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相似材料的垮落破碎岩石再变形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志强 鞠远江 +2 位作者 周彭元 邵宇 刘超 《河南科技》 2024年第3期31-36,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采空区充水后破碎岩石的压实变形特征。【方法】采用模型试样的方法,对垮落带破碎岩石进行缩尺,利用自制的压实装置对不同环境(干燥、饱水、分级浸水)影响下老采空区垮落破碎岩石压实变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主要研... 【目的】为了研究采空区充水后破碎岩石的压实变形特征。【方法】采用模型试样的方法,对垮落带破碎岩石进行缩尺,利用自制的压实装置对不同环境(干燥、饱水、分级浸水)影响下老采空区垮落破碎岩石压实变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饱水与干燥状态下相似材料破碎试样压缩量(z)和蠕变阶段压缩量(Δz)存在“饱水>干燥”的关系。【结论】对于老采空区而言,在水尚未充满整个采空区时,垮落带破碎岩石就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变形,后续充水对垮落破碎岩石的影响减弱,产生的变形低于整个蠕变阶段变形的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材料 压实试验 再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一矿矿井涌水量的马尔科夫链预测 被引量:4
2
作者 鞠远江 罗鸿 廉法宪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5-107,共3页
新集一矿煤炭资源不仅储量丰富,而且煤质好。矿井涌水量的预测对煤炭的安全开采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新集一矿涌水的基本来源及涌水量的变化。利用1999年~2011年各月涌水量的统计数据以及马尔科夫链预测原理把各月涌水量分成5个区间,预测... 新集一矿煤炭资源不仅储量丰富,而且煤质好。矿井涌水量的预测对煤炭的安全开采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新集一矿涌水的基本来源及涌水量的变化。利用1999年~2011年各月涌水量的统计数据以及马尔科夫链预测原理把各月涌水量分成5个区间,预测出2012年1月涌水量的概率。运算的结果概率最大值与当月实测涌水量相符。但要指出的是,这种方法是要有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科夫链 涌水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沟最优治理方案选择的层次分析法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鞠远江 曾思伟 刘耕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3期52-54,共3页
泥石流沟的治理 ,主要是靠专家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来提出方案 ,而大多数人是不完全理解专家制定方案的具体根据的。实际当中 ,往往需要专家不在场时即大概确定治理的基本方案 ,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泥石流沟治理方案选择模型 ,将专家制定... 泥石流沟的治理 ,主要是靠专家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来提出方案 ,而大多数人是不完全理解专家制定方案的具体根据的。实际当中 ,往往需要专家不在场时即大概确定治理的基本方案 ,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泥石流沟治理方案选择模型 ,将专家制定方案的过程用模型来进行模拟 ,通过对特定泥石流沟情况下模型的求解来判断该沟的最优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治理方案 层次分析法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导控气化采煤地面变形实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鞠远江 师修昌 +1 位作者 辛林 王作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49-53,共5页
为华亭煤业集团安口矿地下导控气化试采工作面设计了地表变形观测站,设计倾向、走向测线各一条,在先期测量的基础上,于工作面点燃后,对所有测点进行x,y,z坐标的连续观测,共获得12组数据。为确定地下导控气化工作面地表变形的危险范围,... 为华亭煤业集团安口矿地下导控气化试采工作面设计了地表变形观测站,设计倾向、走向测线各一条,在先期测量的基础上,于工作面点燃后,对所有测点进行x,y,z坐标的连续观测,共获得12组数据。为确定地下导控气化工作面地表变形的危险范围,计算各测点倾斜、曲率、水平变形3个变形量参数,发现不同于传统采煤工作面自开采后地表"下沉—稳定"的两阶段变形规律,气化工作面的地表变形过程可明显划分为"上升—下沉—上升—下沉—稳定"5个阶段,对各阶段变形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工作面燃烧热量使岩层热胀冷缩,从而使上覆岩层产生"塑性—弹性—断裂"的变化过程,反映在地面变形上即是:第1阶段,热胀使岩层塑性增强,地面上升;第2阶段,燃空使上覆岩层塑性弯曲下沉;第3阶段,冷却使岩层弹性增强,收缩过程中岩层之间产生离层,地表表现为上升;第4阶段和第5阶段,完全冷却后顶板岩层断裂,引起地面下沉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采煤 地面变形 5阶段变形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土灾害的形成机理与治理 被引量:5
5
作者 鞠远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44,共3页
