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某排泥库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
1
作者 赵鹏 雷显权 《采矿技术》 2025年第2期242-246,共5页
利用天然的岩溶洼地修建排泥库具有投资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的优势,但较高的泄漏风险制约了岩溶地区排泥库的建设和矿业的发展。通过地质填图、岩溶调查、钻探揭露和综合研究等方法,查明排泥库区的岩溶形态、分布位置和发育阶段等特征,... 利用天然的岩溶洼地修建排泥库具有投资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的优势,但较高的泄漏风险制约了岩溶地区排泥库的建设和矿业的发展。通过地质填图、岩溶调查、钻探揭露和综合研究等方法,查明排泥库区的岩溶形态、分布位置和发育阶段等特征,并从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气候环境、地壳抬升、区域侵蚀基准面等6个方面研究了其对岩溶发育的影响,发现该库区岩溶发育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复杂性。通过对库区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发现岩溶对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地下水动态变化、地下水化学类型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岩溶区排泥库的选址工作,降低选址不当带来的泄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发育特征 控制作用 地下水 排泥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薄矿体采矿经济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恩彦 刘福春 +2 位作者 熊有为 雷显权 刘艳红 《采矿技术》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广西某矿为极薄矿体,其0.4 m厚度以下的脉幅较多,采用传统经验判断法无法评价其经济效益。为充分利用该矿有限的矿产资源,以矿石综合品位、脉幅厚度及采矿成本等经济技术指标为基础,定义采幅系数,并结合盈亏平衡法,通过生产数据的归纳... 广西某矿为极薄矿体,其0.4 m厚度以下的脉幅较多,采用传统经验判断法无法评价其经济效益。为充分利用该矿有限的矿产资源,以矿石综合品位、脉幅厚度及采矿成本等经济技术指标为基础,定义采幅系数,并结合盈亏平衡法,通过生产数据的归纳总结和分析,建立采矿经济模型,综合评价极薄矿体的可回采性,确定适宜的采幅参数。该方法为矿山提高资源回收量、增加采矿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可确保矿产资源开发取得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薄矿体 矿石品位 采幅 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现今地壳变形的非连续接触模型模拟 被引量:10
3
作者 雷显权 陈运平 赵炯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54-2762,共9页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物理接触模型模拟断裂的非连续运动,计算GPS观测结果约束下天山的地壳运动变形,探讨天山东西部差异性地壳缩短的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天山现今地壳运动方向基本为NNE—NE向,运动速度由西南往北、往...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物理接触模型模拟断裂的非连续运动,计算GPS观测结果约束下天山的地壳运动变形,探讨天山东西部差异性地壳缩短的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天山现今地壳运动方向基本为NNE—NE向,运动速度由西南往北、往东逐渐减小;在活动断裂两侧,地壳的运动状态没有大的跳变;天山现今地壳构造应力场以近南北向挤压为主,这种应力环境导致地壳发生与之相应的近南北向缩短变形;受到山体内部块体几何形态和力学性质差异的影响,天山的地壳变形并不均匀,而且地壳缩短的主方向在东西部出现微小变化:中部为近N—S向,往西偏为NNW向,往东偏为NE向;塔里木盆地的顺时针旋转导致它对天山的挤压强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弱,在这种西强东弱的不对等挤压作用下,天山便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减弱的差异性地壳缩短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地壳变形 接触模型 数值模拟 不连续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埋深高应力复杂地层巷道围岩损伤分区与承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雷显权 刘福春 +4 位作者 严庆文 张帅帅 郭奇峰 王勇兵 汪小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1-180,共10页
巷道围岩损伤分区与承载结构是巷道岩层控制与支护设计的重要依据。以云南某深井开采矿山1 500m埋深巷道为例,采用弹塑性理论分析、松动圈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地层巷道围岩的损伤分区和承载结构特征,分析了不同围岩... 巷道围岩损伤分区与承载结构是巷道岩层控制与支护设计的重要依据。以云南某深井开采矿山1 500m埋深巷道为例,采用弹塑性理论分析、松动圈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地层巷道围岩的损伤分区和承载结构特征,分析了不同围岩承载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巷道稳定性的关系。结果显示:(1)巷道围岩松动圈深度范围为0.9~1.9 m,平均为1.38 m;灯影组、宰格组、大塘组和摆佐组松动圈平均深度分别为1.7 m、1.15 m、1.17 m和1.5 m。(2)数值模拟揭示巷道围岩破碎区深度范围为0.92~1.63 m,平均为1.20 m;塑性区深度范围为1.48~2.50m,平均为1.87 m;不同地层围岩损伤区深度由大到小排序为灯影组>栖霞—茅口组>宰格组>大塘组>摆佐组。(3)不同地层围岩承载区厚度差别不大,但承载区深度存在明显差异;关键承载区厚度范围为1.09~1.34 m,平均为1.28m;关键承载区的内边界深度范围为1.22~2.18 m,平均为1.58 m;不同地层围岩关键承载区深度由大到小排序为灯影组>栖霞—茅口组>宰格组>大塘组>摆佐组。研究表明:在巷道规格及所处环境相同条件下,岩体强度是影响围岩承载结构和巷道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岩体强度越大,承载区深度越小,损伤区深度越浅,围岩变形量越小,巷道越稳定;对于锚杆支护,锚杆有效长度等于围岩关键承载区的内边界深度是比较合理的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开采 巷道支护 围岩控制 承载结构 松动圈 高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陕渑新铝土矿成矿带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雷显权 刘福春 +2 位作者 唐华东 熊有为 刘恩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2-150,共9页
