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出行过程的区域轨道交通系统服务水平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向蔚 鞠艳妮 +1 位作者 陈怡萱 尹嘉诚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1,共9页
为优化区域轨道交通系统运输服务质量、提高运营效率,基于旅客出行过程分析,对区域轨道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构建了系统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体验-响应”问卷调查,以旅客感知确定各指标服务水平分级标准,定义服... 为优化区域轨道交通系统运输服务质量、提高运营效率,基于旅客出行过程分析,对区域轨道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构建了系统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体验-响应”问卷调查,以旅客感知确定各指标服务水平分级标准,定义服务水平指数变化率,进一步提出系统服务水平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时段,重庆区域轨道交通系统在D级服务水平下的服务水平指数不同。在高峰和平峰时段,系统服务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线路的区间满载率和车站的候车时间。为保证系统提供的运输服务质量在旅客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高峰时段应控制出行量小于28.18万人/h、同时采取出行路径诱导措施;平峰时段应控制出行量小于9.10万人/h,并合理调整发车间隔。研究结果为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轨道交通系统(RRTS) 系统服务水平 旅客感知 服务水平分级标准 服务水平指数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耐受性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伟 李宗平 +2 位作者 余大本 鞠艳妮 尹嘉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5-230,243,共7页
为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从立席乘客耐受感知的角度探讨立席密度对耐受性的影响.从时间与空间感知的角度探讨综合耐受性影响因素分类,主要包括立席乘客密度、站立时间和候车时间3个主要因素.引入区间模糊数,实现对耐受感知... 为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从立席乘客耐受感知的角度探讨立席密度对耐受性的影响.从时间与空间感知的角度探讨综合耐受性影响因素分类,主要包括立席乘客密度、站立时间和候车时间3个主要因素.引入区间模糊数,实现对耐受感知的模糊化处理,提高参数的回归精度.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类型乘客耐受性的参数估计,绘制耐受阈值关于要素叠加的等值面图.结合仿真结果,对立席密度耐受阈值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常规条件下,普通出行乘客所能接受的最大立席密度为6.57~6.92人/m2,通勤出行乘客所能接受的最大立席密度为7.21~7.63人/m2.模型结果为规划设计中确定合理立席密度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耐受性 立席密度 站立时间 候车时间 区间模糊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中心城区路内停车收费费率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曹力文 李宗平 +1 位作者 鞠艳妮 陈宇帆 《城市交通》 2020年第6期50-57,共8页
通过宏观调控路内外停车、优化交通结构,缓解成都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压力、促进城市发展。从出行者角度出发,充分分析交通方式特性和出行者特性,基于价格杠杆作用机理建立路内停车收费费率阈值模型。采取RP&SP调查法获取数据;运用Bi... 通过宏观调控路内外停车、优化交通结构,缓解成都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压力、促进城市发展。从出行者角度出发,充分分析交通方式特性和出行者特性,基于价格杠杆作用机理建立路内停车收费费率阈值模型。采取RP&SP调查法获取数据;运用Biogeme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并通过参数值正负号、t-test、统计量和优度比对模型进行检验;结合现状情况,运用Matlab软件求解此模型。结果表明,合理的价格对出行者停车方式选择和交通方式选择行为产生调控作用,当路内停车收费费率上调时,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明显提高。该模型精度较高,求解得出成都市四类区域路内停车收费最优费率分别为16.184元·h^-1,14.756元·h^-1,13.272元·h^-1和11.788元·h^-1。在此基础上,针对现行收费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时间与空间差异化路内停车收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路内停车 费率阈值模型 价格杠杆 Biogeme 期望感知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