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层预测技术应用于合川–潼南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勘探
1
作者 金利洪 周艳平 +4 位作者 王显东 鞠林波 李艳杰 许玲 崔瑞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24年第2期262-274,共13页
四川盆地川中合川–潼南地区下二叠统栖霞、茅口组薄层灰云岩由于自身的沉积相带及岩溶古地貌差异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强、厚度差异大、物性较差、埋藏深且跨度大等因素,给大庆油田的川渝勘探团队带来困难。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处理技术近年... 四川盆地川中合川–潼南地区下二叠统栖霞、茅口组薄层灰云岩由于自身的沉积相带及岩溶古地貌差异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强、厚度差异大、物性较差、埋藏深且跨度大等因素,给大庆油田的川渝勘探团队带来困难。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处理技术近年来已经成为了四川盆地储层预测的热点与亮点。单井高保真保幅宽频处理、古地貌岩溶精细刻画、有利沉积储层相带预测以及均方根振幅属性储层反演预测等多维度地震储层处理技术是川中地区勘探方向的突破口。宽频成像精度是储层预测技术对地震资料高保真高保幅考核的重要指标。储层地震资料解释方面,以精细描述云岩储层为目标,综合考虑断裂、岩溶等因素,预测有利区和优选目标。在断裂对储层的控制作用、沉积对储层的控制作用、成岩对储层的控制作用、岩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基础上(四元控储);结合典型 + 井解剖、储层–预测,划分有利区带,优选有利井位目标。对合川–潼南地区茅二段白云岩、灰云岩储层进行精细解释与优选,优选出了10个白云岩、灰云岩储层风洞体发育区,该有利区指导了合川潼南研究区勘探部署,新钻井结果获得了超过15口百万方以上的预探井,为提交千亿方天然气探明储量提供了扎实的地震勘探技术,也为下一步合川 + 潼南地区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及综合地质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勘探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口组 灰云岩储层 敏感属性 宽频处理 地震相预测 常规油气 勘探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庆探区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印长海 王显东 +6 位作者 王有智 田小彬 于海生 王志国 鞠林波 师江波 徐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2,共14页
四川盆地发育海陆两大含油层系,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整体探明率较低。为了顺应油气改革新形势,四川盆地部分区块于2017—2018年先后流转至大庆油田,近几年大庆油田在川渝大地不断突破思想禁区,海陆相油气并重勘探、刻苦攻关、深化认识,... 四川盆地发育海陆两大含油层系,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整体探明率较低。为了顺应油气改革新形势,四川盆地部分区块于2017—2018年先后流转至大庆油田,近几年大庆油田在川渝大地不断突破思想禁区,海陆相油气并重勘探、刻苦攻关、深化认识,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效。截至2023年底,海相下二叠统天然气已累计提交探明地质储量1114.59×10^(8)m^(3),同时计划在“十四五”(2021—2025年)和“十五五”(2026—2030年)期间在下二叠统累计提交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3000×10^(8)m^(3),为大庆探区的增储上产奠定坚实的基础;陆相凉高山组具备页岩油大面积富集成藏的条件,石油资源量为26.75×10^(8)t、天然气资源量为1.7×10^(8)m^(3),展现出亿吨级储量的勘探大场面,是寻找规模石油储量最为现实的领域;陆相须家河组致密气源储配置好、纵向叠置,形成大面积连片致密气藏,预测总有利区面积约为6200 km^(2),资源量为3.15×10^(12)m^(3),展现出万亿立方米的资源潜力,是四川盆地大庆探区未来规模增储上产的现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庆探区 海相天然气 陆相页岩油 陆相致密气 勘探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合川-潼南地区茅二段滩相白云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印长海 师江波 +7 位作者 郑剑锋 王显东 田小彬 鞠林波 韦裕琳 汪海燕 张慧君 白雪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由于四川盆地合川-潼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二段白云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勘探目标选择。厘清茅口组白云岩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是预测白云岩储层分布的关键,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技术,开展白云... 由于四川盆地合川-潼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二段白云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勘探目标选择。厘清茅口组白云岩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是预测白云岩储层分布的关键,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技术,开展白云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储层类型、物性特征以及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并通过井震结合预测了储层分布。结果表明:茅二段白云岩储层岩性以细-中晶云岩、残余颗粒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粒内溶孔、晶间(溶)孔、溶洞及构造缝和溶缝,为低孔、低渗储层;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茅二段中部,横向分布稳定,在古地貌高部位的储层单层厚度大,叠置连片;古地貌背景下的滩相沉积、准同生岩溶作用、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及构造断裂作用共同控制了茅二段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和分布;储层厚度与地震振幅呈正相关性,茅二段白云岩储层发育面积约为1250 km^(2),主要分布在矿权区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与茅二段古地貌高隆起带基本吻合。