豫西陕州—渑池—新安铝土矿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铝土矿资源基地。通过野外调查、构造解析、统计分析和综合研究,总结了区域及典型矿区地质构造特征,阐明了区域构造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建立了区域构造变形动力学概念模型,研究了不同尺度... 豫西陕州—渑池—新安铝土矿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铝土矿资源基地。通过野外调查、构造解析、统计分析和综合研究,总结了区域及典型矿区地质构造特征,阐明了区域构造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建立了区域构造变形动力学概念模型,研究了不同尺度地质构造对铝土矿成矿、保存、空间分布和破坏等方面的控制作用,指出了构造研究对本区铝土矿找矿、勘查和开采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①本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以断裂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形成断块和断陷构造为主要特征,是印支—中燕山期近SN向不对称挤压与左旋剪张耦合作用和晚燕山—喜山期区域伸展作用的产物;②区域上发育近EW向、NW向和NE向3组不同性质的断裂,以及由它们交叉切割形成的不同规模断块、断陷构造,对铝土矿的赋存和空间展布起着重要控制作用,保存良好的矿床主要分布于断陷盆地的北部边缘地区;③正断层在各矿区普遍发育,对矿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具有显著的破坏作用,给矿床勘查、资源储量估算和矿山开采设计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应重视和加强本区构造控矿作用研究,以更好地指导铝土矿找矿、勘查和开采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构造变形 构造控矿 正断层破矿 陕渑新成矿带 豫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非连续模型研究断层对地壳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雷显权 陈运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79-2386,共8页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应用非连续的接触模型研究断层对地壳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连续模型比连续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断层,突出了断层对地壳应力的影响作用,避免了单纯使用软弱带模拟断层所导致的应力削弱现象;非连续模型通...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应用非连续的接触模型研究断层对地壳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连续模型比连续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断层,突出了断层对地壳应力的影响作用,避免了单纯使用软弱带模拟断层所导致的应力削弱现象;非连续模型通过接触单元可以描述连续模型所不能反映的断层带与围岩之间的不连续错动;断层端部和复合断层交叉处附近是应力集中区;断层带具有较高的剪切应力,但其自身及附近局部区域的最大主应力受到了一定的弱化;断层的弹性模量、断层与区域主应力的夹角以及交叉断层是地壳应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平行断层是弱影响因素,断层泊松比对地壳应力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模型 断层 地壳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麦坝铝土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控水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雷显权 《现代矿业》 CAS 2016年第2期166-168,共3页
麦坝铝土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井下巷道多次发生突发性涌水涌泥事故,严重影响了矿山生产建设。为此,从构造解析着手,分析了矿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探讨了构造对矿区地下水系统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矿区先后经历了近EW向挤压、近S... 麦坝铝土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井下巷道多次发生突发性涌水涌泥事故,严重影响了矿山生产建设。为此,从构造解析着手,分析了矿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探讨了构造对矿区地下水系统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矿区先后经历了近EW向挤压、近SN向挤压和近SN向拉张等3期构造作用,由此形成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为矿区水文地质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地质构造对矿区地下水系统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水文地质单元、岩溶发育、隔水层、地下水流场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特征 水文地质特征 构造控水 铝土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MINE软件的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建模方法
