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特低渗油藏水驱后二氧化碳气水交替驱见效特征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雷欣慧
郑自刚
余光明
张康
-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117,共5页
-
基金
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特/超低渗油藏CO 2驱油与埋存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研究”(2014E-360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子课题“CO 2捕集、驱油与埋存技术示范工程”(2016ZX05056)。
-
文摘
为明确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后CO2气水交替驱见效特征,通过动静结合的方法,结合物理模拟实验获得的驱替动态数据和高温高压相态系统测定的CO2在油水中的溶解度静态数据,开展水驱后CO2气水交替驱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CO2驱过程中适当增加气油比可产出溶解CO2的油气,在油藏条件下为单相油带,该阶段对驱油效果的贡献率为71.98%。建议油藏方案设计时可适当增大第1周期CO2段塞的尺寸,并选择在气窜临界点交替水驱,可有效提高CO2的利用率,并改善驱油效果。该研究结果对气水交替驱注入参数的优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CO2驱
特低渗
气水交替
驱替特征赋存状态
相带分布
-
Keywords
CO2 flooding
ultra-low permeability
gas-water alternation
occurrence state of 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
facies zone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TE35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贾敏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8
- 2
-
-
作者
郑自刚
余光明
雷欣慧
张庆洲
-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147,共6页
-
基金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重大科技专项“特/超低渗油藏CO 2驱油与埋存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研究”(2014E-360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子课题“CO 2捕集、驱油与埋存技术示范工程”(2016ZX05056)。
-
文摘
为定量认识低渗透储层水驱开发中的贾敏效应,根据注水驱油理论,结合岩心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建立表征贾敏效应动态变化的方法,开展不同渗透率岩心水驱贾敏效应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越低,贾敏系数越大,驱油效率越低,等效渗流截面越小;与常规中高渗透储层相比,低渗透储层高贾敏效应导致孔隙中剩余油分布特征和启动机制存在差异。降低贾敏效应是有效改善低渗透储层流体注入能力和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手段之一,CO2驱能降低低渗透储层的注入压力,并大幅提高驱油效率,是有效提高水驱后低渗透率基质驱油效率的有效手段。
-
关键词
贾敏效应
定量表征
有效流动截面
提高采收率
-
Keywords
Jamin effect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effective flow cross-section
enhancing oil recovery
-
分类号
TE357.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低渗透气田单井控制储量计算的流动单元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 3
-
-
作者
史玉成
陈明强
张审琴
雷欣慧
王奇
-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4期106-110,共5页
-
文摘
低渗透储层具有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存在天然微裂缝以及储层连通性各向异性等特点。因此进行单井控制储量计算时,如果简单地采用通过划分单井控制面积这种传统的方法来计算,计算结果将会出现与真实值不符的现象。本文结合流动单元的划分原理以及低渗透气田储层特征,提出了流动单元法计算单井控制储量,即先划分流动单元,再以流动单元体为计算单元计算单井控制储量。最后与通过划分单井控制面积法计算得到的单井控制储量及通过动态储量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单井动储量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论证了流动单元法计算单井控制储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使流动单元的研究在低渗透气田油藏精细描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
关键词
低渗透
流动单元
单井控制储量
-
Keywords
low permeability
flow unit
single well controlled reserves
-
分类号
TE3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黄3区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提高CO2驱波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 4
-
-
作者
汤勇
廖松林
雷欣慧
余光明
康兴妹
-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3期9-13,共5页
-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埋存与资源化利用”(16TD0010)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CO2捕集、驱油与埋存技术示范工程”(2016ZX05056)
-
文摘
黄3区低渗裂缝性油藏开展注CO2驱先导实验整体增油降水效果明显,但部分井见气,气窜现象严重,降低了CO2驱增油效果。为了提高低渗裂缝性油藏CO2驱波及效率,采用示踪剂监测结合生产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生产历史拟合的方式识别了储层优势渗流通道。在此基础上获取考虑优势通道的井组数值模拟模型,通过组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优势通道对CO2驱替效果的影响,并模拟对比了4种改善波及对策提高驱油效率的措施。结果显示,优势通道使CO2驱原油采收率下降7%。采用高强度封堵措施封堵优势通道效果最好,RF提高了1.8%;优势通道井气窜早期关井效果较好;注水保持地层压力时其次;生产井GOR达到2000m^3/m^3时关井相对较差,RF仅提高0.11%。研究成果对于低渗裂缝性油藏注气驱方案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优势渗流通道
CO2驱
提高波及效率
-
Keywords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dominant channel
CO2 flooding
improve sweep efficiency
-
分类号
TE35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