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常生活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韩一凡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2-45,共4页
当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意识形态灌输与教化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让受众群体在意识形态方面有更多的获得感,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 当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意识形态灌输与教化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让受众群体在意识形态方面有更多的获得感,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否立足日常生活、引领日常生活、丰富日常生活、指导日常生活并实现与非日常生活的良性互动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获得感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的范式转变 被引量:3
2
作者 韩一凡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39,45,共3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内容与教师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语言的统一。其中教学语言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媒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内容与教师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语言的统一。其中教学语言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媒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学情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思政课教师亟待在教学语言上实现四种范式的转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语言 范式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南抗1号、2号新品种选育 被引量:7
3
作者 韩一凡 《林业科技开发》 1997年第3期18-20,共3页
以较抗天牛的I-69杨为母本.以I—63杨、欧洲黑杨和晚花杨272为父本进行人工控制授粉,组合编号分别为34、32和37。经苗期选择以及无性系比较林测定,采用聚类分析选出这生和抗虫的美洲黑杨抗云斑天牛3个无性系:南抗1号(34—17、34—... 以较抗天牛的I-69杨为母本.以I—63杨、欧洲黑杨和晚花杨272为父本进行人工控制授粉,组合编号分别为34、32和37。经苗期选择以及无性系比较林测定,采用聚类分析选出这生和抗虫的美洲黑杨抗云斑天牛3个无性系:南抗1号(34—17、34—135)和南抗2号(34一314)。化学物质测定表明,抗虫性与树皮中酚类含量和丹宁含量呈正相关。分子生物学测定表明,杨树对云斑天牛的抗性受基因控制,初步找到了与抗虫基因连锁的RAPD分子标记。该项成果在树木抗虫育种方面具有创新性,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美洲黑杨 南抗1号 南抗2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开发 绿树先行 被引量:1
4
作者 韩一凡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8,共2页
关键词 西部开发 林业建设 防护林 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生活: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的新指向 被引量:13
5
作者 韩一凡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生活化是数智时代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举,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使传统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的“生活”内涵概念向数智生活化转变。进入数智生活时代,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生活化应处理好虚实结合的辩证...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生活化是数智时代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举,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使传统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的“生活”内涵概念向数智生活化转变。进入数智生活时代,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生活化应处理好虚实结合的辩证关系、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的关系、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数字技术助力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活用数字技术筛选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善用数字技术辅助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巧用数字技术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实现数智生活时代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的生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数智生活 思政课教学 生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转基因欧美杨的培育 被引量:65
