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登县紫叶莴笋一年两茬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
作者 薛莲 王成宝 +3 位作者 杨思存 张鹏 霍琳 董星晨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93-196,共4页
为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产量和效益,降低化肥农药对蔬菜和环境的影响,推进永登县高原夏菜产业高效健康发展,经过多年开展紫叶莴笋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从品种选择、播期安排、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环节总结了紫叶莴... 为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产量和效益,降低化肥农药对蔬菜和环境的影响,推进永登县高原夏菜产业高效健康发展,经过多年开展紫叶莴笋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从品种选择、播期安排、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环节总结了紫叶莴笋一年两茬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当地紫叶莴笋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叶莴笋 一年两茬 优质栽培技术 永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异步电机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霍琳 胡正宇 +2 位作者 徐海 张磊 盖迪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5,共8页
针对以往异步电机故障诊断中特征提取能力不足导致诊断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异步电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使用了注意力机制(AM)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SCNN)-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的异步电机故障诊断模型,通... 针对以往异步电机故障诊断中特征提取能力不足导致诊断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异步电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使用了注意力机制(AM)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SCNN)-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的异步电机故障诊断模型,通过加入通道注意力机制改进学习机制,使用3种不同尺度提取数据特征,使用BiLSTM对周期故障振动信号进行时序特征的提取,添加自注意力机制关注重点故障特征,引入残差模块减少噪声和冗余数据的影响,最后,通过Softmax分类输出诊断结果。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提取数据集中的故障特征,与其他4种常见模型进行对比,体现其稳定性和高诊断性能,针对异步电机故障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电机 故障诊断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发展现状与对策
3
作者 霍琳 王成宝 温美娟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007-1010,共4页
为促进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高质量发展,对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地多样化种植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针对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减、不同灌区间差异很大、机械化程度低造成带宽幅比杂乱、品种搭配和... 为促进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高质量发展,对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地多样化种植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针对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减、不同灌区间差异很大、机械化程度低造成带宽幅比杂乱、品种搭配和水肥管理不合理、对多样化种植的有效引导不够等现状,提出了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激发农民多样化种植的积极性;科学评价现有模式,构建轻简高效的多样化种植体系;改造提升传统模式,加快适应机械化种管收;创新多样化种植体系,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等促进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化种植 现状 发展 甘肃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A-LSTM的锂电池寿命预测研究
4
作者 霍琳 宋云琦 +1 位作者 盖迪 徐海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3-230,共8页
