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神经鞘减压术有关动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1
作者 鞠学红 曹焕军 +3 位作者 王学华 王新明 王金平 马建民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为视神经鞘减压术提供有关动脉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显微解剖和血管铸型技术对30个甲醛固定成人尸头和4个新鲜尸头视神经的鞘动脉等进行观察。结果鞘动脉可分为视神经管内支和眶内支。眶内支主要来自眼动脉第2段,占63.33%,也可... 目的为视神经鞘减压术提供有关动脉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显微解剖和血管铸型技术对30个甲醛固定成人尸头和4个新鲜尸头视神经的鞘动脉等进行观察。结果鞘动脉可分为视神经管内支和眶内支。眶内支主要来自眼动脉第2段,占63.33%,也可发自眼肌动脉干等,其入鞘点多在眶内部鞘的后1/3段的上面或内侧面。管内支多从眼动脉的内侧壁发起,行于视神经腹侧面,以1支者多见,占61.67%,2支者占11.67%,3支者占5.00%。结论管内视神经鞘切开部位在鞘的外上壁或内上壁较安全,眶内鞘切开部位选在鞘的外侧面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鞘 鞘动脉 应用解剖 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入路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2
作者 鞠学红 李若葆 +2 位作者 鞠晓华 王金平 王道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83-284,共2页
目的 探讨视神经管及有关结构在经颅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显微解剖和大体解剖学技术对 30个成人尸头和 5 0个颅骨的视神经管及有关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视神经管颅口镰状襞在视神经上形成压迹者占15 .0 % ;与视神经... 目的 探讨视神经管及有关结构在经颅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显微解剖和大体解剖学技术对 30个成人尸头和 5 0个颅骨的视神经管及有关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视神经管颅口镰状襞在视神经上形成压迹者占15 .0 % ;与视神经相贴者占 6 6 .7% ;与视神经间有间隙者 18.3% .视神经管上壁前部厚后部薄 ,其长度为 (10 .0± 0 3)mm。视神经管颅口大于眶口。两侧视神经之间的夹角为 6 3.2°± 5 .8°。视神经管颅口与颈内动脉和眼动脉起始部关系密切。管内段眼动脉行于视神经腹侧 ,并有分支入视神经。结论 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应切开镰状襞 ,利用视神经与颅正中矢状面的角度可确定视神经管上壁的位置。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颈内动脉和眼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管 减压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的形态学改变及GAP-43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鞠学红 刘光义 +2 位作者 李晓双 李若葆 王金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6-368,共3页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坠落、碰撞等原因,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发病有增多趋势。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已比较容易,但对视神经间接损伤的治疗争议较大,主要是在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以及选择手术时机上存在分歧。鉴于此,本实...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坠落、碰撞等原因,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发病有增多趋势。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已比较容易,但对视神经间接损伤的治疗争议较大,主要是在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以及选择手术时机上存在分歧。鉴于此,本实验通过建立与临床损伤相近的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比较激素和视神经管减压术对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以进一步探讨其损伤机制,为临床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管内段视神经损伤提供实验形态学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管内段 GAP-43 形态学改变 后视网膜 视神经间接损伤 视神经管减压术 实验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的测量 被引量:2
4
作者 鞠学红 王聚信 丁士海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57-457,共1页
国内对跟骨的研究多注重其关节面的观察,而全面测量的资料尚不多见,仅查到任光金(沂水医专学报.1983.5:45)对跟骨进行过研究.为积累国人资料,并为体质人类学、解剖学和法医学提供参考数据,本文对跟骨进行了调查.1材料和方法
关键词 跟骨 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应用解剖学继续教育的探索
5
作者 鞠学红 王金平 高培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202,共1页
