 王鑫 徐丽萍 孙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20-124,共5页
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作为壁材,采用薄膜蒸发-冻融法制备葡萄糖氧化酶脂质体。以包封率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脂质体的形貌、粒径分布和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 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作为壁材,采用薄膜蒸发-冻融法制备葡萄糖氧化酶脂质体。以包封率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脂质体的形貌、粒径分布和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4∶1、芯材质量5 mg(500 U)、水化时间15 min、冻融循环10次,此条件下包封率可达到(87.7±2.1)%;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为(164.75±2.55)μm;4℃和室温(23.0±0.5)℃贮存条件下脂质体包封率无变化,酶活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脂质体 稳定性 薄膜蒸发-冻融法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及其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关桦楠 宋岩 +3 位作者 龚德状 韩博林 刘晓飞 张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6-211,共6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食品中的致病菌是影响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的重要方面,因此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检测技术体系可以极大地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时限。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方法,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 食源性致病菌是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食品中的致病菌是影响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的重要方面,因此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检测技术体系可以极大地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时限。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方法,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检测重复性好和便于微型化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分析领域。该文综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及其毒素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简单分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存在的发展瓶颈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真菌毒素 电化学分析 生物传感器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磁微粒模拟酶检测食品中的葡萄糖 被引量:6
4
作者 韩博林 关桦楠 +3 位作者 龚德状 遇世友 刘晓飞 张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31-338,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并通过对其表面氨基化与金纳米粒子自组装方法构建金磁微粒(Fe3O4@Au),并表征其性能。在其具有模拟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基础上结合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作用下产生H2O2,并与过氧化物酶底物二胺盐产生显色反应... 采用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并通过对其表面氨基化与金纳米粒子自组装方法构建金磁微粒(Fe3O4@Au),并表征其性能。在其具有模拟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基础上结合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作用下产生H2O2,并与过氧化物酶底物二胺盐产生显色反应的原理,建立可视化检测葡萄糖含量的简便方法,并优化葡萄糖检测体系,并对其选择性和回收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氨基化的Fe3O4纳米粒子可以有效固载金纳米粒子,Fe3O4@Au饱和磁化强度为43 emu/g。检测体系最优工艺组合为:Fe3O4@Au混悬液质量浓度0.15 g/mL、温度70℃、时间50 min。在优化条件下,葡萄糖在1~20 m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25,检出限为2.45μmol/L,加标回收率在96%~104%之间,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将拓宽纳米材料模拟酶在食品检测的应用并为葡萄糖检测方法的改进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磁微粒(Fe3O4@Au) 模拟酶 葡萄糖 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脂质体反应器的酶纳米生物传感器在敌敌畏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关桦楠 韩博林 +1 位作者 龚德状 阎秀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0-286,共7页
采用脂质体技术制备乙酰胆碱酯酶的微反应器,并以微反应器、壳聚糖和二氧化硅为基质,构建以多层纳米酶膜修饰电极为核心的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结果表明,酶脂质体微反应器平均粒径为(7.26±0.75)μm;修饰电... 采用脂质体技术制备乙酰胆碱酯酶的微反应器,并以微反应器、壳聚糖和二氧化硅为基质,构建以多层纳米酶膜修饰电极为核心的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结果表明,酶脂质体微反应器平均粒径为(7.26±0.75)μm;修饰电极多层酶膜的最佳层数为6个双层;以敌敌畏作为有机磷农药模型,分别在其浓度为0.25~1.75μmol/L和2.00~10.00μmol/L线性范围内,传感器的峰电流值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I=28.58C+5.35和I=2.38C+51.25;最低检出限为(0.72±0.065)μg/L(信噪比为3);此新型酶纳米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重复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 生物传感器 二氧化硅 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黑葵花籽壳绿色制备金纳米粒子及其抗氧化和催化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关桦楠 宋岩 +5 位作者 龚德状 刘博 韩博林 杨帆 刘晓飞 张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20,共7页
