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单轴压缩下充填体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靳少博
刘科伟
+1 位作者
黄进
靳绍虎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1年第4期555-563,共9页
为了揭示充填体材料在单轴荷载下的损伤机理,首先对充填体材料在单轴荷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再以损伤变量作为影响充填体材料力学特性的内变量,基于统计损伤理论、最大拉应力准则和应变等效假说,推导了充填体材料在单轴荷载下...
为了揭示充填体材料在单轴荷载下的损伤机理,首先对充填体材料在单轴荷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再以损伤变量作为影响充填体材料力学特性的内变量,基于统计损伤理论、最大拉应力准则和应变等效假说,推导了充填体材料在单轴荷载下的经典损伤本构模型。由于充填体试件在初始阶段存在压密过程,提出了压密系数并将其引入到经典损伤本构模型,弥补了经典损伤本构模型无法合理解释充填体压密过程的缺陷。采用修正损伤本构模型对几种不同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并与经典损伤本构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拟合曲线不仅能够较好地模拟充填体试件在初始加载阶段的压密过程,而且拟合曲线与应力—应变试验数据基本吻合,充分说明所建立的修正损伤本构模型可靠性较好。为了进一步研究拟合参数变化对拟合曲线形状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改变其中一个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拟合参数会对拟合曲线的形状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体
单轴荷载
损伤变量
损伤本构模型
初始加载阶段
压密系数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海尾矿动水排放扩散特性分析及对流域的影响
2
作者
黄维
饶秋华
+2 位作者
刘泽霖
易威
靳少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88-3502,共15页
当前海底尾矿动水排放研究多集中于静止排放模型,较少研究动水排放,且颗粒曳力的计算较少考虑颗粒浓度的影响。本文采用CFD-DEM耦合算法,开展深海尾矿动水排放扩散特性及对流域的影响研究。基于WenYu-Ergun曳力的混合式模型,编写了Fluen...
当前海底尾矿动水排放研究多集中于静止排放模型,较少研究动水排放,且颗粒曳力的计算较少考虑颗粒浓度的影响。本文采用CFD-DEM耦合算法,开展深海尾矿动水排放扩散特性及对流域的影响研究。基于WenYu-Ergun曳力的混合式模型,编写了Fluent软件二次开发程序和CFD-DEM双向耦合算法的接口程序,模拟计算了深海尾矿颗粒在流动海域中连续排放(即固-液两相流)沉积扩散的平均运动速度和运动轨迹、流域浓度和流域速度,并分析了颗粒群的粒径分布、粒径大小、排放初速度、排放初始质量流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群在扩散运动时产生分层沉降的现象。颗粒群最终稳定速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颗粒排放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但随着颗粒排放初速度的增大仅有较小的变化。不同粒径的颗粒群在扩散运动时产生分层沉降,且颗粒粒径差异越大,分层越明显。为降低尾矿颗粒的扩散及其造成的环境影响,应适当降低尾矿排放的初始质量流量和排放初速度,并使排放尾矿颗粒群的粒径较小且粒径分布范围较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尾矿
动水排放
CFD-DEM耦合算法
两相流
扩散运动
流域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轴压缩下充填体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靳少博
刘科伟
黄进
靳绍虎
机构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出处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1年第4期555-563,共9页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爆破荷载下应力波空间变化特性与结构响应机理研究”(编号:2018JJ3656)资助。
文摘
为了揭示充填体材料在单轴荷载下的损伤机理,首先对充填体材料在单轴荷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再以损伤变量作为影响充填体材料力学特性的内变量,基于统计损伤理论、最大拉应力准则和应变等效假说,推导了充填体材料在单轴荷载下的经典损伤本构模型。由于充填体试件在初始阶段存在压密过程,提出了压密系数并将其引入到经典损伤本构模型,弥补了经典损伤本构模型无法合理解释充填体压密过程的缺陷。采用修正损伤本构模型对几种不同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并与经典损伤本构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拟合曲线不仅能够较好地模拟充填体试件在初始加载阶段的压密过程,而且拟合曲线与应力—应变试验数据基本吻合,充分说明所建立的修正损伤本构模型可靠性较好。为了进一步研究拟合参数变化对拟合曲线形状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改变其中一个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拟合参数会对拟合曲线的形状产生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充填体
单轴荷载
损伤变量
损伤本构模型
初始加载阶段
压密系数
损伤演化
Keywords
filling body
uniaxial loading
damage variables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initial loading stage
compaction coefficient
damage evolution
分类号
TD853 [矿业工程—金属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海尾矿动水排放扩散特性分析及对流域的影响
2
作者
黄维
饶秋华
刘泽霖
易威
靳少博
机构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88-3502,共15页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JC0010)。
文摘
当前海底尾矿动水排放研究多集中于静止排放模型,较少研究动水排放,且颗粒曳力的计算较少考虑颗粒浓度的影响。本文采用CFD-DEM耦合算法,开展深海尾矿动水排放扩散特性及对流域的影响研究。基于WenYu-Ergun曳力的混合式模型,编写了Fluent软件二次开发程序和CFD-DEM双向耦合算法的接口程序,模拟计算了深海尾矿颗粒在流动海域中连续排放(即固-液两相流)沉积扩散的平均运动速度和运动轨迹、流域浓度和流域速度,并分析了颗粒群的粒径分布、粒径大小、排放初速度、排放初始质量流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群在扩散运动时产生分层沉降的现象。颗粒群最终稳定速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颗粒排放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但随着颗粒排放初速度的增大仅有较小的变化。不同粒径的颗粒群在扩散运动时产生分层沉降,且颗粒粒径差异越大,分层越明显。为降低尾矿颗粒的扩散及其造成的环境影响,应适当降低尾矿排放的初始质量流量和排放初速度,并使排放尾矿颗粒群的粒径较小且粒径分布范围较窄。
关键词
深海尾矿
动水排放
CFD-DEM耦合算法
两相流
扩散运动
流域浓度
Keywords
deep sea tailings
hydrodynamic discharge
CFD-DEM coupled algorithm
two-phase flow
diffusion motion
concentration in discharge basin
分类号
P7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单轴压缩下充填体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靳少博
刘科伟
黄进
靳绍虎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深海尾矿动水排放扩散特性分析及对流域的影响
黄维
饶秋华
刘泽霖
易威
靳少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