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Cl、Na_2CO_3胁迫对‘红地球’葡萄‘贝达’嫁接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雷成军 朱建兰 常永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5,共6页
以一年生‘红地球’葡萄‘贝达’嫁接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0.2%、0.4%、0.6%、0.8%的NaCl、Na2CO3处理对其新梢相对生长量、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和Na2CO2胁... 以一年生‘红地球’葡萄‘贝达’嫁接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0.2%、0.4%、0.6%、0.8%的NaCl、Na2CO3处理对其新梢相对生长量、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和Na2CO2胁迫浓度的增大,‘红地球’葡萄‘贝达’嫁接苗新梢相对生长量明显被抑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增大,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CAT活性呈现减小的趋势;相同浓度的NaCl处理对‘红地球’葡萄‘贝达’嫁接苗叶片的伤害程度大于Na2CO3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幼苗 NACL NA2CO3 胁迫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处理对采后红地球葡萄低温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晨 雷成军 +1 位作者 朱建兰 常永义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2年第1期21-25,共5页
以采后红地球葡萄果实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涂膜处理后低温贮藏,研究壳聚糖处理对低温贮藏下红地球葡萄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壳聚糖涂膜处理能够降低红地球葡萄果实的失重率,延缓葡萄果实中的Vc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滴... 以采后红地球葡萄果实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涂膜处理后低温贮藏,研究壳聚糖处理对低温贮藏下红地球葡萄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壳聚糖涂膜处理能够降低红地球葡萄果实的失重率,延缓葡萄果实中的Vc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POD活性和SOD活性的降低速度,其中以1.5%的壳聚糖保鲜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红地球葡萄 低温贮藏 保鲜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有机生物菌肥对寒旱山区藜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爱民 王耀 +2 位作者 李良斌 孙建蓉 雷成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437-441,共5页
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也是寒旱山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作物之一。为探索藜麦生产中利用复合有机生物菌肥替代化肥的最佳施肥方案,实现藜麦绿色生产,以陇黎1号为指示品种,选用8种不同成分的复合有机生物菌肥,在不改变天祝寒旱山区藜麦... 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也是寒旱山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作物之一。为探索藜麦生产中利用复合有机生物菌肥替代化肥的最佳施肥方案,实现藜麦绿色生产,以陇黎1号为指示品种,选用8种不同成分的复合有机生物菌肥,在不改变天祝寒旱山区藜麦生产施肥水平和方式的前提下,研究了不同复合有机生物菌肥对藜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复合有机生物菌肥LNNK2020-FLPF004[有机质≥20%,总养分≥15%(5-6-4),中量元素≥5%(2-1-2),微量素≥2%(Fe+多效唑+Mn+Se),有效活菌数CFU≥5亿个/g,水分≤30%,微生物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1800 kg/hm^(2)时,藜麦折合产量最高,为3048.94 kg/hm^(2),较常规施肥(基施尿素60 kg/hm^(2)、磷酸二铵285 kg/hm^(2)、硫酸钾120 kg/hm^(2))增产74.29%,增产极显著;株高最高,为208.73 cm,较常规施肥高5.87 cm;单株粒重较重,为57.98 g,较常规施肥增加33.46 g;单株分枝数较常规施肥少0.5个;生育期与常规施肥相同,均为168 d。在天祝寒旱山区藜麦生产中,建议施用复合有机生物菌肥LNNK2020-FLPF0041800 kg/hm^(2),有利于实现藜麦产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山区 藜麦 复合有机生物菌肥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钢架结构日光温室在高寒地区的性能观测 被引量:4
4
作者 聂战声 董立盛 +2 位作者 窦尚 马其彪 雷成军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1期39-41,共3页
对新型钢架结构日光温室的保温、抗压性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温室采光性能好、抗大风、抗雪压,但蓄热保温性能不及土墙温室。建议在高寒地区以喜凉蔬菜为主,尽量不要选用越冬茬。
关键词 新型温室 保温性 抗压能力 性能 高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植绥螨科6个新记录种
5
作者 张亚玲 雷成军 张新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6,共4页
