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羟基氧化铁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性能研究
1
作者 周益辉 易师 +2 位作者 沈言锦 侯志华 雷细平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5-179,共5页
采用正弦交流电絮凝法,制备了具有大比表面积和高电荷密度特性的纳米α-羟基氧化铁(α-FeOOH)吸附材料,用于去除水中Ni^(2+)、Zn^(2+)、Cu^(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 采用正弦交流电絮凝法,制备了具有大比表面积和高电荷密度特性的纳米α-羟基氧化铁(α-FeOOH)吸附材料,用于去除水中Ni^(2+)、Zn^(2+)、Cu^(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α-FeOOH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探讨了α-FeOOH在单金属体系和多金属竞争体系下的吸附性能,分析了重金属离子(Ni^(2+)、Zn^(2+)、Cu^(2+))在电絮凝反应体系中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使用正弦交流电絮凝法制备的大比表面积纳米α-FeOOH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在单一重金属离子吸附过程中,α-FeOOH对Cu^(2+)的吸附量大于Ni^(2+)和Zn^(2+);金属的吸附选择性为Cu^(2+)>Ni^(2+)>Zn^(2+)。Ni^(2+)、Zn^(2+)和Cu^(2+)在单金属体系中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6.3mg/g、52.5mg/g和60mg/g;在多金属体系中,Ni^(2+)、Zn^(2+)和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3.3mg/g、35.6mg/g和52.1mg/g。重金属离子(Ni^(2+)、Zn^(2+)、Cu^(2+))去除的主要机理是:电极(阴极)界面的还原反应;形成Ni(OH)_(2)、Zn(OH)_(2)和Cu(OH)_(2)沉淀;α-FeOOH表面的羟基对Ni^(2+)、Zn^(2+)、Cu^(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共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羟基氧化铁 吸附 重金属离子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交流电絮凝含铬(Ⅵ)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波 裴勇 +2 位作者 徐涛 雷细平 余刚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59,共6页
采用双铁电极脉冲交流电絮凝处理含有铬(Ⅵ)离子的废水.加入100 g·m-3铬酸钾,700 g·m-3Na Cl作为导电盐,用硫酸控制调节pH值为4的模拟废水中,在室温(20~25℃)下采用40μA·g-1Fe脉冲交流进行电凝絮,废水流速为2 dm3·... 采用双铁电极脉冲交流电絮凝处理含有铬(Ⅵ)离子的废水.加入100 g·m-3铬酸钾,700 g·m-3Na Cl作为导电盐,用硫酸控制调节pH值为4的模拟废水中,在室温(20~25℃)下采用40μA·g-1Fe脉冲交流进行电凝絮,废水流速为2 dm3·min-1,4组反应器串联.废水中铬(Ⅵ)离子浓度能降到0.090 g·m-3,铬(Ⅵ)的去除率达9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Ⅵ) 废水 电絮凝 双铁电极 脉冲交流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