采用废弃黑葵花籽壳提取物作为还原剂和保护剂,低成本快速绿色制备金纳米粒子。利用紫外-可见光谱、透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所制备的金纳米粒子。结果表明,采用体积分数80%提取物制备的金纳米粒子在波长526 n... 采用废弃黑葵花籽壳提取物作为还原剂和保护剂,低成本快速绿色制备金纳米粒子。利用紫外-可见光谱、透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所制备的金纳米粒子。结果表明,采用体积分数80%提取物制备的金纳米粒子在波长526 nm处具有特征吸收峰,平均粒径为(7.25±2.24)nm。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光谱结果表明,提取物中的成分可以在金纳米粒子表面形成保护层。而这层保护剂不仅使得金纳米粒子在不同贮藏时间、温度、pH值和盐浓度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且在其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过程中展现出了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此外,在催化还原4-硝基苯酚转变为4-氨基苯酚的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鉴于此,此类型金纳米粒子在食品催化、生物医药和工业生产等领域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绿色合成 催化活性 抗氧化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3O4-PGA@Au构建无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葡萄糖 被引量:5
7
作者 关桦楠 龚德状 +5 位作者 宋岩 刘博 韩博林 杨帆 崔琳琳 张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7-272,共6页
基于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PGA)金磁微粒(Fe3O4-PGA@Au)电沉积修饰玻碳电极,构建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无酶型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采用绿色还原吸附法制备Fe3O4-PGA@Au,并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透射电... 基于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PGA)金磁微粒(Fe3O4-PGA@Au)电沉积修饰玻碳电极,构建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无酶型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采用绿色还原吸附法制备Fe3O4-PGA@Au,并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Fe3O4-PGA@Au的理化性质。优化葡萄糖传感检测体系的反应温度、pH值、扫描速率和反应时间等检测参数。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无酶传感器检测葡萄糖时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Fe3O4-PGA@Au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葡萄糖浓度分别为0.1~5.0μmol/L和10~250μmol/L范围内时,所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峰电流密度与其葡萄糖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74μmol/L(RSN=3);此无酶型生物传感器具有好的重复性和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纳米模拟酶 金纳米粒子 四氧化三铁 聚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O4@Au模拟酶快速检测亚硫酸盐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关桦楠 宋岩 +4 位作者 刘博 韩博林 龚德状 彭博 张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15,共6页
以水热法合成磁性Fe3O4微粒,通过对其表面氨基化修饰与金纳米粒子自组装方法构建金磁微粒(Fe3O4@Au),并表征其性能。Fe3O4@Au纳米微粒能够有效地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底物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产生颜色变化。利用... 以水热法合成磁性Fe3O4微粒,通过对其表面氨基化修饰与金纳米粒子自组装方法构建金磁微粒(Fe3O4@Au),并表征其性能。Fe3O4@Au纳米微粒能够有效地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底物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产生颜色变化。利用亚硫酸根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使氧化的显绿色的ABTS+褪色为ABTS的原理,建立一种亚硫酸根的快速比色检测方法,优化检测体系,分析其回收率和选择性。结果表明,氨基化的Fe3O4纳米粒子可以有效固载金纳米粒子,金磁微粒饱和磁化强度为43 emu/g。检测体系最优条件为:H 2 O 2浓度0.1 mol/L,催化温度70℃,反应时间60 s。在优化条件下,亚硫酸根浓度在0.0001~0.02 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 2值为0.9872,检测限为1.47μmol/L,样品回收率为95.26%~110%,选择性良好。该研究对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检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磁微粒 模拟酶 亚硫酸盐 优化 食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棒比色探针法测定维生素C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丽萍 瑙阿敏 +2 位作者 韩博林 王鑫 关桦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991-1995,共5页
