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护理路径在计划性剖宫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雷小兰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3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计划性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实施计划性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2组在产科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计划性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实施计划性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2组在产科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计划性剖宫产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产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剖宫产 临床路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气田山23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国平 文开丰 +4 位作者 高君微 高辉 叶葱林 雷小兰 唐波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4年第3期23-28,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气田山23段砂岩为一套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平均孔隙度为4.94%,平均渗透率为0.78×10-3μm2,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和晶间孔,孔隙结构以中粗孔径—细喉道为主。山23致密砂岩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气田山23段砂岩为一套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平均孔隙度为4.94%,平均渗透率为0.78×10-3μm2,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和晶间孔,孔隙结构以中粗孔径—细喉道为主。山23致密砂岩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如压实、胶结、压溶等作用,其中压实和胶结等破坏性成岩作用使储层的原生孔隙大大减少,使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导致储层变得致密。研究表明,沉积环境是控制致密砂岩储层形成的基本因素,填隙物含量对储层物性有重要影响,随着填隙物含量的增加,储层物性逐渐变差,而成岩作用对储层的致密化起决定性作用,其中三角洲前缘砂体中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最好,而且主砂体展布带内中心部位物性相对较好,向两边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子洲气田 致密砂岩 储层特征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洲气田开发效果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洪鸿 郝玉鸿 +5 位作者 王永强 樊志强 雷小兰 许文壮 习利英 石磊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0年第4期41-46,共6页
子洲气田于2007年8月底正式投入生产,主力气藏为山_2,气田具有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气井产能低、局部产地层水、开发管理难度大等特点;通过开展开发效果分析及评价,在加深气藏地质研究认识的基础上,密切跟踪气田生产进程,以静、... 子洲气田于2007年8月底正式投入生产,主力气藏为山_2,气田具有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气井产能低、局部产地层水、开发管理难度大等特点;通过开展开发效果分析及评价,在加深气藏地质研究认识的基础上,密切跟踪气田生产进程,以静、动态相结合对气井分类,并分析不同类型井生产动态特征,落实气井、气田产能,落实单井动储量,优选有利区等,为下一步滚动开发建产、扩大开发规模提供依据。同时,从气田科学管理以及配套工程技术展开了研究,提出针对不同类型气井实施相对应的管理方式,为实现气田的稳产和合理、高效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动态 产能 地层压力 动储量 水体分布 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二维地震采集技术在苏东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石磊 杜支文 +3 位作者 樊志强 雷小兰 丁熙 颜学成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1年第12期67-69,95,共4页
在苏里格气田东区,地震勘探作为整个开发的先进军。本文主要从高精度二维地震野外采集方法出发,通过近三年来的不断分析和论证,在保证工程质量监控的前提下,得到了一套苏里格的野外采集方法,特别是对于低降速层巨厚区域,对近地表结构进... 在苏里格气田东区,地震勘探作为整个开发的先进军。本文主要从高精度二维地震野外采集方法出发,通过近三年来的不断分析和论证,在保证工程质量监控的前提下,得到了一套苏里格的野外采集方法,特别是对于低降速层巨厚区域,对近地表结构进行了更为精细的调查,为保证资料品质提供了保证,同时也为苏里格气田东区的井位部署和调整提供了相对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二维地震 地震采集 微测井 小折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洲气田开发地质研究及有利区筛选 被引量:2
5
作者 郝玉鸿 王永强 +5 位作者 雷小兰 许文壮 赖雅庭 赵文军 习丽英 石磊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1年第2期41-45,共5页
子洲气田是一个"低孔、低渗、低丰度、低产"的区块,气藏特征异常复杂,具有储集体横向变化大、气井产能低、储层物性普遍偏低的特点。该区目前处于上产阶段,为了使子洲气田稳产、上产,十分有必要在目前工艺技术条件下,开展开... 子洲气田是一个"低孔、低渗、低丰度、低产"的区块,气藏特征异常复杂,具有储集体横向变化大、气井产能低、储层物性普遍偏低的特点。该区目前处于上产阶段,为了使子洲气田稳产、上产,十分有必要在目前工艺技术条件下,开展开发地质研究,通过试采反映,结合地震等多学科筛选开发有利区,对加快子洲气田开发步伐及下一步开发部署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储层特征 水体分布 有利富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气田T井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红飞 张强 +3 位作者 杨海飞 张晓燕 雷小兰 赵发寿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0年第2期48-51,共4页
