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闽入海河流重矿物组成自动识别及物源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崔育华 刘梦佳 +4 位作者 黄湘通 杨守业 岳伟 赵希林 靳国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92,I0001-I0003,共17页
沉积物重矿物组成分析是开展物源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常规重矿物人工鉴定存在误差大、统计量小、重复性差等问题,在如何通过重矿物组成揭示物源特征和示踪沉积物源汇过程等方面还具有很大挑战。通过矿物自动定量分析技术TIMA(TESC... 沉积物重矿物组成分析是开展物源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常规重矿物人工鉴定存在误差大、统计量小、重复性差等问题,在如何通过重矿物组成揭示物源特征和示踪沉积物源汇过程等方面还具有很大挑战。通过矿物自动定量分析技术TIMA(TESCAN Integrated Mineral Analyzer),本文对钱塘江、椒江、闽江等浙闽流域8条主要入海河流的26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重矿物分析,通过对人工鉴定结果对比及流域地质背景的比较,探讨了TIMA重矿物分析在物源示踪方面的潜力。共分析了209019个矿物颗粒,区分出36种不同类型的重矿物。与人工鉴定方法比较,二者对河流主要重矿物类型及其相对含量变化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但TIMA耗时更少,鉴别出的重矿物数量和类型更多,且鉴定结果重现性好。TIMA重矿物分析结果表明:浙闽流域主要的重矿物组合为帘石族、角闪石族与铁质金属矿物,其中,绿黝帘石占重矿物百分比高,是浙闽流域的典型重矿物;角闪石族矿物主要为普通角闪石,其次为铁阳起石,含量在不同流域样品间有显著差异;铁质金属矿物百分比在大部分样品中大于40%,含有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钛铁矿与自生黄铁矿等矿物。整体上,浙西北、浙东南与闽西北、闽西南、闽东地区出露地层岩性的差异决定了浙闽河流重矿物组成的特征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磷灰石、角闪石族和榍石的较高正载荷(>0.88)与主成分1相关,指示了主成分1受岩浆岩源岩的控制;而主成分2与黑电气石、石榴石族和绿泥石的较高正载荷相关,代表了受变质岩源岩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在对重矿物精确性要求较高的研究中利用TIMA等自动矿物识别方法对河流至海域的重矿物进行从源到汇的系统研究更为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闽入海河流 重矿物组成 TIMA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闽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朱心怡 黄湘通 +3 位作者 刘梦佳 杨守业 赵希林 靳国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I0002,共17页
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能够综合反映锆石源区所经历的构造、岩浆与变质活动,是指示沉积物物源以及从源到汇过程的理想示踪剂。然而,一些基于现代河流碎屑锆石的研究认为,锆石年龄谱信号受到沉积物搬运、分选、混合过程的影响,并不能... 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能够综合反映锆石源区所经历的构造、岩浆与变质活动,是指示沉积物物源以及从源到汇过程的理想示踪剂。然而,一些基于现代河流碎屑锆石的研究认为,锆石年龄谱信号受到沉积物搬运、分选、混合过程的影响,并不能真实反映物源。本文以浙闽流域7条代表性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揭示其碎屑锆石U-Pb年龄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全样粒度、碎屑锆石粒度与形态学分析,探究水动力分选对流域锆石年龄谱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浙闽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钱塘江碎屑锆石U-Pb年龄以80~180 Ma、190~524 Ma、677~916 Ma三个主要区间为特征;椒江具有一个125 Ma左右燕山期的年龄峰;瓯江碎屑锆石以113~190 Ma和1707~1897 Ma两个年龄区间为特征;闽江碎屑锆石存在76~244 Ma、374~457 Ma、732~816 Ma、1622~1935 Ma四个主要年龄区间;木兰溪以100 Ma的白垩纪峰与142 Ma的侏罗纪峰为特征;晋江流域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78~175 Ma;九龙江存在75~120 Ma、120~180 Ma和192~313 Ma三个年龄区间。其中,燕山期120~180 Ma侏罗纪—白垩纪年龄区间在所有流域中均有发现。结合流域构造、火山岩与沉积地层信息,本文认为研究区碎屑锆石年龄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引发的中国东部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相关。此外,锆石等效球径与形态学研究发现研究区河流的锆石粒度大小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指示了是物源而非水动力分选对锆石年龄谱有显著影响。然而,锆石磨圆度与锆石年龄呈现出锆石年龄越老,磨圆度越高的趋势,表明长期搬运和沉积旋回过程对锆石年龄谱的解译存在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U-PB年龄 颗粒形态 物源分析 浙闽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的综合演练评估系统 被引量:6
