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模型在布鲁氏菌感染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焉鑫 李继文 +10 位作者 孙明军 孙翔翔 刘蒙达 张皓博 李嘉琪 靳继惠 黄孟锟 邵卫星 南文龙 樊晓旭 孙淑芳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65-71,共7页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我国当前重点防控的人兽共患病。布鲁氏菌毒力和致病机制研究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基础,而小鼠模型的应用极大促进了上述研究进程。感染途径、感染剂量、小鼠品系、年龄等均是布鲁氏菌小...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我国当前重点防控的人兽共患病。布鲁氏菌毒力和致病机制研究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基础,而小鼠模型的应用极大促进了上述研究进程。感染途径、感染剂量、小鼠品系、年龄等均是布鲁氏菌小鼠感染模型建立的影响因素,其中腹腔注射感染途径是小鼠模型测试布鲁氏菌毒力的首选。布鲁氏菌在小鼠模型中的感染分为感染早期、急性感染期、慢性稳定期和慢性衰退期4个阶段,不同感染阶段小鼠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免疫学特征均有所差异。另外,在小鼠中很少发生布鲁氏菌水平和垂直传播。根据布鲁氏菌在小鼠感染和免疫方面的研究成果,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陆生动物诊断试验与疫苗手册》明确规定了布病疫苗生产环节在小鼠模型上的残留毒力测试和免疫原性测试质量标准。本文总结了布鲁氏菌在小鼠模型中的感染模式、感染影响因素、水平传播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免疫学特征以及布病疫苗生产标准要求等,以期为布鲁氏菌的分子致病机制、疫苗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小鼠感染模型 感染影响因素 感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貂犬瘟热病毒受体SLAM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聪 张洪亮 +3 位作者 黄娟 靳继惠 王怡男 单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8-71,共4页
为了获得犬瘟热病毒受体信号淋巴激活分子(SLAM)蛋白,本试验以pMD18-T-SLAM为模板,应用PCR方法扩增得到水貂SLAM基因,将SLAM基因连接到经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处理后的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GEX-6p-1-SLAM,转化至大肠埃... 为了获得犬瘟热病毒受体信号淋巴激活分子(SLAM)蛋白,本试验以pMD18-T-SLAM为模板,应用PCR方法扩增得到水貂SLAM基因,将SLAM基因连接到经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处理后的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GEX-6p-1-SLAM,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目的基因插入位置和阅读框正确,经诱导成功表达出分子质量约为63.2ku的SLAM-GST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能与鼠抗GST标签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受体 信号淋巴激活分子 原核表达 水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性克隆构建
3
作者 辛子琪 杨明珠 +3 位作者 张晓茜 靳继惠 陈晓春 李俊平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基于PCV2滚环复制原理,在分析PCV2不同基因亚型代表毒株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的基础上,设计2对引物用于PCR扩增PCV2基因组序列。以从收集到的疑似PCV2感染的10份猪血清样品中提取的DNA为模板,用设计的引物扩增目的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1株为... 基于PCV2滚环复制原理,在分析PCV2不同基因亚型代表毒株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的基础上,设计2对引物用于PCR扩增PCV2基因组序列。以从收集到的疑似PCV2感染的10份猪血清样品中提取的DNA为模板,用设计的引物扩增目的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1株为PCV2a型,4株为PCV2b型,5株为PCV2d型。每种基因型毒株中各选取一个样本,利用上述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EASY-Blunt simple载体中,通过双酶切连接2个PCR片段,构建含有约1500 bp重叠序列的PCV2基因组的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含PCV2全基因组的质粒转染至PK-15细胞进行病毒拯救,经PCR和IFA两种方法验证,证明成功拯救出3个基因型的PCV2毒株。通过对PCV2全基因组结构及序列分析,该方法同样适用于PCV2g、PCV2h基因型病毒的感染性克隆构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反向遗传学技术的PCV2感染性克隆的构建方法,为开展PCV2的病原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感染性克隆 病毒拯救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牛型结核菌素高压灭菌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4
作者 张广川 王楠 +9 位作者 李婉清 李巧玲 曾荟燕 靳继惠 郭桐同 孟伯龙 李强 门星光 姚文生 程君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2年第11期126-129,共4页
为建立牛型结核菌素高压灭菌模型,验证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对大量培养的牛分枝杆菌的高压蒸汽灭菌效果,通过型式试验,优化排空、升温、灭菌和排气等阶段的各项参数,最终确认最佳灭菌参数,建立灭菌模型。结果显示:灭菌温度121℃、灭菌时间... 为建立牛型结核菌素高压灭菌模型,验证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对大量培养的牛分枝杆菌的高压蒸汽灭菌效果,通过型式试验,优化排空、升温、灭菌和排气等阶段的各项参数,最终确认最佳灭菌参数,建立灭菌模型。结果显示:灭菌温度121℃、灭菌时间10 min、排空4次、排气压差12 kPa、冷却温度98℃时,满载的牛分枝杆菌灭菌效果最好。本研究建立了制备牛型结核菌素国家标准品的高压灭菌模型,保证了满载牛分枝杆菌的灭菌效果,为防范人兽共患病原菌扩散,改进牛型结核菌素提纯制备工艺作出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型结核菌素 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