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新品种郑1307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1
作者 武永康 王金社 +4 位作者 李海朝 张辉 王仕伟 雷晨芳 卢为国 《大豆科技》 2025年第3期45-48,共4页
大豆是重要粮油兼用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大豆单产是提高大豆自给率,降低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高产、稳产、宜机收大豆品种郑1307高产创建为例,总结适宜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大豆高产栽... 大豆是重要粮油兼用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大豆单产是提高大豆自给率,降低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高产、稳产、宜机收大豆品种郑1307高产创建为例,总结适宜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提高黄淮地区大豆生产水平,增加大豆产量,降低大豆对外依存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郑1307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永城市2024年大豆生产现状及防灾减灾技术建议
2
作者 武永康 王金社 +1 位作者 雷晨芳 卢为国 《种子科技》 2025年第1期59-61,134,共4页
永城市是河南省大豆面积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市),常年大豆种植面积超过40 000 hm^(2),占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的1/10。由于2024年永城市大豆正常播种时期长时间干旱,大部分大豆种植推迟17~27 d,播种期和苗期又遭遇罕见的强降水,田间积水严... 永城市是河南省大豆面积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市),常年大豆种植面积超过40 000 hm^(2),占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的1/10。由于2024年永城市大豆正常播种时期长时间干旱,大部分大豆种植推迟17~27 d,播种期和苗期又遭遇罕见的强降水,田间积水严重。针对此情况,从播种、排灌、中耕、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入手结合大豆“症青”防控技术要点,提出了防灾减灾的管理方法,以期为永城市大豆抗灾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城市 大豆 防灾减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调查 被引量:17
3
作者 练云 王金社 +17 位作者 李海朝 魏荷 李金英 武永康 雷晨芳 张辉 王树峰 郭建秋 李月霞 李志辉 靳巧玲 徐淑霞 张志民 杨彩云 于会勇 耿臻 舒文涛 卢为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79-1486,共8页
大豆胞囊线虫病(SCN)在黄淮地区普遍发生,调查病原小种分布情况,确定优势小种对抗病育种有重要意义。2012—2015年,取样调查黄淮地区6个省份土样,利用Riggs模式鉴定生理小种,绘制黄淮地区SCN生理小种分布图,并与文献报道结果对比,探讨... 大豆胞囊线虫病(SCN)在黄淮地区普遍发生,调查病原小种分布情况,确定优势小种对抗病育种有重要意义。2012—2015年,取样调查黄淮地区6个省份土样,利用Riggs模式鉴定生理小种,绘制黄淮地区SCN生理小种分布图,并与文献报道结果对比,探讨黄淮地区SCN生理小种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病害在黄淮大豆主产区均有分布,在采集受SCN感染的322份土样中,112份被鉴定出生理小种类型,包括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和11号小种。其中,57份为2号小种,占样本总体的50.9%;26份土样为5号小种,占23.2%;11份土样为4号小种,占9.8%,1号、3号、6号和11号小种分别占总体的4.5%、5.4%、4.5%和1.8%。依据不同生理小种在各省发生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河南分布5号、2号、3号、11号小种;河北分布2号、5号、6号、3号、4号小种;安徽分布2号、5号、6号、3号小种;山西分布2号、4号、5号、1号、3号、11号小种;山东分布2号、3号、5号、1号、6号小种;江苏分布2号、5号、1号小种。以上结果表明,2号小种是目前黄淮地区的优势小种,其次是5号小种,致病力最强的4号小种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在黄淮地区,抗线虫育种目标应以抗2号生理小种为主,兼抗5号小种,部分地区应以兼抗2号和4号小种为主。在黄淮地区3号、6号和11号小种是新发现的小种。与2001—2003年调查结果比较,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组成及分布有一定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黄淮地区 生理小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KASP标记筛选含rhg1和Rhg4位点的大豆抗病资源 被引量:9
4
作者 练云 李海朝 +7 位作者 李金英 周扬 王仕伟 张辉 雷晨芳 武永康 张晶鹏 卢为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9-406,共8页