3
作者 靳国栋 李中学 +1 位作者 李宪港 王振波 《兵工自动化》 2008年第2期7-10,共4页
综合演练评估系统,向评估初始化功能模块输入评估指标和评语集等评估信息,启动评估流程。对于指标权重,权重计算模块构造判断矩阵后计算获得。评估控制模块则根据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性质分别将其传递给定量指标分析和定性指标评分模块,得... 综合演练评估系统,向评估初始化功能模块输入评估指标和评语集等评估信息,启动评估流程。对于指标权重,权重计算模块构造判断矩阵后计算获得。评估控制模块则根据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性质分别将其传递给定量指标分析和定性指标评分模块,得到指标数据的模糊评价集。最后选择合成算子,启动评估计算,评估控制模块将构造模糊隶属度矩阵和提取指标权重传递给评估计算模块,评估计算模块根据相应的合成算法,完成模糊合成运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演练 评估系统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对动量轮飞轮体结构设计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靳国栋 姜维 +1 位作者 马小梅 高飞 《轴承》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32,51,共4页
使用Ansys软件分析了轴承对飞轮设计的影响,并结合实例使用Solidworks建立了飞轮体模型,运用COS-MOSWorks对飞轮体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最后用Ansys软件分析了影响飞轮设计的配套轴承的应力和变形,表明轴承满足了飞轮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 飞轮 轴承 应力 SOLIDWORKS ANSYS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复合保持架材料的试验对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靳国栋 郭金芳 李建华 《轴承》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3,共3页
针对某型号主机的使用工况,根据原轴承固体润滑保持架材料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从多种保持架材料配方中选出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和聚四氟乙烯+聚苯酯+(5%~10%)聚酰亚胺两种配方的保持架,并对装有这两种保持架的轴承进行了常温性能试验... 针对某型号主机的使用工况,根据原轴承固体润滑保持架材料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从多种保持架材料配方中选出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和聚四氟乙烯+聚苯酯+(5%~10%)聚酰亚胺两种配方的保持架,并对装有这两种保持架的轴承进行了常温性能试验和主机性能考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特殊的高、低温环境下,聚四氟乙烯+聚苯酯+(5%~10%)聚酰亚胺的保持架在工作中能使钢球和沟道表面形成细腻、均匀的固体润滑膜,更适应于主机工况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固体润滑 自润滑保持架 塑料保持架 聚四氟乙烯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动机轴承保持架运转稳定性的改进
6
作者 靳国栋 高武正 +1 位作者 周益 高飞 《轴承》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42,58,共3页
由于保持架运转不稳定造成非正常磨损,导致轴承润滑失效,进而使轴承过度磨损而失效是微型直流电动机轴承的一种主要失效形式。基于对保持架运转接触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减轻保持架自身质量和优化保持架与套圈接触的2种特殊结构形式,并通... 由于保持架运转不稳定造成非正常磨损,导致轴承润滑失效,进而使轴承过度磨损而失效是微型直流电动机轴承的一种主要失效形式。基于对保持架运转接触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减轻保持架自身质量和优化保持架与套圈接触的2种特殊结构形式,并通过试验确定了较为合适的结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微型直流电动机 保持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闽边界区晚中生代火山作用时序与过程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段政 邢光福 +3 位作者 余明刚 赵希林 靳国栋 陈志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4-469,共16页
