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歧口凹陷区新近系馆陶组热储特征及成因机制
1
作者 夏国朝 楼达 +6 位作者 赵艳婷 王辉 段忠丰 孙晓林 张飞鹏 雒蓉 葛家成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5,共10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内赋存极为丰富的地热资源,其中新近系馆陶组热储最具开采价值,开展馆陶组热储地温场、孔渗条件、地热水循环规律和成因模式研究对认识馆陶组地热资源属性,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该区钻探...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内赋存极为丰富的地热资源,其中新近系馆陶组热储最具开采价值,开展馆陶组热储地温场、孔渗条件、地热水循环规律和成因模式研究对认识馆陶组地热资源属性,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该区钻探、物探、测温、开发数据等资料,确定歧口凹陷内馆陶组热储为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系统,深部地幔热流和地壳内放射性生热以热传导方式传热,地热异常分布受基岩起伏的控制,在沧东断裂、滨海断裂附近出现高温地热异常,地温梯度可达5.0℃/hm以上。馆陶组热储的孔渗条件南北两侧较高、中部较低,热储孔隙率整体在26%以上,渗透率在390×10^(-3)μm^(2)以上,单井涌水量平均60 m^(3)/h,是优质热储。地热水主要来源于古大气降水,由北部燕山补给,沿地层深循环,吸取岩石热量后形成地热水。歧口凹陷区馆陶组热储地热资源量为41.81×10^(18)J,尤以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黄骅市分布最广,占总资源量的95%,资源与需求匹配度高,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孔隙型热储 馆陶组 热储特征 成因模式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二叠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汪淼 楼达 +6 位作者 陈雪刚 胡威 王辉 赵勇刚 雒蓉 龚守捍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1-310,共10页
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属于持续深埋型潜山,地层水矿化度整体较高,地层封闭条件较好,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地层水具有异常低的矿化度特征。通过测试现今地层水的氘氧同位素值,分析流体包裹体岩相、均一温度与古盐度特征,揭示二叠系地层水淡... 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属于持续深埋型潜山,地层水矿化度整体较高,地层封闭条件较好,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地层水具有异常低的矿化度特征。通过测试现今地层水的氘氧同位素值,分析流体包裹体岩相、均一温度与古盐度特征,揭示二叠系地层水淡化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乌马营潜山现今地层水的氘氧同位素分布远离大气降水曲线,表明受现今大气降水影响较弱;烃类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主要分布在130~150℃范围内,以晚期成藏为主;部分包裹体地层水古盐度初始值小于5%,成藏期有明显降低现象,表明地层水经历了淡化过程。在晚白垩世末期,地层水淡化主要受下渗大气水淋滤作用影响。之后由于地层持续深埋,大气水下渗影响逐渐减弱。在沙河街组至明化镇组沉积时期,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压实排水,排出的低矿化度地层水进入相邻的二叠系砂岩储层,导致储层地层水进一步淡化。地层水淡化促进次生孔隙的生成,改善储层物性,同时在局部形成碳酸盐胶结物,增强了储层非均质性。地层水淡化过程与油气运移充注同步进行,地层水流动方向指示了油气的运聚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水化学特征 泥岩压实水 地层水淡化 二叠系 乌马营潜山 黄骅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型正断层构造特征及其构造物理模拟
3
作者 张飞鹏 陈兴鹏 +3 位作者 吴佳朋 雒蓉 李会慎 张文婷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8-58,共11页
X型正断层是常见的伸展构造样式,其几何学特征、形成过程及成因机制缺乏系统研究。基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构造物理模式实验,明确几何学特征,重构其形成过程,明确形成机制,并探讨控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X型正断层分为新生型和继承型2... X型正断层是常见的伸展构造样式,其几何学特征、形成过程及成因机制缺乏系统研究。基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构造物理模式实验,明确几何学特征,重构其形成过程,明确形成机制,并探讨控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X型正断层分为新生型和继承型2大类。继承型X型正断层是基底断裂复活形成的,包括差异伸展和双向均匀伸展2种模式;新生型X正断层形成于张应力和剪应力配比关系为1:2~2:1范围内的应力背景;继承型X型正断层具有较好油气运移、储层改造等优势并且形成多类型圈闭,具有“多层楼”式的成藏模式。X型正断层的研究丰富了构造样式研究的理论认识,建立了合理的地质模型,为构造精细解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物理模拟 成因机制 油气成藏 X型正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