针对LSTM模型参数较难选取导致锂电池寿命预测效果较差,提出一种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结合鲸鱼优化算法(WOA)的锂电池产品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WOA对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采用NASA锂电池数据集进行对比... 针对LSTM模型参数较难选取导致锂电池寿命预测效果较差,提出一种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结合鲸鱼优化算法(WOA)的锂电池产品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WOA对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采用NASA锂电池数据集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分别运用WOA-LSTM算法、CNN-LSTM算法和LSTM算法对锂电池的剩余使用寿命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证明,WOA-LSTM模型相较于CNN-LSTM模型和LSTM模型的精度分别提升了3.2%和4.5%,验证了WOA方法的有效性,为推动锂电池相关研究的进展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剩余使用寿命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鲸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新垦盐碱荒地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霍琳 王成宝 +3 位作者 逄焕成 杨思存 李玉义 姜万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111,共7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甘肃引黄高扬程灌区新垦盐碱荒地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状,0~10、10~20 cm和20~40 cm土层平均容重分别降低了9.31%、6.16%和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甘肃引黄高扬程灌区新垦盐碱荒地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状,0~10、10~20 cm和20~40 cm土层平均容重分别降低了9.31%、6.16%和4.29%,总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0.00%、7.56%和4.95%;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了0~20 cm土层紧实度,且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降低的幅度越大;施肥能改善新垦盐碱荒地土壤养分状况,与N0M0(CK)处理相比,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5.2%~24.0%,全氮、磷、钾分别增加了20.83%~58.33%、10.85%~81.40%和2.80%~15.42%,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了4.18%~113.42%、51.43%~312.38%和5.84%~32.22%。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增幅在13.4%~168.8%;氮肥在作物产量增加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增幅达53.5%~130.7%,而有机肥的增幅只有8.8%~22.1%。同时,有机无机肥配施也能显著改善玉米植株性状,施氮肥300 kg·hm^-2、有机肥24 t·hm^-2处理的株高、穗长、行粒数最高,施氮肥600 kg·hm^-2、有机肥24 t·hm^-2处理的穗粗、穗行数和百粒重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新垦盐碱荒地 土壤理化性状 玉米产量 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新垦盐渍荒地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霍琳 张晓贺 +4 位作者 杨思存 逄焕成 王成宝 李玉义 姜万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3-178,共6页
在甘肃引黄高扬程灌区,设置了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新垦盐渍荒地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增幅在13.4%-168.8%,过量施用氮肥会对玉米叶片造成伤害,影响秸秆产量,肥料配施条件下无论是... 在甘肃引黄高扬程灌区,设置了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新垦盐渍荒地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增幅在13.4%-168.8%,过量施用氮肥会对玉米叶片造成伤害,影响秸秆产量,肥料配施条件下无论是中氮(300 kg·hm-2)还是高氮(600 kg·hm-2),有机肥的作用都非常突出。玉米植株的养分含量和养分吸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籽粒是吸氮和吸磷的主体,秸秆是吸钾的主体,有机无机肥配施能促进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14.47%-20.74%,氮肥偏生产力为11.06-25.69 kg·kg-1,氮肥农学效率为3.04-11.40 kg·kg-1,氮肥生理效率为20.08-56.63 kg·kg-1,总体都比较偏低,主要原因是有机肥当季利用率低,对氮素总量的贡献太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新垦盐渍荒地 有机无机肥配施 养分吸收量 氮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电石渣改性固硫灰制备胶凝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霍琳 李军 卢忠远 《新型建筑材料》 2012年第6期51-55,共5页
基于固硫灰自身的火山灰活性和自硬性,提出用钙质激发剂激发固硫灰活性制备固硫灰基胶凝材料。实验研究表明在激发剂的作用下,掺入偏高岭土后胶凝材料强度提高80%以上。用内掺50%偏高岭土的固硫灰,采用电石渣或熟石灰复合水玻璃作为激... 基于固硫灰自身的火山灰活性和自硬性,提出用钙质激发剂激发固硫灰活性制备固硫灰基胶凝材料。实验研究表明在激发剂的作用下,掺入偏高岭土后胶凝材料强度提高80%以上。用内掺50%偏高岭土的固硫灰,采用电石渣或熟石灰复合水玻璃作为激发剂制备胶凝材料都在体系的碱含量为30%,水玻璃的模数为2.0,养护温度为60℃时强度达到最大,两种激发剂对强度的影响差异不大,而采用电石渣作为激发剂更节约成本,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固硫灰 胶凝材料 钙质激发剂 电石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飞行管理系统余度配置优化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霍琳 费思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06-1312,共7页