流土灾害是各类工程活动中经常遭遇到的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灾害之一。对于流土的防治方法,工程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成效显著。但在对流土机理认识以及流土类型划分等方面,尚缺乏统一意见,在防治方法的理论依据上也讨论不多。从基... 流土灾害是各类工程活动中经常遭遇到的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灾害之一。对于流土的防治方法,工程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成效显著。但在对流土机理认识以及流土类型划分等方面,尚缺乏统一意见,在防治方法的理论依据上也讨论不多。从基本概念入手,对工程中出现的流土灾害类型进行划分,并讨论其机理,总结描述流土的常规模型,并对流土耦合模型进行探讨,根据模型探讨流土防治方法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渗透变形 流土 地下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化煤矿“三软”煤层采动底板变形破坏的实测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朱术云 鞠远江 +1 位作者 赵振中 刘德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9-642,共4页
通过现场应变实测系统研究了郑州矿区超化煤矿"三软"煤层底板采动变形破坏的深度及其受采动煤壁前方影响的范围。得出了在正常采动情况下厚的软煤和软底对应力和变形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受超前应力集中的影响,竖直应力... 通过现场应变实测系统研究了郑州矿区超化煤矿"三软"煤层底板采动变形破坏的深度及其受采动煤壁前方影响的范围。得出了在正常采动情况下厚的软煤和软底对应力和变形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受超前应力集中的影响,竖直应力的变化比水平应力大。揭示了中段灰岩组对应力分布和变形破坏的重要控制作用,为豫西煤炭资源向深部开采所引起的底板水防治提供了部分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软”煤层 采动底板 实测 应变分布 变形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礁岛钙质砂细颗粒渗透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鞠远江 胡明鉴 +2 位作者 秦坤坤 宋博 孙子晨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45-1252,1265,共9页
钙质砂因其独特的生物成因、形成环境和沉积过程,颗粒形态不规则易破碎,结构松散黏聚力弱,与常见的陆源砂存在较大差异。黏聚力弱的细粒成分可能会因渗透作用而挣脱束缚,发生迁移和再积聚,从而引起孔隙和渗透性的变化。为此,开展不同初... 钙质砂因其独特的生物成因、形成环境和沉积过程,颗粒形态不规则易破碎,结构松散黏聚力弱,与常见的陆源砂存在较大差异。黏聚力弱的细粒成分可能会因渗透作用而挣脱束缚,发生迁移和再积聚,从而引起孔隙和渗透性的变化。为此,开展不同初始条件下的渗透试验和渗出液沉淀物激光粒度分析,研究钙质砂渗透过程中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和细颗粒运移特征。试验结果显示细颗粒容易在渗流条件下流失,导致土体结构和渗透性的局部变化。级配、密实度、渗流水力梯度均对渗透过程中细粒流失产生重要影响,表现为土体粗粒含量越高,密实程度越低,渗流水力梯度越大;细颗粒越易流失且流失颗粒粒径越大,渗透系数变化幅度越大。钙质砂渗透过程中细粒流失的主要粒径范围受级配影响显著,颗粒级配中粗颗粒含量越少,则流失的颗粒粒径越小,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岛 钙质砂 渗透 细颗粒运移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动态补偿机理与规划实践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辉 汪应宏 +2 位作者 卞正富 刘小丽 鞠远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85,F0003,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降低采煤塌陷地损失的机理,提出动态补偿思想,并结合案例说明动态补偿方法。研究方法: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通过选择适当的补偿时点,动态补偿能够有效降低生态服务损失量,缩短生态恢复的时间,削减生态补偿Ⅱ的投入。... 研究目的:分析降低采煤塌陷地损失的机理,提出动态补偿思想,并结合案例说明动态补偿方法。研究方法: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通过选择适当的补偿时点,动态补偿能够有效降低生态服务损失量,缩短生态恢复的时间,削减生态补偿Ⅱ的投入。研究结论:动态补偿是指导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复垦 生态补偿 动态补偿 采煤塌陷区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一矿地应力测试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蕊 鞠远江 +1 位作者 彭华 姜春露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17,21,共4页