大豆胞囊线虫(SCN,soybean cyst nematode)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培育抗SCN大豆品种是防治SCN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利用来自抗SCN主效位点rhg1和Rhg4的2个KASP标记,对487份大豆材料进行筛选,选择含有抗性位点且农艺性状优异的材料;通过... 大豆胞囊线虫(SCN,soybean cyst nematode)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培育抗SCN大豆品种是防治SCN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利用来自抗SCN主效位点rhg1和Rhg4的2个KASP标记,对487份大豆材料进行筛选,选择含有抗性位点且农艺性状优异的材料;通过室内接种大豆胞囊线虫2号、4号、5号生理小种和新小种X12,进行抗性鉴定验证其抗性水平,为培育抗病品种提供抗源材料。标记筛选结果表明,20份材料含有rhg1和Rhg4这2个主效抗性位点,其中,2份材料仅含有Rhg4位点。表型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接种的22份材料中,有1份材料对3个小种表现中抗,5份材料对2个小种表现抗或中抗。其中,1份材料对2号小种表现抗病、4份表现中抗;2份材料对4号小种表现中抗;4份材料对5号小种表现抗病、14份表现中抗;22份材料对新小种X12均表现出感病或中感。因此,本研究从487份材料中筛选出20份含有2个SCN抗性位点并具优异农艺性状的材料,可通过rhg1和Rhg4位点的累加培育抗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KASP标记 大豆胞囊线虫 rhg1 Rhg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IFS1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练云 李海朝 +4 位作者 王树峰 武永康 李金英 雷晨芳 卢为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29,共5页
在异黄酮合成途径中,异黄酮合酶(Isoflavone synthase,IFS)基因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分析了IFS1基因(IFS基因的同源基因之一)在大豆中的表达特点。组织表达分析表明,IFS1基因在根、茎、叶、花、籽粒、豆荚和胚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较嫩的组织... 在异黄酮合成途径中,异黄酮合酶(Isoflavone synthase,IFS)基因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分析了IFS1基因(IFS基因的同源基因之一)在大豆中的表达特点。组织表达分析表明,IFS1基因在根、茎、叶、花、籽粒、豆荚和胚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较嫩的组织(萌发7 d的豆苗根、茎、叶)中表达量较高,在较老的组织(生长70 d的豆苗根、茎、叶)中表达量较低,在开花后25,45 d的籽粒和豆荚及花中表达量也较低,而在成熟胚中IFS1基因表达量较高,推测该基因在胚形成早期就已经完成了大豆异黄酮的积聚过程。不同非生物胁迫的诱导表达分析表明,IFS1基因不同程度地受IAA、ABA、PEG、NaCl、低温和创伤胁迫诱导表达,表明该基因参与了大豆的逆境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异黄酮 异黄酮合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中介体亚基基因鉴定及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魏荷 李海朝 +4 位作者 练云 雷晨芳 武永康 李金英 王丰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8,共8页
中介体复合物在真核生物蛋白编码基因和非编码RNA的转录中非常重要。为了分析大豆中介体亚基的序列特征和基因表达模式,应用BLASTp获取与拟南芥中介体亚基同源的蛋白序列,用Clustal Omega、MAFFT、MEGA等方法进行多序列联配和进化分析,... 中介体复合物在真核生物蛋白编码基因和非编码RNA的转录中非常重要。为了分析大豆中介体亚基的序列特征和基因表达模式,应用BLASTp获取与拟南芥中介体亚基同源的蛋白序列,用Clustal Omega、MAFFT、MEGA等方法进行多序列联配和进化分析,同时应用Me V构建了基因的表达量热图。结果表明:共获得118个基因位点(Locus),186个转录本,在大豆20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Med8的N端具有TBP结构域,Med31的C端具有脯氨酸富集区和假定的核定位信号,Med16的C端有C2-C2型锌指结构域(Zinc-finger motif)。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的同源蛋白亲缘关系最近,进化分析符合物种进化规律。大豆不同中介体亚基基因的表达量差异很大,但同一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较小,仅有3个基因在根瘤中特异表达,1个基因在豆荚中特异表达。脱水处理后5个中介体亚基基因表达上调明显,Na Cl处理1和6 h后分别有2和3个中介体亚基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这为进一步分析中介体亚基在大豆发育和逆境胁迫中的分子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中介体亚基 鉴定 序列分析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行距、株距对大豆生育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健 祁丽敏 +3 位作者 刘保才 卢为国 李海朝 雷晨芳 《大豆科技》 2014年第4期5-8,共4页
2013年通过大豆品种郑7051不同播期、行距、株距种植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郑7051于6月11日与6月21日播种株高相当,7月1日播种株高明显降低。播种较早时,随着行株距减少,株高增高;播种较晚时,随着行株距减少,株高有增加趋势,... 2013年通过大豆品种郑7051不同播期、行距、株距种植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郑7051于6月11日与6月21日播种株高相当,7月1日播种株高明显降低。播种较早时,随着行株距减少,株高增高;播种较晚时,随着行株距减少,株高有增加趋势,以株距10 cm最高。单株粒数随播期推迟而减少;百粒重受播期影响较大,受密度的影响较小。温度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试验于6月11日、6月21日播种,均能取得高产,以行距40 cm,株距13.3 cm时产量最高;7月1日播种的产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行距 株距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从大豆胞囊线虫中快速提取DNA的方法
8
作者 练云 冯文强 +5 位作者 雷晨芳 李金英 武永康 王庭峰 陆莉莉 卢为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3-1046,共4页