余度设计是飞行管理系统研制过程中提升其安全性的主要手段之一。针对余度设计受制造预算(经济性)与使用阶段维修保障资源消耗(可靠性)的制约问题,基于飞行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基本可靠性及经济性数学模型,利用改进后适用于整数优化的遗... 余度设计是飞行管理系统研制过程中提升其安全性的主要手段之一。针对余度设计受制造预算(经济性)与使用阶段维修保障资源消耗(可靠性)的制约问题,基于飞行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基本可靠性及经济性数学模型,利用改进后适用于整数优化的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以安全性为目标、基本可靠性与经济性为约束的余度配置优化方法,并以实例说明其适用于较为复杂系统的余度配置优化。经过敏感性分析发现,安全性指标最优值随着基本可靠性约束下限的提高而降低,随着经济性约束上限的增加而增加。2种约束条件对优化目标竞争约束,在同一时刻只有1种约束条件起主要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度优化 安全性优化 遗传算法 飞行管理系统 基本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霍琳 杨思存 +1 位作者 王成宝 姜万礼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10期30-36,共7页
在相同管理措施下对日光温室黄瓜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连作10 a时达到最高,随着连作年限的进一步延长又逐渐降... 在相同管理措施下对日光温室黄瓜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连作10 a时达到最高,随着连作年限的进一步延长又逐渐降低;真菌数量持续增加。土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连作8~10 a时达到最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连续降低的趋势。在黄瓜生长季节,随着生育期的推移,3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5种土壤酶的活性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3—4月份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年限 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土壤酶活性 日光温室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引黄灌区玉米茬耕层土壤状况调查 被引量:5
10
作者 霍琳 王成宝 +2 位作者 杨思存 姜万礼 温美娟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10期51-56,共6页
在甘肃引黄灌区选择60个典型玉米地,对其土壤耕层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引黄灌区玉米地平均耕层深度为22.5cm,比我国土壤平均耕层(16.5cm)高6.0cm,犁底层平均厚度为9.1cm。0~40cm土层容重在1.36g/cm^3左右,孔隙度在48.5%左... 在甘肃引黄灌区选择60个典型玉米地,对其土壤耕层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引黄灌区玉米地平均耕层深度为22.5cm,比我国土壤平均耕层(16.5cm)高6.0cm,犁底层平均厚度为9.1cm。0~40cm土层容重在1.36g/cm^3左右,孔隙度在48.5%左右。0~45cm土壤紧实度200~2450kPa,靖会灌区显著高于其他灌区,景电、兴电、刘川灌区相差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94~15.64g/kg,全氮含量为0.84~1.24g/kg,碱解氮含量为47.14~60.56mg/kg,速效磷含量为14.28~33.57mg/kg,速效钾含量为156.50~185.84mg/kg,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外,其它指标均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地 土壤耕层 犁底层 养分状况 甘肃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电灌区油葵/豌豆带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霍琳 王建成 杨思存 《甘肃农业科技》 2002年第5期11-12,共2页
在兴电灌区以单种油葵和单种豌豆为对照 ,对油葵 /豌豆带田 4种种植模式的产量、效益和相互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2行油葵 / 4行豌豆带田的产量比单种油葵、单种豌豆产量分别增加 4 7.7%和38.6 % ,纯收益分别增加 15 .3%和 12 ... 在兴电灌区以单种油葵和单种豌豆为对照 ,对油葵 /豌豆带田 4种种植模式的产量、效益和相互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2行油葵 / 4行豌豆带田的产量比单种油葵、单种豌豆产量分别增加 4 7.7%和38.6 % ,纯收益分别增加 15 .3%和 12 5 .9% ,土地当量比和带田稳定性系数分别达到了 1.4 4和 0 .30 ,是兴电灌区油葵和豌豆种植的最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电灌区 油葵 豌豆 高产高效 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电灌区玉米蚕豆带田栽培模式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霍琳 姜万礼 +1 位作者 王成宝 杨思存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12期5-8,共4页
