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川黄酒的糖化培菌工艺优化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1
作者 任啸虎 朱颖 +6 位作者 陈雷 杨安婷 龚虎程 田树林 边名鸿 许强 韩保林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5,共7页
该研究以黄、紫、白糯玉米为原料,以大竹小曲、华西小曲、安琪甜酒曲为发酵剂,通过不同组合发酵制备青川黄酒,确定最适发酵原料和酒曲。以酒精度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Box-Ben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青川黄酒的最佳糖化培... 该研究以黄、紫、白糯玉米为原料,以大竹小曲、华西小曲、安琪甜酒曲为发酵剂,通过不同组合发酵制备青川黄酒,确定最适发酵原料和酒曲。以酒精度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Box-Ben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青川黄酒的最佳糖化培菌条件。采用国标方法测定青川黄酒理化指标,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青川黄酒的最佳糖化培菌工艺为以黄糯玉米为原料,大竹小曲为酒曲,酒曲添加量1.0%、糖化培菌温度28℃、糖化培菌时间61 h。在此优化条件下生产的青川黄酒口感协调,色泽亮黄,香气浓郁,具有独特的青川黄酒风格,感官评分达到93.6分;总酸含量(以乳酸计)为(6.50±0.05)g/L,总糖为(7.86±0.04)g/L,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24±0.04)g/L,酒精度为(12.50±0.21)%vol,pH值为3.65±0.054,其理化指标符合GB/T 13662—2018《黄酒》要求。从青川黄酒中共检出2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酯类12种、醇类6种、醛类5种、酸类4种和酮类1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青川黄酒 糖化培菌工艺 响应面法 理化指标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醇桑葚酒酵母的筛选及果酒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韩保林 张淑凡 +3 位作者 邹玉锋 许强 张琴 边名鸿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0-176,共7页
为解决低醇桑葚酒香气较弱、口感淡薄等问题,采用粮果混酿的方式以桑葚和麦芽为主要原料制备果酒,以果酒的感官评分和理化指标为评价指标,筛选适合于酿造低醇桑葚酒发酵的酵母菌,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化果酒发酵工艺条件,并通过气相色... 为解决低醇桑葚酒香气较弱、口感淡薄等问题,采用粮果混酿的方式以桑葚和麦芽为主要原料制备果酒,以果酒的感官评分和理化指标为评价指标,筛选适合于酿造低醇桑葚酒发酵的酵母菌,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化果酒发酵工艺条件,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检测果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扣囊覆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N4最适合于发酵低醇桑葚酒,其发酵的果酒在香味和口感上更具典型性;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6℃,接种量3.0%,初始糖度16°Bx,桑葚浆与麦芽汁体积比4∶1。在此条件下酿造的低醇桑葚酒感官评分为89.82分,酒精度为5.6%vo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Bx,还原糖含量为2.21 g/L,酒体呈红紫色,具有典型桑葚果酒香气,略带有麦芽香味,口感丰富、协调舒适。GC-MS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类似玫瑰香气的苯乙醇、香蕉香气的乙酸戊酯、带有菠萝香气的菠萝酮等香味物质。该研究对于提高低醇桑葚果酒品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醇桑葚酒 酵母菌 发酵工艺优化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杆菌强化发酵对苦荞酵素抗氧化特性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边名鸿 袁天萌 +3 位作者 杨南 韩保林 黄丹丹 许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5,共8页
为提高苦荞酵素的口感与抗氧化能力,以还原力、SOD酶活力作为主要指标,分别考察植物乳杆菌(LBS8、MRS5)、副植物乳杆菌(MC6)、副干酪乳杆菌(SL1)4株乳杆菌强化发酵苦荞酵素情况,筛选1株优良菌株并研究其接种量、初始糖度、发酵温度、料... 为提高苦荞酵素的口感与抗氧化能力,以还原力、SOD酶活力作为主要指标,分别考察植物乳杆菌(LBS8、MRS5)、副植物乳杆菌(MC6)、副干酪乳杆菌(SL1)4株乳杆菌强化发酵苦荞酵素情况,筛选1株优良菌株并研究其接种量、初始糖度、发酵温度、料液比对苦荞酵素发酵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优化苦荞酵素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BS8发酵苦荞酵素还原力、SOD酶活力更强,将其作为强化菌株经单因素实验与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6%,初始糖度16°Brix,发酵温度32℃,料液比1:7。所得酵素中还原力相当于0.753 mg/mL VC标准溶液,SOD酶活力为272.12 U/mL,总黄酮含量为0.521 mg/mL,总酚含量为2.75 mg/mL,谷胱甘肽含量为0.273 mg/mL,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升。通过GC-MS分析,苦荞酵素中含有乙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十一酸乙酯、丁二酮等特征性香味物质,赋予苦荞酵素独特的风味。与市售酵素发酵剂相比,利用植物乳杆菌强化发酵酵素总黄酮增加247%,总酚增加2%,谷胱甘肽增加36.5%,还原力提高30.73%,抗氧化能力提高30.09%,香味及口感更为丰富,表明植物乳杆菌强化发酵有利于提升苦荞酵素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苦荞 酵素 发酵工艺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小麦品种大曲发酵动态品质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淼 丁丽 +6 位作者 赵梦梦 叶映彤 熊燕飞 韩保林 陈国跃 蒲至恩 李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24,共6页