由于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特殊的生长环境,用细菌专用DNA试剂盒提取方法提取DNA的质量不理想,而且耗时长,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提取线虫DNA的方法。通过比较细菌专用DNA试剂盒提取法、质粒试剂盒提取法和CTAB法,发现... 由于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特殊的生长环境,用细菌专用DNA试剂盒提取方法提取DNA的质量不理想,而且耗时长,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提取线虫DNA的方法。通过比较细菌专用DNA试剂盒提取法、质粒试剂盒提取法和CTAB法,发现利用质粒提取试剂盒,改良提取步骤,可以快速的提取质量较好的线虫DNA,r DNAITS区域序列扩增可有效扩增出目的基因,该方法可以直接用于线虫基因获取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DNA提取 生理小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国审超高产大豆新品种郑1311的选育与思考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海朝 王金社 +5 位作者 练云 魏荷 雷晨芳 王仕伟 周扬 卢为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18,共5页
郑131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以郑9805为母本,以漯F20-3为父本,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7—2018年河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21.7 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13.7%,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998.8 kg·hm^(-2)... 郑131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以郑9805为母本,以漯F20-3为父本,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7—2018年河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21.7 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13.7%,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998.8 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15.9%;2017—2018年国家黄淮中片区试,平均产量3297.0 kg·hm^(-2),较对照邯豆5号增产18.3%,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14.0 kg·hm^(-2),较对照邯豆5号增产23.2%;2018—2019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产量3228.0 kg·hm^(-2),较对照中黄13增产18.0%,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25.5 kg·hm^(-2),较对照中黄13增产16.4%。该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黄淮中片和河南省审定,2020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审定。郑1311在河南省、国家黄淮中片和南片9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8个产量排名第一,是一个超高产大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郑1311 品种选育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大豆新品种郑130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海朝 王金社 +4 位作者 张辉 武永康 李金英 雷晨芳 卢为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4-508,共5页
郑1307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以郑9805为母本,以周豆23为父本,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稳产性突出,2017—2018年河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81.6 kg·hm^(-2),比对照品种豫豆22增产18.8%;2017—2018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平... 郑1307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以郑9805为母本,以周豆23为父本,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稳产性突出,2017—2018年河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81.6 kg·hm^(-2),比对照品种豫豆22增产18.8%;2017—2018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产量3062.25 kg·hm^(-2),比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14.8%;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45.5 kg·hm^(-2),平均比对照中黄13增产16.2%;2018—2020年分别在山东梁山、河南新乡县和河南辉县实收4.08,6.70和7.33 hm2,平均产量分别为4339.5,4546.8和4638.6 kg·hm^(-2),创造了大面积实收的高产典型。郑1307于2019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和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国审豆20190018和豫审豆20190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郑1307 品种选育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胞囊线虫2号生理小种大豆种质的评价和利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荷 练云 +8 位作者 李金英 李海朝 周扬 雷晨芳 张辉 武永康 王仕伟 王金社 卢为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0-459,共10页
