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酸在合成培养基中对木醋杆菌合成纤维素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志国 韦燕来 +2 位作者 韦茂山 王锡彬 向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5-297,共3页
在合成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1%柠檬酸、苹果酸、丁二酸、乳酸、乙酸、丙酮酸,发现只有乳酸、乙酸、丙酮酸能使木醋杆菌在合成培养基中繁殖且产生纤维素。当0.4%丙酮酸加入时,纤维素产量最高,达到2.02g/L;0.3%乳酸加入时,纤维素产量最高,达... 在合成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1%柠檬酸、苹果酸、丁二酸、乳酸、乙酸、丙酮酸,发现只有乳酸、乙酸、丙酮酸能使木醋杆菌在合成培养基中繁殖且产生纤维素。当0.4%丙酮酸加入时,纤维素产量最高,达到2.02g/L;0.3%乳酸加入时,纤维素产量最高,达到2.16g/L;0.4%乙酸加入时,维素产量最高,达到2.80g/L。当0.4%乙酸、0.3%乳酸、0.4%丙酮酸同时加入,纤维素产量可达4.4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杆菌 合成培养基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孜然精油及其熟制精油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建华 韦茂山 +1 位作者 李忠 翁少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22-326,共5页
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孜然精油,通过研究原料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孜然油萃取率及品值的影响,确定超临界CO_2萃取最佳工艺参数。另外,采用熟化工艺对孜然原料进行前处理再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获得... 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孜然精油,通过研究原料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孜然油萃取率及品值的影响,确定超临界CO_2萃取最佳工艺参数。另外,采用熟化工艺对孜然原料进行前处理再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获得具有熟香风味的熟制孜然精油。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孜然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原料粒度30目,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2.5h,精油得率约为13.97%,精油中枯茗醛质量分数高达32.75%。熟制孜然精油熟化工艺中最佳焙烤温度为180℃,超临界CO_2最佳萃取条件为原料粒度30目,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2.5h,精油得率约为11.38%,精油中枯茗醛质量分数高达3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萃取 孜然油 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八角油树脂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建华 陈晨 +2 位作者 韦茂山 黎姗 张静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26-1331,共6页
以大红八角整果为原料,考察超临界CO2不同萃取条件对油树脂萃取及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八角油树脂的最佳条件为原料粉碎后过1.50 mm孔径筛,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2.5 h(5L容积萃取釜,CO2体积流量50~... 以大红八角整果为原料,考察超临界CO2不同萃取条件对油树脂萃取及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八角油树脂的最佳条件为原料粉碎后过1.50 mm孔径筛,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2.5 h(5L容积萃取釜,CO2体积流量50~60 L/h).在此条件下,油树脂相对于原料的得率为12.83%,挥发油萃取效率为92.31%,用GC-MS方法对八角油树脂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其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D-柠檬烯、龙蒿脑等,反式茴香脑的相对含量为83.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油树脂 反式茴香脑 超临界CO2萃取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地区榄李属植物土壤-茎-叶营养元素及化学计量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洪文君 刘俊 +3 位作者 黄永平 麦志通 韦茂山 曾德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108-111,116,共5页
以三亚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和陵水新村港的红榄李(Lumnitzera littore)和榄李(L.racemosa)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养分及茎部、叶片营养元素和生态化学计量比,探讨不同地区它们对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亚和陵水土壤pH为6.49~8.67,... 以三亚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和陵水新村港的红榄李(Lumnitzera littore)和榄李(L.racemosa)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养分及茎部、叶片营养元素和生态化学计量比,探讨不同地区它们对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亚和陵水土壤pH为6.49~8.67,土壤全N和全P含量均较低,但前者N含量高于后者,P含量低于后者;前者速效K含量属富K型(>155 mg/kg),后者速效K含量属适量型(125~155 mg/kg)。红榄李和榄李茎部的N和P含量均低于Ca含量,表明茎部能吸收一定量的Ca能力。三亚地区红榄李和榄李叶片以Ca含量最高,分别为46.07 g/kg和14.98 g/kg;陵水红榄李叶片以Ca含量较高,榄李以N含量较高;但2个地区2个树种叶片N/P均低于14,说明这2个树种主要受N限制。PCA分析结果表明,红榄李和榄李土壤-茎-叶N、P、K等含量之间也均存在显著相关;同一树种在不同地区对土壤、茎部和和叶片因子及化学计量比的响应不同,表明不同地区土壤因子对植物营养元素吸收能力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土壤养分 茎养分 叶养分 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4个地区益智果实挥发油成分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伟玉 罗静 +2 位作者 姚海荣 韦茂山 陈运雷 《热带林业》 2019年第4期7-9,共3页