目的采用金纳米棒作为探针,构建一套灵敏简单的用于检测维生素C的比色方法。方法采用壳聚糖-三聚磷酸钠复合物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金纳米棒;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根据金汞齐的形成原理,通过金纳... 目的采用金纳米棒作为探针,构建一套灵敏简单的用于检测维生素C的比色方法。方法采用壳聚糖-三聚磷酸钠复合物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金纳米棒;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根据金汞齐的形成原理,通过金纳米棒的长短径比值下降所造成的溶液颜色的明显变化,快速检测体系中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结果当检测体系中出现维生素C时,颜色由蓝色变为橙色;在维生素C浓度为1~100μmol/L和250—2000μmol/L范围内时,其浓度与体系吸光度比值(A_(530)/A_(640))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4和0.9843,检出限为0.067μmol/L。结论该体系下制备的金纳米比色探针可以实时快速检测维生素C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维生素C 比色传感 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磁微粒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博林 关桦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5,10,共6页
采用水热法快速制备Fe_3O_4纳米粒子,并通过表面氨基化与金纳米粒子自组装方法构建金磁微粒(Fe_3O_4@Au),优化金磁微粒的制备工艺,并表征其性能。结果表明,1%浓度的葡萄皮浸泡液制备金纳米粒子,其粒子平均粒径为7 nm,氨基化的Fe_3O_4纳... 采用水热法快速制备Fe_3O_4纳米粒子,并通过表面氨基化与金纳米粒子自组装方法构建金磁微粒(Fe_3O_4@Au),优化金磁微粒的制备工艺,并表征其性能。结果表明,1%浓度的葡萄皮浸泡液制备金纳米粒子,其粒子平均粒径为7 nm,氨基化的Fe_3O_4纳米粒子可以有效固载金纳米粒子,最优制备工艺为:Fe_3O_4混悬液添加量2 m L,温度60℃,时间60 min。金磁微粒饱和磁化强度为61 emu/g,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催化剂 磁性材料 金磁微粒 氨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发酵产物γ-聚谷氨酸修饰金纳米星及其pH响应性
11
作者 关桦楠 龚德状 +4 位作者 宋岩 韩博林 梁金钟 王薇 宇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1-45,共5页
采用天然发酵产物γ-聚谷氨酸修饰星状金纳米粒子,构建一种简单高效的pH比色体系。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为还原剂,制备带有正电荷的金纳米星,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自组装表面带有负电荷的聚... 采用天然发酵产物γ-聚谷氨酸修饰星状金纳米粒子,构建一种简单高效的pH比色体系。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为还原剂,制备带有正电荷的金纳米星,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自组装表面带有负电荷的聚谷氨酸,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再采用比色法和荧光光谱法评估其对不同pH的响应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金纳米星的平均粒径为(28.93±8.96)nm,表面电势为21mV;当pH(5~12)高于聚谷氨酸等电点(PI=4~5)时,粒子出现聚集,颜色由紫变蓝,荧光强度衰弱;而当pH低于等电点时,颜色由紫变红直至无色,荧光强度减弱。γ-聚谷氨酸修饰的金纳米星因其所具有的pH敏感性,可将其应用于食品加工、生物分析和药物缓释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金纳米粒子 聚谷氨酸 PH敏感 静电吸附 天然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O4@Au-Cu/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酶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彦宇 关桦楠 +2 位作者 韩博林 邢珂 刘树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4-91,共8页
目的 基于类酶活性的自组装材料构建Fe3O4@Au-Cu/金属有机框架(Fe3O4@Au-Cu/metal organic framework, Fe3O4@Au-Cu/MOF)实现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合成的Fe3O4@Au-Cu/MOF进行表征。利用循... 目的 基于类酶活性的自组装材料构建Fe3O4@Au-Cu/金属有机框架(Fe3O4@Au-Cu/metal organic framework, Fe3O4@Au-Cu/MOF)实现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合成的Fe3O4@Au-Cu/MOF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通过改变Fe3O4@Au-Cu/MOF添加量、温度、扫描速率以及pH进行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根据最优体系对1~100mmol/L的亚硝酸盐进行检测,绘制工作曲线,进行抗干扰实验和实际样品检测。结果 合成的Fe3O4@Au-Cu/MOF具有催化活性高、暴露活性位点多和孔隙率高等优势。当Fe3O4@Au-Cu/MOF添加量为0.0075 g,温度为40℃,扫描速率为0.08 V/s, pH为7时为最优检测体系。工作曲线为Y=0.36118X+15.57962, r2=0.99603,检出限为1.6μmol/L,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回收率为99.1%~108.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00%。结论 与现有方法相比,合成的Fe3O4@Au-Cu/MOF催化H2O2产生氧化活性物质,促进亚硝酸盐氧化,增加体系中电荷移动的能力更强。该方法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可靠、方便、灵敏和成本低等特点,为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亚硝酸盐 模拟酶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食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双指针的差值对查找算法
13
作者 刘学平 韩博林 +1 位作者 张欣茹 李有儒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6-65,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指针的线性搜索算法,用于高效统计差值对的数量。该算法通过使用两个指针,一个从开始处向结束处移动,另一个从结束处向开始处移动,逐步缩小搜索范围并统计满足条件的差值对数量。算法具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指针的线性搜索算法,用于高效统计差值对的数量。该算法通过使用两个指针,一个从开始处向结束处移动,另一个从结束处向开始处移动,逐步缩小搜索范围并统计满足条件的差值对数量。算法具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适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集。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同规模的数据集上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此外,讨论了算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数据分析统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值对 双指针 线性搜索 算法效率 数据分析 查找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