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敏度分析方法在车身轻量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雷明准 陈剑 +1 位作者 陈心昭 王建楠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82-685,共4页
建立了某轿车车身有限元模型,由有限元分析求得车身固有频率与刚度值,并通过模态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根据车身构件的灵敏度分析结果选择设计变量,在提高车身刚度和动态性能的前提下,以轻量化为目标优化车身构件厚度,使车身总质... 建立了某轿车车身有限元模型,由有限元分析求得车身固有频率与刚度值,并通过模态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根据车身构件的灵敏度分析结果选择设计变量,在提高车身刚度和动态性能的前提下,以轻量化为目标优化车身构件厚度,使车身总质量减轻了9.7%;刚度和固有频率也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 有限元法 刚度 固有频率 灵敏度分析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车门模态分析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雷明准 张丰利 +1 位作者 王建楠 陈剑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7,共4页
利用Patran软件和Nastran软件对车门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和模态分析,得到了车门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车门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较好的反映了原结构的振动特性;车门与整车存在相近频率。通过优化车门上部分零... 利用Patran软件和Nastran软件对车门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和模态分析,得到了车门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车门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较好的反映了原结构的振动特性;车门与整车存在相近频率。通过优化车门上部分零件的厚度可避开相近频率,为今后新车门开发打下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门 模态分析 有限元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SRV发动机罩模态分析及频率优化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丰利 雷明准 +1 位作者 陈剑 王建楠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共4页
建立了某SRV发动机罩的有限元模型,利用MSC.Nastran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该发动机罩的自由模态,得到了其各阶振动频率和振型。与路面激励频率、发动机激励频率、白车身固有频率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其中可能存在共振的频率,并提出了以壳单元厚... 建立了某SRV发动机罩的有限元模型,利用MSC.Nastran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该发动机罩的自由模态,得到了其各阶振动频率和振型。与路面激励频率、发动机激励频率、白车身固有频率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其中可能存在共振的频率,并提出了以壳单元厚度为变量、1阶和3阶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系统质量最轻为优化目标的频率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发动机罩前3阶固有频率能有效地避开共振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罩 模态分析 频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卡马克聚变中子源的数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坤 叶民友 +3 位作者 宋云涛 雷明准 毛世峰 刘旭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45-1350,共6页
托卡马克(Tokamak)聚变装置中子学分析中,聚变中子源描述是重要的输入参数,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分析ITER和欧洲聚变示范堆(EU DEMO)中子学分析中所采用的聚变中子源模型,提出了一种完整描述Tokamak中L-mode、H-mode... 托卡马克(Tokamak)聚变装置中子学分析中,聚变中子源描述是重要的输入参数,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分析ITER和欧洲聚变示范堆(EU DEMO)中子学分析中所采用的聚变中子源模型,提出了一种完整描述Tokamak中L-mode、H-mode等离子体的D-D、D-T聚变中子源的数值模型。在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的工程集成设计平台上,编写了基于蒙特卡罗算法的程序SCG求解该数值模型,实现了读取(零维)等离子体参数、输出可供典型中子学软件MCNP直接读取的中子源定义文件的功能。以CFETR氦冷球床包层的中子学分析模型为基准,在相同的L-mode等离子体D-T聚变工况下,相较于采用EU DEMO源子程序,采用本模型计算得到的中子壁负载差异最大值为2.02%,包层氚增殖率差异为0.18%,全堆能量增益因子的差异为0.23%。结果表明,本模型与其他源描述的差异较小,可应用于CFETR的中子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托卡马克 蒙特卡罗方法 聚变中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破裂工况下的聚变堆包层组件电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明锋 刘素梅 +2 位作者 孙朋飞 雷明准 王忠伟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在聚变堆中,包层是真空室内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直接面对等离子体,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利用ANSYS软件的矢量电磁法,计算了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包层在离子体破裂和垂直位移事件中感应的涡电流和电磁力。介绍了建模、电流源加载、边界... 在聚变堆中,包层是真空室内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直接面对等离子体,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利用ANSYS软件的矢量电磁法,计算了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包层在离子体破裂和垂直位移事件中感应的涡电流和电磁力。介绍了建模、电流源加载、边界条件的设置、求解和计算结果。这为今后包层组件结构的详细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数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包层 等离子体破裂 涡电流 电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TER包层第一壁热工水力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川子 宋云涛 雷明准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70,共6页
简要描述了CFETR氦冷固态增殖包层的结构设计,介绍了包层第一壁的冷却结构。用ANSYS CFX程序对CFETR包层第一壁进行了热工水力分析。研究了如何获得第一壁的最佳出口温度,并保证第一壁结构材料的热负荷承受能力。讨论了通过改变冷却管... 简要描述了CFETR氦冷固态增殖包层的结构设计,介绍了包层第一壁的冷却结构。用ANSYS CFX程序对CFETR包层第一壁进行了热工水力分析。研究了如何获得第一壁的最佳出口温度,并保证第一壁结构材料的热负荷承受能力。讨论了通过改变冷却管道粗糙度和优化冷却管道布置两种方法对第一壁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冷却回路既满足了材料的许用温度要求,又满足了氦气的出口温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ETR 包层热工水力 CF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FMs中厚板TIG焊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研究
