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园林专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
作者 隋明浈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9期175-177,共3页
园林专业人才是城市规划设计、乡村振兴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从业者。当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明显的学科失衡现象,过度侧重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表达,而忽视了生态学作为支撑专业科学性的核心学科基础。该文立足生态学课程对园... 园林专业人才是城市规划设计、乡村振兴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从业者。当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明显的学科失衡现象,过度侧重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表达,而忽视了生态学作为支撑专业科学性的核心学科基础。该文立足生态学课程对园林专业的重要性,分析了园林专业生态学课程的教学现状,阐述了教学改革实践,旨在为相关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专业 生态学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碳同位素的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陈应群 陈世仁 +5 位作者 邵雪蓉 臧丽鹏 张广奇 刘庆福 陈丹梅 隋明浈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21-29,共9页
植物能否协调好碳水耦合关系是其适应环境限制的环节之一,因此,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其适应环境,尤其是胁迫环境的关键组分。而当下气候变化及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造成水资源短缺格局愈发严峻,因此,开展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是当下对水... 植物能否协调好碳水耦合关系是其适应环境限制的环节之一,因此,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其适应环境,尤其是胁迫环境的关键组分。而当下气候变化及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造成水资源短缺格局愈发严峻,因此,开展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是当下对水资源研究的重要部分。基于此,本文以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为主题,概述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概念及发展,评述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方法,并对比探讨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揭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方面的应用及发展。此外,从非生物因素(时空异质性、水分、温度、光照及土壤理化性质等)、生物因素(植物个体差异、植物功能性状、植物生态策略)等方面综述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不同因素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作用不同且存在较强关联性,并未形成共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中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方法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窗内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加琪 张广奇 +6 位作者 李羽翎 阎玺羽 臧丽鹏 刘庆福 陈丹梅 隋明浈 何跃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7,共9页
为了解喀斯特森林林窗不同特征下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因子,以评价喀斯特森林林窗内土壤生态系统养分状况,以茂兰喀斯特森林林窗为对象,监测林窗特征(大小、年龄及形成方式),测定林窗内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 为了解喀斯特森林林窗不同特征下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因子,以评价喀斯特森林林窗内土壤生态系统养分状况,以茂兰喀斯特森林林窗为对象,监测林窗特征(大小、年龄及形成方式),测定林窗内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分析林窗特征、地形和光环境等因子对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1)林窗内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变异为中等程度(0.10~1.00)。林窗年龄对SOC、TN及C︰P和N︰P具有显著差异,而大小和形成方式影响不显著。(2)林窗特征、光环境和地形因子的前两个轴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累积解释分别为75.07%和72.80%。地形因子对土壤碳氮磷的影响较大,而林窗特征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和林窗特征都对林窗内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影响强烈。其中林窗年龄是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重要影响因子,可以促进SOC、TN、C︰P、N︰P增加,为研究喀斯特森林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林窗特征 土壤碳氮磷 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林窗中灌木对幼苗层光资源分配的影响
4
作者 李羽翎 张广奇 +5 位作者 臧丽鹏 刘庆福 隋明浈 陈丹梅 谢加琪 李雍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6期8-14,共7页
林窗形成后光照显著增强是造成林窗与林下环境异质性及物种更新差异性的主要原因,但林窗内先建植的灌木层植物对光照具有再分配作用,导致幼苗层的光环境复杂多样。本研究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窗为研究对象,测... 林窗形成后光照显著增强是造成林窗与林下环境异质性及物种更新差异性的主要原因,但林窗内先建植的灌木层植物对光照具有再分配作用,导致幼苗层的光环境复杂多样。本研究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窗为研究对象,测定林窗大小,获取不同林窗内灌木层和幼苗层的光环境参数(开阔度、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与总辐射),建立不同林窗内灌木层光环境与开阔度的关系、幼苗层光环境与灌木层开阔度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不同林窗内的显著差异性,探究林窗内光资源再分配对幼苗层光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小林窗的开阔度与灌木层光环境参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且在不同林窗大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林窗内幼苗层的开阔度与幼苗层光环境参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林窗大小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林窗内灌木层光环境与幼苗层光环境显著不同,且灌木层光环境各参数的值显著大于幼苗层光环境各参数的值(P<0.05)。幼苗层的开阔度(灌木遮阴)对幼苗层直接辐射的解释率为62.6%,对散射辐射的解释率为91.5%,对总辐射的解释率为83.3%。说明灌木层对林窗内光资源进行的再次分配是喀斯特森林林窗内幼苗层光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研究结果为探究林窗内幼苗更新机制与促进退化喀斯特森林的恢复及更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林窗大小 灌木遮阴 幼苗层 光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012—2021年英文文献计量学的森林幼苗更新研究进展分析
