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一种适合心电信号(ECG)检测的OTA-C滤波器。为了达到低功耗、低截止频率、高直流增益、高阻带衰减、低谐波失真的目的,滤波器采用五阶巴特沃斯全差分低通滤波结构和高增益的两级单端输出OTA,其中OTA电路采用亚阈值区驱动、电流分流...提出一种适合心电信号(ECG)检测的OTA-C滤波器。为了达到低功耗、低截止频率、高直流增益、高阻带衰减、低谐波失真的目的,滤波器采用五阶巴特沃斯全差分低通滤波结构和高增益的两级单端输出OTA,其中OTA电路采用亚阈值区驱动、电流分流和源极负反馈等技术。采用SMIC 0.18-μm 1P6M CMOS工艺进行电路、版图设计及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滤波器在静态功耗为17.6μW,截止频率为240 Hz,直流增益为-6 d B,阻带衰减大于72 d B每五倍频,三次谐波失真小于-62 d B在400 m V时,适合应用于心电信号检测模拟前端。展开更多
针对便携式可穿戴移动设备的低功耗要求,提出了一种超低功耗逐次逼近型(SAR)模数转换器(ADC)。所提出的SAR ADC在数模转换器(DAC)电容阵列中设计了改进型电容拆分电路来降低系统的功耗和面积;并采用双尾电流型动态比较器架构降低比较器...针对便携式可穿戴移动设备的低功耗要求,提出了一种超低功耗逐次逼近型(SAR)模数转换器(ADC)。所提出的SAR ADC在数模转换器(DAC)电容阵列中设计了改进型电容拆分电路来降低系统的功耗和面积;并采用双尾电流型动态比较器架构降低比较器功耗。采用0.18μm CMOS工艺对所提出的SAR ADC进行设计并流片。测试结果表明在1.8 V供电电压,采样率为50 k Hz的条件下,其有效位数为9.083位,功耗仅为1.5μW,优值55.3 f J,所设计的ADC适合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低功耗应用。展开更多
传统的Gm-C滤波器OTA输入晶体管大多工作在饱和区,存在输入动态范围较小和跨导值较大等不足,难以满足生物医学电信号处理滤波器所要求的超低截止频率、低功耗与大输入动态范围等要求,采用将输入晶体管钳位到线性工作区的方法,设计了跨...传统的Gm-C滤波器OTA输入晶体管大多工作在饱和区,存在输入动态范围较小和跨导值较大等不足,难以满足生物医学电信号处理滤波器所要求的超低截止频率、低功耗与大输入动态范围等要求,采用将输入晶体管钳位到线性工作区的方法,设计了跨导线性可调的OTA以提高滤波器能够处理的信号幅度。并应用该OTA综合了一种五阶Gm-C超低频低通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在1.8 V电源,800 m Vpp输入条件下实现了283 Hz的超低低通角频率,-6.4 d B的带内增益,51 d B的三次谐波失真,功耗仅为22μW,适用于可穿戴式生物医学电信号读取电路。展开更多
文摘提出一种适合心电信号(ECG)检测的OTA-C滤波器。为了达到低功耗、低截止频率、高直流增益、高阻带衰减、低谐波失真的目的,滤波器采用五阶巴特沃斯全差分低通滤波结构和高增益的两级单端输出OTA,其中OTA电路采用亚阈值区驱动、电流分流和源极负反馈等技术。采用SMIC 0.18-μm 1P6M CMOS工艺进行电路、版图设计及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滤波器在静态功耗为17.6μW,截止频率为240 Hz,直流增益为-6 d B,阻带衰减大于72 d B每五倍频,三次谐波失真小于-62 d B在400 m V时,适合应用于心电信号检测模拟前端。
文摘针对便携式可穿戴移动设备的低功耗要求,提出了一种超低功耗逐次逼近型(SAR)模数转换器(ADC)。所提出的SAR ADC在数模转换器(DAC)电容阵列中设计了改进型电容拆分电路来降低系统的功耗和面积;并采用双尾电流型动态比较器架构降低比较器功耗。采用0.18μm CMOS工艺对所提出的SAR ADC进行设计并流片。测试结果表明在1.8 V供电电压,采样率为50 k Hz的条件下,其有效位数为9.083位,功耗仅为1.5μW,优值55.3 f J,所设计的ADC适合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低功耗应用。
文摘传统的Gm-C滤波器OTA输入晶体管大多工作在饱和区,存在输入动态范围较小和跨导值较大等不足,难以满足生物医学电信号处理滤波器所要求的超低截止频率、低功耗与大输入动态范围等要求,采用将输入晶体管钳位到线性工作区的方法,设计了跨导线性可调的OTA以提高滤波器能够处理的信号幅度。并应用该OTA综合了一种五阶Gm-C超低频低通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在1.8 V电源,800 m Vpp输入条件下实现了283 Hz的超低低通角频率,-6.4 d B的带内增益,51 d B的三次谐波失真,功耗仅为22μW,适用于可穿戴式生物医学电信号读取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