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PSIM模型的旱地春小麦生育期的播期和耕作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雒翠萍 聂志刚 +3 位作者 王钧 董莉霞 逯玉兰 李广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56-1563,共8页
为对不同播期和耕作条件下旱地春小麦生育期进行准确预测,利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2015-2016年大田试验数据及研究区1971-2017年气象数据,通过穷举试错法校准APSIM模型的相关参数,再用相关性分析检验,进而基于模型模拟数... 为对不同播期和耕作条件下旱地春小麦生育期进行准确预测,利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2015-2016年大田试验数据及研究区1971-2017年气象数据,通过穷举试错法校准APSIM模型的相关参数,再用相关性分析检验,进而基于模型模拟数据分析播期和耕作措施对旱地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持续天数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大于0.9,均方根误差(RMSE)为0.7~3.0 d,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2.34%~6.93%,说明APSIM模型精度较高。随着播期的推迟,春小麦从种子萌发阶段到器官建成阶段(播种-开花)持续天数明显减少,籽粒形成阶段(开花-成熟)播期对持续天数影响不大。不同播期下,耕作措施对春小麦生长阶段持续天数影响都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APSIM 全生育期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灌溉效应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聂志刚 任新庄 +4 位作者 李广 雒翠萍 董莉霞 王钧 逯玉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为揭示灌水时期与灌水量对黄土丘陵区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规律,依据黄土丘陵典型区域定西1971-2016年气象数据及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2016年大田试验数据,利用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平台,动态... 为揭示灌水时期与灌水量对黄土丘陵区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规律,依据黄土丘陵典型区域定西1971-2016年气象数据及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2016年大田试验数据,利用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平台,动态模拟各灌溉处理下的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并对各灌溉响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为315.25 mm,各生育阶段需水量为播种~出苗21.13 mm、出苗~分蘖26.60 mm、分蘖~拔节33.27 mm、拔节~孕穗77.17 mm、孕穗~开花69.31 mm、开花~灌浆36.19 mm、灌浆~成熟51.58 mm。为提高产量,最佳灌水时期应在播种至拔节,灌水量不宜超过60 mm;开花前各生育阶段灌溉处理都明显提高了单位面积籽粒数量,其中以分蘖~拔节阶段(TS)最明显,拔节~孕穗阶段(JS)灌水量不宜超过80 mm、孕穗~开花阶段(BS)灌水量不宜超过20 mm。开花~灌浆阶段(FS)灌水量40 mm对粒重增加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产量 APSIM 灌水时期 灌水量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的甘肃春小麦干旱致灾风险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聂志刚 任新庄 +3 位作者 李广 雒翠萍 马维伟 刘小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4-200,共7页
为提高干旱环境下甘肃春小麦生产应对旱情的能力,利用APSI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平台,模拟1971-2012年甘肃省4大春小麦主产区(河西内陆河灌溉春小麦种植区、陇中黄土高原春小麦种植区、洮岷高寒冬春小麦混种区... 为提高干旱环境下甘肃春小麦生产应对旱情的能力,利用APSI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平台,模拟1971-2012年甘肃省4大春小麦主产区(河西内陆河灌溉春小麦种植区、陇中黄土高原春小麦种植区、洮岷高寒冬春小麦混种区、陇西黄土高原冬春小麦兼种区)的小麦生长过程,构建基于水分胁迫的小麦干旱致灾强度指数模型,对甘肃省春小麦干旱致灾强度和风险时空分布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春小麦干旱致灾强度指数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由于河西春小麦生产具备灌溉条件,陇中、陇西黄土高原春麦种植地区为干旱致灾强度较高且实际影响最大的地区,受干旱影响最小的是洮岷高寒春麦区。在小麦生长不同阶段,各主产区对旱情的敏感程度不同,轻度致灾强度(≥0.20)情况下,洮岷高寒春麦区的开花期和灌浆期、陇西冬春麦兼种区的灌浆期以及陇中干旱春麦区的开花期致灾概率较大,均大于0.6;中度致灾强度(≥0.40)情况下,陇西冬春麦兼种区致灾概率最大出现在开花期,为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APSIM 干旱 模拟 致灾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混合蛙跳算法优化基于APSIM的旱地小麦产量形成模型参数 被引量:9
4
作者 聂志刚 李广 +2 位作者 雒翠萍 马维伟 代永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29-1236,共8页
模型参数的快速、准确估算是产量形成模型应用的重要前提。在基于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的旱地小麦产量形成模型参数本土化率定过程中,存在体量大、耗时长、精度低、效率低的缺点,本研究利用智能算法优化模... 模型参数的快速、准确估算是产量形成模型应用的重要前提。在基于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的旱地小麦产量形成模型参数本土化率定过程中,存在体量大、耗时长、精度低、效率低的缺点,本研究利用智能算法优化模型参数,试图解决上述问题。依据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麻子川村2002—2005年、凤翔镇安家沟村2015—2016年大田试验数据以及定西市安定区1971—2016年气象和产量资料,运用混合蛙跳算法分组轮换和全局信息交换的智能策略,对基于APSIM的旱地小麦产量形成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检验。该优化方法利用青蛙智能的群体生物进化学习策略,可实现对小麦产量形成模型参数的估算,较APSIM平台参数本土化率定常用的穷举试错法,参数优化后产量模拟精度显著提高,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值由79.13 kg hm^(–2)降低到35.36 kg hm^(–2),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平均值由5.97%降低到2.63%,模型有效性指数(ME)平均值由0.939提高到0.989。该方法全局优化能力强,收敛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混合蛙跳算法 APSIM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的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模型精度检验及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聂志刚 李广 +4 位作者 王钧 董莉霞 逯玉兰 雒翠萍 马维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95,共10页
籽粒蛋白质积累过程的准确模拟对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优质生产的有效调控有重要意义。利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2016-2017年大田试验数据及定西市安定区1971-2017年气象资料,建立基于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 籽粒蛋白质积累过程的准确模拟对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优质生产的有效调控有重要意义。利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2016-2017年大田试验数据及定西市安定区1971-2017年气象资料,建立基于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的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模型,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检验,并定量分析了耕作方式(传统耕作、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免耕及免耕+秸秆覆盖)和播期(正常播期、早播、晚播)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播期处理和4种耕作方式下,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模拟值和观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66.4~121.9 kg·hm-2和0.2%~1.1%;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分别为1.23%~9.66%和1.31%~9.94%,模型模拟精度较高。播期对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显著,正常播期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晚播明显降低了蛋白质含量。4种耕作方式的小麦产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均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关系,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升高,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经过秸秆覆盖的耕作方式(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和免耕+秸秆覆盖)比不覆盖的耕作方式(传统耕作和免耕)更利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耕作方式 播期 APSIM 精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