6
作者 王学聘 韩一凡 +2 位作者 戴莲韵 李玲 田颖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9-74,共6页
以携带35S-Ω-B.t-Nos嵌合基因的双元载体农杆菌pB48.214和pB482.15(B.t基因片断长度分别为2.1kb和1.8kb),转化欧美杨叶片和茎段外植体,共获得225株转化再生植株。以舞毒蛾(Lyma... 以携带35S-Ω-B.t-Nos嵌合基因的双元载体农杆菌pB48.214和pB482.15(B.t基因片断长度分别为2.1kb和1.8kb),转化欧美杨叶片和茎段外植体,共获得225株转化再生植株。以舞毒蛾(LymantriadisparLinnaeus)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后,获得杀虫率分别为55—80%的抗虫转基因植株共3株(R-135,R-123和R-140),经组培苗和苗圃移栽植株的PCR分析,苗圃移栽植株PCR产物杂交和Southernblot分析表明,B.t毒蛋白基因已整合到上述抗虫植株的细胞DNA中,并表达出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 苏云金杆菌 毒蛋白基因 抗虫 转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杨树抗虫性的研究 被引量:89
7
作者 李明亮 张辉 +2 位作者 胡建军 韩一凡 田颖川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3-97,共5页
虫害是杨树造林生产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通过农杆菌介导 ,将经过人工改造的苏云金杆菌杀虫结晶蛋白 (Bt)基因转化杨树 ,得到杨树再生植株 ,然后 ,再将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PI)导入已含Bt基因的转基因杨树 ,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 虫害是杨树造林生产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通过农杆菌介导 ,将经过人工改造的苏云金杆菌杀虫结晶蛋白 (Bt)基因转化杨树 ,得到杨树再生植株 ,然后 ,再将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PI)导入已含Bt基因的转基因杨树 ,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 ,最终获得既含有Bt基因又含有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转基因杨树植株。利用这种杨树叶片饲喂舞毒蛾幼虫的杀虫试验结果表明 ,转基因杨树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 ,同时表明含有Bt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双基因的植株其抗虫能力明显高于仅含单一Bt基因的植株。为探索培育高抗虫性杨树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黑杨 BT基因 PI基因 转基因植物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lD/gutD双价基因转化美洲黑杨×青杨的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樊军锋 韩一凡 +2 位作者 李玲 彭学贤 李嘉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0-35,共6页
利用叶盘法开展了mtlD gutD双价基因转化美洲黑杨×青杨的研究 ,经诱导不定芽及诱导生根阶段卡那霉素 (选择性抗生素 )连续筛选 ,获得了 38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抗性植株经PCR检测 ,2 8株呈阳性。对其中 5株PCR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 利用叶盘法开展了mtlD gutD双价基因转化美洲黑杨×青杨的研究 ,经诱导不定芽及诱导生根阶段卡那霉素 (选择性抗生素 )连续筛选 ,获得了 38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抗性植株经PCR检测 ,2 8株呈阳性。对其中 5株PCR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及Western杂交 ,有 4株二者均呈阳性 ,证明双价基因成功整合到美洲黑杨×青杨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耐盐实验表明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青杨 mtlD/gutD双价基因 基因转化 分子检测 耐盐性测定 卡那毒素 耐盐植物 盐域地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芽糖、NAA及ABA对华北落叶松体细胞胚成熟及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38
9
作者 齐力旺 韩一凡 +2 位作者 韩素英 王建华 Dietrich Ewald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57,共6页