为比较海南保亭、昌江、白沙和三亚4个地区益智果实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性,提取果实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益智果实挥发油含量最多为白沙(1.80ml),最低为保亭(1.10ml),其平均挥发油含量为1.51ml。4个地区果实挥发... 为比较海南保亭、昌江、白沙和三亚4个地区益智果实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性,提取果实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益智果实挥发油含量最多为白沙(1.80ml),最低为保亭(1.10ml),其平均挥发油含量为1.51ml。4个地区果实挥发油检测出190个化合物,主要为萜类及含氧衍生物为主。4个地区益智果实挥发油含量较高的前4位均为(Z)-β-ocimene、γ-松油烯、(E,E)-α-farnesene和圆柚酮,其平均含量分别为8.81%、7.60%、7.94%和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经济药用植物益智和海南砂仁早期生长及光合生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邢增俊 麦志通 +3 位作者 陈伟玉 姚海荣 韦茂山 陈运雷 《热带林业》 2019年第1期18-20,共3页
研究了珍贵树种檀香林(树龄9年生)林下经济药用植物益智和海南砂仁早期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益智和海南砂仁的成活率较高;生长半年后苗木的苗高净生长量分别为35.68cm和66.08cm,光合生理特性结果显示,益智叶片净光合速率为8.91 ... 研究了珍贵树种檀香林(树龄9年生)林下经济药用植物益智和海南砂仁早期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益智和海南砂仁的成活率较高;生长半年后苗木的苗高净生长量分别为35.68cm和66.08cm,光合生理特性结果显示,益智叶片净光合速率为8.91 mmol·m^(-2)·s^(-1)和蒸腾速率为2.08 mmol·m^(-2)·s^(-1);海南砂仁净光合速率为5.24 mmol·m^(-2)·s^(-1)和蒸腾速率为1.35 mmol·m^(-2)·s^(-1),两者的气孔导度差异不明显;海南砂仁叶片F0、Fm、Fv/Fm和F0/Fm比值稍高于益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益智 海南砂仁 生长 光和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阔叶树种在三亚荒坡地区造林的早期生长表现 被引量:1
7
作者 蔡开朗 麦志通 +2 位作者 陈伟玉 韦茂山 洪文君 《热带林业》 2021年第3期4-6,10,共4页
应用生长监测法,比较研究了三亚荒坡地区7个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造林2a后,海南菜豆树(Radermachera hainanensis)、铁刀木(Senna siamea)、红花天料木(Homalium ceylanicum)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海南菜豆树和铁刀木的苗... 应用生长监测法,比较研究了三亚荒坡地区7个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造林2a后,海南菜豆树(Radermachera hainanensis)、铁刀木(Senna siamea)、红花天料木(Homalium ceylanicum)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海南菜豆树和铁刀木的苗高净生长量较高,分别为1.95m和1.57m;油楠(Sindora glabra)和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的苗高净生长量较低;铁刀木上径率达96.67%,冠幅生长量最大,显著高于其它树种。聚类分析结果将7个树种划分为3类,成活率高和早期生长较快的海南菜豆树和铁刀木、红花天料木聚为一类,岭南山竹子、五月茶(Antidesma bunius)和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聚为一类,油楠早期生长最慢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树种 早期生长 生长速度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油茶品种在三亚的早期生长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姚海荣 陈伟玉 +3 位作者 麦志通 陈运雷 韦茂山 蔡开朗 《热带林业》 2018年第4期18-21,共4页
以海南省认定的琼东2号、琼东8号、琼东9号和3个未认定(Y1、Y2、Y3)的油茶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观察测定6个品种的成活率、生长量、光合生理等,对其在三亚地区的生长适应性进行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三亚种植的油茶品种。结果表明,琼东... 以海南省认定的琼东2号、琼东8号、琼东9号和3个未认定(Y1、Y2、Y3)的油茶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观察测定6个品种的成活率、生长量、光合生理等,对其在三亚地区的生长适应性进行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三亚种植的油茶品种。结果表明,琼东2号和Y2品种成活率较高;琼东8号和Y1品种成活率较低;苗高净生长量以琼东9号最大,琼东2号次之;地径和冠幅净生长量以琼东2号最大。6个油茶品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差异不大,琼东9号瞬时净光合速率和瞬时蒸腾速率最大,分别为6.81mmol·m^(-2)·s^(-1)和1.53mmol·m^(-2)·s^(-1);琼东2号的最小荧光值F0最大,琼东9号表现出较低的最大荧光Fm和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琼东8号对高光强较为敏感。模糊隶属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琼东2号、琼东9号和Y2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能较好地适应三亚地区,但对其生殖生长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生长适应性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植模式对桐花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郁培义 曾德华 +2 位作者 蔡开朗 刘俊 韦茂山 《热带林业》 2016年第1期6-8,21,共4页
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为红树林重要树种之一,由于其较耐低温、适应性较强,已经成为三亚市最主要的红树造林树种。研究了不同栽植模式对桐花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并对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植模式对桐花幼苗光合特性... 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为红树林重要树种之一,由于其较耐低温、适应性较强,已经成为三亚市最主要的红树造林树种。研究了不同栽植模式对桐花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并对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植模式对桐花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不同,表现最好的是桐花+木榄、秋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桐花 不同栽植模式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