记述了甘肃省植绥螨科6个新纪录种,即香港植绥螨Phytoseius hongkongensis Swirski et Shechter、椿花绥螨Anthoseius ailanthi Wang et Xu、武夷钝绥螨Amblyseius Wuyiensis Wu et Li、异毛似盲走螨TyphlodromipsHeterochaetus Liang e... 记述了甘肃省植绥螨科6个新纪录种,即香港植绥螨Phytoseius hongkongensis Swirski et Shechter、椿花绥螨Anthoseius ailanthi Wang et Xu、武夷钝绥螨Amblyseius Wuyiensis Wu et Li、异毛似盲走螨TyphlodromipsHeterochaetus Liang et Ke、大黑似盲走螨Typhlodromips oguroi Ehara和拉氏小新绥螨Neoseiulus rademacheriDos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绥螨 甘肃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拮抗菌的抑菌作用及产酶能力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田恩琴 常永义 +2 位作者 朱建兰 靳小刚 雷成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45,51,共6页
利用从葡萄果穗附生微生物区系分离获得的拮抗细菌BHG和BTZ,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BHG和BTZ与葡萄灰霉病菌对峙培养5d后,均产生明显的抑菌带,抑菌带宽度分别为7和10mm,培养10d后,仍然保持稳定的抑菌效... 利用从葡萄果穗附生微生物区系分离获得的拮抗细菌BHG和BTZ,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BHG和BTZ与葡萄灰霉病菌对峙培养5d后,均产生明显的抑菌带,抑菌带宽度分别为7和10mm,培养10d后,仍然保持稳定的抑菌效果;抗真菌谱的结果表明,BHG、BTZ除对粉红单端孢无抑制作用外,对其他供试的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对8种供试病原真菌的菌落生长抑制率为8.12%~65.12%;通过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表明,BHG、BTZ2种拮抗菌均可以产生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3种胞外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灰霉病菌 对峙培养 胞外酶 拮抗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旱山区藜麦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8
7
作者 李良斌 王耀 +6 位作者 雷成军 王爱民 沈臻 马立堂 李鸿满 赵生香 孙建蓉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4期64-67,共4页
以品种陇藜1号、陇藜4号为对照,对引进的8个藜麦品种蒙藜1号、蒙藜4号、贡扎8号、LYLM-8、GSQ-9、LYLM-5、LXM、LHW在寒旱山区进行引种试验,以筛选适宜寒旱山区种植的藜麦品种。结果表明,引进的8个藜麦品种均能在寒旱寒山区成熟,折合产... 以品种陇藜1号、陇藜4号为对照,对引进的8个藜麦品种蒙藜1号、蒙藜4号、贡扎8号、LYLM-8、GSQ-9、LYLM-5、LXM、LHW在寒旱山区进行引种试验,以筛选适宜寒旱山区种植的藜麦品种。结果表明,引进的8个藜麦品种均能在寒旱寒山区成熟,折合产量2084.97~3745.10 kg/hm^(2),其中蒙藜4号生育期、抗倒伏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表现优异,且折合产量最高,为3745.10 kg/hm^(2),较对照陇藜1号、陇藜4号分别增产13.80%、16.94%;GSQ-9生育期、抗倒伏性、农艺性状较对照品种表现较好,但经济性状表现一般;其余品种表现较差,需进一步试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山区 藜麦 品种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杀虫剂对日光温室番茄白粉虱的防效 被引量:3
8
作者 丁德志 马其彪 雷成军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第3期34-35,共2页
试验观察了4种杀虫剂防治番茄白粉虱的效果,结果表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5.0 g/hm2对水1 275 kg、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424.5 g/hm2对水1 275 kg喷雾防治白粉虱速效性好,持效期长,防效好。
关键词 杀虫剂 日光温室 番茄白粉虱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山区日光温室人参果组培苗驯化扩繁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泽东 雷成军 万柔旦才让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7期92-94,共3页
主要介绍了高寒山区日光温室人参果脱毒苗生产的组培苗驯化、驯化苗栽培、扦插扩繁等3个阶段的温室选择、基质准备、移栽定植、温湿度管理、肥水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高寒山区 日光温室 人参果 组培苗 扩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新矮源华矮11的耐寒性研究
10
作者 韩永璞 雷成军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4期56-60,共5页