7
作者 姚金健 刘素梅 +2 位作者 鲁明宣 雷明准 裴坤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9-354,共6页
应用ANSYS软件对低活化马氏体/铁素体钢(RAFMs)中厚板多道焊接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将得到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别与实验对比,对焊缝区和热影响区宽度进行预测,并通过焊接实验进行验证,同时对焊后的试件进行了金相分析和硬度测试。结... 应用ANSYS软件对低活化马氏体/铁素体钢(RAFMs)中厚板多道焊接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将得到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别与实验对比,对焊缝区和热影响区宽度进行预测,并通过焊接实验进行验证,同时对焊后的试件进行了金相分析和硬度测试。结果表明:温度场和应力场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基本一致,焊缝区以及热影响区宽度的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基本吻合;采用316L焊丝填充的焊缝,焊缝与母材熔合较好,焊缝没有明显缺陷;硬度检测呈现:焊缝的硬度大大高于热影响区和母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 焊接 温度场 应力场 模拟与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冷固态包层第一壁内插扭带强化换热研究
8
作者 杨宇翔 王紫荆 雷明准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17,共6页
针对氦冷固态包层第一壁换热能力不足,通过在第一壁冷却管道内插入扭带进行强化换热。基于工程流体力学理论和CFD软件进行了第一壁的热流体分析。研究了在相同工况下不同扭带参数对换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扭带可以有效提高第一壁的... 针对氦冷固态包层第一壁换热能力不足,通过在第一壁冷却管道内插入扭带进行强化换热。基于工程流体力学理论和CFD软件进行了第一壁的热流体分析。研究了在相同工况下不同扭带参数对换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扭带可以有效提高第一壁的换热能力,在结构参数为带厚3mm、带宽11mm、扭率2.5时换热效果最佳,第一壁内壁面平均换热系数提升了7.9%,结构温度升高量降低了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壁 强化换热 热工水力分析 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包层设计与氚增殖比的计算
9
作者 尹苗 宋云涛 +1 位作者 雷明准 徐坤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4,共6页
通过对聚变堆设计包层进行先后的一维、三维氚增殖比计算与分析,确定合适的模块材料、明确的模块划分以及相应的模块厚度,最终找到了合适的满足氚自持(TBR=1.3162)的熔盐设计包层。
关键词 包层 熔盐 氚增殖比 计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冷陶瓷增殖包层第一壁电子束焊接的模拟分析
10
作者 张勇 吴杰峰 +3 位作者 刘松林 雷明准 王万景 马建国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0-297,共8页
作为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的候选包层的水冷陶瓷增殖包层(WCCB)的结构材料为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LAFM),WCCB采用电子束焊接(EBW)技术实现连接。第一壁(FW)是WCCB的重要组成部分,在FW的EBW过程中,有多种焊接工艺可供选择。通过... 作为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的候选包层的水冷陶瓷增殖包层(WCCB)的结构材料为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LAFM),WCCB采用电子束焊接(EBW)技术实现连接。第一壁(FW)是WCCB的重要组成部分,在FW的EBW过程中,有多种焊接工艺可供选择。通过有限元模拟,比较了两种不同焊接工艺(第一种为每条焊缝的第一次焊接从FW的同一侧开始,第二种为每条焊缝的第一次焊接从前一次焊接完成的一侧开始)下WCCB的等效应力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第一种焊接工艺下的等效应力为1289MPa,第二种的等效应力为1286MPa。在焊缝表面上,第一种焊接工艺下沿焊缝的和垂直焊缝的变形量大于第二种下对应的变形量,这为FW焊接工艺的确定、工装设计等提供了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电子束焊接 等效应力 焊接变形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氦冷陶瓷增殖包层球床压缩性能研究
11
作者 王开松 杨皓 +1 位作者 汪键 雷明准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5-300,共6页
基于开源离散元软件LIGGGHTS-PUBLIC对不同破碎率的Li_(4)SiO_(4)球床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模拟以研究球床的压缩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球床应变下,球床应力随着破碎颗粒数量的增大而减小。球床破碎率和恢复系数共同影响球床的整体... 基于开源离散元软件LIGGGHTS-PUBLIC对不同破碎率的Li_(4)SiO_(4)球床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模拟以研究球床的压缩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球床应变下,球床应力随着破碎颗粒数量的增大而减小。球床破碎率和恢复系数共同影响球床的整体强度。在球床应变整体较小时,球床平均填充率随球床应变的增大呈线性增大。球床平均配位数随球床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并随球床破碎率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冷陶瓷增殖包层 离散元方法 压缩性能 单轴压缩分析 球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LAP5的CFETR氦冷陶瓷增殖包层模块热工安全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键 宋云涛 +4 位作者 雷明准 刘素梅 郭超 徐坤 Salah Ud-Din Khan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78-1784,共7页
本文对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氦冷陶瓷增殖(HCCB)包层进行热工安全分析。采用大型反应堆瞬态分析程序RELAP5对HCCB包层建模,并进行稳态分析和假设事故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CFETR HCCB包层在真空室内氦气泄漏和增殖区盒内氦气泄漏... 本文对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氦冷陶瓷增殖(HCCB)包层进行热工安全分析。采用大型反应堆瞬态分析程序RELAP5对HCCB包层建模,并进行稳态分析和假设事故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CFETR HCCB包层在真空室内氦气泄漏和增殖区盒内氦气泄漏事故中均未出现结构材料熔化,同时各部分的压强变化情况均未超出设计阈值,包层系统在事故发生后均能有效快速地排出余热。CFETR HCCB包层的设计满足热工安全方面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P5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 氦冷 包层模块 热工安全 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EDEM大豆风选除尘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涛 刘素梅 雷明准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3,共8页
