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数据预处理的一种方法——隶属函数的修改 被引量:2
1
作者 韦国燕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0-151,共2页
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一般的用隶属函数来进行数据的预处理,本文根据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模糊数学有关隶属函数的理论,对该隶属函数进行了修改,并举例证明修改后的隶属函数更为合理。
关键词 隶属函数 评价指标类型的一致化 无量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微积分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韦国燕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9期157-158,共2页
数学思想方法大众化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设想。本文提出了在微积分教学中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及应用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 微积分教学 教学思想方法 教学应用 渗透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与AHP结合法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黄玲花 韦国燕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49-150,共2页
主成分分析法(PCA)以其理论和实践的简洁性,所得结果的客观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科教等领域中众多对象的综合评价,成为最常用的评价排序方法之一。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著名的运筹学专家T.L.Satty于本世纪70年代... 主成分分析法(PCA)以其理论和实践的简洁性,所得结果的客观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科教等领域中众多对象的综合评价,成为最常用的评价排序方法之一。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著名的运筹学专家T.L.Satty于本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是一种可对人的主观判断作定量描述的方法,尤其适用多目标为主的决策。目前该方法己被广泛地应用于尚无统一度量标尺的复杂问题的分析。两种评价方法有相同的数学基础,且都是相对评价方法,都适用于一次评价。层次分析法的相对权重是通过判断矩阵计算得来的,但层次分析法从建立层次结果到合成对比矩阵,人的主观因素较大,而主成分分析则强调了评价的客观性,因而两种综合评价方法有较大的差异和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评价 应用 AHP PCA 主成分分析法 综合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分矩阵的属性约简改进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宗平 韦国燕 覃思乾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152,共2页
根据定义计算区分矩阵时,会产生许多重复的元素,而这些重复元素对区分函数的计算没有作用。文章通过利用布尔代数的吸收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算法,使得属性的约简得以简化。
关键词 粗糙集理论 属性约简 区分矩阵 布尔代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