研究了在甘肃兴电灌区灌耕灰钙土玉米、蚕豆单作和间作模式对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蚕豆全覆膜带田优化施肥种植模式(玉米带80 cm种2行,蚕豆40 cm种2行,施肥量为N 300 kg/hm2、P2O590 kg/hm)2玉米产量比单种玉米增产9.41%... 研究了在甘肃兴电灌区灌耕灰钙土玉米、蚕豆单作和间作模式对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蚕豆全覆膜带田优化施肥种植模式(玉米带80 cm种2行,蚕豆40 cm种2行,施肥量为N 300 kg/hm2、P2O590 kg/hm)2玉米产量比单种玉米增产9.41%;蚕豆产量虽比单种蚕豆减产23.89%,但比玉米蚕豆带田传统种植模式增产27.03%,且蚕豆分枝数、株粒重、百粒重和玉米穗长、穗粒重、百粒重均表现最高,可作为兴电灌区玉米蚕豆带田的最佳种植模式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蚕豆 带田 栽培模式 优化施肥 兴电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电灌区主要间套作种植模式产量优势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霍琳 王成宝 +1 位作者 姜万礼 杨思存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11期3-6,共4页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对兴电灌区不同间套作种植模式的产量优势评价结果表明,玉米、油葵、胡麻、豌豆的单作产量均高于间作,其中玉米与豌豆的间作优势最明显,LER达1.51;油葵与胡麻的间作优势相对较差,LER为1.38。玉米与胡麻、玉米与豌豆的...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对兴电灌区不同间套作种植模式的产量优势评价结果表明,玉米、油葵、胡麻、豌豆的单作产量均高于间作,其中玉米与豌豆的间作优势最明显,LER达1.51;油葵与胡麻的间作优势相对较差,LER为1.38。玉米与胡麻、玉米与豌豆的生产优势度较高,但稳定性较差。间套作种植后,玉米和油葵植株矮化或弱化,主要产量要素降低;胡麻、豌豆与玉米间作可改善经济性状,而与油葵间作则相反。玉米与胡麻间作种植的经济效益最高,其次为玉米与豌豆间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 土地当量比 生产优势度 系统稳定性 兴电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无人机协同防撞策略研究
14
作者 霍琳 李诗琪 +2 位作者 费思邈 齐奂超 胡正宇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5-181,共7页
针对多无人机协同执行任务过程中可能与静态障碍物和其他无人机碰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协同防撞策略。首先,将每个无人机看作一个独立的决策个体,并应用深度神经网络拟合其策略函数和价值函数。然后,在独立近端策略优... 针对多无人机协同执行任务过程中可能与静态障碍物和其他无人机碰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协同防撞策略。首先,将每个无人机看作一个独立的决策个体,并应用深度神经网络拟合其策略函数和价值函数。然后,在独立近端策略优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只观测部分目标信息并排序的观测空间设计方法。解决了神经网络输入维度过大时难以训练的问题。最后,以25架无人机协同执行任务过程中的防撞问题为例进行了算法设计和网络结构设计,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防撞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无人机 协同防撞 深度强化学习 独立近端策略优化 观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条件下施锌量对玉米幼苗生长和锌形态转化的影响
15
作者 霍琳 马前瑞 +2 位作者 杨思存 温美娟 王成宝 《寒旱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154-160,共7页
为揭示外源锌在绿洲盐化潮土中的转化特征,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探究了盐渍条件下不同施锌量对玉米幼苗生长和锌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非盐渍条件还是盐渍条件下,随着施锌量的增加玉米的株高和干重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施锌量为... 为揭示外源锌在绿洲盐化潮土中的转化特征,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探究了盐渍条件下不同施锌量对玉米幼苗生长和锌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非盐渍条件还是盐渍条件下,随着施锌量的增加玉米的株高和干重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施锌量为5~10 mg/kg时达到最大。玉米含锌量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增大,吸锌量随施锌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施锌量为10 mg/kg时达到最大。施锌0.5、1.0、2.0、5.0、10.0、20.0 mg/kg处理的株高与不施锌比较,在非盐渍条件下分别增加13.60%、13.89%、15.58%、20.84%、21.57%、19.58%,在盐渍条件下分别增加3.31%、8.00%、9.74%、11.51%、8.41%、6.87%。由此认为,绿洲盐化潮土的适宜施锌量为5~10 mg/kg,有害或过量施锌量为≥20 mg/kg。随施锌量的升高,盐渍条件下的土壤有效锌(DTPA-Zn)、碳酸盐结合态锌(CAB-Zn)、松结有机结合态锌(WBO-Zn)、氧化锰结合态锌(OxMn-Zn)、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锌(AOFe-Zn)、晶形氧化铁结合态锌(COFe-Zn)和残留矿物态锌(RES-Zn)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了15.63%~767.19%、7.69%~296.92%、5.68%~270.45%、0.72%~19.42%、1.82%~65.25%、1.01%~37.61%、0.18%~6.92%。与非盐渍条件下相比,盐渍条件下的玉米株高、干重、含锌量、吸锌量、土壤有效锌(DTPA-Zn)、植物可利用态锌(碳酸盐结合态锌、松结有机结合态锌、氧化锰结合态锌)均降低,其他态锌(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锌、晶形氧化铁结合态锌和残留矿物态锌)均升高。综合分析认为,施用适量锌肥能显著提高玉米的耐盐性,缓解长期盐分胁迫带来的毒害,在短期内能有效改善土壤-作物系统的锌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条件 施锌量 玉米幼苗生长 锌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维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9
16
作者 周栋 霍琳 +1 位作者 王美慧 毛德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1-236,共6页
