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在成都平原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综合评价 被引量:35
1
作者 肖逸 杨忠富 +3 位作者 聂刚 韩佳婷 帅杨 张新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4-185,共12页
为筛选适宜在成都平原地区种植的多花黑麦草品种(系),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12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的生长速度、茎叶比、刈割高度、干草产量、鲜草产量等生产性能指标,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对不同刈割时期的4个营养成分动态... 为筛选适宜在成都平原地区种植的多花黑麦草品种(系),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12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的生长速度、茎叶比、刈割高度、干草产量、鲜草产量等生产性能指标,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对不同刈割时期的4个营养成分动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多花黑麦草在3~4月生长速度最快,日均生长速度达2.05~2.18 cm,而此时茎所占比例较大,鲜草茎叶比为1.02~1.14,干草茎叶比为0.71~1.00。各参试多花黑麦草品种(系)鲜草产量达93444~109660 kg·hm^(-2),干草产量为13191~15099 kg·hm^(-2),其中新品系JG1和DC2两年平均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15099和14846 kg·hm^(-2),较对照杰威增产14.5%和12.5%。安第斯的粗蛋白含量达18.44%,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新品系JG1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为最低,分别为26.09%和53.43%;川农1号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达21.67%。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12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的产量和营养品质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新品系DC2、JG1、CA1和GB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可进一步试验以在成都平原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生产性能 近红外光谱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