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歧口凹陷区新近系馆陶组热储特征及成因机制
1
作者
夏国朝
楼达
+6 位作者
赵艳婷
王辉
段忠丰
孙晓林
张飞鹏
雒蓉
葛家成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5,共10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内赋存极为丰富的地热资源,其中新近系馆陶组热储最具开采价值,开展馆陶组热储地温场、孔渗条件、地热水循环规律和成因模式研究对认识馆陶组地热资源属性,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该区钻探...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内赋存极为丰富的地热资源,其中新近系馆陶组热储最具开采价值,开展馆陶组热储地温场、孔渗条件、地热水循环规律和成因模式研究对认识馆陶组地热资源属性,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该区钻探、物探、测温、开发数据等资料,确定歧口凹陷内馆陶组热储为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系统,深部地幔热流和地壳内放射性生热以热传导方式传热,地热异常分布受基岩起伏的控制,在沧东断裂、滨海断裂附近出现高温地热异常,地温梯度可达5.0℃/hm以上。馆陶组热储的孔渗条件南北两侧较高、中部较低,热储孔隙率整体在26%以上,渗透率在390×10^(-3)μm^(2)以上,单井涌水量平均60 m^(3)/h,是优质热储。地热水主要来源于古大气降水,由北部燕山补给,沿地层深循环,吸取岩石热量后形成地热水。歧口凹陷区馆陶组热储地热资源量为41.81×10^(18)J,尤以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黄骅市分布最广,占总资源量的95%,资源与需求匹配度高,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孔隙型热储
馆陶组
热储特征
成因模式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二叠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汪淼
楼达
+6 位作者
朱
蓉
陈雪刚
胡威
王辉
赵勇刚
雒蓉
龚守捍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1-310,共10页
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属于持续深埋型潜山,地层水矿化度整体较高,地层封闭条件较好,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地层水具有异常低的矿化度特征。通过测试现今地层水的氘氧同位素值,分析流体包裹体岩相、均一温度与古盐度特征,揭示二叠系地层水淡...
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属于持续深埋型潜山,地层水矿化度整体较高,地层封闭条件较好,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地层水具有异常低的矿化度特征。通过测试现今地层水的氘氧同位素值,分析流体包裹体岩相、均一温度与古盐度特征,揭示二叠系地层水淡化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乌马营潜山现今地层水的氘氧同位素分布远离大气降水曲线,表明受现今大气降水影响较弱;烃类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主要分布在130~150℃范围内,以晚期成藏为主;部分包裹体地层水古盐度初始值小于5%,成藏期有明显降低现象,表明地层水经历了淡化过程。在晚白垩世末期,地层水淡化主要受下渗大气水淋滤作用影响。之后由于地层持续深埋,大气水下渗影响逐渐减弱。在沙河街组至明化镇组沉积时期,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压实排水,排出的低矿化度地层水进入相邻的二叠系砂岩储层,导致储层地层水进一步淡化。地层水淡化促进次生孔隙的生成,改善储层物性,同时在局部形成碳酸盐胶结物,增强了储层非均质性。地层水淡化过程与油气运移充注同步进行,地层水流动方向指示了油气的运聚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水化学特征
泥岩压实水
地层水淡化
二叠系
乌马营潜山
黄骅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X型正断层构造特征及其构造物理模拟
3
作者
张飞鹏
陈兴鹏
+3 位作者
吴佳朋
雒蓉
李会慎
张文婷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8-58,共11页
X型正断层是常见的伸展构造样式,其几何学特征、形成过程及成因机制缺乏系统研究。基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构造物理模式实验,明确几何学特征,重构其形成过程,明确形成机制,并探讨控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X型正断层分为新生型和继承型2...