针对虚拟维修在建模与仿真等核心环节的研究中存有很大局限的问题,提出了虚拟维修方法体系,探讨虚拟维修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虚拟维修模型与仿真控制方法的深入研究.提出虚拟维修模型即维修任务网(MTN,Maintenance Task Net),MTN... 针对虚拟维修在建模与仿真等核心环节的研究中存有很大局限的问题,提出了虚拟维修方法体系,探讨虚拟维修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虚拟维修模型与仿真控制方法的深入研究.提出虚拟维修模型即维修任务网(MTN,Maintenance Task Net),MTN基于Petri网可描述维修过程,可表达维修过程中资源、活动和约束.提出MTN驱动虚拟仿真的触发规则及建立控制虚拟维修仿真机制.通过飞机典型设备维修案例对提出的虚拟维修模型和控制机制进行了实例验证,应用结果验证了建模与仿真方法的有效性,为支持维修性工程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修性 虚拟维修 模型 仿真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电灌区主要带田系统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思存 王建成 +1 位作者 霍琳 芦满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9-175,共7页
甘肃省兴电灌区6种主要带田系统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种植模式干物质积累量为12137.3~28408.9kg/hm2,等价产量为15734.7~33198.2kg/hm2,粗蛋白产量在1794.3~2283.2kg/hm2,总体都比较高;能量的投入为1.6359×1011~2.3942×... 甘肃省兴电灌区6种主要带田系统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种植模式干物质积累量为12137.3~28408.9kg/hm2,等价产量为15734.7~33198.2kg/hm2,粗蛋白产量在1794.3~2283.2kg/hm2,总体都比较高;能量的投入为1.6359×1011~2.3942×1011J/hm2,产出为2.0709×1011~4.3290×1011J/hm2,都高于全国中产地区同类型带田的平均值,但能量的产投比不高,只有1.27~1.98,主要是由于无机能中灌溉用电的投能太高;对≥0℃积温、降水量、辐射量利用的时间效率分别为90.0%~93.1%、90.7%~94.0%、83.8%~87.5%,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对光能的利用率分别为0.53%~1.05%和0.24%~0.45%;6种模式的总产值在10314.75~12682.34元/hm2之间,纯收益在5497.50~8061.75元/hm2之间,胡麻/黄豆和玉米/蚕豆带田是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带田系统的生产优势度小麦/黄豆、玉米/豌豆、玉米/蚕豆带田较高,但稳定性较差,增产潜力的发挥还需要综合农艺措施的配套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系统生产力 灌区 蚕豆 综合农艺措施 产投比 干物质积累量 纯收益 总产值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积累及离子组成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思存 霍琳 +1 位作者 王成宝 姜万礼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41-1549,共9页
为探讨兰州市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积累和离子组成变化特点,通过对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和种植年限条件下土壤的取样调查,分析了盐分积累特征及耕层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耕地利用方式、种植年限、土壤通透性、农户经营管理水平等... 为探讨兰州市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积累和离子组成变化特点,通过对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和种植年限条件下土壤的取样调查,分析了盐分积累特征及耕层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耕地利用方式、种植年限、土壤通透性、农户经营管理水平等,都会影响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积累和离子组成变化,普通粮田改为日光温室种植后,0~100 cm土层含盐量普遍增加,增幅达到了17.56%~29.77%,盐分表聚现象明显,耕层(0~20 cm)土壤含盐量平均增加了40%以上;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日光温室耕层土壤盐分含量持续增加,累积量最大的离子是NO_3^-、SO_4^(2-)、Ca^(2+)和Na^+,阴离子的积累量显著高于阳离子,阴离子的组成从以HCO_3^-为主变为以NO_3^-和SO_4^(2-)为主,阳离子的组成始终以Ca^(2+)为主,同时K^+和Na^+的含量大幅度增加。盐分的大量累积,以及NO_3^-、SO_4^(2-)、Na^+等离子的相对富集,不仅会对蔬菜生长造成生理毒害、养分供需失衡、品质下降,还会引起土壤酸化、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盐分积累 离子组成 种植年限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灌耕灰钙土耕层物理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成宝 温美娟 +2 位作者 杨思存 霍琳 姜万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0-177,共8页
