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脑血管性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秋萍 左大鹏 +1 位作者 鞠淑英 张学勤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5-86,共2页
心脑血管性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王秋萍,左大鹏,鞠淑英,张学勤(北京同仁医院,北京100730)关键词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血浆,D-二聚体随着心、脑血管性疾病对人们生命的威胁日益加重,医学界对其研究越来越... 心脑血管性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王秋萍,左大鹏,鞠淑英,张学勤(北京同仁医院,北京100730)关键词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血浆,D-二聚体随着心、脑血管性疾病对人们生命的威胁日益加重,医学界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正试图寻找一种既持异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脑梗塞 脑出血 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5和核因子κB在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骨髓中的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韩德民 王向东 +4 位作者 周兵 张罗 刘仲燕 鞠淑英 范尔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在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骨髓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模型,免疫组...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在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骨髓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髓中IL-5和NF-κB的表达。结果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骨髓涂片中IL-5阳性细胞和NF-κB比例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形态上判断IL-5阳性细胞和NF-κB阳性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IL-5阳性细胞比例和NF-κB阳性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79,P<0.01)。结论大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骨髓原位嗜酸性粒细胞能产生IL-5和NF-κB,可能调节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骨髓 NF-κB IL-5 动物模型 白细胞介素5 核因子ΚB 表达 嗜酸性粒细胞 阳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白细胞祖代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向东 韩德民 +5 位作者 周兵 魏永祥 鞠淑英 白文忠 王阳 刘仲燕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3年第2期95-97,F003,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嗜酸粒细胞祖代细胞和成熟嗜酸粒细胞反应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材料和方法:2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10例对照外周血标本,以ELISA检测血清中的IL-5,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的白细胞祖代细胞(CD_(... 目的:探讨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嗜酸粒细胞祖代细胞和成熟嗜酸粒细胞反应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材料和方法:2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10例对照外周血标本,以ELISA检测血清中的IL-5,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的白细胞祖代细胞(CD_(34)、CD_(45)双阳性)。动物实验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模型,记数外周血和骨髓中白细胞比例,检测外周血和骨髓中的IL-5。结果: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祖代细胞和IL-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变应性鼻炎模型骨髓和外周血中IL-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髓中嗜酸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向外周血及呼吸道粘膜的释放和迁移,可能在呼吸道炎症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白细胞 祖代细胞 细胞因子 临床意义 嗜酸粒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呼吸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E.GmIL-12/脂质体对变应性鼻炎小鼠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4
作者 韩锦华 王彤 +3 位作者 周兵 范尔钟 鞠淑英 孙桂秋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鼻腔局部应用脂质体包裹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质粒载体介导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基因治疗对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鼻黏膜、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6~8周雄性... 目的探讨鼻腔局部应用脂质体包裹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质粒载体介导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基因治疗对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鼻黏膜、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6~8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变应性鼻炎组、基因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2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变应性鼻炎组模型,治疗组用阳离子脂质体包裹EBV质粒载体介导的IL-12表达质粒(pGEG.mIL-12)形成混合物EBV/lipoplex,于激发前鼻腔局部滴入。分别用HE染色计数鼻黏膜中Eos数量,用瑞氏染色计数骨髓涂片中Eos比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Eos占粒细胞比例。结果小鼠基因治疗组鼻黏膜Eos显著低于变应性鼻炎模型(P<0.01);骨髓涂片中Eos比例显著低于变应性鼻炎模型(P<0.01);基因治疗组外周血中Eos显著低于变应性鼻炎模型(P<0.05)。结论经鼻局部给予脂质体包裹的pGEG.mIL-12能够减少骨髓、外周血和鼻黏膜中Eos数量,可能为呼吸道变应性炎症开辟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白细胞介素12 基因 抑制 嗜酸细胞 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