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华通草蛉成虫抗寒能力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32
- 1
-
-
作者
郭海波
许永玉
鞠珍
李明贵
-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238-3244,共7页
-
基金
山东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科研资助项目
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后资助项目和博士基金资助项目~~
-
文摘
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成虫在自然条件下抗寒能力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表明,雌、雄成虫的抗寒能力均呈现出季节性的变化趋势,即随着冬季低温的到来,其抗寒能力逐渐增强,冬季过后又随气温的回升,其抗寒力逐渐减弱。雌、雄成虫的体内含水量、过冷却点(SCP)和结冰点(FP)均随气温的降低而降低,升高而升高,但体内总脂肪的含量却随气温的降低而升高,升高而降低。越冬代在越冬的前期和中期,雌、雄成虫体内的含水量和SCP均显著低于生长季节的其它各代,越冬代后期的含水量和SCP与生长季节其它各代没有显著差异。经回归分析发现,雌、雄成虫体内含水量与SCP之间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越冬代成虫(特别是越冬前期)的体内总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时期,并且雌成虫体内的总脂肪含量与SC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雄成虫体内总脂肪含量与SCP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一年的不同世代中,雌、雄成虫体内含水量只是在越冬前期有显著差异,SCP和体内总脂肪含量却在越冬后期有显著差异。
-
关键词
中华通草蛉
体内含水量
脂肪
过冷却点
抗寒能力
-
Keywords
Chrysoperla sinica
water content
fat
supercooling point(SCP)
cold-hardiness
-
分类号
S476.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中华通草蛉幼虫对麦蚜捕食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肖云丽
郭海波
李明贵
鞠珍
许永玉
-
机构
山东省植保总站
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
出处
《昆虫天敌》
CSCD
2006年第3期109-114,共6页
-
基金
山东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科研资助项目
-
文摘
室内试验研究了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Tjeder)(Neuroptem:Chrysopidae)1~3三龄幼虫对麦蚜P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的功能反应、二龄幼虫自身密度干扰作用和种内干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日最大捕食蚜虫量1~3龄分别为331头、470头和767头,功能反应的参数表明中华通草蛉幼虫对麦蚜具有很大的捕食潜能。二龄幼虫自身密度干扰作用分别用Hassel&Varley的模型E=QP-m和Bed- dington的模型E=at/(1+btw(P-1))进行模拟,模拟模型分别为E=0.555P-0.765和E =0.515/(1+0.551(P-1)),结果表明:随着二龄幼虫密度的增大,其捕食作用率随之减少。二龄幼虫的种内干扰效应试验表明,在捕食过程中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和蚜虫数成倍增加的时候,其捕食作用率仍然显著下降。
-
关键词
中华通草蛉
功能反应
干扰作用
麦蚜
-
Keywords
Chrysoperla sinica (Tjeder)
Functional response
mutual interference
wheat aphid
Phopalosiphum padi ( Linnaeus )
-
分类号
S476.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