基于对T井区地质特征研究和对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T井区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气藏的流体性质、压力、温度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对模型中的重点参数进行修改,将模型数值化,建立气藏数值模型,对整个井区进行数... 基于对T井区地质特征研究和对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T井区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气藏的流体性质、压力、温度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对模型中的重点参数进行修改,将模型数值化,建立气藏数值模型,对整个井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生产动态指标的拟合建立了气藏动态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对不同开发规模进行指标预测,综合考虑各类指标优选出最佳方案,为气田合理开发和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建模 数值模拟 历史拟合 指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试井技术在低渗透砂岩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海飞 张强 +1 位作者 雷小兰 赵发寿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0年第1期65-68,共4页
基于对低渗透砂岩气藏地质特征研究和对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及渗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不稳定试井解释、分析,求得气井附近地层类型、地层参数和完井参数,建立气井附近储层的动态模型;利用长期压力历史拟合,追踪解释、修正建立的模型,进... 基于对低渗透砂岩气藏地质特征研究和对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及渗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不稳定试井解释、分析,求得气井附近地层类型、地层参数和完井参数,建立气井附近储层的动态模型;利用长期压力历史拟合,追踪解释、修正建立的模型,进一步完善对地层的认识,校正储层的动态模型参数,判断井间连通性,评价储层非均质性,对储层进行动态描述;利用建立好的气井动态模型,对今后单井的生产动态走势进行了较为准确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气田 不稳定试井 储层评价 动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洲气田榆C井区压力系统初步划分与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乔亚斌 王永强 +3 位作者 石磊 雷小兰 习丽英 丁熙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1年第7期66-69,共4页
压力系统划分是评价气藏储量、优化布井和编制开发方案所必需的工作,因此压力系统的研究在气田的开发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地质研究为基础、连井剖面、静压力梯度分析、流体性质分析、井控半径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按照&qu... 压力系统划分是评价气藏储量、优化布井和编制开发方案所必需的工作,因此压力系统的研究在气田的开发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地质研究为基础、连井剖面、静压力梯度分析、流体性质分析、井控半径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按照"局部、就近、逐步外推"的思路,遵循"宜粗不宜细"的划分原则,对子洲气田榆C井区进行压力系统的初步划分与评价。为气田科学、合理、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系统 静压力梯度 连井剖面 井控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洲气田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赖雅庭 任超峰 +4 位作者 杨海飞 雷小兰 孙建伟 李君 文玉龙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1年第3期50-54,90,共6页
子洲气田2010年完钻2口水平井,试气无阻流量均超过60×10~4m^3/d,开发效果理想。该论文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技术,分析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在子洲气田的实际应用,讨论水平井钻进过程中斜井段入靶和水平段轨迹控制的关键。
关键词 水平井 地质导向 入靶点 水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相约束的多属性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尹成 王治国 +2 位作者 雷小兰 李长纯 范廷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3-180,共8页
多元线性回归与神经网络的组合已被广泛应用于多属性储层预测,但在神经网络训练时,对已知井数目总是存在很大的依赖性,而在勘探初期往往钻井数据又很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可以从现有的地震属性数据中,挖掘出更多的有效信息来弥补测... 多元线性回归与神经网络的组合已被广泛应用于多属性储层预测,但在神经网络训练时,对已知井数目总是存在很大的依赖性,而在勘探初期往往钻井数据又很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可以从现有的地震属性数据中,挖掘出更多的有效信息来弥补测井参数的缺乏。即首先利用模糊自组织神经网络将一组地震属性进行聚类映射,反映出不同沉积环境下不同地震响应的特征区域,即地震相;然后结合地质和开发资料,对地震相进行解释,并用地震相的信息约束储层预测。地震相约束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增加新的、合理的虚拟井参数,二是将地震聚类数据作为新的输入属性。按此思路对模糊自组织聚类、多元线性回归和径向基函数网络进行了组合,通过数学推导证明了该流程的可行性。实际资料处理、解释表明,无论时移监测中的压力差预测,还是勘探初期储层的含油饱和度预测,该流程都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地震相 模糊自组织聚类 径向基函数 虚拟井 时移压力差 含油饱和度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纹理属性分析中的灰度共生矩阵参数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治国 尹成 +2 位作者 雷小兰 古发明 吴晓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6,188+196-197,共7页
河道纹理是河流相沉积引起的地震振幅强弱变化的动力学表征。计算地震纹理属性时,灰度共生矩阵多个相互关联参数的不同选择组合对运算速度和应用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依据现代曲流河形态抽象出一个简化的三维曲流河道储层模型,通过三维高... 河道纹理是河流相沉积引起的地震振幅强弱变化的动力学表征。计算地震纹理属性时,灰度共生矩阵多个相互关联参数的不同选择组合对运算速度和应用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依据现代曲流河形态抽象出一个简化的三维曲流河道储层模型,通过三维高斯射线束方法数值模拟出一个无噪声的叠后地震数据体。选择不同组合的四个关键参数(灰度阶数、分析窗口尺度、灰度点对间的方向和步长),从正演地震数据中计算出四种常用的灰度共生矩阵的二次统计特征量(能量、熵、对比度和均质性)。从理论公式和水平切片的视觉效果两个角度评判,得出了一组适合描述河道纹理的灰度共生矩阵参数。其中能量和熵选择小灰度级,对比度和均质性选择高灰度级,分析窗口尺度最大为地质目标尺度的一半,灰度点对方向选择0°、45°、90°和135°四个方向,灰度点对步长都取为1。将该灰度共生矩阵参数方案应用于渤海湾盆地部分浅层河道储层的地震纹理计算,钻井证实其河道纹理形态识别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纹理 灰度共生矩阵 灰度级 窗口尺度 河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砂岩孔隙度的地震多属性优化模式对比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治国 尹成 +2 位作者 雷小兰 李长纯 范廷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2-448,500+328-329,共7页
