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李商隐《夜雨寄北》的理解──答丘汝腾先生 |
霍松林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2
|
|
2
|
《青春集》自序 |
霍松林
|
《长江学术》
|
2007 |
0 |
|
3
|
《鹏翔无疆——〈庄子〉文学研究》序 |
霍松林
|
《长江学术》
|
2006 |
0 |
|
4
|
时代新声 |
霍松林
袁第锐
罗书慎
祖保泉
周笃文
林从龙
钟陵
赵义山
陈淑清
陶光
周寅宾
吕永
吴龙辉
朱志强
贺镇雄
陈耀球
包德珍
刘梦芙
赵维江
胡主佑
马积高
陈又钧
杨逊
刘旭
彭湘庆
秦惠民
曾仲珊
陶先淮
钟振振
侯孝琼
伏家芬
李寿冈
闻达三
沈家庄
许山河
章继光
陈光明
熊治祁
李克和
汤江浩
李晓晖
徐安琪
桂胜
王德亚
褚斌杰
严家炎
张少康
马振方
袁行霈
杨贺松
莫砺锋
李庆苏
王宗力
刘文忠
林东海
管士光
张明非
葛晓音
钱志熙
刘建国
蔡厚示
周裕锴
|
《中国韵文学刊》
|
2001 |
0 |
|
5
|
“诗述民志”——孔颍达诗歌理论初探 |
霍松林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1 |
8
|
|
6
|
含蓄一例——说杜甫《曲江二首》 |
霍松林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2 |
2
|
|
7
|
感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说陈与义《早行》诗的艺术特色 |
霍松林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3 |
0 |
|
8
|
《明人小品选》序 |
霍松林
|
《高校教育管理》
|
1982 |
0 |
|
9
|
“意余于象”一例——说王维《终南山》 |
霍松林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1 |
0 |
|
10
|
研究韵文,开创一代新诗风 |
霍松林
|
《中国韵文学刊》
|
1987 |
0 |
|
11
|
时代新声 |
霍松林
袁第锐
罗书慎
祖保泉
周笃文
林从龙
钟陵
赵义山
陈淑清
陶光
周寅宾
吕永
吴龙辉
朱志强
贺镇雄
陈耀球
包德珍
刘梦芙
赵维江
胡主佑
马积高
陈又钧
杨逊
刘旭
彭湘庆
秦惠民
曾仲珊
陶先淮
钟振振
侯孝琼
伏家芬
李寿冈
闻达三
沈家庄
许山河
章继光
陈光明
熊治祁
李克和
汤江浩
李晓晖
徐安琪
桂胜
王德亚
褚斌杰
严家炎
张少康
马振方
袁行霈
杨贺松
莫砺锋
李庆苏
王宗力
刘文忠
林东海
管士光
张明非
葛晓音
钱志熙
刘建国
蔡厚示
周裕锴
|
《中国韵文学刊》
|
2001 |
0 |
|
12
|
周汝昌先生九十寿辰祝寿唱和诗 |
周笃文
周汝昌
霍松林
刘征
蔡厚示
李汝伦
梁归智
|
《中国韵文学刊》
|
2008 |
0 |
|
13
|
时代新声 |
陈子波
伍晓蔓
斯琴
郑明哲
霍松林
王震宇
胡迎建
杨启宇
沈利斌
叶嘉莹
李维嘉
胡炳生
杨逸明
王蛰堪
曾渊如
滕伟明
|
《中国韵文学刊》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