浙闽边界区是东南沿海晚中生代火山岩带中研究较薄弱的地区。本文对该区代表性晚中生代火山岩地层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了它们的岩性岩相特征,在此基础上解剖了火山作用过程。该区火山活动起止时间为143~111... 浙闽边界区是东南沿海晚中生代火山岩带中研究较薄弱的地区。本文对该区代表性晚中生代火山岩地层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了它们的岩性岩相特征,在此基础上解剖了火山作用过程。该区火山活动起止时间为143~111Ma(高峰期143~126Ma),时代属早白垩世,其间存在较长的火山活动沉寂期(126~116Ma),火山作用过程可明显划分为5个阶段。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东南沿海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时空演化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 火山作用 白垩纪 浙闽相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外北山铝质A_1型花岗岩成因:矿物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20
8
作者 段政 邢光福 +2 位作者 余明刚 赵希林 靳国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0-197,共18页
外北山碱长花岗岩主要由条纹长石、更钠长石、石英和少量铁质黑云母组成,发育晶洞构造,晶洞由石英晶簇、钾长石充填。在岩石化学上,岩石富SiO2、K2O、FeO、F,贫Al_2O_3、MgO、CaO、P_2O_5;稀土元素组成上,富集REE(ΣREE变化范围为107.4&... 外北山碱长花岗岩主要由条纹长石、更钠长石、石英和少量铁质黑云母组成,发育晶洞构造,晶洞由石英晶簇、钾长石充填。在岩石化学上,岩石富SiO2、K2O、FeO、F,贫Al_2O_3、MgO、CaO、P_2O_5;稀土元素组成上,富集REE(ΣREE变化范围为107.4×10^(-6)~330.71×10^(-6)),轻稀土分馏程度明显强于重稀土分馏,Eu负异常明显,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现"W"型四分组效应;微量元素上,富Rb、Th、Cs、U、Nb,贫Sr、Ba、P、Eu和Ti,显示出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特征。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表明,该岩体形成时代为96.2±0.8Ma。与东南沿海其它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体相比,外北山碱长花岗岩具有明显偏高的Nb/Ta和较低的Y/Nb比值,属A1型花岗岩。综合分析表明,晚白垩世早期东南沿海岩石圈强烈伸展及多组断裂活化,引发铁镁质下地壳在高温低压贫水的条件下部分熔融产生花岗质岩浆,并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受到富F流体的交代作用,形成外北山富Nb的铝质A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成因 A型花岗岩 晚白垩世 外北山岩体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闽相邻区白垩纪上下火山岩系成因与壳幔作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段政 赵希林 +6 位作者 邢光福 杨祝良 余明刚 陈志洪 靳国栋 姜杨 李亚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9-338,共20页
浙闽相邻区广泛出露的白垩纪火山岩划分为上下火山岩系。下火山岩系为大面积展布的早白垩世早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Pb等和LREE,无明显Eu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εHf(t... 浙闽相邻区广泛出露的白垩纪火山岩划分为上下火山岩系。下火山岩系为大面积展布的早白垩世早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Pb等和LREE,无明显Eu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εHf(t)值较低(-20.43^-6.39),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在1.8~2.2Ga之间。上火山岩系为局限于断陷盆地内的早白垩世晚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相对贫硅贫碱但同样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负Eu异常明显,εHf(t)值较高(-10.00^-4.51)。研究表明,上下火山岩系均表现出随时代变新ΣREE和LREE分异程度降低的趋势,均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主要为幔源岩浆底侵导致古元古代陆壳基底部分熔融形成的低Sr流纹岩类,但上火山岩系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烈的壳幔作用;例外的是下火山岩系西山头组上部熔岩,属东南沿海罕见的橄榄玄粗岩系列高Sr粗面英安岩,以富集Sr、Ti、Co、Ni和低的εHf(t)为特征,推断由幔源基性岩浆结晶分异形成。区域晚中生代火山岩的综合对比表明,东南沿海深部壳幔作用具有从中—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晚期逐渐增强、自南往北依次减弱的时空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研究 成因与壳幔作用 上下火山岩系 白垩纪 浙闽相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斑岩铜矿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3
10
