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脑白质缺血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R扩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
作者 雷立存 杜亚强 +3 位作者 何丽 王伟秀 武延华 郭欣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MR扩散张量成像(DTI)脑白质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MCI患者40例,分为A组(伴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20例)和B组(无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20例)以20例认知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MR扩散张量成像(DTI)脑白质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MCI患者40例,分为A组(伴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20例)和B组(无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20例)以20例认知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DTI检查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试,比较3组患者脑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并分析A、B组MCI患者的MoCA评分差异。结果与B组比较,A组额叶ADC值升高、FA值降低,顶叶ADC值升高、FA值降低;MoCA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9、-3.251、-7.533、-2.702、-2.660,P<0.05)。与对照组比较,B组额叶ADC值升高,FA值降低,海马旁回ADC值升高,FA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90、-2.785、-4.415、-5.164,P<0.05)。结论 MR DTI可以反映MCI患者的脑白质变化,早期发现常规MRI检查无法发现的脑白质异常。伴有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的脑白质损伤更严重,更易发展为痴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白质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张量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构建的ResNet-18模型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雷立存 杜亚强 +3 位作者 周琦 高天姿 杨爽 王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 应用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网络ResNet-18,基于肝脏CT扫描图像,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分级预测模型,为辅助临床诊断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收集2020年5—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64例经CT扫描检查拟诊为NAFLD的影像数据,共1 80... 目的 应用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网络ResNet-18,基于肝脏CT扫描图像,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分级预测模型,为辅助临床诊断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收集2020年5—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64例经CT扫描检查拟诊为NAFLD的影像数据,共1 801层CT平扫图像,同时收集20例行上腹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者作为对照组,共200层图像,共计2 001层图像。首先进行图像预处理,按照60%、20%、20%划分训练、验证和测试数据集,训练与验证数据集用于建立采用迁移学习方式的ResNet-18网络模型,优化模型权重参数以及防止过拟合,测试数据集用于评估模型最终表现,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ResNet-18图像识别网络在NAFLD分级中的价值。结果 ResNet-18图像识别网络在测试集中的总体准确率为95%,识别正常与轻中重度NAFLD分级的敏感度分别为100%、98%、88%、97%,特异度分别为95%、94%、98%、9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0.98。结论 ResNet-18图像识别网络在图像识别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准确进行NAFLD分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ResNet 图像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能谱曲线及骨钙CT值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斋 高志梅 +2 位作者 雷立存 赵君禄 任庆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0-293,295,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CT能谱曲线及骨钙CT值对腰椎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84例疑似骨质疏松患者行腰椎(L3、L4)双能CT扫描及双能骨密度检查,并经双能CT图像后处理获得能谱曲线斜率及骨钙CT值。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T值... 目的探讨双能CT能谱曲线及骨钙CT值对腰椎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84例疑似骨质疏松患者行腰椎(L3、L4)双能CT扫描及双能骨密度检查,并经双能CT图像后处理获得能谱曲线斜率及骨钙CT值。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T值,并分为非骨质疏松组58例和骨质疏松组26例。比较两组能谱曲线斜率和骨钙CT值的差异,分析能谱曲线斜率和骨钙CT值与DXA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骨钙CT值小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椎体能谱曲线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3能谱曲线斜率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59、0.59,P<0.01);L4能谱曲线斜率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0.63,P<0.01);L3骨钙CT值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61、0.61,P<0.01);L4骨钙CT值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57、0.57,P<0.01)。结论双能CT能谱曲线斜率及骨钙CT值可较好地反映腰椎骨密度情况,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