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种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
11
1
作者
隋贺
李长友
+1 位作者
矫省本
郑桂玲
《山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6期47-48,共2页
以4种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幼虫,比较其幼虫历期、化蛹率、蛹重、孵化率、产卵量以及孵化率等指标,发现家蚕Bombyx mori人工饲料对美国白蛾的饲养效果最好,在化蛹率、蛹重和产卵量等方面均优于天然饲料(柳叶)和...
以4种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幼虫,比较其幼虫历期、化蛹率、蛹重、孵化率、产卵量以及孵化率等指标,发现家蚕Bombyx mori人工饲料对美国白蛾的饲养效果最好,在化蛹率、蛹重和产卵量等方面均优于天然饲料(柳叶)和其它3种人工饲料;连续用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2代,在幼虫历期、蛹重、羽化率、产卵量和孵化率等指标上差异不显著,未发现明显种群退化现象,可以用于美国白蛾的室内人工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人工饲料
饲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Cry1Ab和Cry1Ac融合基因型抗虫水稻对田间二化螟和大螟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志毅
隋贺
+2 位作者
徐艳博
韩兰芝
陈法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83-1789,共7页
以Bt水稻华恢1号(Cry1Ac和CryAb融合基因;简称HH1)及其对照亲本明恢63(简称MH63)稻田靶标害虫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和次靶标害虫大螟Sesamia inferen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大田螟虫发生规律及其靶标和次靶标害虫致害力差...
以Bt水稻华恢1号(Cry1Ac和CryAb融合基因;简称HH1)及其对照亲本明恢63(简称MH63)稻田靶标害虫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和次靶标害虫大螟Sesamia inferen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大田螟虫发生规律及其靶标和次靶标害虫致害力差异。结果表明,Bt水稻及其对照亲本上二化螟或大螟的卵块数量差异不显著,同时,对照亲本上二化螟与大螟的落卵量差异不显著,但Bt水稻上二化螟的落卵量显著大于大螟。与对照亲本相比,Bt水稻上二化螟幼虫发生量显著降低,降幅高达84.9%—100%,但大螟发生量差异不显著;此外,对照亲本上二化螟幼虫发生量显著高于大螟,但Bt水稻上两者差异不显著。同时,Bt水稻上二化螟导致的枯心/白穗率和受害丛率都显著低于其在对照亲本上的致害程度,降幅分别为30.8%—98.3%和11.4%—96.6%,而大螟差异不显著。可见,Bt水稻对靶标害虫二化螟具有较高抗性,而对次靶标害虫大螟的抗性不明显。另一方面,Bt水稻和对照亲本上二化螟导致的枯心/白穗率和受害从率都显著高于大螟。可见,二化螟仍是当前非转基因水稻上的主要害虫,而Bt水稻对二化螟幼虫发生的显著抑制作用以及对大螟幼虫发生的不显著影响,使得其大面积商业化种植下靶标害虫二化螟和次靶标害虫大螟间的竞争替代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水稻
靶标/次靶标抗性
二化螟
大螟
种群发生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褐飞虱成虫体内磁性物质检测
被引量:
7
3
作者
解春兰
李志毅
+2 位作者
隋贺
潘卫东
陈法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89-1193,共5页
地磁定向是昆虫远距离迁飞定向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以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长翅型和短翅型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MPMS-7型号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磁场范围为±4.8mA/m,温度范围为1.9~400K)检测虫体内的磁性物质,明确其体内的...