作者 周清 姜耀辉 +4 位作者 廖世勇 靳国栋 赵鹏 刘铮 贾儒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3-940,共8页
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前人对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含矿斑岩成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等其它方面还存在有较大的争论.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德兴铜矿的含矿斑岩形成于中... 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前人对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含矿斑岩成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等其它方面还存在有较大的争论.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德兴铜矿的含矿斑岩形成于中侏罗世早期(170.2~ 171.0 Ma)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形成的大陆边缘环境,由俯冲大洋板片(主要为上覆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的具高Sr、Sr/Y和La/Yb比值特征的高钾钙—碱性熔体,在其上升过程中与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所形成.超大型的Cu-Au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侵入作用几乎同时发生,成矿物质主要由洋片(P-MORB)中富含Fe3+的岩浆释放出的流体或熔体在上升途中与上覆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后从岩石圈地幔中萃取出来.而在晚侏罗世中期(约153.5Ma),区内转换为由俯冲大洋板片rollback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形成了壳—幔混源成因的闪长质侵入岩脉群,但没有显示出良好的矿化作用;到了早白垩世晚期(100.9~106.5 Ma),德兴斑岩铜矿区内发生一次热液成因的Cu(-Au?)成矿作用事件,叠加于原先大规模的主成矿事件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兴斑岩铜矿 岩石学成因 成矿物源 板块俯冲 热液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铜矿闪长玢岩SHRIMP锆石U-Pb定年及原位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周清 姜耀辉 +5 位作者 廖世勇 赵鹏 靳国栋 贾儒雅 刘铮 徐深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26-1734,共9页
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前人对该矿床的含矿花岗闪长斑岩、成矿物质来源和流体演化等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却对该矿床内出现的脉状石英闪长玢岩缺乏较多的关注。本研究对德兴斑岩铜矿铜厂矿区的脉状石英闪长玢岩进... 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前人对该矿床的含矿花岗闪长斑岩、成矿物质来源和流体演化等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却对该矿床内出现的脉状石英闪长玢岩缺乏较多的关注。本研究对德兴斑岩铜矿铜厂矿区的脉状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了一个206Pb/238U谐和年龄加权平均值153.5±2.4Ma(2σ,MSWD=2.5),表明其形成于晚侏罗世(~153.5Ma),可能处于由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引起的弧后或弧内拉张构造环境。对其锆石原位Hf同位素和全岩Nd同位素研究显示该侵入体具有较高的εNd(t)值(~0.5)和εHf(t)值(~4.73),暗示其很可能具有壳-幔混合的物质来源。可见,德兴地区的构造活动既经历了早期(170~171Ma)的由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陆缘弧环境,又经历了后期(~153.5Ma)的弧后伸展环境,分别形成了与成矿相关的花岗质岩浆和与成矿无关的闪长质侵入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兴铜矿 闪长玢岩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同位素对德兴铜矿成矿物源的制约 被引量:18
12
作者 周清 姜耀辉 +5 位作者 廖世勇 赵鹏 靳国栋 刘铮 贾儒雅 徐深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4-1135,共12页