大豆胞囊线虫(SCN,soybean cyst nematode)2号生理小种是黄淮海地区的优势小种。自2017年起对333份大豆种质进行2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出抗性资源19份,其中表现抗病5份、中抗14份。通过KASP标记对调控大豆抗胞囊线虫病主效位点rhg1... 大豆胞囊线虫(SCN,soybean cyst nematode)2号生理小种是黄淮海地区的优势小种。自2017年起对333份大豆种质进行2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出抗性资源19份,其中表现抗病5份、中抗14份。通过KASP标记对调控大豆抗胞囊线虫病主效位点rhg1和Rhg4检测,19份抗性种质均含有抗性位点;仅圆黑豆的主效位点rhg1和Rhg4连锁的KASP标记的基因型和抗病对照品种PI437654一致,其余均和抗病对照品种PI90763一致。以其中1份抗性材料灰皮支黑豆为父本,创制出的2份抗性种质郑12915和郑12929,均含有抗性位点rhg1和Rhg4,农艺性状优于灰皮支黑豆。本研究结果为大豆抗胞囊线虫育种提供依据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质 胞囊线虫 2号生理小种 抗性评价 KAS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中国抗源区分强致病力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练云 魏荷 +4 位作者 王金社 张辉 雷晨芳 李金英 卢为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43-2450,共8页
由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Heterodera glycines,SCN)引起的病害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随着强致病力大豆胞囊线虫群体X12的出现及LY1线虫群体的合成,国际通用的Riggs和HG type 2种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别模式已不能将4... 由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Heterodera glycines,SCN)引起的病害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随着强致病力大豆胞囊线虫群体X12的出现及LY1线虫群体的合成,国际通用的Riggs和HG type 2种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别模式已不能将4号生理小种、X12线虫群体、LY1线虫群体有效区分,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区分这3个线虫群体的简易鉴定方法,为SCN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感病品种在病土中繁殖备用接种的胞囊;用兴县灰皮支(ZDD2315)和PI567516C作为鉴别寄主,Lee为感病对照,接种鉴定;若兴县灰皮支和PI567516C均表现感病,表明该病土感染的是X12线虫群体;若兴县灰皮支表现抗病而PI567516C表现感病,表明该病土感染的是4号生理小种;若PI567516C表现抗病,表明该病土感染的是LY1线虫群体。以上结果表明,利用我国优异抗源兴县灰皮支和PI567516C作为鉴别寄主,能有效区分目前报道的具有强致病力的大豆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X12和LY1线虫群体。本研究结果对筛选抗源、调查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线虫致病基因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虫 生理小种 强致病力 抗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实验重复性的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练云 周扬 +5 位作者 雷晨芳 武永康 李海朝 王仕伟 王金社 卢为国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2359-2363,2367,共6页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抗性鉴定是开展相关研究不可或缺的技术。本研究针对抗性鉴定过程中调控小环境提高大豆胞囊线虫接种效率,建立一种可提高实验重复性的抗性鉴定方法,为开展抗性资源筛选、培育抗病品种、鉴定大豆种...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抗性鉴定是开展相关研究不可或缺的技术。本研究针对抗性鉴定过程中调控小环境提高大豆胞囊线虫接种效率,建立一种可提高实验重复性的抗性鉴定方法,为开展抗性资源筛选、培育抗病品种、鉴定大豆种植区感染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理小种类型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在抗性鉴定容器底部铺设4 cm高底滤网,并加0.3~0.5 cm深的水,利用水分蒸发保持大豆胞囊线虫生长所需要的湿度,并降低由于光照引起的局部高温;将经蔗糖梯度离心纯化后的虫卵用于接种,将传统的一次接种改为间隔24 h的两次接种,减小接种时所打孔的直径,增加虫卵与寄主的接触面积,以上改进保证接种的虫卵数量更精确,辅助虫卵孵化后尽快找到寄主并侵染。通过在待鉴定材料下面铺设底滤网和加水,待鉴定大豆植株的生长环境在温度和湿度方面得到有效改善;通过纯化虫卵、多次接种及减小接种时虫卵与根系间孔直径方面的改进,提高了线虫侵染效率,使得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结果有较好的重复性。本研究报道的一种基于调控小环境提高实验重复性的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可用于大豆胞囊线虫病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接种效率 抗性鉴定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