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茶多酚对涤纶织物的保健染色工艺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韦苏娟
符嘉琳
戴悦
倪张根
王洛豪
张瑞萍
-
机构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梦百合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6,共4页
-
基金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竞争项目(BE2016111)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KYCX18-2428)
+1 种基金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FZ201905)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913993006Y)
-
文摘
以K/S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茶多酚对涤纶织物的染色工艺,测试了染色织物的抗菌消臭性能。结果表明,茶多酚在pH=3、5、8时,对涤纶织物的染色工艺为:茶多酚用量5%(omf),120℃整理30 min,K/S值分别为0.5870、0.3001、0.1273,抑菌(大肠杆菌)率分别为32.7%、50.2%、61.7%,消臭率分别为60.0%、61.4%、77.6%;硫酸铜后媒染后K/S值分别提高至0.6752、0.3787、0.1304,抑菌率分别提高至60.4%、71.8%、76.9%,消臭率分别增加至76.1%、78.7%、86.5%。
-
关键词
茶多酚
染色
涤纶织物
抗菌消臭
-
Keywords
tea polyphenols
dyeing
polyester fabric
antibacterial and deodorization
-
分类号
TQ611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
-
题名基于姜黄染色pH响应型柔性传感棉织物的制备
被引量:4
- 2
-
-
作者
韦苏娟
孙颖
张瑞萍
王姗丽
-
机构
南通大学
江苏省血液中心
-
出处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共7页
-
基金
江苏省产学研项目(BY2020209)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FZ201905)。
-
文摘
为了开发pH响应型柔性传感棉织物,分析不同提取剂对姜黄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对色素结构进行表征,揭示色素的变色机理。探讨pH响应型柔性传感棉织物的变色性能。结果表明:乙醇提取姜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姜黄素;揭示了姜黄色素随着pH值改变,分子给、吸电子基离子化,电子构象改变、最大吸收波长移动的变色机理。认为:在不同的pH值环境下,制备的姜黄染色棉织物能呈现黄色→橘黄色→红色→红棕色的颜色变化,具有较好变色灵敏性和循环变色可逆性。
-
关键词
姜黄染料
染色
PH值
变色响应
柔性传感
棉织物
变色机理
-
Keywords
turmeric dye
dyeing
pH value
discoloration response
flexible sensing
cotton fabric
discoloration mechanism
-
分类号
TS195.6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
-
题名中药茜草染色棉织物的pH值响应变色性能
被引量:9
- 3
-
-
作者
韦苏娟
张瑞萍
李彤彤
桑雨蒙
-
机构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
出处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33,共6页
-
基金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FZ201905)
南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20128)。
-
文摘
为了开发pH值敏感变色纺织品,分析了不同提取剂和提取液的pH值变化对茜草提取液颜色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探讨了染色pH值对织物颜色参数的影响及茜草染色织物在不同pH值环境下的变色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提取剂对茜草色素的溶出成分不同;紫外可见光谱显示苯环的E带和K带红移;乙醇、助提剂和NaOH碱性提取液分别在400、430、510 nm呈现吸收峰。茜草提取液在pH值=3.0~11.0的条件下,呈现黄色、橙色、红色的递变;茜草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染色的织物分别呈黄色和红色。黄、红色谱茜草染色织物在pH值=3.0~11.0环境范围内均能呈现酸黄碱红的颜色变化,且变色可逆性良好。
-
关键词
PH值
敏感变色
棉织物
茜草
染色
变色可逆性
-
Keywords
pH Value
Color-Changing
Cotton Fabric
Rubia Cordifolia
Dyeing
Color Change Reversibility
-
分类号
TS193.6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
-
题名棉织物的β-环糊精接枝消臭整理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韦苏娟
王丽君
王洛豪
张瑞萍
何勇
-
机构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江苏田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印染》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7-41,共5页
-
基金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竞争项目(BE2016111)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FZ201905)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913993006Y)
-
文摘
以BTCA为交联剂,采用浸轧法将β-环糊精(β-CD)对棉织物进行接枝整理,以棉织物上β-CD锚固量评价接枝效果,并对β-CD接枝棉织物进行了吸氨消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BTCA为交联剂的β-CD对棉织物的优化接枝整理工艺为:β-CD 80 g/L、BTCA 30 g/L、SHP 50 g/L、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3 min。织物上β-CD的接枝率为84.80 mg/g。β-CD接枝棉织物的吸氨量最高可达732.73μg/g。染色织物经β-CD接枝处理,K/S值下降,色相和染色牢度基本不变。
-
关键词
化学整理
Β-环糊精
接枝
消臭
棉织物
-
Keywords
chemical finishing
β-CD
grafting
deodorizing
cotton fabric
-
分类号
TS195.5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