地磁定向是昆虫远距离迁飞定向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以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长翅型和短翅型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MPMS-7型号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磁场范围为±4.8mA/m,温度范围为1.9~400K)检测虫体内的磁性物质,明确其体内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褐飞虱长翅型雄成虫整个虫体的温度退磁曲线在T=220K处无明显拐点,磁滞回线无明显闭合现象;长翅型雌成虫及短翅型雌、雄成虫整体磁性物质检测结果与长翅型雄成虫类似,说明利用成虫整体进行磁性物质检测效果不明显。分体段检测时,褐飞虱短翅型和长翅型雌、雄成虫腹部温度退磁曲线在T=220K处有明显拐点,且磁滞回线明显闭合,说明该部位有磁滞(即矫顽力)存在,也即存在着磁性物质;而短翅型和长翅型雌、雄成虫头胸部的磁滞回线无闭合现象,说明该部位无磁性物质存在。褐飞虱虫体内磁性物质的存在为其远距离迁飞过程中实现地磁定向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翅型
迁飞
地磁定向
磁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种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
11
1
作者
隋贺
李长友
矫省本
郑桂玲
机构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青岛市城阳区林业局
出处
《山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6期47-48,共2页
基金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J07YF12)
文摘
以4种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幼虫,比较其幼虫历期、化蛹率、蛹重、孵化率、产卵量以及孵化率等指标,发现家蚕Bombyx mori人工饲料对美国白蛾的饲养效果最好,在化蛹率、蛹重和产卵量等方面均优于天然饲料(柳叶)和其它3种人工饲料;连续用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2代,在幼虫历期、蛹重、羽化率、产卵量和孵化率等指标上差异不显著,未发现明显种群退化现象,可以用于美国白蛾的室内人工饲养。
关键词
美国白蛾
人工饲料
饲养效果
分类号
S759.5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Cry1Ab和Cry1Ac融合基因型抗虫水稻对田间二化螟和大螟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志毅
隋贺
徐艳博
韩兰芝
陈法军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83-1789,共7页
基金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2009ZX08011-007B
2009ZX08012-005B和2011ZX08012-005)
+1 种基金
教育部霍英东基金(122033)
博士点基金(20070307002)
文摘
以Bt水稻华恢1号(Cry1Ac和CryAb融合基因;简称HH1)及其对照亲本明恢63(简称MH63)稻田靶标害虫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和次靶标害虫大螟Sesamia inferen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大田螟虫发生规律及其靶标和次靶标害虫致害力差异。结果表明,Bt水稻及其对照亲本上二化螟或大螟的卵块数量差异不显著,同时,对照亲本上二化螟与大螟的落卵量差异不显著,但Bt水稻上二化螟的落卵量显著大于大螟。与对照亲本相比,Bt水稻上二化螟幼虫发生量显著降低,降幅高达84.9%—100%,但大螟发生量差异不显著;此外,对照亲本上二化螟幼虫发生量显著高于大螟,但Bt水稻上两者差异不显著。同时,Bt水稻上二化螟导致的枯心/白穗率和受害丛率都显著低于其在对照亲本上的致害程度,降幅分别为30.8%—98.3%和11.4%—96.6%,而大螟差异不显著。可见,Bt水稻对靶标害虫二化螟具有较高抗性,而对次靶标害虫大螟的抗性不明显。另一方面,Bt水稻和对照亲本上二化螟导致的枯心/白穗率和受害从率都显著高于大螟。可见,二化螟仍是当前非转基因水稻上的主要害虫,而Bt水稻对二化螟幼虫发生的显著抑制作用以及对大螟幼虫发生的不显著影响,使得其大面积商业化种植下靶标害虫二化螟和次靶标害虫大螟间的竞争替代成为可能。
关键词
BT水稻
靶标/次靶标抗性
二化螟
大螟
种群发生
生态风险
Keywords
Bt rice
target/nontarget resistance
Chilo suppressalis
Sesamia inferens
population dynamics
ecological risk
分类号
S435.11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褐飞虱成虫体内磁性物质检测
被引量:
7
3
作者
解春兰
李志毅
隋贺
潘卫东
陈法军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生物电磁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信息生态实验室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89-1193,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计划)项目(2010CB126200)
教育部霍英东基金(122033)
+2 种基金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307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0755
31170362)
文摘
地磁定向是昆虫远距离迁飞定向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以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长翅型和短翅型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MPMS-7型号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磁场范围为±4.8mA/m,温度范围为1.9~400K)检测虫体内的磁性物质,明确其体内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褐飞虱长翅型雄成虫整个虫体的温度退磁曲线在T=220K处无明显拐点,磁滞回线无明显闭合现象;长翅型雌成虫及短翅型雌、雄成虫整体磁性物质检测结果与长翅型雄成虫类似,说明利用成虫整体进行磁性物质检测效果不明显。分体段检测时,褐飞虱短翅型和长翅型雌、雄成虫腹部温度退磁曲线在T=220K处有明显拐点,且磁滞回线明显闭合,说明该部位有磁滞(即矫顽力)存在,也即存在着磁性物质;而短翅型和长翅型雌、雄成虫头胸部的磁滞回线无闭合现象,说明该部位无磁性物质存在。褐飞虱虫体内磁性物质的存在为其远距离迁飞过程中实现地磁定向提供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
褐飞虱
翅型
迁飞
地磁定向
磁性物质
Keywords
Nilaparvata lugens
wing morph
migration
geomagnetic orientation
magnetic materials
分类号
Q967 [生物学—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种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的效果比较
隋贺
李长友
矫省本
郑桂玲
《山东林业科技》
2008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转Cry1Ab和Cry1Ac融合基因型抗虫水稻对田间二化螟和大螟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
李志毅
隋贺
徐艳博
韩兰芝
陈法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褐飞虱成虫体内磁性物质检测
解春兰
李志毅
隋贺
潘卫东
陈法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