研究成果促进了川中地区茅口组勘探思路的转变,可有效支撑下一步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合川-潼南地区 茅口组 白云岩储层 主控因素 勘探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低孔渗储层地震叠前描述技术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昂 陈树民 +3 位作者 张尔华 宋永忠 陈斌 鞠林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5期139-147,175,共9页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是近年储量提交重点目标区。扶余沉积时期以陆源河流相、三角洲相为主,砂岩厚度薄(一般小于5m),砂体规模小(300~600m),远小于地震极限分辨率,河道砂体识别是难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扶余油层河道砂体地震准确识别为...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是近年储量提交重点目标区。扶余沉积时期以陆源河流相、三角洲相为主,砂岩厚度薄(一般小于5m),砂体规模小(300~600m),远小于地震极限分辨率,河道砂体识别是难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扶余油层河道砂体地震准确识别为目标,形成了以相对保持振幅与波形特征的高分辨率处理为基础,以优化叠加识别砂体、叠前AVO预测有效储层、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检测油层为手段的扶余油层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和流程。在研究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曲流河点沙坝砂体得到清晰刻画,为该区寻找薄层岩性油气藏提供了可靠依据。共建议井位18口,已完钻10口,均见到较好的油气显示,试油9口,7口获工业油流,2口获低产,探井成功率达77.8%,是研究前成功率43.9%的1.78倍,较研究前有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 低孔渗储层 保持振幅与波形 AVO属性 弹性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鹰山组致密碳酸盐岩地震岩石物理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向荣 李潮流 +4 位作者 邓继新 潘建国 李闯 张尔华 鞠林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7-126,共10页
塔里木盆地鹰山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岩石物理变化规律研究相对薄弱,不足以支撑地震勘探需要。通过利用微米CT和铸体薄片图像对塔里木盆地古城与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鹰三段致密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岩石结构与孔隙结构特征分析,并运... 塔里木盆地鹰山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岩石物理变化规律研究相对薄弱,不足以支撑地震勘探需要。通过利用微米CT和铸体薄片图像对塔里木盆地古城与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鹰三段致密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岩石结构与孔隙结构特征分析,并运用脉冲传输法与应力—应变法测量了样品超声波速度与地震频段速度,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深层致密碳酸盐岩样品岩石物理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样品物性与地震弹性性质整体变化规律受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影响,致使样品在孔隙度—渗透率、密度—速度以及孔隙度—速度变化关系上表现出明显非线性特征,而不能用简单统计模型表征;致密碳酸盐岩样品纵、横波速度关系可用简单的线性统计模型表征,在速度比上灰岩、灰质云岩、白云岩以及硅质云岩呈逐渐减小趋势,可利用速度比及其他含有横波信息的弹性参数进行岩性识别;样品在地震频段表现出明显的频散现象(5~200 Hz),微裂隙—溶蚀孔隙型样品、微裂隙型样品与溶蚀孔隙型样品在频散与衰减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微裂隙—溶蚀孔隙型样品具有相对较强的频散与衰减特征。依据储层岩石地震弹性性质变化特征给出了深层致密碳酸盐岩岩性、储层类型以及孔隙流体识别与预测的岩石物理标准,为国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孔隙结构 速度频散 塔里木盆地 鹰山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城地区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岩石物理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尔华 鞠林波 +2 位作者 宋永忠 钟拥 关晓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108,共8页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鹰山组碳酸盐岩在成岩和后成岩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孔隙结构,致使其纵、横波速度等地震弹性参数不仅受孔隙度变化影响,还依赖于孔隙结构变化。通过对致密碳酸盐岩样品系统岩石物理测试,并对铸体薄片提取反映样品...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鹰山组碳酸盐岩在成岩和后成岩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孔隙结构,致使其纵、横波速度等地震弹性参数不仅受孔隙度变化影响,还依赖于孔隙结构变化。通过对致密碳酸盐岩样品系统岩石物理测试,并对铸体薄片提取反映样品孔隙结构的特征比表面、平均孔喉半径等参数,定量研究了孔隙结构对岩石地震弹性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渗透率—孔隙度关系以及纵波速度—孔隙度关系受孔隙结构控制,碳酸盐岩样品纵、横波速度等地震弹性参数与反映孔隙结构特征的特征比表面、平均孔喉半径以及平均纵横比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现为高速度样品具有低特征比表面、高平均孔喉半径特征。另外引入骨架柔韧性因子γ进行碳酸盐岩样品孔隙结构的表征,在相同孔隙度条件下,低骨架柔韧性因子的样品溶孔发育,储集层具有高速低渗的特征;高骨架柔韧性因子的样品微裂隙发育,储集层具有低速高渗的特征。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储层的岩性及烃类地震检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碳酸盐岩 岩石物理特征 鹰山组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正演在塔东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尔华 王国臣 +1 位作者 李昂 鞠林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9-202,共4页