为了解小麦品质与大曲质量间的关系,该文测定了5个小麦品种的11个品质性状和大曲发酵中5个阶段的12个质量指标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在品质性状和大曲质量指标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小麦... 为了解小麦品质与大曲质量间的关系,该文测定了5个小麦品种的11个品质性状和大曲发酵中5个阶段的12个质量指标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在品质性状和大曲质量指标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小麦籽粒容重、脂肪含量、吸水率、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与大曲中蛋白增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液化力、酯化力呈极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大曲糖化力主要受原粮脂肪含量、沉降值和淀粉含量的影响,液化力受容重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发酵力受千粒重、容重和淀粉含量的影响,而酯化力受容重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前3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4.57%,采用主成分综合得分筛选出淀粉含量和容重较高的“昌麦34”和“蜀麦691”适宜大曲生产。该研究明确了影响大曲的主要原粮品质性状并建立了新的综合得分评价原粮质量方法,为专用品种的选育和制曲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大曲 发酵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广阔 被引量:3
5
作者 韩保林 徐书杰 王浩敏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1-43,共3页
目前,个人理财业务被普遍看好,但由于我国金融业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晚,个人投资体系尚未建立,产品与服务单一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发展与完善个人理财业务成为未来金融业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个人理财业务 中国 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 客户关系管理 个人信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大曲中的枯草芽孢杆菌对固态混菌发酵体系的扰动效应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丹 陈杰 +4 位作者 罗惠波 韩保林 李子健 谢军 黄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8-44,共7页
将浓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的1株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固态混菌发酵,研究不同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对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合浓香型大曲不同阶段下的发酵条件,选择温度/湿度分别为25℃/95%、35℃/85%、43℃/70%、50℃/60%、58℃/40%,... 将浓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的1株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固态混菌发酵,研究不同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对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合浓香型大曲不同阶段下的发酵条件,选择温度/湿度分别为25℃/95%、35℃/85%、43℃/70%、50℃/60%、58℃/40%,以小麦为培养基进行生料固态发酵,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功能的扰动。结果表明,在温度较高时,枯草芽孢杆菌会造成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而真菌略有减少;对固态混菌发酵体系中优势菌属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在35℃/85%、43℃/70%发酵条件下,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毕赤酵母属(Pichia)的相对丰度增加,在25℃/95%和50℃/60%发酵条件下未知曲霉属(unspecified-Aspergill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横梗霉属(Lichtheimia)的相对丰度增加;且与氨基酸代谢等相关的代谢通路显著改变。可见接种枯草芽孢杆菌会对固态混菌发酵体系中其他的微生物造成扰动进而影响体系中的微生物代谢。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在浓香型大曲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扰动效应 固态混菌 微生物相互作用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分析研究——以泸州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韩保林 王宇 +8 位作者 张怀山 王跃 龚虎程 田树林 杨燕 周林川 任啸虎 张淑凡 韦易涵 《酿酒科技》 2023年第11期130-134,共5页
