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隐瞒和自尊在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间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艳 杨富国 +4 位作者 王淑云 刘绍 鞠陶然 马慧 夏婷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自尊、自我隐瞒在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和社交回避及苦恼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影响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自我隐瞒量表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对228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使用Mplus7.0建立中介作用模型。结果结肠造口... 目的探讨自尊、自我隐瞒在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和社交回避及苦恼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影响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自我隐瞒量表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对228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使用Mplus7.0建立中介作用模型。结果结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自我隐瞒和自尊均对其社交回避及苦恼有直接影响,病耻感以自尊和自我隐瞒为中介变量,对社交回避及苦恼有间接影响,间接效应效果量为52.9%,通过自我隐瞒的效果量最大,为28.8%。结论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可分别通过自尊和自我隐瞒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病耻感也通过自我隐瞒影响自尊,进而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造口 病耻感 自尊 自我隐瞒 社交回避及苦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对方式在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和造口适应间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艳 杨富国 +3 位作者 鞠陶然 刘绍 朱亚南 尹春岚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和造口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并比较其效果量。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便利抽样选取某医院结肠造口患者228例,采用社会影响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造口适应量表测量其病耻感、应对方式和造口...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和造口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并比较其效果量。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便利抽样选取某医院结肠造口患者228例,采用社会影响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造口适应量表测量其病耻感、应对方式和造口适应水平,使用Mplus 7.0建立中介作用模型。结果结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应对方式对其造口适应有直接影响;病耻感以应对方式的3个维度(面对、回避、屈服)为中介变量,对造口适应产生间接影响,间接效应效果量为37.3%;通过屈服维度的效果量最大,为22.3%。结论医护人员应当重视病耻感对造口适应的影响,在总结不同作用路径的基础上,开展以路径为依托的干预,提高患者的适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造口 病耻感 应对方式 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交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艳 王淑云 +4 位作者 杨富国 鞠陶然 刘绍 朱亚南 王斌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10期1427-1431,共5页
目的 :分析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交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社会影响量表、自我隐瞒量表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对228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 目的 :分析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交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社会影响量表、自我隐瞒量表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对228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为(13.32±3.27)分;性别、职业、造口术后时间、病耻感、自尊和自我隐瞒是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因素,共同解释总变异的60.4%。结论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交回避和苦恼问题较严重,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应重视保护患者的自尊,降低病耻感和自我隐瞒,改善患者社交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回避及苦恼 病耻感 自我隐瞒 自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刍思维对老年结肠造口患者自我表露与孤独感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1
4
作者 曹立楠 王淑云 +4 位作者 杨富国 袁玉艳 梁瑶 王艳 鞠陶然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造口患者自我表露、反刍思维与孤独感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10例老年结肠造口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痛苦表露指数问卷、孤独感中文简版量表、反刍思维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结肠造口患者反刍思维评分为(2.64...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造口患者自我表露、反刍思维与孤独感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10例老年结肠造口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痛苦表露指数问卷、孤独感中文简版量表、反刍思维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结肠造口患者反刍思维评分为(2.64±0.59)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自我表露为(30.58±8.11)分,处于低水平;孤独感为(14.76±3.79)分,处于高等水平。患者的自我表露与反刍思维呈负相关(P<0.01),反刍思维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1),自我表露与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反刍思维对自我表露与孤独感起部分中介作用(68.97%)。结论造口对老年患者的自我表露、反刍思维和孤独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关注老年结肠造口患者的思维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提高其自我表露水平,降低反刍思维水平,进而减轻老年肠造口患者的孤独感,以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结肠造口术 自我表露 反刍思维 孤独感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志护理在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永芳 曹立楠 +2 位作者 王艳 鞠陶然 杨富国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4期73-74,8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抑郁以及听力恢复的影响。方法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入院第1、14天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抑郁以及听力恢复的影响。方法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入院第1、14天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听力水平。应用SPSS13.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2检验。结果治疗护理干预14天后,两组干预前SAS、SDS比较,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SAS、SDS比较,P均<0.0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DS比较,P均<0.0005。两组干预后SAS比较,P<0.01;SDS比较,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能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有助于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的恢复,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治疗 突发性耳聋/护理 情志护理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