塔东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具有物性差、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的特点,识别白云岩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关键.首先,根据钻井资料建立了白云岩储层的地质模型,并通过模型正演分析了地震波动力学属性参数的响应特征;然后,基于储层标定和正演模拟分... 塔东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具有物性差、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的特点,识别白云岩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关键.首先,根据钻井资料建立了白云岩储层的地质模型,并通过模型正演分析了地震波动力学属性参数的响应特征;然后,基于储层标定和正演模拟分析建立了白云岩储层的地球物理识别模式,为储层识别、预测提供了依据.通过“甜心体”预测了白云岩储层发育带,建立的基于地震正演模型识别白云岩储层的方法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东地区 白云岩 正演 甜心体 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位纵波裂缝检测技术在深层火山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海生 鞠林波 +2 位作者 于晶 舒萍 文瑞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6-99,共4页
根据裂缝的尺度不同,检测裂缝的方法多种多样,检测效果也不尽相同。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正在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技术。利用地震纵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振幅、频率、速度等随方位角的变化,研究了深层火山岩... 根据裂缝的尺度不同,检测裂缝的方法多种多样,检测效果也不尽相同。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正在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技术。利用地震纵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振幅、频率、速度等随方位角的变化,研究了深层火山岩裂缝发育方位和发育密度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预测结果与裂缝发育带的微观特征有更加密切的关系。以徐家围子断陷F区块的火山岩储集层为目标进行了裂缝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 各向异性 裂缝 振幅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识别因子在扶余油层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宋永忠 鞠林波 裴明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叠前弹性反演是目前地震油气检测的常用技术手段。但对于复杂油气储层,仅利用单一弹性参数难以对储层中流体进行有效识别,需要利用多种弹性参数,构建更为敏感的流体识别因子。通过对流体识别因子的重构机理、物理意义讨论分析,以松辽盆... 叠前弹性反演是目前地震油气检测的常用技术手段。但对于复杂油气储层,仅利用单一弹性参数难以对储层中流体进行有效识别,需要利用多种弹性参数,构建更为敏感的流体识别因子。通过对流体识别因子的重构机理、物理意义讨论分析,以松辽盆地大庆长垣PTH地区扶余油层为例,引入敏感度概念,用6种常用流体识别因子对油层敏感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认为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FI对油层敏感度最高,是扶余油层含油检测的最佳流体识别因子,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取得良好效果。研究应用表明,在叠前弹性反演基础上构建有效流体识别因子,是地震油气检测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识别因子 叠前弹性反演 油气检测 扶余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台内斜坡认识突破与重大发现——以川中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气藏勘探为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何文渊 白雪峰 +3 位作者 蒙启安 王显东 田小彬 鞠林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70,共12页
目前川中古隆起规模性勘探发现主要集中在深部震旦系—寒武系的高能滩相,中部二叠系处于台内斜坡相,以低能环境为主,勘探未受重视。为了进一步落实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气藏富集规律,通过岩心描述、薄片分析、U—Pb测年与印模法古地貌恢复... 目前川中古隆起规模性勘探发现主要集中在深部震旦系—寒武系的高能滩相,中部二叠系处于台内斜坡相,以低能环境为主,勘探未受重视。为了进一步落实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气藏富集规律,通过岩心描述、薄片分析、U—Pb测年与印模法古地貌恢复等手段,开展岩相古地理、储层成因及成储模式与气藏特征分析,对全盆地茅口组二段(茅二段)进行了重新认识。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茅二段发育南带、中带与北带3个北西向古地貌高带,川中地区处于南部古地貌高带中南部,发育规模滩体;(2)茅二段古地貌高带控制了沉积期滩体分布以及准同生期的岩溶、白云岩化作用,据此构建了川中地区茅二段白云岩储层发育模式,认为川中地区茅二段发育大面积优质白云岩储层;(3)创新建立茅二段薄层白云岩地震预测技术,古地貌高带控制了茅二段优质白云岩储层分布与气藏的高产富集。新认识带来勘探领域新突破,指导部署的潼深4井等5口井试气获超百万立方米高产,实现了四川盆地茅二段台内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提交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目前,川中地区茅二段气藏已成为“十四五”期间提交天然气探明储量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地区 茅二段 储层成因 古地貌 白云岩 岩性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阴影检测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雷振东 陈海峰 +3 位作者 姜传金 李昂 鞠林波 张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3-126,共4页
分析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及井旁道频谱认为,碳酸盐岩储层对低频地震响应更敏感。通过低频阴影检测技术原理提取的古城地区油气储层低频、瞬时、强能量信息,凸显出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实践证明,储层预测成果与... 分析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及井旁道频谱认为,碳酸盐岩储层对低频地震响应更敏感。通过低频阴影检测技术原理提取的古城地区油气储层低频、瞬时、强能量信息,凸显出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实践证明,储层预测成果与实际钻遇情况完全相符,进一步验证了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阴影 碳酸盐岩 储层预测 广义S变换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