为对新集一矿进行地应力测量,在前期勘探时,采用水压致裂法对该矿区典型位置S-5号孔和S-9号孔的地应力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矿区应力场以水平应力为主,具有明显的构造应力特征,且最大、最小和垂直主应力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为对新集一矿进行地应力测量,在前期勘探时,采用水压致裂法对该矿区典型位置S-5号孔和S-9号孔的地应力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矿区应力场以水平应力为主,具有明显的构造应力特征,且最大、最小和垂直主应力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实测该矿区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3.95~25.23 MPa,方向近于NE向,最小水平主应力为12.16~21.17 MPa。通过对比分析测试结果与淮南矿区的区域地质构造地应力场是基本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致裂法 地应力测量 构造应力 新集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川径流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小咏 刘耕年 +1 位作者 鞠远江 傅海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62,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冰川径流模型研究成果。表明国际上冰川径流模型研究经历了从传统的经验统计模型到分析模型,目前正朝着基于物理的分布式的数字水文模型发展,对于模型机理的研究越来越接近实际。但基于物理概念性的分析模型在冰川区的...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冰川径流模型研究成果。表明国际上冰川径流模型研究经历了从传统的经验统计模型到分析模型,目前正朝着基于物理的分布式的数字水文模型发展,对于模型机理的研究越来越接近实际。但基于物理概念性的分析模型在冰川区的应用较广,并已发展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型,时空分辨率更高。我国冰川区水文气象观测较晚并受条件限制,对冰川水文模型的研究晚于国际其它一些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径流 水文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珊瑚礁岛分区分层的淡水形成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鞠远江 胡明鉴 +2 位作者 刘阳 朱旭 秦坤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6-1236,共11页
为了探究土的分层特征对珊瑚礁岛下淡水透镜体形成的意义,在南海某珊瑚礁岛采用钻孔取样,分析每个钻孔不同层位样品的粒度。根据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粒度特征,确定岛的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层;根据每个钻孔所代表的范围,确定每个水平分区的面... 为了探究土的分层特征对珊瑚礁岛下淡水透镜体形成的意义,在南海某珊瑚礁岛采用钻孔取样,分析每个钻孔不同层位样品的粒度。根据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粒度特征,确定岛的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层;根据每个钻孔所代表的范围,确定每个水平分区的面积;根据每个钻孔中不同颗粒级配的样品所代表的厚度,确定每个垂直分层厚度。礁灰岩以上松散层的不同分区和分层的颗粒级配控制地层的渗透性,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渗透性特征控制淡水透镜体形成的难度、淡水透镜体的总厚度以及过渡带的厚度。根据岛的总面积和垂直分层数建立数值模型,得到不同时间、不同水平位置和垂直深度的地下水浓度特征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岛 海水淡化 岛的分区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容重黏性泥石流沉积的组成和构造反映的搬运和沉积动力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耕年 李建 +1 位作者 鞠远江 崔之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3期1-2,7,共3页
通过地貌形态、粒度分析和定向样品切片分析等资料探讨查菁沟泥石流的沉积特征及其反映的泥石流动静力学特征。砾石的含量下游较少 ,砂的含量由下游向上游减少 ,大于 4 m m碎屑向顶层减少 ,黏土相反。容重总平均值由下游向上游逐渐增加 ... 通过地貌形态、粒度分析和定向样品切片分析等资料探讨查菁沟泥石流的沉积特征及其反映的泥石流动静力学特征。砾石的含量下游较少 ,砂的含量由下游向上游减少 ,大于 4 m m碎屑向顶层减少 ,黏土相反。容重总平均值由下游向上游逐渐增加 ,横剖面中容重有由下向上的增加的趋势。定向切片的纵剖面中粗大碎屑反映出由底向顶倾角增大的特点 ,优势倾向上游 ;横剖面显示主流线两侧的碎屑以向主流线 (向内 )倾斜为主 ,构成一种“向心状”构造。沉积主体表现为混杂构造 ,底部多表现为纹层理构造 ,表现出底部层流 ,上部塞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容重 黏性 泥石流 沉积 动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软煤层综放回采巷道底板变形破坏实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术云 鞠远江 +1 位作者 赵振中 刘德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3,共4页
为了研究郑州矿区采动底板变形破坏情况,对郑州矿区超化煤矿22121(东)综放工作面上下巷道钻场所布置钻孔的应变实测,得出了三软煤层巷道底板采动变形破坏的深度、层位及其受采动煤壁前方应力峰值的宽度和影响的范围,受超前应力集中的影... 为了研究郑州矿区采动底板变形破坏情况,对郑州矿区超化煤矿22121(东)综放工作面上下巷道钻场所布置钻孔的应变实测,得出了三软煤层巷道底板采动变形破坏的深度、层位及其受采动煤壁前方应力峰值的宽度和影响的范围,受超前应力集中的影响,下巷的变形破坏深度和程度均大于上巷。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采动情况下厚的软煤和软底对应力和变形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主采煤层底板中段灰岩组(L_7和L_8灰)对应力分布和变形破坏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软煤层 综放开采 应变实测 变形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采煤底板突水成灾阈值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鲁勤 鞠远江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0年第3期1-3,共3页