白酒产业是泸州市特色优势产业,为泸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十四五”时期,泸州市白酒产业面临白酒产业政策调整、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争端以及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机遇和挑战。为探究新形势下泸州市白... 白酒产业是泸州市特色优势产业,为泸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十四五”时期,泸州市白酒产业面临白酒产业政策调整、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争端以及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机遇和挑战。为探究新形势下泸州市白酒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本研究通过梳理文献、深入调研、座谈等方法,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入手,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对泸州白酒产业现状、面临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三个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州 白酒产业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包包曲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倩 韩保林 +8 位作者 李子健 谢军 余东 邹永芳 郭辉祥 文静 张玲玲 罗惠波 黄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99-106,共8页
对浓香型白酒包包曲制曲过程中曲皮、曲心微生物菌群结构演替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曲皮、曲心理化因子与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解析包包曲独特的结构赋予的大曲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及形成机制。对包包曲制曲过程中曲皮、曲心pH值、总酸... 对浓香型白酒包包曲制曲过程中曲皮、曲心微生物菌群结构演替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曲皮、曲心理化因子与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解析包包曲独特的结构赋予的大曲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及形成机制。对包包曲制曲过程中曲皮、曲心pH值、总酸、温度、水分进行了测定,通过扩增子测序研究了曲皮和曲心微生物群落结构,利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值(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分析了曲皮、曲心微生物种群差异,采用冗余分析、mantel test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了理化因子与大曲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曲皮、曲心细菌和真菌群落具有明显差异,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根霉属(Rhizopus)、根毛霉属(Rhizomucor)、毕赤酵母属(Pichia)、曲霉属(Aspergillus)的丰度在曲皮中显著更高,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根瘤菌目(Rhizobiales)、酵母菌目(Saccharomycetales)、锁掷酵母目(Sporidiobolales)的丰度在曲心中显著更高。而pH值、总酸、温度、水分是影响曲皮、曲心微生物组成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了包包曲发酵过程中曲皮、曲心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差异,有助于包包曲微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大曲 发酵过程 理化因子 高通量测序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桑葚白兰地原料酒发酵工艺 被引量:10
9
作者 郑升海 田树林 +6 位作者 王宇 樊蓉 龚大刚 杜鸿 曲都 徐升东 韩保林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52-159,共8页
以干桑葚为原料,研制桑葚白兰地原料酒。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初始糖度、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对桑葚白兰地原料酒发酵工艺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桑葚白兰地原料酒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1.... 以干桑葚为原料,研制桑葚白兰地原料酒。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初始糖度、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对桑葚白兰地原料酒发酵工艺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桑葚白兰地原料酒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1.9℃、初始糖度28.7°Bé、酵母接种量0.2%。此发酵条件下,原料酒的酒精度为14.56%vol,甲醇含量为112.7 mg/L,各因素影响桑葚白兰地原料酒发酵工艺的主次顺序为初始糖度>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桑葚 桑葚白兰地原料酒 响应面 酒精度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让芳 高健 +6 位作者 杨燕 周林川 龚虎程 王宇 樊蓉 张国华 韩保林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3年第3期9-15,共7页