自1984年以来,我院解剖学教研室确立了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解剖"、"颅脑外科应用解剖学"为教学内容,以耳鼻喉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为培训对象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本文对这两个项目的选择及内容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关键词 应用解剖学 头颈部 医学教育 医师培训 培训内容 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素注射后狗淋巴结光电镜观察及血液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新明 鞠学红 +4 位作者 王学华 吴洪娟 王守训 郭健 张旭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用14只狗睾丸实质或子宫角内注射叶绿素显示液后,观察了腰淋巴结和髂总淋巴结的显色情况,并在叶绿素注射后不同时间取显色淋巴结进行光、电镜观察,采股静脉血对叶绿素浓度进行定量测量.结果发现:光镜下叶绿素进入淋巴结的被膜下窦和小... 用14只狗睾丸实质或子宫角内注射叶绿素显示液后,观察了腰淋巴结和髂总淋巴结的显色情况,并在叶绿素注射后不同时间取显色淋巴结进行光、电镜观察,采股静脉血对叶绿素浓度进行定量测量.结果发现:光镜下叶绿素进入淋巴结的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电镜下叶绿素注射2小时后,淋巴结被膜下窦内有少量叶绿素颗粒,髓质巨噬细胞内、小血管内亦见叶绿素颗粒.注射后4小时,髓质巨噬细胞内显色颗粒最大,随后,颗粒密度逐渐降低.血液浓度在叶绿素注射后2小时为92.36μg/ml,4小时最高为360.65μg/ml,之后,含量逐渐减少,24小时后叶绿素在血液内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注射 光镜 电镜 肿瘤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曲式尸体灌注加药装置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光宗 杜晓东 +2 位作者 鞠学红 鞠晓华 王金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3-304,共2页
经动脉灌注福尔马林固定尸体是人体解剖学的常规技术,目前多以高位瓶滴注法进行。工作中,存在人工操作加药不方便的问题。采用电动泵加药,则技术复杂,成本过高。以前,我们曾研究安装过负压流射式尸体自动加药装置[解剖学杂志,1996... 经动脉灌注福尔马林固定尸体是人体解剖学的常规技术,目前多以高位瓶滴注法进行。工作中,存在人工操作加药不方便的问题。采用电动泵加药,则技术复杂,成本过高。以前,我们曾研究安装过负压流射式尸体自动加药装置[解剖学杂志,1996,19(3):2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曲式 尸体灌注加药装置 人体解剖学 福尔马林 制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外肌运动神经眶内段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金平 鞠学红 +2 位作者 蒋吉英 于剑锋 冷志敏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6期413-414,共2页
目的 为临床眶内手术避免眼外肌运动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 6 0侧成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的位置、走行、毗邻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1)滑车神经多在上斜肌后 1/ 3段的眶面入肌 ,在滑车神经... 目的 为临床眶内手术避免眼外肌运动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 6 0侧成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的位置、走行、毗邻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1)滑车神经多在上斜肌后 1/ 3段的眶面入肌 ,在滑车神经与上睑提肌交叉处 ,额神经紧邻滑车神经外侧 ;(2 )外展神经入肌点有动脉伴行者占 86 .6 7% ,上下 3等分外直肌的肌腹 ,入肌点在肌的中 1/ 3份者 6 6 .6 7% ;(3)动眼神经上干出总腱环后行于上直肌与视神经之间 ,并分支入上直肌和上睑提肌。动眼神经下干分出内直肌支、下直肌支和下斜肌支。内直肌支经视神经下方向内前斜行至内直肌。下直肌支有 2~ 5条分支 ,入肌点多在肌的后 1/ 3部。下斜肌支沿下直肌的外上方前行入下斜肌 ,是动眼神经分支中行程最长的一支。结论 经颅开眶 ,在上斜肌与上睑提肌、上直肌之间的间隙入路手术时应注意保护滑车神经。肌锥内后部手术在保护好视神经、眼动脉及其分支等结构的同时 ,还应注意保护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运动神经 眼外科学 外展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9
作者 曹焕军 鞠学红 +1 位作者 冷志敏 朱世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 :为视神经鞘减压术和视神经周围区手术提供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 60侧成人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进行观察。结果 :(1 )视网膜中央动脉多发自眼动脉角 (2 1 .7% ) ,内侧睫状后... 目的 :为视神经鞘减压术和视神经周围区手术提供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 60侧成人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进行观察。结果 :(1 )视网膜中央动脉多发自眼动脉角 (2 1 .7% ) ,内侧睫状后动脉 (2 0 .0 % ) ,眼动脉第一段 (1 8.3 % )。 (2 )视网膜中央动脉发起后在视神经下方弯曲前行 ,其起始部在眶内视神经后 1 /3段与眼外直肌之间者占 85 .0 %。 (3 )入鞘点在视神经的正下方者 68.3 % ,内下方者占 2 1 .7% ,外下方者占 1 0 .0 %。结论 :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的起点、走行变化较大 ,视神经鞘减压术和视神经周围区手术时应保护好这些动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 睫状后动脉 视神经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与观察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浩 刘索新 鞠学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902-1903,共2页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是研究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重要模型,其建立手段较多,但定量方法较少。本文结合文献综述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方法,比较不同模型的特点。