为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对甘肃引黄灌区灰钙土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4—2017年在连续翻耕8 a的玉米田设置翻耕(CT)、旋耕(RT)、深松(ST)、免耕(NT)等4个单一耕作处理和翻耕-免耕(CT-NT)、深松-免耕(ST-NT)等2个轮耕处理。结果... 为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对甘肃引黄灌区灰钙土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4—2017年在连续翻耕8 a的玉米田设置翻耕(CT)、旋耕(RT)、深松(ST)、免耕(NT)等4个单一耕作处理和翻耕-免耕(CT-NT)、深松-免耕(ST-NT)等2个轮耕处理。结果表明:RT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容重4个年度均是最低,与CT处理相比,第4年(2017)显著降低了8.70%和5.56%(P<0.05);ST、NT、CT-NT、ST-NT处理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土壤容重随年份呈降低趋势,与CT处理相比,第4年(2017)显著下降了4.38%、3.16%、9.25%、7.54%和11.11%、5.56%、6.00%、11.11%;CT和RT处理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孔隙度,与CT相比,ST、CT-NT、ST-NT处理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在第4年(2017)显著增加了4.42%、9.60%、7.78%和14.18%、7.51%、14.18%;不同耕作处理均可降低0~45 cm土层土壤紧实度,与试验前(2014)相比,ST和ST-NT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36.88%和20.97%,CT、RT、NT可降低0~25 cm土层紧实度,ST、ST-NT可降低25~45 cm土层紧实度;ST较RT、CT、NT、CT-NT能显著增加土壤入渗率,分别增加65.87%、81.21%、44.80%、31.72%;ST-NT处理4 a平均玉米产量最高为15517.7 kg·hm^(-2),经济效益最好为27799元·hm^(-2)。综合分析认为,在4 a的耕作体系中,ST-NT耕作方式下土壤物理性状最佳,生产性能最优,是比较理想的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土壤物理性状 玉米产量 经济效益 灌耕灰钙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盐化潮土施镁对玉米幼苗生长、活性氧自由基代谢和锌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思存 霍琳 +1 位作者 王成宝 姜万礼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4-361,共8页
【目的】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盐化潮土地玉米缺锌现象非常普遍,土壤镁含量高通常被认为是造成土壤和作物缺锌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了绿洲盐化潮土锌、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以硫酸镁为原料,设加入Mg2+0、74、147... 【目的】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盐化潮土地玉米缺锌现象非常普遍,土壤镁含量高通常被认为是造成土壤和作物缺锌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了绿洲盐化潮土锌、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以硫酸镁为原料,设加入Mg2+0、74、147、221、515 mg/kg,形成交换性Mg含量分别为287.3、349.2、411.6、487.9、755.2 mg/kg的混合土壤,来模拟绿洲盐化潮土含镁量低、较低、中等、较高、极高5种类型。在玉米生长期间浇灌去离子水,用重量法控制水分的供应。玉米生长45 d收获,测定株高后,采集心叶下第二个叶片鲜样用于测定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植株分地上部和根系,烘干粉碎后用于测定锌的含量。【结果】1)较高和极高的土壤交换性镁抑制玉米幼苗的生长。镁加入量为22l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达到487.9 mg/kg时,玉米植株矮小,生长已受到胁迫,加入量为515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达到755.2 mg/kg时,玉米株高显著降低了14.5%,植株叶缘焦枯,个别植株叶片出现白色条纹,表现出明显的镁中毒症状和典型缺锌症状。2)随施镁量的增加或土壤含镁量水平的提高,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重分别降低了11.9%~38.3%和4.6%~23.0%,茎叶干重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根系。3)随施镁量的增加或土壤含镁量水平的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了9.4%~45.9%,用量达到515 mg/kg时几乎降低了一半,导致地上部叶片出现枯黄。叶片SOD、POD、CAT活性都是先升高再迅速降低,峰值分别出现在147 mg/kg、74 mg/kg和147 mg/kg,用量达到515 mg/kg时分别降低了49.75%、48.06%和32.21%;MDA含量始终呈增加趋势,增幅在20.39%~183.58%。4)施镁显著降低了玉米幼苗的锌含量和吸收量,但对茎叶和根系的抑制程度不同。与不施镁处理相比,茎叶锌含量降低了4.05%~57.09%,吸收量降低了15.41%~73.55%;根系锌含量降低了7.55%~18.99%,吸收量降低了11.62%~37.40%,不管是锌含量还是吸收量,根系的降低幅度都明显低于茎叶。这也导致锌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显著降低,施镁147 mg/kg时锌的转运率还有46.60%,施镁515 mg/kg时只有34.55%,仅达到不施镁水平的62%。5)随着施镁量的增加或土壤含镁量水平的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也显著降低,降幅在11.4%~46.6%,特别是施镁515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达到755.2 mg/kg时,土壤有效锌含量已降至0.47 mg/kg,超过了土壤缺锌临界值(DTPA-Zn【0.5 mg/kg)。【结论】绿洲盐化潮土上的玉米缺锌问题与土壤含镁量水平密切相关,随着施镁量的增加,玉米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株高、干重、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和SOD、POD、CAT活性都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施镁抑制了玉米幼苗对锌的吸收,对茎叶的抑制程度明显高于根系,导致锌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率显著降低。施镁降低了土壤有效锌含量,用量达到515 mg/kg时,土壤有效锌含量已低于缺锌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化潮土 土壤交换镁 锌营养 活性氧自由基代谢 玉米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