研究了麦芽糖、NAA、ABA对华北落叶松体细胞胚发生及体细胞胚根发生和再生完整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增殖过程中 ,以 0 5mg·L- 1 的NAA代替 2 ,4 -D后 ,有利于体细胞胚的成熟和根发生。在ABA 16mg·L- 1... 研究了麦芽糖、NAA、ABA对华北落叶松体细胞胚发生及体细胞胚根发生和再生完整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增殖过程中 ,以 0 5mg·L- 1 的NAA代替 2 ,4 -D后 ,有利于体细胞胚的成熟和根发生。在ABA 16mg·L- 1 时 ,产生的华北落叶松体细胞胚 ,能够再生良好植株 ,ABA大于 2 0mg·L- 1 时对体细胞胚根的发育不利。在含 3%麦芽糖、4 %PEG4 0 0 0活性炭 1g·L- 1 的成熟培养基上 ,华北落叶松每克愈伤组织子叶胚达 10 6 7个 ,生根率达 5 7 89% ;显著地提高了成熟体细胞胚及其根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糖 NAA ABA 华北落叶松 体细胞胚 成熟 生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不同类型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差异 被引量:27
10
作者 齐力旺 李玲 +2 位作者 韩一凡 韩素英 Dietrich Ewald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9,共10页
以华北落叶松继代、增殖培养的不同类型的胚性及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 ,测定其氨基酸、糖类、酚酸、激素以及离子的含量 ,结果表明 :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十分明显 ,质地硬的非胚性愈伤组织中 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为胚性愈伤组织的 2倍以上 ,... 以华北落叶松继代、增殖培养的不同类型的胚性及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 ,测定其氨基酸、糖类、酚酸、激素以及离子的含量 ,结果表明 :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十分明显 ,质地硬的非胚性愈伤组织中 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为胚性愈伤组织的 2倍以上 ,经ABA处理后 ,胚性愈伤组织中多糖及邻苯二酚含量急剧升高 ;三糖含量与不同基因型密切相关 ;乙烯释放量在非胚性愈伤组织中高于胚性愈伤组织 ;金属离子CO+ + 的含量 ,胚性愈伤组织是非胚性愈伤组织的 12倍 ,胚性愈伤组织中铵态氮 (NH+4)与硝态氮 (NO-3)的比值是非胚性愈伤组织中的 10倍以上 ;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针叶树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生理生化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酚酸 激素 氨基酸 游离糖 胚性愈伤组织 非胚性愈伤组织 体细胞胚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转化美洲黑杨的研究 被引量:58
11
作者 陈颖 韩一凡 +2 位作者 李铃 田颖川 聂绍基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7-103,共7页
本研究首先建立了美洲黑杨叶片外植体的再生系统,并利用Horsch等人1985年发明的叶盘法,将分别带有嵌合基因NPTII和1.8kb或2.1kbBt.基因的土壤杆菌LBA4404与美洲黑杨叶片共培养。采用30mg/l... 本研究首先建立了美洲黑杨叶片外植体的再生系统,并利用Horsch等人1985年发明的叶盘法,将分别带有嵌合基因NPTII和1.8kb或2.1kbBt.基因的土壤杆菌LBA4404与美洲黑杨叶片共培养。采用30mg/l和50mg/l两种浓度的卡那霉素筛选转化子,约28天左右的时间,有不定芽从外植体切口处形成。两种卡那霉素浓度下共形成275个伸长芽,存活了187株。这187株分别进入卡那霉素30mg/l,50mg/l的生根培养基后,生根率分别为9.62%和8.02%。PCR反应证明部分植株已成功地进行了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基因 转化 苏云金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无性系生长和材性的遗传变异及多性状选择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克胜 卞学瑜 +2 位作者 佟永昌 韩一凡 任建中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1-117,共7页
以7年生25个杨树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了生长和材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及性状之间的相关.6个性状纤维长、纤维宽、长宽比、木材密度、树高、胸径在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生长和材质性状受中等更强度的遗传控制.6个性状的重复力分... 以7年生25个杨树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了生长和材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及性状之间的相关.6个性状纤维长、纤维宽、长宽比、木材密度、树高、胸径在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生长和材质性状受中等更强度的遗传控制.6个性状的重复力分别为81.9%,73.3%,70.52%。64.3%.68.8%,70.54%.胸径和树高之间、纤维长度与纤维长宽比、胸径之间、木材密度与胸径之间都呈现出较高的遗传正相关.宜接选择效果优于间接选择,指数选择优于直接选择。由4性状树高、胸径、纤维长度与基本密度配合的选择指数对本实验群体比较合适。利用选择指数评选出4个生长和材质兼优的优良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无性系 木材密度 纤维 遗传变异 指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的Western印迹法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颖 李强 +2 位作者 李玲 韩一凡 田颖川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4-276,共3页