关键词 视网膜 缺血再罐注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RGC凋亡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索新 王浩 鞠学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909-911,共3页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RIR)损伤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可造成视神经损害等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视觉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细胞凋亡是在基因控制下的自我消亡过程,受多种基因...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RIR)损伤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可造成视神经损害等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视觉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细胞凋亡是在基因控制下的自我消亡过程,受多种基因调控。我们结合文献,综述了不同基因在RIR后神经节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 节细胞 凋亡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探索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晓双 鞠学红 王金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3期103-104,共2页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而教学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备课,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而教学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备课,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上淋巴结的解剖与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新明 王海杰 +1 位作者 鞠学红 赵武修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52-553,共2页
锁骨上淋巴结属于颈深淋巴结的下组,当患有胃癌或食管癌时癌细胞早期即可经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因此,左锁骨上淋巴结的活检对早期诊断恶性肿瘤并追查原发病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目前,锁骨上淋巴结的配布描述亦尚未统一1 材料用50... 锁骨上淋巴结属于颈深淋巴结的下组,当患有胃癌或食管癌时癌细胞早期即可经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因此,左锁骨上淋巴结的活检对早期诊断恶性肿瘤并追查原发病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目前,锁骨上淋巴结的配布描述亦尚未统一1 材料用50具(男45.女5)成人标本上对锁骨上淋巴结进行了解剖和观察.2 结果2.1 锁骨上淋巴结的形态 观察50例标本,左侧共有淋巴结194个,平均为3.90±1.40个(1~8个),其中圆形淋巴结为64个(33%)、椭圆形130个(67%);圆形淋巴结直径为5.30±1.60mm(2~9mm).椭圆形淋巴结长径为8.70±2.90mm(3~19mm),宽径为5.60±2.00mm(2~12mm)右侧共有淋巴结165个,平均为3.70±1.25个(1~6个),其中圆形淋巴结58个(35%).椭圆形107个(65%).圆形淋巴结的直径为4.74±1.62mm(2~9mm),椭圆形淋巴结的长径为7.92±2.87mm(3~18mm).宽径为5.06±1.93mm(1~10mm)2.2 锁骨上淋巴结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 淋巴结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筛窦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14
作者 鞠晓华 赵恒珂 +4 位作者 王岱君 鞠学红 曹焕军 李光宗 朱世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为经筛窦行视神经管减压等手术的开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00个颅骨用大体解剖学及显微解剖学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后筛房可分为后筛窦型、最后筛窦型、混合型3类。后筛房向上外可扩展至视神经管上壁,形... 目的为经筛窦行视神经管减压等手术的开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00个颅骨用大体解剖学及显微解剖学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后筛房可分为后筛窦型、最后筛窦型、混合型3类。后筛房向上外可扩展至视神经管上壁,形成视神经上隐窝者占26·94%±20.43%.蝶上筛房的出现率为25.50%±2.12%.筛孔可分为筛前、筛中及筛后3种孔,根据此3种孔出现情况的组合不同,又可以分为筛前后孔型、筛前中后孔型及筛中孔型3种类型。结论筛窦变异类型较多,经筛窦行视神经管减压等手术应熟悉筛窦区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窦 视神经管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兔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及Nogo-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晓双 鞠学红 王亚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0期737-739,共3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家兔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存活的影响及损伤视神经、视网膜Nogo-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兔球后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健康成年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治疗组。分别于损伤后3d...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家兔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存活的影响及损伤视神经、视网膜Nogo-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兔球后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健康成年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治疗组。