为去除收获晾晒后大豆颗粒中的灰尘,设计一个倾斜气流除尘清选装置。以大豆与灰尘为研究对象,对除尘风选过程进行运动学分析。基于CFD-EDEM气固两相流耦合的方法,对装置进行除尘清选模拟研究,以除尘率与大豆损失率为评价指标,讨论装置... 为去除收获晾晒后大豆颗粒中的灰尘,设计一个倾斜气流除尘清选装置。以大豆与灰尘为研究对象,对除尘风选过程进行运动学分析。基于CFD-EDEM气固两相流耦合的方法,对装置进行除尘清选模拟研究,以除尘率与大豆损失率为评价指标,讨论装置的风速大小、气流倾角和风口开度对除尘效果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确定单因素对除尘效果影响最大的区间范围,得到风速取值范围为4~6 m/s,气流倾角取值范围为22°~26°,风口开度取值范围为45~55 mm。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中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建立多元回归方程,以除尘率最高和损失率最低为优化目标,确定最佳参数组合:风速大小5.3 m/s、气流倾角23.4°、风口开度45.6 mm,此时除尘率为100%,大豆损失率为0。研究为谷物倾斜气流清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除尘清选 正交试验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ETR氦冷陶瓷增殖包层中子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琪 徐坤 +1 位作者 雷明准 宋云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29-1733,共5页
为满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包层的应用要求,本文提出氦冷陶瓷增殖(HCCB)包层方案。为验证HCCB包层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采用三维蒙特卡罗粒子输运程序MCNP,计算和分析了HCCB包层方案的氚增殖比、中子壁负载、中子通量密度、... 为满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包层的应用要求,本文提出氦冷陶瓷增殖(HCCB)包层方案。为验证HCCB包层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采用三维蒙特卡罗粒子输运程序MCNP,计算和分析了HCCB包层方案的氚增殖比、中子壁负载、中子通量密度、核热、辐照损伤等中子学特性。结果表明,HCCB包层方案满足氚自持要求,中子通量密度和核热分布合理,屏蔽性能良好,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卡马克 蒙特卡罗 中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magnetic and Stress Analyses of the ITER Equatorial Thermal Shield
15
作者 雷明准 宋云涛 +1 位作者 王松可 汪献伟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8期830-833,共4页
The ITER equatorial thermal shield is located inside the cryostat and outside the vacuum vessel, and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thermal shield from hot components to the superconducting magnets. Electromagnetic analy... The ITER equatorial thermal shield is located inside the cryostat and outside the vacuum vessel, and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thermal shield from hot components to the superconducting magnets.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of the equatorial thermal shield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ANSYS code, because electromagnetic load was one of the main loads. The 40 sector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cluding the vacuum vessel, equatorial thermal shield, and superconducting magnet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nalysis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ddy current and electromagnetic force in the equatorial thermal shield during plasma disruption. Stress analysis was implemented under the electromagnetic loa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quatorial thermal shield can accommodate the calculated electromagnetic lo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KAMAK thermal shield finite element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I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liminary Thermal 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Equatorial Thermal Shield for ITER
16
作者 雷明准 宋云涛 +4 位作者 杜世俊 叶民友 奚维斌 刘旭峰 刘辰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932-935,共4页
Thermal analysis of the equatorial thermal shield for ITER is conducted in order to confirm that the cooling tube design was reasonable under both the plasma operational and the bak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s. The stru... Thermal analysis of the equatorial thermal shield for ITER is conducted in order to confirm that the cooling tube design was reasonable under both the plasma operational and the bak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s.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SYS. A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with design requirements shows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are within allowable design requirements, which indicates the feasi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equatorial thermal shield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TOKAMAK thermal shiel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imary Design and Analysis of Feeder for ITER Poloidal Field
17
作者 雷明准 宋云涛 +2 位作者 刘素梅 陆坤 王忠伟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623-626,共4页