5
作者 阎玺羽 张广奇 +3 位作者 臧丽鹏 刘庆福 陈丹梅 隋明浈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森林更新是维持森林群落结构稳定的重要生态学过程。幼苗更新是森林更新方式之一,也是林木生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是森林群落演替的关键环节,了解木本植物幼苗更新研究进展有助于理解森林群落的更新与演替机制。本文对2012—2021年We... 森林更新是维持森林群落结构稳定的重要生态学过程。幼苗更新是森林更新方式之一,也是林木生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是森林群落演替的关键环节,了解木本植物幼苗更新研究进展有助于理解森林群落的更新与演替机制。本文对2012—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3598篇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通过构建科学知识图谱,梳理出森林幼苗更新研究文献的变化、作者与机构的合作关系以及热点关键词。研究结果从收录论文的角度,定量、客观地描述了2012—2021年森林幼苗更新的研究状况及研究热点,直观地反映森林幼苗更新研究中网络、结构、交叉等知识群之间的复杂关系,阐明了森林幼苗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促进木本植物幼苗更新深入研究及相关领域学者凝练研究动向和科学问题等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更新 CITESPACE 生态恢复 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绍兴淡水湿地森林土壤水氘同位素对降水的响应 被引量:3
6
作者 马迎宾 张蓓蓓 +4 位作者 徐庆 高德强 王婷 隋明浈 黄雅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9,共9页
【目的】以浙江省绍兴市汤浦水库库区3种淡水湿地森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量级降水后其土壤水氘同位素的时空变化规律,定量阐明降水对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为揭示降水在该淡水湿地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中的分... 【目的】以浙江省绍兴市汤浦水库库区3种淡水湿地森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量级降水后其土壤水氘同位素的时空变化规律,定量阐明降水对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为揭示降水在该淡水湿地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中的分配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3类淡水湿地森林土壤水氘同位素值在3次不同量级降水后的动态变化,分析比较土壤水与其潜在水源(大气降水、浅层地下水等)的氘同位素值(δD),判断林中土壤水来源;运用二元线性混合模型计算不同量级降水对这3种湿地森林中枯枝落叶层及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结果】绍兴汤浦水库库区淡水湿地森林中的土壤水δD在3次不同量级降水后均介于大气降水δD和浅层地下水δD之间,表明该库区土壤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和浅层地下水;小雨(7.5 mm)后,3个林地0~60 cm土层土壤水δD值较雨前对照略有升高,而60~100 cm深层土壤水δD值变化很小,表明7.5 mm降水可入渗补给到0~60 cm土层;中雨(14.5 mm)后第1天,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0~100 cm土层土壤水δD均值分别降低了9.5‰±4.0‰,9.3‰±4.1‰和7.0‰±2.6‰,中雨后9天内,3个林地各层土壤水δD值随采样天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并接近雨前对照,表明降水δD对土壤δD的影响逐渐减小;大雨(35.0 mm)后第1天,3个林地枯枝落叶水和表层(0~20 cm)土壤水δD值接近降水δD值;不同量级降水对3个林地枯枝落叶水的贡献率最大,0~20 cm表层土壤水次之,随着采样天数增加,降水对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皆呈现减小的趋势;降水事件(不同量级降水)是影响雨后土壤水δD以及该次降水对土壤水贡献率的主要因子。【结论】浙江绍兴汤浦水库库区不同类型淡水湿地森林中枯枝落叶层水δD对降水δD的响应最显著,0~20 cm表层土壤水δD的响应次之;单次降水量越大,降水对各层土壤水的影响越明显,贡献率也越大,大雨(降水量>20 mm)影响各层土壤水的时间超过9天;该地区淡水湿地森林对小雨(降水量≤10 mm)和中雨(10 mm<降水量≤20 mm)在土壤剖面的入渗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且降水在针阔混交林土壤中存留时间最长,针叶林最短,可见,浙江绍兴汤浦水库混交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对小雨及中雨的调控作用略优于纯林(针叶林)。建议今后在长三角地区进行人工淡水湿地森林植被恢复和构建时应考虑多树种混交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湿地森林 氘同位素 降水 土壤水 浙江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森林群落构建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宇航 杨泽宇 +5 位作者 陈世仁 张广奇 刘庆福 陈丹梅 隋明浈 臧丽鹏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2期29-37,共9页
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机制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论题之一,群落构建机制是解释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的重要理论。为探究群落构建机制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及前沿动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CiteSpace软件,以“community assembl... 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机制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论题之一,群落构建机制是解释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的重要理论。为探究群落构建机制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及前沿动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CiteSpace软件,以“community assembly”为主题,“Forestry”为研究方向,从Web of Science核心库中检索得到476篇相关文献,并从发文作者、机构、国家、作者和文献共被引、关键词等方面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群落构建领域发文量最大的作者为J.Bastow Wilson,发文量最大的机构为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为发文量最大的国家。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群落构建(community assembly)、多样性(diversity)、格局(pattern)等,而响应机制的研究将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群落构建领域的研究热点由早期对相关概念的梳理逐步转为对不同生态过程的量化以及对生物多样性格局的解释。研究方法从基于系统发育信号的验证到植物功能性状视角,发展到谱系结合植物功能性状的手段进行相关生态过程的解译。总体上看,森林群落构建的研究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群落构建 森林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