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四倍体抗性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韦同路 郭大勇 +1 位作者 谢宗周 刘继红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5-443,共9页
植物四倍体是重要的育种资源,其创制和抗性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植物四倍体的抗性研究,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对近年来四倍体与二倍体植物的抗性(抗寒、抗旱、抗热、抗盐、抗病等)差异进行了总结,并从植物组织细胞... 植物四倍体是重要的育种资源,其创制和抗性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植物四倍体的抗性研究,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对近年来四倍体与二倍体植物的抗性(抗寒、抗旱、抗热、抗盐、抗病等)差异进行了总结,并从植物组织细胞结构、生理、分子应答和表观遗传组修饰等方面对其抗性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 胁迫 抗性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欧李新品系开花结果习性及孢粉学研究
2
作者 李秀珍 袁艳红 +2 位作者 刘逸婷 韦同路 张国海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89,M0007,共9页
为研究欧李的成花习性、开花结果习性及孢粉学特征,以洛早1号、哈波1号和哈波2号为材料,观测了其结果枝特性、开花物候期、花器官、花粉形态等内容。结果表明:哈波1号的每节花芽数为6.7个,洛早1号4.4个。哈波2号每花芽1~4朵花,70%以上为... 为研究欧李的成花习性、开花结果习性及孢粉学特征,以洛早1号、哈波1号和哈波2号为材料,观测了其结果枝特性、开花物候期、花器官、花粉形态等内容。结果表明:哈波1号的每节花芽数为6.7个,洛早1号4.4个。哈波2号每花芽1~4朵花,70%以上为2朵花,其他两品系没有单花芽4朵花现象。洛早1号始花期最早,花期持续15 d,哈波1号、哈波2号分别晚7 d、9 d,花期均可持续12 d。3个新品系的自然授粉坐果率均比自花授粉坐果率高。洛早1号98%左右的柱头高于或等高于花药,1.33%的柱头败育;哈波1号70%以上的柱头等高于和低于花药;哈波2号柱头全部低于或等高于花药高度。花粉萌发孔均为三沟状,洛早1号和哈波1号的花粉为超长球形,哈波2号为长球形;洛早1号和哈波2号的花粉外壁纹饰均为条纹-穿孔形,哈波1号的为穿孔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 开花习性 结果习性 孢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葡萄AQP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转录调控网络预测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盛迪 郭大龙 +3 位作者 裴茂松 刘海楠 韦同路 余义和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38-1652,共15页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下葡萄AQP的转录调控网络,为后续研究葡萄抗旱基因功能和转录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葡萄AQP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和染色体定位,进行共线性分析和转录因子调控预测,通...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下葡萄AQP的转录调控网络,为后续研究葡萄抗旱基因功能和转录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葡萄AQP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和染色体定位,进行共线性分析和转录因子调控预测,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该基因家族在干旱胁迫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37个VvAQP基因主要分为PIP、TIP、NIP、SIP四类,分别分布在17条染色体上,复制分析结果表明,共有5对节段复制和2对串联复制。蛋白序列分析表明,每个VvAQP蛋白序列中均有1个植物AQP主要内在蛋白(major intrinsic proteins,MIP)的保守结构域特征。通过转录调控网络预测发现,靶向VvAQP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主要分为16类。干旱胁迫下,根和叶中大部分VvAQP基因表达持续下调,VvPIP2-3、VvPIP2-6在根中持续上调,7个VvAQP基因受ABA显著诱导。干旱胁迫下15个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可能与13个VvAQP基因存在调控关系。【结论】鉴定并提供了葡萄AQP基因家族成员的基本信息,通过转录组数据发现可能参与干旱胁迫的VvAQP基因,并预测了这些基因的转录调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AQP 干旱胁迫 转录因子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壳聚糖纳米颗粒抑制SO_(2)引起巨峰葡萄采后脱落的转录调控网络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孟祥轩 杨盛迪 +5 位作者 李旭飞 郭大龙 裴茂松 刘海楠 韦同路 余义和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99-1110,共12页
【目的】探究丁香酚-壳聚糖纳米颗粒作为可食用材料对SO_(2)引起的浆果脱落的影响,筛选出抑制浆果脱落的关键候选基因。【方法】对SO_(2)和SO_(2)+丁香酚-壳聚糖纳米颗粒(SN)处理巨峰葡萄(Vitis vinifera L.×V.labrusca L.Kyoho)... 【目的】探究丁香酚-壳聚糖纳米颗粒作为可食用材料对SO_(2)引起的浆果脱落的影响,筛选出抑制浆果脱落的关键候选基因。【方法】对SO_(2)和SO_(2)+丁香酚-壳聚糖纳米颗粒(SN)处理巨峰葡萄(Vitis vinifera L.×V.labrusca L.Kyoho)后贮藏2、4、6 d的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GO富集、聚类分析及转录因子调控网络预测对样本间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结果】GO富集显示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参与了多糖代谢、与脱落酸激活的信号通路、细胞壁代谢相关等过程。聚类分析将DEGs分为6个Cluster,丁香酚-壳聚糖纳米颗粒处理诱导Cluster中多种类型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s)差异表达,包括乙烯应答因子(ethylene response factor,ERF)、NAC(NAM、ATAF1/2和CUC2)、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bHLH)、碱性亮氨酸拉链(basic-leucine zipper,bZIP)、WRKY、Dof(DNA-binding one zinc finger)、HB-other、同源异型-亮氨酸拉链(homeodomain-leucine zipper,HD-ZIP)、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和MYB_related等类型。转录因子网络预测进一步揭示22个TFs与203个靶基因之间可能存在的调控关系。【结论】筛选出丁香酚-壳聚糖纳米颗粒处理抑制SO_(2)引起葡萄脱落的关键转录因子,并预测其与对应靶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图,为进一步揭示可食性包膜抑制葡萄落粒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峰葡萄 可食性包膜 浆果脱落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