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10年珠江口海域赤潮发生特征及原因初探 被引量:40
1
作者 韦桂秋 王华 +1 位作者 蔡伟叙 易斌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6-474,共9页
对2000-2009年珠江口海域发生的各种赤潮灾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珠江口海域赤潮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赤潮种类的变化规律、海水营养限制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珠江口赤潮多发区为深圳湾海区,近年珠江口西部珠海沿岸海域频发大面积赤... 对2000-2009年珠江口海域发生的各种赤潮灾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珠江口海域赤潮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赤潮种类的变化规律、海水营养限制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珠江口赤潮多发区为深圳湾海区,近年珠江口西部珠海沿岸海域频发大面积赤潮;赤潮灾害发生的持续时间呈上升趋势;赤潮多发种为中肋骨条藻,多发于深圳湾;定鞭藻类-球形棕囊藻引发的有毒赤潮明显增多且影响范围较大。研究发现,珠海沿岸海域频发大面积赤潮和深圳湾春季频发赤潮可能与出现潜在硅酸盐营养限制有关,冬季频发球形棕囊藻与季节骤然升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灾害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P试验在珠江口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韦桂秋 李兰生 +2 位作者 欧强 余汉生 易斌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59,共5页
通过进行珠江口一个航次 7 个站位海水藻类增长能力 ( Algal Growth Potential, AGP ) 试验,同时补充了温度和光照对藻类生长影响的试验,探讨了珠江口水域富营养化的程度。试验结果表明,珠江口的主要营养限制因素是磷 (P),存在磷--氮双... 通过进行珠江口一个航次 7 个站位海水藻类增长能力 ( Algal Growth Potential, AGP ) 试验,同时补充了温度和光照对藻类生长影响的试验,探讨了珠江口水域富营养化的程度。试验结果表明,珠江口的主要营养限制因素是磷 (P),存在磷--氮双重限制;在试验设计的温度和光照中,中肋骨条藻的 AGP 值与温度、光照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适合生长的温度是 25 ℃,光照度是 4 500 l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P试验 营养盐 限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工程电缆绝缘油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韦桂秋 蔡伟叙 +4 位作者 郑琰晶 吕向立 易斌 徐志斌 陈嘉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3-263,共11页
随着超高压联网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电缆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采用标准实验方法,研究电缆绝缘油对8种占据不同生态位的海洋生物(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eri)、卤虫(Artemia... 随着超高压联网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电缆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采用标准实验方法,研究电缆绝缘油对8种占据不同生态位的海洋生物(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eri)、卤虫(Artemia sp.)、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裸项栉鰕虎鱼(Ctenogobius gymnauchen)、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急性毒性,同时进行了电缆绝缘油对裸项栉鰕虎鱼14 d延长毒性实验和电缆绝缘油对蒙古裸腹溞的慢性毒性。结果表明,电缆绝缘油在50%饱和溶解浓度下未对费氏弧菌产生明显的发光抑制作用;对牟氏角毛藻、凡纳滨对虾、裸项栉鰕虎鱼、双齿围沙蚕和菲律宾蛤仔等5种生物未表现出急性毒性影响,其LC50均大于饱和浓度;对卤虫的96 h-LC50为17.07%,LOEC为12.5%,NOEC为6.25%;对蒙古裸腹溞96 h-LC50为29.75%,LOEC为25.0%,NOEC为12.5%;电缆绝缘油对卤虫和蒙古裸腹溞有剧毒。对裸项栉鰕虎鱼成鱼14 d延长毒性LC50大于500 000 mg·L^(-1);对蒙古裸腹溞母溞存活数的NOEC为625μg·L^(-1),LOEC为1 250μg·L^(-1);对母溞存活期的NOEC为312μg·L^(-1),LOEC为625μg·L^(-1);对产胎数的NOEC为625μg·L^(-1),LOEC为1 250μg·L^(-1);对产幼溞数的NOEC为625μg·L^(-1),LOEC为1 250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绝缘油 海洋生物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油田烃类氧化菌生态分布初步研究
4
作者 韦桂秋 蔡伟叙 易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2-96,共5页
报道了冬季南海珠江口盆地4大油田(陆丰13-1油田、流花11-1油田、CACT惠州油田和西江30-2/24-3油田)烃类氧化菌的分布和变化状况。在所有站位都检出烃类氧化菌,数量介于3.00×104~2.05×105个/L。各油田平台附近的测值高;表层... 报道了冬季南海珠江口盆地4大油田(陆丰13-1油田、流花11-1油田、CACT惠州油田和西江30-2/24-3油田)烃类氧化菌的分布和变化状况。在所有站位都检出烃类氧化菌,数量介于3.00×104~2.05×105个/L。各油田平台附近的测值高;表层的测值高于10m层。烃类氧化菌的数量与水域中的营养盐含量及其它水质因子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平台 烃类氧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