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杂无机纳米粒子的阿魏酸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 被引量:3
1
作者 韦美华 王枢 +2 位作者 蒋婉莹 陈洪岩 王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6-131,共6页
分子印迹膜是一种兼具分子印迹技术与膜分离技术双重优点的新兴技术,但由于有机膜的力学强度较小,在分离过程中容易使印迹孔穴的空间变形和互补官能团位置的失稳,使得其分离效率大大降低。文中使用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的方法,以聚偏氟乙... 分子印迹膜是一种兼具分子印迹技术与膜分离技术双重优点的新兴技术,但由于有机膜的力学强度较小,在分离过程中容易使印迹孔穴的空间变形和互补官能团位置的失稳,使得其分离效率大大降低。文中使用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的方法,以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支撑膜,将无机纳米材料和铸膜液共混制备了含有无机纳米材料的阿魏酸分子印迹复合膜。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测试了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发现纳米粒子是以纯物理方式共混的,且都分散在孔的周围,有利于维持膜的孔穴结构。通过平板超滤装置对改性膜的分离性能、水通量和承压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0.5%18 nm TiO_2的改性膜性能最好,承压能力在0.4 MPa以上,分离因子在3.4左右,水通量为6696 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复合膜 纳米粒子 水通量 分离效率 承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硅酸钙共混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毅 王枢 韦美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0-152,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相转化法,将廉价且耐酸碱的聚氯乙烯(PVC)和耐高温、高强度的硅酸钙共混制备出超滤膜。研究了硅酸钙加入量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膜表面和断面的形貌;考察了共混膜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能及耐酸、耐碱性... 采用溶胶-凝胶相转化法,将廉价且耐酸碱的聚氯乙烯(PVC)和耐高温、高强度的硅酸钙共混制备出超滤膜。研究了硅酸钙加入量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膜表面和断面的形貌;考察了共混膜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能及耐酸、耐碱性能。结果表明:在硅酸钙含量为5%(质量分数)时,共混膜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及耐碱腐蚀性能。在0.4MPa过膜压力下持续运行5h,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保持在98%~96%;在0.2MPa,50℃下持续运行5h时,其对BSA的截留率保持在92%以上。将共混膜在pH=12的强碱溶液中浸泡12h,膜面无明显损伤,截留率基本无下降;在pH=2的强酸中浸泡12h,膜面损伤明显,截留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机械性能 热稳定性能 耐酸碱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对阿魏酸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陈洪岩 王枢 +1 位作者 韦美华 王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3-175,共3页
以PVDF微孔滤膜为支撑膜,纳米SiO_2为无机添加材料,阿魏酸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含纳米SiO_2的阿魏酸分子印迹复合膜。采用红外光谱测试证明了纳米SiO_2是以纯物理状态存在于聚合物印... 以PVDF微孔滤膜为支撑膜,纳米SiO_2为无机添加材料,阿魏酸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含纳米SiO_2的阿魏酸分子印迹复合膜。采用红外光谱测试证明了纳米SiO_2是以纯物理状态存在于聚合物印迹层中,通过平板超滤装置对改性膜的分离性能、水通量、接触角和承压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膜对阿魏酸仍然具有较高的分离性能,水通量和承压能力也比阿魏酸分子印迹复合膜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复合膜 纳米SIO2 水通量 分离效率 承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两相流强化卷式纳滤膜分离酵母/MgSO_4混合溶液
4
作者 蒋婉莹 王枢 +1 位作者 王毅 韦美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8-152,154,共6页
考察了气液两相流在DK2540F卷式纳滤(NF)膜组件中对酵母/MgSO_4混合物的强化分离效果。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对卷式纳滤膜渗透通量、截留率和渗透通量增加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相流能够明显提高酵母/MgSO_4混合物在卷式NF膜中的分离效果。... 考察了气液两相流在DK2540F卷式纳滤(NF)膜组件中对酵母/MgSO_4混合物的强化分离效果。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对卷式纳滤膜渗透通量、截留率和渗透通量增加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相流能够明显提高酵母/MgSO_4混合物在卷式NF膜中的分离效果。在跨膜压力较高、气液比较大的条件下,酵母悬浮液的通量明显增强,通量增加率可达15. 2%。同时,在分离酵母/MgSO_4混合物时,跨膜压力越低,气液比越高,增强效果越好,渗透通量的增长率能够达到40%以上。另外,气液两相流几乎不影响MgSO_4的截留率,且MgSO_4的截留率几乎维持在90%~9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式纳滤膜 气液两相流 气液比 通量增加率 酵母/Mg SO4混合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感染口蹄疫病毒VP1蛋白对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黎 刘萍 +7 位作者 韦美华 柯雄锋 刘丽清 宋静静 方莹 唐欢 孔令保 辛秀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1-421,共11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方法分析持续感染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诱导的PK-15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索VP1蛋白对宿主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为后续开展VP1影响FMDV持续感染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方法】PK-15...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方法分析持续感染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诱导的PK-15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索VP1蛋白对宿主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为后续开展VP1影响FMDV持续感染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方法】PK-15细胞分别转染pCAGGS-HA(对照载体)、pCAGGS-HA-Pi-VP1质粒,转染36 h后,Western blot检测VP1蛋白表达,同时提取两组细胞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每组3个重复,2组6个样本)。将测序所得的序列进行过滤比对,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后,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验证关键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结果】RNA-Seq共鉴定出337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log2(Fold Change)|>0和padj<0.05,其中上调基因1744个,下调基因1632个。许多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的效应基因差异表达。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GO条目绝大部分与核糖体有关,而KEGG富集中涉及了与天然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如TNF信号通路、Toll受体信号通路。【结论】pCAGGS-HA-Pi-VP1转染PK-15细胞之后,改变了细胞的表达谱,获得的DEGs及其功能注释信息有助于理解其对宿主细胞的影响,为后续开展VP1影响FMDV持续感染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基因表达谱 FMDV 持续感染 VP1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