从煤矿实际生产需要出发,将煤矿底板突水分为突发性、大流量突水与长历时、小稳定流量突水。根据突水水源与导水通道的不同组合形式,判断底板突水的形式,对两种突水形式的水量变化特点进行了讨论。提出阈值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判断底板突... 从煤矿实际生产需要出发,将煤矿底板突水分为突发性、大流量突水与长历时、小稳定流量突水。根据突水水源与导水通道的不同组合形式,判断底板突水的形式,对两种突水形式的水量变化特点进行了讨论。提出阈值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判断底板突水是否能够成灾的标志,对现有突水量预测的相关技术进行总结,给出了根据突水量预测结果设定阈值的方法,简单分析了阈值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突水 阈值 突水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砂土静止侧压力系数与砂土液化关系的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泽玮 郝英 +1 位作者 陈梦影 鞠远江 《工程技术研究》 2018年第4期1-3,18,共4页
砂土液化现象是地震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常常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及结构的破坏,对人类工程实践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较多的是通过标准贯入、动力触探等实验判别砂土液化,其液化判别深度往往依靠经验值,对处于经验值深度以下砂土不需要... 砂土液化现象是地震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常常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及结构的破坏,对人类工程实践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较多的是通过标准贯入、动力触探等实验判别砂土液化,其液化判别深度往往依靠经验值,对处于经验值深度以下砂土不需要判别的机理没有研究。文章通过对砂土液化机理进一步分析,提出浅层土产生液化的临界密实程度是由深度控制的,利用简单室内试验便可判断。并通过对饱和砂土静止侧压力与密实度关系的研究得到砂土静力学特征和密实程度的关系,进而分析随着深度增加,砂土抵抗液化的能力,为判别砂土液化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静止侧压力系数 密实程度 临界液化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教练员道德修养 被引量:2
16
作者 鞠远江 王玉福 《山东体育科技》 1995年第4期79-80,共2页
浅论教练员道德修养烟台市芝罘区业余体校鞠远江,王玉福训练工作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教练员是否精于运动训练,还取决于教练员的道德修养和对训练过程所产生的内在影响。目前,人们对前者较为重视,对后者则注意和研究较少。1教练工作的... 浅论教练员道德修养烟台市芝罘区业余体校鞠远江,王玉福训练工作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教练员是否精于运动训练,还取决于教练员的道德修养和对训练过程所产生的内在影响。目前,人们对前者较为重视,对后者则注意和研究较少。1教练工作的特点1.1教练工作的对象是运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练员 运动员 道德修养 运动训练 严格要求 道德规范 控制自己 教学和训练 训练过程 烟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庄煤矿副井破裂井壁多次治理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档良 鞠远江 胡文武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68,共4页
以黄淮地区的立井井壁破裂事故为鉴,为了给以后的破裂井壁治理方案提供更合理的技术参数,以杨庄煤矿副井为例,对杨庄煤矿副井深厚松散层破裂井壁多次治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井圈加固+卸压槽+化学注浆是目前对深厚松散层井壁破... 以黄淮地区的立井井壁破裂事故为鉴,为了给以后的破裂井壁治理方案提供更合理的技术参数,以杨庄煤矿副井为例,对杨庄煤矿副井深厚松散层破裂井壁多次治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井圈加固+卸压槽+化学注浆是目前对深厚松散层井壁破裂治理的较合理方案,单卸压槽方案优于双卸压槽方案,化学类浆液优于水泥类浆液,采用该方案不仅堵水防渗效果比较明显,而且能更有效地减缓卸压槽的压缩速率,卸压槽的使用期限为3~6年,卸压槽压缩量达到设计值后应当及时更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井壁 卸压槽 化学注浆 井圈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家矿软岩巷道底臌的防治
18
作者 鞠远江 《山东煤炭科技》 1995年第2期25-27,共3页
总结梁家煤矿软岩巷道底臌的情况,分析底臌发生的原因,提出综合治理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关键词 巷道底臌 臌胀变形 综合治水 强化支护 软岩巷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家矿回采巷道支护探讨
19
作者 鞠远江 《山东煤炭科技》 1997年第2期49-51,共3页
通过回采巷道支护实践和矿压观测,研究分析回采巷道受压破坏的原因和机理。采取无煤柱沿空送巷,避开高应力区;采用注浆充填法加固采空区和巷壁;优化联合支护方式,改进施工工艺流程充分发挥锚喷支护潜力,取得成效。
关键词 沿空送巷 回采巷道 锚喷支护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