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局部结构自表达的鲁棒演化聚类算法
1
作者 李春忠 鞠文亮 +1 位作者 靖凯立 桂扬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6-1020,共15页
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通过对样本特征分析度量数据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利用簇内相似性高、簇间差异性大的特性对数据进行自动化分组,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文本挖掘、生物信息等领域。聚类算法在鲁棒性、普适性、类数选择等... 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通过对样本特征分析度量数据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利用簇内相似性高、簇间差异性大的特性对数据进行自动化分组,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文本挖掘、生物信息等领域。聚类算法在鲁棒性、普适性、类数选择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且算法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数据集密度和流形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局部结构自表达的鲁棒演化聚类算法,该算法通过使用径向基函数并加入先验信息获取数据的局部密度差异特征,构建全新的相似性度量,在此过程融入了数据局部结构特征的提取机制和稳定类的识别机制,使聚类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普适性。动态演化聚类在这两个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可在动态的聚类过程中持续优化聚类结果,使得聚类效果得到了很大改进。新算法通过数据集结构信息自表达对局部和整体特征进行信息融合,同时在动态的演化过程中监控类的稳定性,从而得到更好的聚类结果。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的聚类性能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 相似性度量 相对局部密度 最近邻 自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退耕还草土壤水分对植物地上部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靳小莲 赵巍 +2 位作者 李梦迪 刘栋栋 鞠文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63,共7页
揭示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对阐明草本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黄土高原区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安塞纸坊沟流域不同退耕还草年限(6 a,15 a,25 a和45 a)的草本植物和0—50 cm深度土壤样... 揭示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对阐明草本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黄土高原区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安塞纸坊沟流域不同退耕还草年限(6 a,15 a,25 a和45 a)的草本植物和0—50 cm深度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植物地上部C,N,P,K,Ca和Mg含量及土壤含水率,并分析了植物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随退耕还草过程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植物体中C,N,K,Ca和Mg含量整体上随着退耕年限延长先降低后升高,植物P含量在退耕还草初期下降,中后期保持稳定。植物C/N,C/P和N/P比值随退耕年限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在退耕还草过程中植物生长主要受到N限制。植物Ca和Mg含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另外,退耕45 a含水率最低,植物C/Ca,C/Mg,N/Ca,N/Mg,P/K,P/Ca,P/Mg比值也是最低的,表明植物可以增加吸收K,Ca和Mg以应对水分胁迫。研究表明土壤含水率随退耕还草过程降低,土壤水分降低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对环境的适应。研究结果为改善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态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草 植物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比 土壤含水率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