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对于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争论。为弄清楚德兴斑岩铜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对该矿床铜厂和富家坞矿区中的黄铁矿进行了Pb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铜厂和富家坞矿床中黄铁矿具... 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对于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争论。为弄清楚德兴斑岩铜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对该矿床铜厂和富家坞矿区中的黄铁矿进行了Pb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铜厂和富家坞矿床中黄铁矿具有较为一致的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比值为17.954~18.320(平均值18.097);207Pb/204Pb比值为15.407~15.517(平均值15.476);208Pb/204Pb比值为37.888~38.153(平均值37.999)。该Pb同位素特征以及前人的S同位素特征均表明德兴斑岩铜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而不是主要来源于赣东北双桥山群新元古代的轻微变质老地层。本研究还通过对国内外近30个斑岩型、矽卡岩型及石英脉型含钼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德兴铜矿辉钼矿中高的Re和187Os含量也暗示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该超大型铜矿可能是在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这一挤压构造环境下,为洋片(P-MORB)中富含Fe3+的岩浆释放出的流体或熔体在上升途中与上覆地幔楔相互作用后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兴铜矿 PB同位素 成矿物源 太平洋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九岭南缘宜丰岩组火山岩锆石SHRIMP年代学及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效华 陈荣 +5 位作者 张炜 李春海 高天山 马雪 朱清波 靳国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9-1080,共12页
赣西北九岭南缘宜丰岩组是江南造山带的一个重要地层单元,但其沉积时限和区域地层对比关系尚不确定。本次1∶5万区调工作中,在万载—宜丰一带宜丰岩组地层中发现有呈夹层产出的变英安岩、变凝灰岩。SHRIMP锆石定年表明,变英安岩、变凝... 赣西北九岭南缘宜丰岩组是江南造山带的一个重要地层单元,但其沉积时限和区域地层对比关系尚不确定。本次1∶5万区调工作中,在万载—宜丰一带宜丰岩组地层中发现有呈夹层产出的变英安岩、变凝灰岩。SHRIMP锆石定年表明,变英安岩、变凝灰岩分别形成于835.0±7.8Ma和830.3±9.5Ma。结合宜丰岩组底部凝灰质砂岩最年轻的一组碎屑锆石U-Pb年龄852.9±2.6Ma,认为宜丰岩组沉积时限为~853 Ma至~830Ma,表明宜丰岩组主体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锆石Hf同位素显示,ε_(Hf)(t)变化范围较大,为-16.02~+12.04,总体以正值为主。最为接近亏损地幔成分的5个锆石颗粒的ε_(Hf)(t)变化范围为+9.65~+12.04,具有最年轻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0.95~1.09Ga,与成岩年龄差距不大,表明源区中可能有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野外沉积学研究表明,宜丰岩组浊流沉积构造发育,主体属于半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区域上,宜丰岩组与溪口岩群、双桥山群、冷家溪群、西村岩组、南桥岩组、苍溪岩组沉积时限基本相当,沉积环境相似,应明确为华南"晋宁运动"不整合面之下的一套弧后盆地环境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岭南缘 宜丰岩组 火山岩 SHRIMP定年 Hf同位素 新元古代 江南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北鹅湖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23
14
作者 赵鹏 姜耀辉 +2 位作者 廖世勇 周清 靳国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5,共8页
对赣东北鹅湖岩体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研究。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鹅湖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的(121.7±2.9)Ma;岩相学及元素和Sr-Nd-Hf同位素特征表明鹅湖花岗岩属于S型,主要... 对赣东北鹅湖岩体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研究。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鹅湖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的(121.7±2.9)Ma;岩相学及元素和Sr-Nd-Hf同位素特征表明鹅湖花岗岩属于S型,主要是由地壳深处(至少40km)的古元古代变质沉积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成岩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幔源岩浆混合作用,赣东北地区早白垩世伸展构造背景造成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可能是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湖花岗岩 赣东北 SHRIMP锆石U-PB年龄 SR-ND-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蔡岩群下河图斜长角闪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存智 姜杨 +4 位作者 赵希林 邢光福 高天山 靳国栋 杨东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5-442,共18页
