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微量点胶方法与实验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勤 徐策 +1 位作者 徐晨影 青山尚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71-2078,共8页
针对微装配/密封工程对用胶量超微化(≤1 pL)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既适用于接触式点胶,也适用于非接触式点胶的超微量点胶方法.采用移液针穿过装有胶液的玻璃微管,在移液针先端吸附微小胶滴,当移液针先端靠近点胶面时,其先端吸附的微小... 针对微装配/密封工程对用胶量超微化(≤1 pL)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既适用于接触式点胶,也适用于非接触式点胶的超微量点胶方法.采用移液针穿过装有胶液的玻璃微管,在移液针先端吸附微小胶滴,当移液针先端靠近点胶面时,其先端吸附的微小胶滴与点胶面接触,移液针离开点胶面后,微小胶滴的一部分将残留在点胶面上,实现超微量点胶.通过匹配点胶的参数,实现点胶量的控制.该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黏度(1~3.5×105 cP)的胶液、任意空间方向的超精密点胶.实验讨论了移液针直径和点胶距离(移液针先端与点胶面的距离)对点胶性能(胶斑直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匹配移液针直径、点胶距离、玻璃微管内径和点胶速度等参数,实现了胶液黏度为971 cP,点胶量为40 fL、170 fL、180 fL在3种亲水性不同的点胶面上的微量点胶;以及胶液黏度为3×104 cP,胶斑直径为243.9 μm时的超微量点胶.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量点胶 点胶控制 点胶分析 高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陶瓷驱动微小型机器人的运动分析与仿真 被引量:11
2
作者 杜启亮 张勤 +1 位作者 田联房 青山尚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5-420,433,共7页
为满足桌面工厂对机器人在平面内大行程、高精度和全方位运动的要求,研制了一种压电陶瓷驱动的微小型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stick-and-slip运动原理,通过压电陶瓷和电磁铁的配合动作,在铁磁性工作表面上实现了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和原... 为满足桌面工厂对机器人在平面内大行程、高精度和全方位运动的要求,研制了一种压电陶瓷驱动的微小型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stick-and-slip运动原理,通过压电陶瓷和电磁铁的配合动作,在铁磁性工作表面上实现了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和原地旋转运动.在假设平行配置的压电陶瓷驱动器在每一步的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行基础上,分析了一步运动中机器人的4个支撑脚的坐标变化情况,进而推导出在该条件下反映机器人位姿变化的运动学差分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机器人直线运动最大步长为0.042 0 mm,旋转运动最大偏转角度为0.185°/步.通过开环轨迹控制、点-点位姿控制和路径跟踪闭环控制实验,验证了机器人应用于桌面工厂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型机器人 压电陶瓷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驱动微粒转动的性能与实验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勤 王建华 +1 位作者 黄维军 青山尚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13-2022,共10页
分析了旋流产生的机制及其驱动微粒运动的机理,建立了颗粒在旋流中的力学模型。以微米级的颗粒(几微米到几百微米)为例,分析了两支微管对向喷射所产生的旋流场的特点和颗粒在旋流场中的受力情况以及运动特点和运动规律。讨论了颗粒的尺... 分析了旋流产生的机制及其驱动微粒运动的机理,建立了颗粒在旋流中的力学模型。以微米级的颗粒(几微米到几百微米)为例,分析了两支微管对向喷射所产生的旋流场的特点和颗粒在旋流场中的受力情况以及运动特点和运动规律。讨论了颗粒的尺寸、形状、位置变化对其旋转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分析和实验表明:两支平行微管相对喷射可以产生旋流,旋流可以驱动颗粒在其流场内稳定旋转。颗粒在旋流场内的运动性能与流场参数和微粒的形状、尺寸、偏心有关,减小颗粒的初始位置的偏心,减少公转成分,有利于颗粒姿态的捕捉和调整。即使颗粒参数变化,合理匹配流场参数,提出的方法仍然可以可以稳定地驱动颗粒转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驱动 微粒转动 对向喷射 流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滴机械手的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勤 刘俊 +1 位作者 黄维军 青山尚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分析液滴机械手的控制机理,建立液滴机械手的流体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分析液滴机械手的控制机理,研究机械手端面形成液滴的形态跟随机械手端面形状的变化关系,讨论影响液滴机械手性能的因素,并通过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提出方... 为分析液滴机械手的控制机理,建立液滴机械手的流体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分析液滴机械手的控制机理,研究机械手端面形成液滴的形态跟随机械手端面形状的变化关系,讨论影响液滴机械手性能的因素,并通过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提出方法的可行性.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各钨丝棒的上下移动量,可以改变液体和各钨丝棒的接触壁面,使机械手端面形成液滴的形态随之改变;基于表面张力吸附在液滴上的微小部件的姿态将随着液滴形态的改变而变化,从而可以实现对于微小部件姿态的控制.适当调整机械手的参数,如钨丝棒的数目、尺寸、各钨丝棒的移动量,以及改变液滴的性质等,可以满足微装配过程中各种操作目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张力 液滴 微操作机械手 姿态调整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印式pL级液体分配方法的性能分析与实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勤 吴锐奇 青山尚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5,共7页
高黏度液体的pL级微量分配和狭小空间内的点样是微量液体分配的难点,针对这个问题,文中从机理上分析了影响转印式pL级点样性能的因素,通过实验研究了液体黏度、移液针的移动速度、停留时间、液窝对点样性能的影响,实现了高黏度(5、30Pa&... 高黏度液体的pL级微量分配和狭小空间内的点样是微量液体分配的难点,针对这个问题,文中从机理上分析了影响转印式pL级点样性能的因素,通过实验研究了液体黏度、移液针的移动速度、停留时间、液窝对点样性能的影响,实现了高黏度(5、30Pa·s)的pL级液体分配和窄缝内(0.5mm×20mm)的微量点样.研究结果表明:低速点样时,液体分配量随着液体黏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且受移液针停留时间的影响较小;高速点样时,液体黏度对液体分配量的影响较小,但移液针的停留时间对点样量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合理匹配参数,转印式液滴分配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液窝的生成,减小随机因素的影响,实现高黏度液体的高准确性、高一致性pL级超微量点样和狭小空间内的封装点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级微量点样 性能分析 点样速度 流体黏度 停留时间 窄缝点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跃式移动机构的移动机理及实验研究
6
作者 卢永奎 吴月华 +1 位作者 杨杰 青山尚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81-286,共6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跳跃式移动机构 ,阐述了该机构的移动机理及其控制方法。跳跃式移动机构采用小型振动电机作为驱动 ,利用电机内偏心轮的旋转所产生的周期性的向心力及与工作表面的间歇性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实现机构的跳跃移动 ,两个不同... 介绍了一种新型跳跃式移动机构 ,阐述了该机构的移动机理及其控制方法。跳跃式移动机构采用小型振动电机作为驱动 ,利用电机内偏心轮的旋转所产生的周期性的向心力及与工作表面的间歇性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实现机构的跳跃移动 ,两个不同放置位置的电机的组合运用 ,可实现机构可调速的直线运动和回转运动 ,通过一系列实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式移动机构 移动机理 实验研究 振动电机 偏心轮 摩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