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的Western印迹法分析陈颖,李强,李玲,韩一凡,田颖川(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Bt.基因,转基因欧洲黑杨,Western印... 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的Western印迹法分析陈颖,李强,李玲,韩一凡,田颖川(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Bt.基因,转基因欧洲黑杨,Western印迹法WESTERNBLOTA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黑杨 Western 印迹法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29-Barnase基因导致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雄性不育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玲 齐力旺 +2 位作者 韩一凡 汪迎春 李文彬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8-32,共5页
取在1/2MS+ NAA0-02 mg/L 培养基中发育4 ~6 周的欧洲黑杨转Bt 基因植株15n192 试管苗幼叶,在MS+ BA0-2 mg/L+ NAA0-02 mg/L培养基中培养16h ,分别用基因枪法和叶盘法转... 取在1/2MS+ NAA0-02 mg/L 培养基中发育4 ~6 周的欧洲黑杨转Bt 基因植株15n192 试管苗幼叶,在MS+ BA0-2 mg/L+ NAA0-02 mg/L培养基中培养16h ,分别用基因枪法和叶盘法转化TA29Barnase嵌合基因,其Barnase 基因的转化率依次为16-1 % 和23 % ,再生株数分别为175/12 和71/10 。试验表明,选择发育适宜的叶片,利于目的基因转化后的植株再生。进一步用SDS 法提取转基因植株总DNA,经PCR 检测表明:转化植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的DNA 片段与Barnase 基因的大小一致;Southern Blot 分析出转化后的欧洲黑杨基因组中携有Barnase 基因片段,进行Dot Blot 检测,转化植株有一明显的杂交斑,并证实为阳性转化植株,并通过试管培养,结合林木常规育种方法,获得了转Barnase 基因的抗虫欧洲黑杨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转基因 欧洲黑杨 Barnase基因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型可塑性对木本植物树冠结构与发育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6
15
作者 邬荣领 胡建军 +1 位作者 韩一凡 刘红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1-156,共16页
作为一组固生生物 ,树木具备一种独特的生存能力来适应在漫长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环境变化。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树木的许多生物学特性 ,如分枝习性与树冠结构 ,代表了树木的生长“蓝图”或基因型与其生长环境及历史的互作关系。遗传因子... 作为一组固生生物 ,树木具备一种独特的生存能力来适应在漫长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环境变化。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树木的许多生物学特性 ,如分枝习性与树冠结构 ,代表了树木的生长“蓝图”或基因型与其生长环境及历史的互作关系。遗传因子通过突变 ,染色体重组、基因重复 ,易位与互换等过程形成树木发育成固定的结构。早期形态学家已认识到 ,树木存着大量的形态与发育方面的重复 ,利用这些重复的分化 ,许多热带树种可以被划分成少数几组形态。类似的工作已用在温带树木的结构分析上。但是 ,尽管发展这样的一个分类机制是很容易的 ,然而实际的应用却非常困难 ,这是因为在相同的树木类别内 ,甚至在相同树种内 ,存在着巨大的表型分化。不同的环境或发育过程会使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树木产生不同的结构 ,由此可见其影响和遗传影响同样复杂环境对树木结构的影响称为表型可塑性。通过缓解自然选择的效应 ,表型可塑性对提高植物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表型可塑性存在遗传变异 ,那么 ,具有不同可塑性的群体会产生进化。表型可塑性亦可用于分析由环境引起的性状相关 ,例如环境能导致性状相关在方向与大小上的变化。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导致有机体的发育以外遗传的系统的改变 ,产生所谓的异时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可塑性 木本植物 树冠结构 发育 分枝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新品种‘丹红杨’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春玲 李淑梅 +2 位作者 赵自成 胡建军 韩一凡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9-169,共1页
丹红杨是以美洲黑杨50号杨和36号杨为亲本,通过杂交获得的杨树新品种,雌株;速生,平均年胸径生长量4~8cm;耐桑天牛,感虫率低于20%;干形通直;易生根,成苗率及造林成活率均在95%以上。
关键词 杨树 品种 速生 桑天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杨树纸浆用材良种材性的遗传变异和选择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洪谔 童再康 +2 位作者 刘力 毛迎春 韩一凡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6,共6页