8
作者 雷显权 莫晓东 《采矿技术》 2016年第1期75-77,共3页
介绍了利用DIMINE软件构建岩溶堆积型铝土矿数字化模型的方法。数字化模型主要包括地质数据库、矿体实体模型和矿体块段模型三部分。首先收集探矿工程资料,整理导入软件形成地质数据库。根据地质数据库解译矿层顶、底板,结合地形地质图... 介绍了利用DIMINE软件构建岩溶堆积型铝土矿数字化模型的方法。数字化模型主要包括地质数据库、矿体实体模型和矿体块段模型三部分。首先收集探矿工程资料,整理导入软件形成地质数据库。根据地质数据库解译矿层顶、底板,结合地形地质图上的矿体边界,采用顶底板闭合法构建矿体三维实体模型,并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对块段模型进行属性赋值,估算模型资源储量,由此实现地质资源数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矿山 DIMINE软件 岩溶堆积型铝土矿 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与光滑粒子流体力学耦合的高浓度尾砂浓密过程仿真 被引量:2
9
作者 熊有为 刘福春 +2 位作者 陈伟 刘恩彦 雷显权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24,共6页
为实现对高浓度尾砂浓密过程的动态可视化观测和定量化表征,弥补常规物理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适用性较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元(DEM)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耦合的高浓度尾砂浓密仿真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某矿全尾砂浓密工... 为实现对高浓度尾砂浓密过程的动态可视化观测和定量化表征,弥补常规物理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适用性较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元(DEM)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耦合的高浓度尾砂浓密仿真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某矿全尾砂浓密工艺进行了模拟仿真。通过建立与工业机结构一致的全尺寸深锥浓密机模型,基于物理试验标定固液两相流体仿真参数,以浓密机底流浓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将仿真结果与现场生产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二者误差极小,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矿山充填浓密工艺研究与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 尾砂浓密 数值仿真 离散元方法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 DEM-SPH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隐伏空区群露天坑尾砂胶结充填方案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有为 刘福春 +1 位作者 雷显权 刘恩彦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3年第3期46-52,共7页
为了解决复杂隐伏采空区群露天坑地质环境亟需治理修复与矿山尾矿库逐年容量减小、尾矿排放困难的现实难题,以大冶大红山矿为例,首先对露天坑底隐伏采空群进行综合探测,制定采空区安全治理措施;然后重点围绕露天坑尾砂充填方案和充填体... 为了解决复杂隐伏采空区群露天坑地质环境亟需治理修复与矿山尾矿库逐年容量减小、尾矿排放困难的现实难题,以大冶大红山矿为例,首先对露天坑底隐伏采空群进行综合探测,制定采空区安全治理措施;然后重点围绕露天坑尾砂充填方案和充填体强度参数进行综合论证,提出采用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方案,从安全性和经济性角度综合分析,构建了露天坑不同高度范围充填体强度结构模型,为类似矿山开展复杂隐伏空区群露天坑尾矿充填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坑 隐伏采空区 尾矿 胶结充填 强度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FUZZY的铝土矿采矿方法优选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恩彦 刘福春 +1 位作者 熊有为 雷显权 《采矿技术》 2021年第5期3-6,共4页
以瓦厂坪铝土矿为工程背景,为了确定最优采矿方法,选取对采矿方法影响较大的安全、经济和技术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数学(FUZZY)理论,建立评价模型并优选最佳采矿方法。采用工程类比法初选普通房柱法、机械化房柱法、单体液压... 以瓦厂坪铝土矿为工程背景,为了确定最优采矿方法,选取对采矿方法影响较大的安全、经济和技术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数学(FUZZY)理论,建立评价模型并优选最佳采矿方法。采用工程类比法初选普通房柱法、机械化房柱法、单体液压支柱护顶壁式崩落法和综合机械化连续采矿法;应用AHP分析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确定顶板稳定性为最主要因素;应用FUZZY分析采矿方法影响指标的隶属度,获得4种采矿方法的综合优选度分别为13.44%、19.5%、31.5%、47.25%,结果表明,综合机械化连续采矿法为最优采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采矿方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塔雷克拉克地区成矿条件及找矿方法
12
作者 王勇义 雷显权 +1 位作者 陈延生 王健 《现代矿业》 CAS 2011年第2期65-66,106,共3页
讨论了东天山塔雷克拉克地区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并从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三个方面分析了研究区的成矿条件。研究表明,塔雷克拉克地区具有在晚古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期间形成铜矿的可能性,提出了在本区找矿的三种方法。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成矿条件 找矿方法 塔雷克拉克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