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1
作者 张瑾 米雪 +1 位作者 韦瑾 余彦国 《中国食品》 2024年第22期48-50,共3页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是食品类专业的骨干技能课程之一,也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主要从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策略、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四个方面,介绍了高职院校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的...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是食品类专业的骨干技能课程之一,也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主要从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策略、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四个方面,介绍了高职院校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一、教学整体设计(一)内容分析与重构1.教材分析。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是食品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对食品加工、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的技能掌握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施过程 专业核心课程 职业素质养成 改革实施方案 促进作用 技能课程 食品营养 食品类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小承气汤直肠灌肠促进食管癌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伟 韦瑾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加味小承气汤直肠灌肠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施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术后小承气汤空肠内营养管给药组(B组)和术后小承气汤直肠灌肠组(C组),每组20例。A组按传统方法禁食至术后首... 目的探讨加味小承气汤直肠灌肠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施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术后小承气汤空肠内营养管给药组(B组)和术后小承气汤直肠灌肠组(C组),每组20例。A组按传统方法禁食至术后首次排便,B、C组术后第1天开始每隔12h灌肠,至首次排便后停用。观察比较术后腹胀、腹痛缓解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并发症。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B组、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吻合口瘘、粘连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味小承气汤直肠灌肠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治疗,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小承气汤 食管癌术后 灌肠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近期疗效探讨
3
作者 徐久平 余子强 +2 位作者 韦瑾 邵明峰 邹建安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550-553,共4页
目的:评估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TUCBD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应用TUCBDP治疗的70例BPH患者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比较术前、术后3个... 目的:评估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TUCBD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应用TUCBDP治疗的70例BPH患者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和膀胱残余尿量(RUV)。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7.80±21.42)min,平均出血量(81.52±34.02)mL,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患者的IPSS、QOL、Qmax、RUV等指标均较术前改善。患者术后随访1年结果显示IPSS(4.48 vs.21.24)、QOL(1.49 vs.4.25)、Qmax(15.89 mL/s vs.7.12 mL/s)及RUV(35.85 mL vs.129.63 mL)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TUCBDP治疗BPH近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的优势,更适合高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柱状水囊 前列腺扩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不同地区滇黄精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4
作者 宁晨晨 刘强丽 +3 位作者 丁子航 夏婷婷 施建莲 韦瑾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8-13,共6页
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是中药黄精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采用核糖体RNA(r RNA)基因转录区ITS2序列及cp DNA非编码区rpl20-rps12、trn L-trn F和psb A-trn H序列对收集自云南省多个地区的22份滇黄精样品进行分子鉴... 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是中药黄精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采用核糖体RNA(r RNA)基因转录区ITS2序列及cp DNA非编码区rpl20-rps12、trn L-trn F和psb A-trn H序列对收集自云南省多个地区的22份滇黄精样品进行分子鉴定,并采用MEGA7.0.26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以初步了解实际流通中黄精药材的基源,探究在滇黄精药材资源利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品种混淆的问题。结合各样品的分子生物学信息和形态特征,发现收集的22份样品中,初步判定可能为滇黄精的有11份,可能为卷叶黄精的有7份,其中暂无法确定为滇黄精或者卷叶黄精的有5份,鉴定为轮叶黄精的有3份,玉竹1份,多花黄精5份。这表明形态特征结合DNA分子序列分析可以作为中药材鉴定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 中药材 DNA分子鉴定 系统进化树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