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铁蛋白纳米颗粒抗原制备及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评价
1
作者 赵慧玉 雷伊诺 +7 位作者 幸倩如 张珊 张广智 蒋卉 沈青春 丁家波 姜世金 范学政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626-4637,共12页
本研究旨在制备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铁蛋白纳米颗粒抗原并评价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将带有D56G、H68G点突变和Spytag序列的α毒素全长基因和带有SpyCatcher序列的铁蛋白(Ferritin)基因片段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 28a,后进行表达并... 本研究旨在制备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铁蛋白纳米颗粒抗原并评价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将带有D56G、H68G点突变和Spytag序列的α毒素全长基因和带有SpyCatcher序列的铁蛋白(Ferritin)基因片段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 28a,后进行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和纯化。对纯化后的α_(m2)ST进行细胞毒性、卵磷脂酶活性以及溶血活性分析。将纯化的α_(m2)ST和FeSC在体外对接,随后,将α毒素-铁蛋白(α_(m2)-Fe)对接产物和α_(m2)ST分别与佐剂混合后免疫小鼠。免疫后每周采集小鼠血清,检测IgG、IgG亚型抗体水平和中和效价,并在二免后28 d取脾细胞分析T细胞亚群和IFN-γ分泌水平。结果显示,在28℃条件下,α_(m2)ST和FeSC均以可溶性表达为主。α_(m2)ST未被检测出细胞毒性、卵磷脂酶活性和溶血活性,这说明α_(m2)ST已无毒性。将α_(m2)ST和FeSC体外对接后,经SDS-PAGE、TEM和DLS分析,证实α_(m2)-Fe形成直径32.7~50.7 nm的纳米颗粒,主峰为37.8 nm。小鼠免疫后,α_(m2)-Fe组能产生较高水平的IgG2a抗体(P<0.001);小鼠二免后21 d,α_(m2)-Fe组血清中和效价为64倍,显著高于α_(m2)ST组的32倍(P<0.05);二免后28 d,α_(m2)-Fe组脾细胞刺激后上清中的IFN-γ也高于α_(m2)ST组(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α_(m2)-Fe组产生了较高比例的效应性CD8+T细胞(P<0.0001)。小鼠试验证实α_(m2)-Fe纳米颗粒抗原能有效刺激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Α毒素 铁蛋白 纳米颗粒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