分别于损伤后3d、7d、14d处死动物,观察单位面积RGC存活数量及损伤后Nogo-A在视神经、视网膜的表达变化。结果视神经损伤后,治疗组RGC的存活数高于损伤组及对照组(P<0.01)。对照组、损伤组损伤后3d、7d、14d视神经、视网膜Nogo-A表达增强,至损伤后7d达高峰;治疗组视神经、视网膜表达亦增强,各时间点均弱于损伤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视神经损伤后,地塞米松能够增加RGC的存活数量,能够下调No-go-A的表达,这可能是地塞米松治疗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视神经 视网膜 损伤 NOG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丽 管英俊 +3 位作者 孙嘉斌 鞠学红 朱红 张金宝 《西北医学教育》 2016年第2期220-221,233,共3页
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新医改下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全科医学硕士的培养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全科医学硕士培养体系。我校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构、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导... 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新医改下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全科医学硕士的培养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全科医学硕士培养体系。我校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构、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专业学位 研究生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瑛 鞠学红 +2 位作者 于丽 朱红 孙嘉斌 《西北医学教育》 2016年第2期222-223,277,共3页
联合培养基地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载体,对于解决当前临床实践资源不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运行与管理体制、评价机制、解决思路和努力方向等进行了探讨,为临床医学专业... 联合培养基地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载体,对于解决当前临床实践资源不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运行与管理体制、评价机制、解决思路和努力方向等进行了探讨,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推动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 研究生 培养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式测角仪的研制与使用
18
作者 李光宗 董西安 +4 位作者 吕磊 李永珍 鞠学红 李传喜 李翠玲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M0004-M0004,285,共2页
角度测量常用于人类学、活体测量、考古及人体解剖形态学、整形、美容等专业。常规测量中,多用塑料量角器(半圆仪)或人类学骨骼测量仪等测角工具。有些器官或标本上所成的夹角不在一个平面内(深窝或腔隙内),测量工具无法达到测量... 角度测量常用于人类学、活体测量、考古及人体解剖形态学、整形、美容等专业。常规测量中,多用塑料量角器(半圆仪)或人类学骨骼测量仪等测角工具。有些器官或标本上所成的夹角不在一个平面内(深窝或腔隙内),测量工具无法达到测量部位,也无法用人类学骨骼测量仪的测角工具测量,给测量带来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角 角度测量 研制 光学 测量工具 解剖形态学 人类学 活体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纵裂胼胝前切除巨大垂体腺瘤的显微应用解剖学研究
19
作者 张振兴 鞠学红 +2 位作者 王道奎 张强 张增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19,共3页
对 17个用甲醛固定、红色明胶动脉灌注的尸头标本采用显微解剖技术 ,观察其蝶鞍区的有关神经和血管。结果 :1视交叉前间隙的面积为 2 8.38± 6 .2 2 mm2 ,视交叉前缘至鞍结节的距离为 4.12± 0 .78mm。 2前穿动脉主要来源于大... 对 17个用甲醛固定、红色明胶动脉灌注的尸头标本采用显微解剖技术 ,观察其蝶鞍区的有关神经和血管。结果 :1视交叉前间隙的面积为 2 8.38± 6 .2 2 mm2 ,视交叉前缘至鞍结节的距离为 4.12± 0 .78mm。 2前穿动脉主要来源于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和颈内动脉终末段 ,穿入前穿质前可分为多支或形成动脉丛。3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水平部之间的距离为 16 .48± 4.35 mm,在穿经海绵窦上壁处间距为 13.2 5± 2 .48mm,在大脑前动脉发起处间距为 17.86± 1.5 5 mm。 4前交通动脉在视交叉之上者占 82 .35 % ,之前者占 14.2 9% ,侧方者占 5 .89%。5动眼神经在后床突的前外侧 7.82± 2 .12 mm处穿海绵窦顶入海绵窦 ,入窦点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后方 4.96±2 .0 2 mm,两侧入窦点之间的距离为 2 1.93± 2 .31mm。认为经纵裂胼胝体前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主要通过视交叉前间隙 ,在颈内动脉之间操作 ,手术中既要保护颈内动脉、视神经、动眼神经等较大结构 ,又要尽量避免穿动脉、下丘脑支动脉等小动脉的损伤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应用解剖学 外科手术 经纵裂胼胝前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旋转培养器的研制与使用
20
作者 李光宗 管英俊 +1 位作者 于丽 鞠学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8-120,共3页
关键词 旋转细胞培养 旋转培养 研制 匀速旋转 培养细胞 培养箱 教研室 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