利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预测地下储层参数时,常常面临着对多个地震属性进行选择优化的问题。为了比较众多优化方法的异同,本文从数学上的相容性与冗余性、独立性与非相关性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地震多属性优化分析的数学表达式。在此... 利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预测地下储层参数时,常常面临着对多个地震属性进行选择优化的问题。为了比较众多优化方法的异同,本文从数学上的相容性与冗余性、独立性与非相关性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地震多属性优化分析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将突出独立性的主成分分析优化、突出相容性的粗糙集属性优化、突出相关性的有效性—离散度—相关性三参数属性优化,从流程上串联起来,形成了8种地震多属性的优化模式,将优化后的8组属性输入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外推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参数。应用实例表明,粗糙集属性优化—主成分分析—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的综合预测效果最好,全属性直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的综合预测效果要差一些,8种流程计算出的砂岩孔隙度的相对误差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多属性 三参数优化 粗糙集优化 KL变换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河流沉积地貌形态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治国 尹成 +2 位作者 吴明生 张良庆 雷小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4-611,676+503-504,共8页
渤海莱州湾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为其地震地貌学研究提供了可靠数据基础。通过对该区明化镇组下段的地震地貌学迭代研究,不但能在地震切片上识别出河流沉积单元形态,还可预测其储层物性分布。共识别出四个期次河道形态,测量了75处... 渤海莱州湾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为其地震地貌学研究提供了可靠数据基础。通过对该区明化镇组下段的地震地貌学迭代研究,不但能在地震切片上识别出河流沉积单元形态,还可预测其储层物性分布。共识别出四个期次河道形态,测量了75处河道宽度。河道宽度的概率累积分布为储层规模评估和井距设计提供了尺度约束。采用地震相约束的多属性分析方法预测出明化镇组下段的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四个主要储层物性参数;再将此四个储层物性参数与河道形态做叠合分析,发现砂体厚度显著受单一河道形态和规模的影响,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三参数也与各期次河道形态的分布相关联。从综合评价看,一定规模的河道分布区域,其四个储层物性参数值均优,将是明化镇组下段优先开发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貌学 储层物性 河道形态 储层描述 孔隙度 渗透率 含油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模式约束的地震多属性水下扇岩相划分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治国 尹成 +1 位作者 唐何兵 雷小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7-362,7,共6页
水下扇是一类重要的岩性油气藏勘探目标,但对其内幕岩相进行精细刻画难度较大,导致勘探井位部署的成功率很低。为此,本文从"扇沉积模式"出发,建立一种模式指标来解决井数据缺乏的问题。以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南洼古近系东营组... 水下扇是一类重要的岩性油气藏勘探目标,但对其内幕岩相进行精细刻画难度较大,导致勘探井位部署的成功率很低。为此,本文从"扇沉积模式"出发,建立一种模式指标来解决井数据缺乏的问题。以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南洼古近系东营组某一期湖底扇为例,通过经典水下扇模式分析地震相,综合选择出既有明确地质意义、又能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地震波反射特征的砂岩和砾岩两种组分含量指标来量化分类水下扇岩相。然后采用模糊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来映射"砂岩和砾岩含量—地震属性"间非线性关系,从而获得水下扇岩相的粗略划分,可满足勘探阶段大范围储层描述的精度要求。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如何将"扇沉积模式"与"地震数据"进行定量化衔接,从而为水下扇岩相的识别提供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地震属性 水下扇 岩相 地震相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河道储层的地震地貌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治国 尹成 +1 位作者 蒋志斌 雷小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9-636,682+516,共8页
为刻画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的河道储层,从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上提取11种能够突出河道特征的几何类地震属性;然后利用主分量三原色融合技术,将11种属性体沿层切片上的河道特征融合成一张高清晰的水平切片图像;再用地貌学方法对四期... 为刻画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的河道储层,从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上提取11种能够突出河道特征的几何类地震属性;然后利用主分量三原色融合技术,将11种属性体沿层切片上的河道特征融合成一张高清晰的水平切片图像;再用地貌学方法对四期沿层切片中的75处蛇曲段的河道形态进行几何学参数测量,并分析了河道宽度、弯曲度、蛇曲高度、蛇曲宽度、蛇曲波长共五种几何学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和数学关系。最终得到以下认识:①11种几何类地震属性数据沿层切片的前三主分量三原色融合,较单一的地震振幅数据沿层切片,能够更清晰地反映河道储层的地貌形态,从而测量出更精确的几何学参数值;②在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地层越老河道越发育,河道宽度集中在100~300m,蛇曲流域中单曲段多于多曲段,弯曲度集中在1.1~1.5,表明河道的侧向侵蚀作用不强;③上述五种几何学参数的定量测定表明,与现代河流一样,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河道形态的几何学参数间同样服从幂函数或线性函数规律。这些研究结果为渤海湾盆地河道储层精确预测与地质建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明化镇组下段 地震地貌学 几何类地震属性 河道形态 几何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