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可更换构件的RCS混合框架结构受力特性及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16
1
作者 门进杰 霍文武 +2 位作者 兰涛 雷梦珂 史庆轩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52,共11页
提出一种带可更换构件的RCS混合框架结构,其结构组成包括耗能框架和主框架,利用可更换构件损伤集中耗能,地震后通过更换受损可更换构件实现结构功能快速恢复。采用SAP2000对14榀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对比研究了混合框架的受力性... 提出一种带可更换构件的RCS混合框架结构,其结构组成包括耗能框架和主框架,利用可更换构件损伤集中耗能,地震后通过更换受损可更换构件实现结构功能快速恢复。采用SAP2000对14榀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对比研究了混合框架的受力性能,明确了混合框架的屈服机制及受力状态。分析了可更换梁的破坏模式、截面形式及布置位置,耗能框架的跨度及布置位置等参数对混合框架受力特性的影响。基于受力特性分析结果,提出了正常使用、耗能构件可更换、主框架可修复、生命安全及防止倒塌等5个性能水准的划分方法,并将弹性刚度比(KDF/KMF)和屈服位移比(Δ2/Δ1)两个参数作为结构弹性设计的控制参数。采用SAP2000对8榀混合框架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和非线性静力分析,提出了满足不同性能水准的层间位移角限值,以及对结构进行弹性设计时控制参数的取值范围;并结合结构的不同性能目标,进而提出混合框架结构基于双参数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混合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屈服机制,剪切型可更换梁耗能能力较强,自定义截面可更换梁有利于实现结构震后功能恢复,楼面层与层间同时布置可更换梁、增大耗能框架的跨度均能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此外,当弹性刚度比为2.8~4.3,屈服位移比大于1.8时,结构可以达到预期受力状态,且具有较好的可更换性,所提基于双参数的抗震设计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S混合框架 可恢复结构 受力特性 性能水准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小区邻里空间使用后评价及建议
2
作者 张晨 霍文武 《城市建筑》 2017年第8期351-351,353,共2页
在居住区分期建设过程中,各组团间的空间往往被设计师与开发者忽视。在居住区建设发展过程中,这类空间的使用功能会发生变化,但空间实体及管理却不能及时地作出反馈和调整。使用后评价(POE)关注建成空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居住区分期建设过程中,各组团间的空间往往被设计师与开发者忽视。在居住区建设发展过程中,这类空间的使用功能会发生变化,但空间实体及管理却不能及时地作出反馈和调整。使用后评价(POE)关注建成空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可将其反馈给设计师,从而改善空间的状态,进而便于使用。本文以平乐园小区中居住组团间衔接空间为例,利用POE评价了该空间的现状特征及人们的使用情况,并从使用者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空间调整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 使用后评价 居住组团衔接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