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源地区小花棘豆表型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吕亮雨 刘青青 +2 位作者 蔡宗程 雷莎清 施建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7,共8页
为了探究三江源地区野生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表型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三江源地区6个主要且具代表性的小花棘豆天然居群的18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特征和主成分分析,基于这些表型性状对6个居群进行聚类分析,并对这些... 为了探究三江源地区野生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表型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三江源地区6个主要且具代表性的小花棘豆天然居群的18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特征和主成分分析,基于这些表型性状对6个居群进行聚类分析,并对这些表型性状与经度、纬度、海拔、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单株花序数和种形指数外,其余表型性状的F值均达到显著(p<0.05)水平,其中,花序长的F值最大,叶形指数和种子千粒质量的F值较大。供试居群1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30%~53.79%,均值为14.99%,其中,叶形指数、单株花序数、花序长和单荚果种子数变异系数的均值均在20%以上,而种子千粒质量变异系数的均值最小(0.4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仅单叶鲜质量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开花后株高和冠幅与海拔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单叶鲜质量和种子千粒质量与土壤电导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2.960%,说明这3个主成分能够反映小花棘豆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居群被分成2组,其中,甘德县柯曲镇和天峻县木里镇居群为一组,其余居群为另一组。综上所述,三江源地区小花棘豆表型性状变异较为丰富,但仅个别表型性状受纬度、海拔和土壤电导率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表型性状 环境因子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燕麦品种在三江源区的引种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蔡宗程 吕亮雨 +3 位作者 刘青青 王琛 雷莎清 施建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35-139,共5页
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在三江源地区种植的燕麦饲草品种。试验对三江源地区引进种植的8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和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青引2号和甜燕麦的株高、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燕麦品种,... 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在三江源地区种植的燕麦饲草品种。试验对三江源地区引进种植的8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和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青引2号和甜燕麦的株高、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燕麦品种,且甜燕麦干草产量高达7380.00 kg/hm^(2),较青甜2号显著增加了50.6%(P<0.05)。白燕7号、青引2号和甜燕麦的茎叶比较低,分别为2.83、3.33和3.48。青引2号和甜燕麦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燕麦品种(P<0.05),其中青引2号粗蛋白含量高达14.96%,甜燕麦粗脂肪含量高达8.94%。青引2号和甜燕麦的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81和0.95,属优,为Ⅰ级。研究表明,青引2号和甜燕麦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品种,更适宜在三江源区的果洛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燕麦 品种 生产性能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青甜1号与豆科饲草混播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吕亮雨 施建军 +5 位作者 刘青青 蔡宗程 张海蓉 韩玟 王琛 雷莎清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5-130,共6页
试验探究了青甜1号与豆科饲草混播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将禾本科饲草青甜1号与3种豆科饲草分别混播,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单播处理4个(A1、A2、A3、A4),混播处理6个(B1、B2、B3、B4、B5、B6),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显... 试验探究了青甜1号与豆科饲草混播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将禾本科饲草青甜1号与3种豆科饲草分别混播,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单播处理4个(A1、A2、A3、A4),混播处理6个(B1、B2、B3、B4、B5、B6),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显示:B3处理(青甜1号∶蚕豆=4.5∶1)株高、叶面积较其他处理明显更优;B5处理(青甜1号∶蚕豆=7∶1)鲜草产量最高,为41400 kg/hm^(2),较单播青甜1号(A1)显著增加了72.5%(P<0.05),B6处理(青甜1号∶饲用豌豆=7∶1)次之,鲜草产量为38500 kg/hm^(2)。禾豆混播各处理饲草的营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单播青甜1号(A1)(P<0.05),显著低于单播饲用豌豆(A2)(P<0.05)。B6处理的粗蛋白、粗脂肪、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处理(P<0.05),分别为16.10%、7.18%、8.80%和12.42%,饲用豌豆(A2)在3种豆科饲草中营养物质含量最高。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B6处理的隶属函数值为0.817,属优,为Ⅰ级。研究表明,混播处理中的青甜1号∶饲用豌豆=7∶1时混播各项指标优于其他品种,适宜在三江源区的果洛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禾草与豆科饲草混播 生产性能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稃茅香典型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对土壤含水率的响应 被引量:4
4
作者 吕亮雨 蔡宗程 +2 位作者 施建军 雷莎清 王琛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文章以5种不同土壤含水率下的光稃茅香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5个群落共有15种植物,属11科14属,植物群落优势种分别为光稃茅香(Antho-xanthum glabrum)、光稃茅香(Anthoxanthum glabru... 文章以5种不同土壤含水率下的光稃茅香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5个群落共有15种植物,属11科14属,植物群落优势种分别为光稃茅香(Antho-xanthum glabrum)、光稃茅香(Anthoxanthum glabrum)+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光稃茅香(An-thoxanthum glabrum)+西藏沙棘(Hippophae thibetana)+冷蒿(Artemisia frigida)+多裂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fida)、光稃茅香(Anthoxanthum glabrum)+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光稃茅香(Anthoxan-thum glabrum)+赖草(Leymus secalinus)+冷蒿(Artemisia frigida)。该研究选取的样地3的光稃茅香群落丰富度指数Ma、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达到最大,分别为1.53、0.58、1.38,明显高于其他4个样地(P<0.05);样地5的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优势度指数d最大,分别为0.63、1.78。样地1的地上生物量最大,达到857.3g·m^(-2),较样地2、样地3、样地4、样地5分别高46.47%、112.35%、192.27%、506.60%,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土壤含水率的不同可能是驱动草本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和生物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光稃茅香 群落结构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野生多枝黄耆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青青 蔡宗程 +4 位作者 吕亮雨 雷莎清 张海蓉 马芳 施建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69,共9页
以三江源地区6个市、县、镇150份野生多枝黄耆(Astragalus polycladus)为材料,对其18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了解三江源地区多枝黄耆的表型分化程度和居群变异特征,为选育多枝黄耆... 以三江源地区6个市、县、镇150份野生多枝黄耆(Astragalus polycladus)为材料,对其18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了解三江源地区多枝黄耆的表型分化程度和居群变异特征,为选育多枝黄耆优良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多枝黄耆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供试居群1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9%,其中,生殖枝茎粗和生殖枝茎长变异系数较高(20%以上),而花萼长和种子厚变异系数最小(1%)。不同环境下的多枝黄耆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木里镇居群多枝黄耆南北冠幅、株高、根系数、生殖枝茎长、叶厚、花冠长、花冠数、种子厚和种子纵径均显著低于其他居群。相关性分析表明,除根系数、生殖枝茎长与其他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外,其他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同时,多枝黄耆的表型性状与经纬度、海拔和土壤pH值等环境因子有一定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且不同性状受环境因子影响不同,其中,花冠数、叶厚和根系数受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黄耆 表型性状 多样性分析 三江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