An electromagnetic (EM) analytic model for the PF feeder, applied to ITER and needed to convey the cryogenic supply and electrical power to the PF magnets, was built up. The magnetic flux density and the EM force un... An electromagnetic (EM) analytic model for the PF feeder, applied to ITER and needed to convey the cryogenic supply and electrical power to the PF magnets, was built up. The magnetic flux density and the EM force under the worst conditions with the maximum working current in each coil were then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EM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sbar stress and the distance of neighbouring busbar supports was obtained, which provides an approach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he busbar supports. In order to check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F feeder structure, a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built up and the ANSYS code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of the PF feeder is within the allowable limits and the structure is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 feeder ITER DESIGN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harge simulation and volt-second consumption analysis during ramp-up on the CFETR tokamak 被引量:4
18
作者 Cheng-Yue Liu Bin Wu +6 位作者 Jin-Ping Qian Guo-Qiang Li Ya-Wei Hou Wei Wei Mei-Xia Chen Ming-Zhun Lei Yong Guo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56-361,共6页
The plasma current ramp-up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for tokamak discharge,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plasma and the system resources such as volt-second consumption and plasma current profile.The China F... The plasma current ramp-up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for tokamak discharge,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plasma and the system resources such as volt-second consumption and plasma current profile.The 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CFETR)ramp-up discharge is predicted with the tokamak simulation code(TSC).The main plasma parameters,the plasma configuration evolution and coil current evolution are given out.At the same time,the volt-second consumption during CFETR ramp-up is analyzed for different plasma shaping times and different plasma current ramp rates dIP/dt with/without assisted heat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lier shaping time and the faster plasma current ramp rate with auxiliary heating will enable the volt-second to save 5%-10%.At the same time,the system ability to provide the volt-second is probably 470 V·s.These simulations will give some reference to engineering design for CFETR to some degr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current ramp-up 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 TOKAMAK SIMULATION code volt-second CONSUM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聚变装置偏滤器部件的高热负荷测试平台真空腔体系统设计
19
作者 李波 卯鑫 +5 位作者 徐淑玲 沈俊松 尹洲 李强 王万景 雷明准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8-263,共6页
对托卡马克聚变装置偏滤器的高热负荷测试平台真空腔体系统进行了结构设计,其中包括真空室、真空抽气系统、部件调节机构、小型水冷系统和电子枪操作平台,利用Ansys对真空室主体结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表明:真空室外... 对托卡马克聚变装置偏滤器的高热负荷测试平台真空腔体系统进行了结构设计,其中包括真空室、真空抽气系统、部件调节机构、小型水冷系统和电子枪操作平台,利用Ansys对真空室主体结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表明:真空室外壁温度不超过50℃,真空室及其支撑上的最大应力分别为134.49MPa和48.76MPa,满足许用应力3S_(m)值620MPa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装置 偏滤器 高热负荷测试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Design and Test of a Be Window for the ITER Radial X-Ray Camera
20
作者 陈肇玺 胡立群 +3 位作者 程勇 雷明准 陈晔斌 宋云涛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160-1164,共5页
Beryllium (Be) window i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ITER radial X-ray camera (RXC). The Be window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has a mechanical clamping structure, the thickness of the Be foil is 80 μm, and the X-ray thre... Beryllium (Be) window i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ITER radial X-ray camera (RXC). The Be window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has a mechanical clamping structure, the thickness of the Be foil is 80 μm, and the X-ray threshold of the 80 μm Be foil is 1.24 keV. A honeycomb support is designed and applied to strengthen the Be foil to prevent it from breakage when it is exposed to 1 atm perssure. Based on analysis results, the hole diameter of the support is chosen as 4 mm. A metal seal is used to isolate the vacuum on two sides of the Be window, the hollow metal sealing ring ensures the He leakage rate of the Be window being lower than 6× 10^-1 Pa.m^3.s^-1. Baking (240 ℃, 2 h) and vibration(3.3 Hz, 2 h) tests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Be window's sealant in these situations is tested. The Be window has good stability that can save maintenance cost as well as enhancing the safety of the RX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RXC Be window X-ray threshold honeycomb support met al se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