浙江诸暨市下河图村的陈蔡岩群中出露一套斜长角闪岩,空间上与块状大理岩相伴产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下河图斜长角闪岩SiO_2含量为43.22%~46.56%,MgO为3.23%~7.87%,TiO_2为1.90%~2.98%,与碱性洋岛玄武岩特征类似。稀土元素总量为114.47... 浙江诸暨市下河图村的陈蔡岩群中出露一套斜长角闪岩,空间上与块状大理岩相伴产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下河图斜长角闪岩SiO_2含量为43.22%~46.56%,MgO为3.23%~7.87%,TiO_2为1.90%~2.98%,与碱性洋岛玄武岩特征类似。稀土元素总量为114.47×10^(-6)~192.39×10^(-6),(La/Yb)N为5.93~12.13,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表现出向上隆起的富集形态,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可能形成于洋岛构造环境,陆壳物质对其混染的可能性较小,岩石成分主要受熔融源区控制。推测下河图斜长角闪岩原岩很可能形成于靠近消减带的海山环境,来源于洋壳俯冲过程中增生的海山碎片,陈蔡岩群很可能为一套俯冲增生杂岩。LA-ICP-MS锆石U-Pb法获得斜长角闪岩变质年龄为420.6±1.8 Ma,可能代表了扬子和华夏两大地块碰撞拼合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岛玄武岩 斜长角闪岩 俯冲增生杂岩 陈蔡岩群 加里东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夏地块龙泉地区发现亚洲最古老的锆石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邢光福 杨祝良 +6 位作者 陈志洪 姜杨 洪文涛 靳国栋 余明刚 赵希林 段政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5-402,共8页
锆石这一矿物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地球最初500个百万年间(地质学界通常称为“冥古代”)的唯一地壳物质残留,对于了解地球早期地壳演化过程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高精度 SHRIMP 测年技术的广泛运用,笔者最近在华夏地块龙泉地区发现了2颗... 锆石这一矿物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地球最初500个百万年间(地质学界通常称为“冥古代”)的唯一地壳物质残留,对于了解地球早期地壳演化过程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高精度 SHRIMP 测年技术的广泛运用,笔者最近在华夏地块龙泉地区发现了2颗约4100 Ma的碎屑锆石。其中一颗为目前发现亚洲最古老的锆石,其内部结构简单,具有正常的震荡环带,207Pb/206Pb年龄为(4127±4) Ma;其δ18O与地幔岩浆的氧同位素类似,可能来自于早期的幔源岩浆或者未经历地表过程的深部地壳物质的熔融。另外一颗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其核部结晶年龄约为4100 Ma,变质边年龄约为4070 Ma,外围还有2层岩浆增生边年龄介于3800~3600 Ma,代表了该4100 Ma的锆石核部在后期经历了复杂的地壳演化过程,4070 Ma的变质边是目前已获得最为可靠的全球变质年龄。上述发现表明冥古宙时地壳性质和构造环境存在多样性,为认识地球早期大陆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冥古宙 龙泉 华夏陆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蔡早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对华夏与扬子地块拼合过程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希林 姜杨 +5 位作者 邢光福 于胜尧 彭银彪 黄文成 王存智 靳国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35-1153,共19页
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合时限与方式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对出露于浙江诸暨一带的原"陈蔡岩群"进行了详细的露头尺度解剖。野外地质调查表明,原"陈蔡岩群"主要由不同性质的外来岩块与基质组成。其中:代表外来岩块的... 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合时限与方式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对出露于浙江诸暨一带的原"陈蔡岩群"进行了详细的露头尺度解剖。野外地质调查表明,原"陈蔡岩群"主要由不同性质的外来岩块与基质组成。其中:代表外来岩块的大理岩及斜长角闪岩的变质年龄分别为(424.7±2.9)和(420.6±1.8)Ma,成岩年龄分别为(479.2±9.5)^(424.7±2.9)Ma和(507.7±7.8)^(420.6±1.8)Ma,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具OIB(洋岛玄武岩)特征的碱性玄武岩,大理岩的原岩为海相碳酸盐岩,二者共同构成了洋岛海山组合。