以母本华矮11、父本华大麦6号和华矮11/华大麦6号122个株系的DH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耐寒相关形态指标来选择耐寒性强的大麦株系。结果表明,大麦苗期幼苗匍匐性越好,其耐寒性也越强,更能安全度过低温寒害;返青期前,SPAD值与其耐寒程... 以母本华矮11、父本华大麦6号和华矮11/华大麦6号122个株系的DH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耐寒相关形态指标来选择耐寒性强的大麦株系。结果表明,大麦苗期幼苗匍匐性越好,其耐寒性也越强,更能安全度过低温寒害;返青期前,SPAD值与其耐寒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成熟期空秕率、产量与SPAD值相关性不显著,说明该株系的耐寒性遗传受多种数量基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新矮源 华矮11 耐寒性 匍匐性 SPAD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膜覆盖栽培对寒旱山区藜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雷成军 王耀 +9 位作者 李良斌 王爱民 沈臻 李鸿满 马立堂 谢延林 赵生香 孙建蓉 丁德志 安国发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226-228,共3页
天祝县是国内最适宜种植藜麦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覆膜栽培技术的应用,藜麦产量得到大幅提高,但土壤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筛选出适宜寒旱山区藜麦栽培应用且环保的覆盖材料。以露地种植为对照,研究了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银... 天祝县是国内最适宜种植藜麦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覆膜栽培技术的应用,藜麦产量得到大幅提高,但土壤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筛选出适宜寒旱山区藜麦栽培应用且环保的覆盖材料。以露地种植为对照,研究了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银灰色可降解地膜等不同地膜覆盖栽培对藜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不同地膜均能使藜麦的生育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产量提高。其中覆盖白色地膜时促使藜麦生育时期提前和生育期缩短的效果较为明显;覆盖黑色地膜、银灰色可降解地膜时灭草效果相对较好。覆盖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银灰色可降解地膜的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2748.37、3483.66、3088.24 kg/hm2,较对照露地种植分别增产7.41%、36.14%、20.69%。综上认为,银灰色可降解地膜可作为既增产又环保的藜麦覆膜栽培覆盖材料在寒旱山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地膜覆盖栽培 可降解地膜 生长发育 寒旱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捕器和诱虫板组合对露地甘蓝小菜蛾成虫的诱捕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雷成军 王耀 +1 位作者 徐生海 魏建荣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78-180,共3页
为了有效控制小菜蛾的发生和危害。以甘蓝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颜色诱捕器和诱虫板组合对露地甘蓝小菜蛾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4种组合处理对露地甘蓝小菜蛾成虫均有较好的诱捕效果,诱捕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白色诱捕器+白色诱虫板组合... 为了有效控制小菜蛾的发生和危害。以甘蓝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颜色诱捕器和诱虫板组合对露地甘蓝小菜蛾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4种组合处理对露地甘蓝小菜蛾成虫均有较好的诱捕效果,诱捕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白色诱捕器+白色诱虫板组合、白色诱捕器+黄色诱虫板组合、绿色诱捕器+白色诱虫板组合、绿色诱捕器+黄色诱虫板组合。白色边框诱捕器+白色诱虫板组合可作为露地甘蓝小菜蛾成虫绿色防控措施在生产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捕器 诱虫板 甘蓝 小菜蛾 诱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藜麦品种(系)在寒旱山区的种植表现 被引量:7
13
作者 丁德志 雷成军 +8 位作者 王耀 李良斌 王爱民 孙建蓉 马立堂 谢延林 李鸿满 沈臻 赵生香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323-325,共3页
为探明不同藜麦品种在寒旱山区的适应性与丰产性,筛选出适宜种植的优良藜麦品种。以陇藜1号、陇藜4号为对照,对引进的8个藜麦品种(系)在天祝县松山镇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8个藜麦品种(系)均能成熟,折合产量为1529.02~3391.76 kg/hm^(... 为探明不同藜麦品种在寒旱山区的适应性与丰产性,筛选出适宜种植的优良藜麦品种。以陇藜1号、陇藜4号为对照,对引进的8个藜麦品种(系)在天祝县松山镇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8个藜麦品种(系)均能成熟,折合产量为1529.02~3391.76 kg/hm^(2),其中LYLM-5折合产量最高,为3391.76 kg/hm^(2),较对照品种陇黎1号、陇黎4号分别增产13.79%、20.98%;青藜4号、蒙藜4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313.53、3255.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黎1号分别增产11.16%、9.20%,较对照品种陇黎4号分别增产18.19%、16.11%;黑藜1号、GSQ-9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最差。综合评价认为,LYLM-5、蒙藜4号适宜在天祝县松山镇范围内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山区 藜麦 品种 产量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