为探究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原核微生物群落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HSSPME-GC-MS联用技术,检测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并利用Pearson指数分析窖泥微生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为探究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原核微生物群落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HSSPME-GC-MS联用技术,检测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并利用Pearson指数分析窖泥微生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窖泥中共检出6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酯类、酸类、醇类含量最高,己酸乙酯和己酸分别是酯类和酸类中含量最高的物质;发现4个优势细菌门和2个优势古菌门,17个优势细菌属和4个优势古菌属,其中厚壁菌门和广古菌门是窖泥中的绝对优势菌门,乙酸氧化菌属、产己酸菌属和甲烷杆菌属是窖泥中的绝对优势菌属;有14个细菌属和2个古菌属分别与23种和1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产生显著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 微生物群落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果胶酶对低醇桑葚果酒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宇 邹玉锋 +5 位作者 张家旭 罗静 许强 袁天萌 边名鸿 韩保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5-191,共7页
为探究果胶酶处理对低醇桑葚果酒理化性质、感官特性和风味物质的影响,以鲜桑葚为原料,选用7种不同的果胶酶(编号为1~7号)进行预处理,对发酵后低醇桑葚果酒的理化指标、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感官品评。结果表明,4号果胶酶处理后的桑葚... 为探究果胶酶处理对低醇桑葚果酒理化性质、感官特性和风味物质的影响,以鲜桑葚为原料,选用7种不同的果胶酶(编号为1~7号)进行预处理,对发酵后低醇桑葚果酒的理化指标、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感官品评。结果表明,4号果胶酶处理后的桑葚果酒酒精度最高(8.06%vol),黄酮类和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分别为175.42 mg/100 m L和159.84 mg/100 m L,亮度值和红绿值也优于其他样品,感官评分为85.0分,酒体色泽呈宝石红,果香、酒香浓郁纯正,酒体丰满,具桑葚果酒的典型风格。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4号低醇桑葚果酒风味物质种类丰富,其中月桂酸乙酯、异戊醇和苯乙醇等的含量较高。综上,果胶酶处理能有效弥补低醇桑葚果酒由于控糖发酵引起的香气不足的问题,为果胶酶在低醇桑葚果酒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醇桑葚果酒 果胶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窖泥中酯化菌的筛选鉴定及协同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龚虎程 王宇 +5 位作者 罗静 张家旭 田树林 边名鸿 高健 韩保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1-86,共6页
该研究对窖泥中酯化菌进行筛选,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将筛选菌株与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JM-4协同发酵,以酯化酶活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条件,并采用顶空固相微... 该研究对窖泥中酯化菌进行筛选,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将筛选菌株与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JM-4协同发酵,以酯化酶活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条件,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发酵产物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获得3株酯化酶活力较高的细菌,分别编号为CY-1、CY-2、SY-3。菌株CY-1、CY-2、SY-3分别被鉴定为阿氏芽孢杆菌(Priestia aryabhattai)、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将3株酯化菌与菌株JM-4协同发酵,其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6%、初始pH值为4.5、发酵时间48 h。在此优化条件下,酯化酶活力达到52.67 U/m L,是优化前的1.23倍。HS-SPME-GC-MS结果表明,协同发酵提高了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含量,产生了己酸、辛酸、2,3-丁二醇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 酯化菌 筛选 鉴定 协同发酵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量GABA桑叶茶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蓉 陈让芳 +5 位作者 田树林 王宇 龚虎程 任啸虎 张淑凡 韩保林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3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以γ-氨基丁酸(GABA)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谷氨酸钠浓度、杀青功率、杀青时间对桑叶茶GABA含量的影响,确定制作高含量GABA桑叶茶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影响GABA含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谷氨... 以γ-氨基丁酸(GABA)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谷氨酸钠浓度、杀青功率、杀青时间对桑叶茶GABA含量的影响,确定制作高含量GABA桑叶茶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影响GABA含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谷氨酸钠浓度、杀青时间、杀青功率;经正交试验后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谷氨酸钠浓度5%、杀青功率210 W、杀青时间2 min,在此工艺下GABA含量最高为10.81 mg/g,同时还提高了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茶 谷氨酸钠 γ-氨基丁酸(GA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