代表原地岩块的变长石石英砂岩主要物源区为3 620~1 530 Ma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环境下的古老地壳物质;与之构造混杂接触的斜长角闪岩变质年龄为(438.0±2.5)Ma,其原岩分别为形成于消减带岛弧环境的岛弧拉斑玄武岩、形成于俯冲环境下的富Nb玄武岩和洋岛海山环境下的具OIB特征的碱性玄武岩类。代表基质的含榴黑云斜长片麻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其变质年龄为(441.0±3.0)Ma,碎屑206Pb/238 U年龄多数为840~780 Ma,反映其物源主要来自于新元古代,且最年轻的沉积年龄限定在598 Ma,说明片麻岩原岩可能为早古生代沉积地层。陈蔡地区该套岩石组合的发现表明,原"陈蔡岩群"的构造属性应为早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结合测区及龙游地区新发现的加里东期麻粒岩和退变榴闪岩,提出扬子与华夏两大地块碰撞于445~42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增生杂岩 加里东期 华夏地块 扬子地块 洋岛海山 陈蔡岩群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晚中生代岭上超镁铁岩的岩石成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清波 靳国栋 +3 位作者 赵希林 张传林 舒徐洁 洪文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92-1108,共17页
华南内陆在晚中生代发生了广泛的岩石圈伸展减薄事件,赣北新余地区的岭上超镁铁岩体形成于(120.8±1.4)Ma的早白垩世晚期,其作为钦杭结合带东段早白垩世幔源岩浆活动的记录,是研究华南中部晚中生代地幔属性及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的... 华南内陆在晚中生代发生了广泛的岩石圈伸展减薄事件,赣北新余地区的岭上超镁铁岩体形成于(120.8±1.4)Ma的早白垩世晚期,其作为钦杭结合带东段早白垩世幔源岩浆活动的记录,是研究华南中部晚中生代地幔属性及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的良好对象。在系统分析岭上超镁铁质岩的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超镁铁质岩的源区特征及其所反映的大地构造背景。数据表明,岭上超镁铁岩在形成过程中未遭受明显的地壳混染,其MgO含量集中且与TiO2、Al2O3、Ni、Th等元素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反映该岩体未发生显著的结晶分异作用。但Mg#的变化范围和La-Sm分异程度反映堆晶作用和部分熔融可能对岩浆演化有所影响。稀土和微量元素(如Nb、Ta、Zr、Hf等)特征类似于板内玄武岩(OIB),低SiO2、高Ti、高Fe/Mn比值和Ni等特征均显示与软流圈地幔关系密切。但锆石εHf(t)(6.83~11.41)未达到亏损地幔的程度、Nb/Ta比值接近于岩石圈地幔值,且在相关元素图解中具尖晶石橄榄岩地幔源区低程度部分熔融的特征。反映岭上超镁铁岩可能是晚中生代陆内伸展背景下,上涌的软流圈物质与富集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并发生部分熔融,深部超镁铁质岩浆沿构造薄弱带快速侵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镁铁岩 晚中生代 岩石圈伸展减薄 OIB 地质调查工程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北樟树墩蛇绿构造混杂岩露头解剖及其对华南新元古代洋盆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清波 王存智 +2 位作者 靳国栋 赵希林 高天山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8-397,共10页
赣东北蛇绿构造混杂岩是江南造山带最典型的地质实体之一,对其开展以大比例尺岩性填图+构造解析为核心的露头解剖。查明岩块类型包括0.9~1 Ga的洋壳残片蛇绿岩岩块和0.8~1 Ga的岛弧火山-沉积岩块,基质类型包括约1 Ga的蛇绿岩组分基质、0... 赣东北蛇绿构造混杂岩是江南造山带最典型的地质实体之一,对其开展以大比例尺岩性填图+构造解析为核心的露头解剖。查明岩块类型包括0.9~1 Ga的洋壳残片蛇绿岩岩块和0.8~1 Ga的岛弧火山-沉积岩块,基质类型包括约1 Ga的蛇绿岩组分基质、0.9~1 Ga的洋盆沉积物基质和830~1000 Ma的碎屑复理石基质。混杂岩总体呈北东向延伸的网结状构造,就位期构造变形表现为自北西向南东的韧塑性逆冲剪切变形,并受到后期推-滑覆和走滑构造的叠加改造。综合解剖性填图认识和区域资料,认为赣东北樟树墩蛇绿构造混杂岩是弧后洋盆闭合至弧-陆碰撞等一系列洋-陆转换过程的产物,华南洋盆最终闭合的时间在780 Ma之后。研究成果丰富了蛇绿构造混杂岩专题填图方法,对认识华南新元古代洋盆演化及造山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头解剖 蛇绿构造混杂岩 赣东北 樟树墩 专题填图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电动机轴承磨损寿命试验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建华 靳国栋 +2 位作者 郭金芳 刘良勇 夏新涛 《轴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通过轴承寿命试验前后性能与表面形貌等对比测试分析,总结了轴承性能与表面形貌等随寿命试验变化的规律及关系,并给出了轴承磨损寿命计算公式及可靠度,同时指出了影响轴承磨损寿命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微型轴承 磨损 寿命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