X型正断层是常见的伸展构造样式,其几何学特征、形成过程及成因机制缺乏系统研究。基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构造物理模式实验,明确几何学特征,重构其形成过程,明确形成机制,并探讨控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X型正断层分为新生型和继承型2大类。继承型X型正断层是基底断裂复活形成的,包括差异伸展和双向均匀伸展2种模式;新生型X正断层形成于张应力和剪应力配比关系为1:2~2:1范围内的应力背景;继承型X型正断层具有较好油气运移、储层改造等优势并且形成多类型圈闭,具有“多层楼”式的成藏模式。X型正断层的研究丰富了构造样式研究的理论认识,建立了合理的地质模型,为构造精细解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物理模拟
成因机制
油气成藏
X型正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歧口凹陷区新近系馆陶组热储特征及成因机制
1
作者
夏国朝
楼达
赵艳婷
王辉
段忠丰
孙晓林
张飞鹏
雒蓉
葛家成
机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21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项目(2021DJ5501)。
文摘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内赋存极为丰富的地热资源,其中新近系馆陶组热储最具开采价值,开展馆陶组热储地温场、孔渗条件、地热水循环规律和成因模式研究对认识馆陶组地热资源属性,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该区钻探、物探、测温、开发数据等资料,确定歧口凹陷内馆陶组热储为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系统,深部地幔热流和地壳内放射性生热以热传导方式传热,地热异常分布受基岩起伏的控制,在沧东断裂、滨海断裂附近出现高温地热异常,地温梯度可达5.0℃/hm以上。馆陶组热储的孔渗条件南北两侧较高、中部较低,热储孔隙率整体在26%以上,渗透率在390×10^(-3)μm^(2)以上,单井涌水量平均60 m^(3)/h,是优质热储。地热水主要来源于古大气降水,由北部燕山补给,沿地层深循环,吸取岩石热量后形成地热水。歧口凹陷区馆陶组热储地热资源量为41.81×10^(18)J,尤以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黄骅市分布最广,占总资源量的95%,资源与需求匹配度高,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关键词
歧口凹陷
孔隙型热储
馆陶组
热储特征
成因模式
渤海湾盆地
Keywords
Qikou Sag
porous geothermal reservoir
Guantao Formation
geothermal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genetic mode
Bohai Bay Basin
分类号
P31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二叠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汪淼
楼达
朱
蓉
陈雪刚
胡威
王辉
赵勇刚
雒蓉
龚守捍
机构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1-310,共10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东部油区地热成因机制与开发潜力研究”(编号:2021DJ5501)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项目“大港探区重点潜山带地层水及硫化氢综合研究”(编号:D60)资助。
文摘
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属于持续深埋型潜山,地层水矿化度整体较高,地层封闭条件较好,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地层水具有异常低的矿化度特征。通过测试现今地层水的氘氧同位素值,分析流体包裹体岩相、均一温度与古盐度特征,揭示二叠系地层水淡化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乌马营潜山现今地层水的氘氧同位素分布远离大气降水曲线,表明受现今大气降水影响较弱;烃类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主要分布在130~150℃范围内,以晚期成藏为主;部分包裹体地层水古盐度初始值小于5%,成藏期有明显降低现象,表明地层水经历了淡化过程。在晚白垩世末期,地层水淡化主要受下渗大气水淋滤作用影响。之后由于地层持续深埋,大气水下渗影响逐渐减弱。在沙河街组至明化镇组沉积时期,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压实排水,排出的低矿化度地层水进入相邻的二叠系砂岩储层,导致储层地层水进一步淡化。地层水淡化促进次生孔隙的生成,改善储层物性,同时在局部形成碳酸盐胶结物,增强了储层非均质性。地层水淡化过程与油气运移充注同步进行,地层水流动方向指示了油气的运聚方向。
关键词
地层水
水化学特征
泥岩压实水
地层水淡化
二叠系
乌马营潜山
黄骅坳陷
Keywords
formation water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mudstone compaction water
formation water desalination
Permian
Wumaying buried hill
Huanghua Depressio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X型正断层构造特征及其构造物理模拟
3
作者
张飞鹏
陈兴鹏
吴佳朋
雒蓉
李会慎
张文婷
机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8-58,共11页
基金
“渤海东部走滑断裂带形成机制及其控藏机理研究”(CCL2017TJTZLST0864)。
文摘
X型正断层是常见的伸展构造样式,其几何学特征、形成过程及成因机制缺乏系统研究。基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构造物理模式实验,明确几何学特征,重构其形成过程,明确形成机制,并探讨控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X型正断层分为新生型和继承型2大类。继承型X型正断层是基底断裂复活形成的,包括差异伸展和双向均匀伸展2种模式;新生型X正断层形成于张应力和剪应力配比关系为1:2~2:1范围内的应力背景;继承型X型正断层具有较好油气运移、储层改造等优势并且形成多类型圈闭,具有“多层楼”式的成藏模式。X型正断层的研究丰富了构造样式研究的理论认识,建立了合理的地质模型,为构造精细解释提供依据。
关键词
构造特征
物理模拟
成因机制
油气成藏
X型正断层
Keyword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physical simulation
genetic mechanism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Xshaped normal faults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歧口凹陷区新近系馆陶组热储特征及成因机制
夏国朝
楼达
赵艳婷
王辉
段忠丰
孙晓林
张飞鹏
雒蓉
葛家成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二叠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汪淼
楼达
朱
蓉
陈雪刚
胡威
王辉
赵勇刚
雒蓉
龚守捍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X型正断层构造特征及其构造物理模拟
张飞鹏
陈兴鹏
吴佳朋
雒蓉
李会慎
张文婷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