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吸虫相关胸腔积液4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
作者 韦彩周 黄陆颖 +1 位作者 曾莹晖 吕劲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20期1825-1827,共3页
关键词 片形吸虫 胸腔积液 嗜酸粒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对肺隐球菌病诊疗的影响
2
作者 陈桂荣 秦志强 +6 位作者 韦彩周 周怀海 梁秋妹 梁亮 黄陆颖 蒙建凤 冯广弘 《内科》 2024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开展隐球菌荚膜抗原(CrAg)检测对肺隐球菌病(PC)诊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及住院诊断的141例PC患者(均为血HIV抗体阴性)的临床资料。比较开展CrAg... 目的探讨开展隐球菌荚膜抗原(CrAg)检测对肺隐球菌病(PC)诊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及住院诊断的141例PC患者(均为血HIV抗体阴性)的临床资料。比较开展CrAg检测前后(2018年6月开展CrAg检测)门诊诊断PC情况、住院诊断PC患者占同期出院患者的比例,以及开展CrAg检测前后住院PC患者病原学诊断方式的变化。结果开展CrAg检测前,并无门诊临床诊断PC的病例;开展CrAg检测后,39例患者在门诊诊断PC。开展CrAg检测后,住院诊断PC的患者占同期出院患者的比例较开展前增加[11.3‰(74/6522)比3.8‰(28/7449),P<0.05],通过经皮肺穿刺活检来诊断PC的患者比例较开展前下降[43.2%(32/74)比75.0%(21/28),P<0.05]。结论开展CrAg检测使部分PC患者在门诊即得到诊断和治疗,同时提高了住院患者的PC诊断率,有助于减少有创性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例气胸内科胸腔镜检查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韦彩周 覃安妮 雷志坚 《内科》 2009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气胸患者治疗方案及减少或避免复发。方法回顾我院对9例气胸患者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结果8例患者镜下发现肺表面有多个大小不等的肺大疱,壁薄光滑的气囊突起于肺表面,有的肺大疱在肺叶边缘或位于叶间裂,上下肺叶均波及。2例除了... 目的探讨气胸患者治疗方案及减少或避免复发。方法回顾我院对9例气胸患者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结果8例患者镜下发现肺表面有多个大小不等的肺大疱,壁薄光滑的气囊突起于肺表面,有的肺大疱在肺叶边缘或位于叶间裂,上下肺叶均波及。2例除了多发肺大疱外,还有部分肺组织与胸壁间有粘连带。1例患者肺表面未发现异常。结论内科胸腔镜发现气胸病灶客观、准确。在技术设备允许的条件下气胸病人都应尽早行内科胸腔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胸腔镜 气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龙胜泽 胡克 +4 位作者 秦志强 黄国兰 王武 韦彩周 黎莉 《内科》 2007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呼吸内科RICU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28例,其中昏迷组13例,非昏迷组15例。均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昏迷患者通气2~4h后,pH值... 目的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呼吸内科RICU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28例,其中昏迷组13例,非昏迷组15例。均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昏迷患者通气2~4h后,pH值从(7.191±0.051)升至(7.366±0.063),PaCO2从(99.45±14.21)mmHg降至(66.3±13.2)mmHg;多数患者意识转清,并恢复正常的咳痰能力。10例(76.9%)患者平均通气7d后恢复至稳定的自主呼吸状态和较满意的动脉血气水平。与非昏迷组比较疗效相似(P>0.05),但较多患者需用时间控制模式通气,且有较高的胃胀气发生率。结论昏迷不应是BiPAP无创通气的禁忌证;加强昏迷患者意识清醒前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及胃肠胀气的引流,合理选用机械通气模式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双水平正压通气 昏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