测定了黑龙江绥化杨树品种试验林14个无性系12龄的树高H_t、胸径D_t和材积V_t。由胸径处钻取木芯,按2a一段分6个生长轮,研究了生长轮直径D_r、容重S_g、纤维长L_f、纤维宽W_f、长宽比L_w、纤维(双)... 测定了黑龙江绥化杨树品种试验林14个无性系12龄的树高H_t、胸径D_t和材积V_t。由胸径处钻取木芯,按2a一段分6个生长轮,研究了生长轮直径D_r、容重S_g、纤维长L_f、纤维宽W_f、长宽比L_w、纤维(双)壁厚T_f、腔径D_f和壁腔比T_d的遗传变异和选择。以年龄、无性系综合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在无性系间都有显著差异,最好的比最差的高出106%~20%。D_t、L_f和L_w对年龄直线回归,S_g和W_f对年龄曲线回归。基于小区平均值估算的性状重复力(R_c):H_t、D_t和V_t分别为0.85、0.62和0.64;基于无性系平均值估算的重复力(R_c):S_g、W_f、T_f和T_d都达0.91以上,D_t、D_f和L_w达0.86以上,最低的L_f也达0.63,说明这些性状的遗传性都较强。按12龄表型值进行单性状选择,增益最高(V_t)25.2%,最低(L_f)3.4%,以V_t、S_g、L_f、W_f、L_w和T_f6个重要性状进行综合指标选择,选出全面优良的3个无性系,增益高达3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 木材性质 变异 杨树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回交群体生长量与酚甙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异 被引量:10
18
作者 房建军 韩一凡 +1 位作者 胡建军 王文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45,共6页
酚甙类物质是杨柳科植物体内最重要的防御性物质。本文以美洲黑杨回交群体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整个群体生长量和叶部酚甙类物质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 ,叶部几种酚甙类物质水杨甙、柳皮甙和美洲黑杨甙等的含量 ,以及高生长和地径均遵循正... 酚甙类物质是杨柳科植物体内最重要的防御性物质。本文以美洲黑杨回交群体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整个群体生长量和叶部酚甙类物质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 ,叶部几种酚甙类物质水杨甙、柳皮甙和美洲黑杨甙等的含量 ,以及高生长和地径均遵循正态变化 ,表现为较为典型的数量性状。总酚甙含量与高生长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 - 0 30 4。颤杨甙首次从美洲黑杨中测到。植物防御系统可能会以消耗一定的生长为代价 ;可以从群体内选出生长快且酚甙含量高的无性系。机械伤害对树皮酚甙类物质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特别是柳皮甙在 4 8h内升高 78 9%。在致伤条件下酚甙类物质增多是杨树对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量 美洲黑杨 回交群体 酚甙类次生代谢产物 含量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因伤诱导型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强 卢孟柱 +2 位作者 陈颖 韩一凡 田颖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1-118,共8页
机械损伤或病虫害侵扰引起植物一系列防御相关基因的激活,其中一些是因伤诱导表达的.Bradshaw等1989年报道了杨树Win3基因家族中的一员,其编码产物类似于白薯和豆类胰蛋白酶抑制剂,并且是因伤诱导表达的。为了更全... 机械损伤或病虫害侵扰引起植物一系列防御相关基因的激活,其中一些是因伤诱导表达的.Bradshaw等1989年报道了杨树Win3基因家族中的一员,其编码产物类似于白薯和豆类胰蛋白酶抑制剂,并且是因伤诱导表达的。为了更全面的了解这一基因启动子在因伤介导表达中的作用,探讨其在基因工程用于控制外源基因表达的可能性,本文分别从欧洲黑杨(P.nigra)和美洲黑杨(P.deltoides)中扩增出win3基因启动子WINP(705bp)和WIDP(791bp).这两个启动子与来自大肠杆菌的GUS基因融合,通过根癌农杆菌Ti质粒转化系统引入烟草中.证实了WINP和WIDP控制的GUS基因的表达不仅在损伤部位,而且具有系统的因伤诱导效应.对8株转基因烟草的组织化学分析表明,其表达模式与以前的报道一致。无论是在受损伤组织还是完整组织中,WINP的伤诱导活性总比WIDP高。这两个启动子需要进一步改造以增强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因伤诱导型 启动子 克隆 转基因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C合酶cDNA克隆及其对美洲黑杨体内乙烯产生的反义抑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明亮 韩一凡 +2 位作者 邱德有 李凝 田颖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15,共6页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大豆ACC合酶基因GMCACCSI编码区15kb的cDNA片段,经酶切图谱分析和序列分析鉴定后,反向插入到2元载体pBin438中,构建了表达ACC合酶反义RNA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大豆ACC合酶基因GMCACCSI编码区15kb的cDNA片段,经酶切图谱分析和序列分析鉴定后,反向插入到2元载体pBin438中,构建了表达ACC合酶反义RNA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后用该农杆菌侵染美洲黑杨叶片,在含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上选择转化子和植株再生,通过PCR检测从抗卡那植株中选到15株转基因植株,Southern杂交分析初步确证了外源基因是以单拷贝插入到杨树基因组DNA中;对杨树幼苗乙烯释放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杨树幼苗的乙烯释放量为对照的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黑杨 ACC合酶 CDNA 乙烯 反义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